罗 12:3-8
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
- 基督身体的统一性 3-5
- 基督身体的多样性 6-8
- 基督身体的统一性
在希腊文圣经中,第3节的开头有一个词是和合本圣经没有翻译过来的,在原文中第3节是以“所以”这个词开始的。所以,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 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所以是一个连接词,在第2节的经文中,保罗劝我们要被心意更新而变化,而他在第3节中所提到的第一个变化就是“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而是要看的合乎中道。”人的心意被圣灵更新后的第一个变化,是对自己的看法产生改变,就是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我们如何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呢?这个问题可以有许多答案,但我在这里只想提到一点,我们需要在看待自己和他人时摆脱骄傲的控制和蒙蔽。
奥古斯丁曾经在《忏悔录》里面说:“骄傲是我们穿在最里面的一件衣服,”骄傲是人性之中最根深蒂固的罪。其实骄傲的罪经常以两种面貌出现在我们心里,其中一种是我们相对容易辨识出来的,但另一种是我们不容易辨识出来的。一种是自高,就是让我们高看自己。另一种是自卑,自卑是当我们将自己与他人比较后,我们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此产生的一种挫败感。当自高自大的罪出现在我们心里时,我们比较容易识别出这个是骄傲。但是当自卑出现在我们里面时,我们很容易将它当成谦卑,但自卑与谦卑之间的区别,就像假扮成光明天使的魔鬼与真正的天使之间的区别。自卑仍然是骄傲,当我们因为与别人比较而自卑时,其实我们的内心并不会因为别人强过我们而高兴。相反,我们为什么会自卑呢?正是因为别人强过了自己而感受到打击。我们又为什么会感受到打击呢?正是因为我们不喜欢别人比自己强。但谦卑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并不是这样的,谦卑是我们从心里真的认为别人比自己强,并且因此向神感恩。
骄傲的罪也带着及其诡诈的特征,有时骄傲为了能够得到人良心的接纳,骄傲的罪会伪装成谦卑的样子。骄傲会使我们在看向别人时,从心里对自己说:“我是所有人当中最谦卑的一个人。”我想,这对教会之中的人来说绝非罕见,这个声音一定在我们中间许多人的心里出现过。所以,清教徒对骄傲的罪是非常敏感的,清教徒曾这样总结骄傲,“谦卑的人觉得自己很骄傲,骄傲的人却觉得自己很谦卑。”当我与别人相处时,我不喜欢别人骄傲的样子,特别是那些到处指点江山、总是以一副教导的口吻对人讲话的人。有那么几次的经历,当我从一个人那里感受到对方非常骄傲时,我的内心感到非常生气。但是当我在事后冷静下来反思自己为什么生气时,我发现是因为自己的内心同样骄傲的缘故,所以我忍受不了别人的骄傲,因为这使我有种被人踩在脚下的感觉。这个经验现在也提醒我,当我责备一个人太过于骄傲时,我需要防备这个对他人的责备不是来自于我的骄傲。
骄傲的罪使我们用放大镜看自己,但神让我们用望远镜看别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在自己心里都有一副伟光正形象,但是别人在我们眼中总是有数不完的瑕疵。骄傲的罪必定会使我们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保罗说: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 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其实在这一句话中,也包含着保罗对自己的看法。他首先说:我凭着所赐给我的恩,这表达的是他承认自己不配成为耶稣基督的使徒,他得着使徒的职分完全是因着神的恩典。然后是“对你们个人说”这句话,这代表的是保罗对使徒这一职分的看法,尽管他认为自己不配得这一职分,但他并没有因此轻看自己使徒职分的权柄,因为他明白他是神的使者,这一职分拥有从神而来的尊荣。谦卑始终贯穿着保罗蒙恩之后的一生,在保罗遇见耶稣基督之前,他的名叫扫罗。在去往以马仵斯的路上遇见基督以后,他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保罗,保罗的希腊文是微小的意思。在他侍奉的初期,他说:“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称为使徒,因为我从前逼迫 神的教会。(林前15:9)”在他侍奉的中期,他说:“我本来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弗3:8)。”在他侍奉的最后几年中,他说:“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前1:15)。”从使徒中最小的,到圣徒中最小的,最后到罪人中最大的,这都能够体现出保罗在自我认知方面的谦卑。从保罗初为使徒到保罗作为使徒殉道,我们不难看出谦卑的果子在他身上逐渐丰满的过程。这也是我们应当对自己拥有的看法,不要看自己过于所看的,而是要将自己看的合乎中道,合乎中道有慎重的意思,要慎重而合理的看待自己。
箴27:21:“鼎为炼银,炉为炼金,人的称赞也试炼人。”在什么情况下,人在看待自己时最难以保持理智?就是在被人称赞的情况下。人的称赞会使人在看待自己时变得膨胀,以至于使人自高。而人的贬损又会使人在看待自己时变得灰心,以至于过度的否定自己。其实我们对别人的评价通常也包含着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当我们轻易地批评别人时,往往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比对方好,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被我们批评的那个人做的不够好。在过去这两年当中,神使我在这个方面学习很多功课,就是该如何正确的谈论他人,我想论断绝不是指我们在谈话之中不能提到别人,但该如何的谈论他人是我们需要谨慎对待的。无论我们的话使人变得自高,还是让人变得灰心都是不好的,在这个方面我们需要学会慎重。
使徒在这几节的经文之中,是通过教会论的视角来教导我们如何合理的看待自己。第一、他通过教会作为基督身体的统一性,来帮助我们看见每一个在基督里的信徒都是属于这同一个身体上的肢体。他们是同一个身体,在这个方面他们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第二、他通过教会作为基督身体的多样性,帮助我们认识每一个基督里的信徒虽然属于同一个身体,但他们却是这个身体上不同的肢体。这就如同身体虽然只有一个,但肢体的功用却彼此不同,眼有眼的功用,手有手的功用,脚有脚的功用。
他首先说到:“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在这两节经文中,我想让大家注意两个关键的句子,这里分别提到了“一个身子和在基督里成为一身,”其实这两句话的含义相同,都是指信徒在基督里成为了同一个身体。信徒在基督里既有完全相同之处,也有彼此不同之处。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区分,每一个信徒在基督里得到的救恩是完全相同的,但信徒与信徒在基督里得到的恩赐是彼此不同的(这里的恩赐指的是信徒的才能)。当圣经谈论救恩时说:“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3:27-28)。”在基督里享有的救恩,并不会因信徒与信徒的民族不同、或是社会地位不同、或是性别不同而所区别。无论一个在基督里的信徒出生在哪个民族、他是什么社会身份、无论他(她)是男性还是女性,他们在基督里享有的救恩都是相同的。基督不会只将称义的恩典赐给一部分真信徒,而不赐给另一部分真信徒。基督不会只将成圣的恩典只赐给男人,而不赐给信徒之中的女人。每一个神的儿女拥有的是同一位天父,每一个属基督的信徒披戴的是同一位基督,他们领受的也是同一位圣灵,他们也同属于一个基督的身体(教会)。在这些方面,他们彼此之间是相同的。其实当教会每一次在敬拜之中宣告使徒信经之时,都是在作出以上这些信仰声明,因为使徒信经之中包括了对圣父、圣子、圣灵、教会以及救恩的信仰告白,当众信徒在教会之中宣告使徒信经之时,就是在告白他们已经接受的、或正在寻求的这一切都是相同的。
我相信这处经文特别是在强调了使徒信经之中的“我信圣而公之教会和我信圣徒相通”这两句话,“我信圣而公之教会与我信圣徒相通”所强调的信仰内涵有什么不同呢?我信圣而公之教会强调的是普世基督教会的合一,而我信圣徒相通则强调的是所有真信徒在基督身体之中的合一。我信圣而公之教会强调的是所有真教会之间的相通与合一,我信圣徒相通强调的是所有真信徒的相通与合一。
我们需要同时在这两个层面学习“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首先,在教会层面,我们需要学习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我们不要盲目的将荣耀归于自己所认同或所委身的教会,也不要轻易将那些在非根基性的教义上与我们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教会称为假教会。这的确是不容易把握和平衡的一件事,一方面我们需要学会持守自己所领受的真理,我相信经历性的信仰和律法与福音的教义都是宝贵的教义,也是我们必须持守的,我们不应该为了追求变得与其她的教会一样,而放弃这些宝贵的教义。与其她教会的合一绝对不可以以牺牲真理作为代价,我非常确信,当这些宝贵的教义从我们中间消失的时候,我们教会将会变成一具毫无生气的尸体,在信仰上必定会陷入形式主义的僵化之中。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是否应当将那些没有那么强烈的经历性信仰色彩的教会,或者在律法与福音教义方面不太清晰的教会视为假教会呢?我认为不应该,因为这样我们就把真教会的标记设定的太高了。我相信在经历性信仰方面不清晰的教会是软弱的教会,在律法与福音方面的混淆也一定会使教会之中的灵魂陷入灭亡的危险之中,因为他们会受到错误的引导。但是我们不能将缺乏经历性信仰或律法与福音的教会视为假教会,而应当视为软弱的教会。我们可以根据宗教改革得出一个区分真假教会的教义标准,宗教改革并没有在三位一体的教义上与天主教分道扬镳,而是在救恩论的教义上与天主教划清了界限,所以真教会必定持守和教导这两个部分的教义标准,第一,正确的传讲三位一体,第二、正确的传讲耶稣基督的救恩,其中包括唯独圣经、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和唯独基督。若是有些教会正确的持守和传讲这两个方面,但是在律法与福音方面传讲的不清晰,这种情况下的教会属于软弱的真教会,无论她属于哪一个宗派都是如此。我们不可以将这样的教会定义为假教会,她们仍然是基督身体的一部分,是大公教会的一份子。若是我们将这种情况下的教会称之为假教会,我们就是在教会层面“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了。”但另一方面,若是一个教会错误的传讲三位一体,或者传讲靠着行律法称义的教导,这样的群体我们不能在将她视为真教会,这种聚会可以称之为慕道群体,但他们还不是真教会,因为她没有正确的传扬耶稣基督的救恩,而真教会的最大的标记就是正确的传讲福音真道。
其次,我们也需要在信徒与信徒之间学习“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我们必须看见在所有的真信徒之间拥有一种相同的身份,他们都是穿戴基督的,他们都是基督的身体,他们从基督接受的救恩都是相同的。这表明什么呢?我们的属灵经历不应该使我们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我们的真理知识也不应当使我们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我们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其他敬虔的基督徒,我们都应当有一种相同的看法,每一个真信徒都属于同一个身体,他们得着的是同一位基督,在这个方面没有任何一个信徒是特殊的。我们人是非常容易偶像崇拜的,我们特别容易推崇某一位有恩赐的牧师或属灵前辈,因此将他们看的与众不同。其实这不仅是我们的软弱,在使徒时代这种现象就已经存在了。在保罗第一次写信给哥林多教会的人时,就有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还有人说我是属基督的,但保罗最后提到的这些人说自己属基督,却不是为了接纳那些同在基督里的弟兄,而是为了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分门结党,所以保罗首先责备的就是那些宣称自己是属基督的人。教会对个人恩赐的称赞常常是不健康的,我们往往是将称赞归给那些有恩赐的人,而不是将称赞归给将恩赐赐给人的基督,其实这是非常不恰当的。如果我现在对我们中间的一个人说:“某某某,你的鼻子真好看,你的眼睛也很漂亮。”当我这么说是并不是要将称赞归给你的鼻子或眼睛,而是通过你的鼻子和眼睛夸赞你这个人。同样,基督将恩赐赐给祂教会的每一个肢体,并不是要借着这些恩赐荣耀我们这些作肢体的人,而是为了使祂得着称赞。每一个真信徒在基督的救恩之中拥有的尊贵都是相同的,我们不应该尊荣一个人超过基督已经在救恩中赐给他的尊贵,也不应当忽略一个信徒、以至于贬低了基督已经赐给他的尊贵。因为每个人真信徒在基督里都是神宝贵的儿女,他们的名分都是相同的。
二、基督身体的多样性
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现在我在请大家留意其中的另一句话,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这句话表达的是基督身体的多样性,这指的就是每一个信徒在教会之中的恩赐和功用是不同的。教会的统一性表明了真信徒之间有一种联合的关系,而教会的多样性则表明了真信徒在恩赐上有一种彼此服侍的和谐关系。
一个身体的和谐正体现在肢体与肢体的不同之间,如果一个人全身都长满了眼睛或舌头,我们不会将之视为一种美。基督为了使祂的教会看起来更加和谐,基督通过救恩也将不同的信徒塑造成祂身体上的不同肢体,使他们在教会之中发挥不同的功用。如果我们想让基督的教会一直保持健康,我们就必须认识并尊重神的这一安排,就是信徒之间的恩赐应当保持多样性,只有这样教会才会健康。一个人缺少了脚就不能走路,缺少了手就不能工作,缺少了眼睛就不能看见,缺少了舌头就会变得不能说话,我们的身体缺少任何一个肢体都会变得有缺陷。同样,教会也需要基督所赐下的各种各样的恩赐,教会需要有人能够治理,需要有人教导,也需要有人能够怜悯和施舍。其实英雄主义的幻想是对教会健康的最大的威胁,我们总是希望教会之中能够出现一个人,他能够把教会之中的所有事情都做的面面俱到,但一个人的恩赐肯定是有限的。我们若是希望一个人在教会中承担所有的事情,最终的结果就只会使教会中剩下一种恩赐。我们对教会也常会存着另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有时我们希望教会之中的人都可以教导,或者教会之中的人都变得擅长治理,但神不是这样安排的,神的心意是在教会中赐下各种各样不同的恩赐,让我们借此彼此服侍。只要我们冷静的想一想,如果我们希望教会之中所有人从基督领受的才干都相同,这不就相当于希望让一个正常的人变成了全身都是手或全是脚的怪物了吗?
在中国教会之中存在一种不成文的律法,就是将一间教会的好坏完全看成带领人的功过。如果这个教会比较好,就是带领人服侍的比较好。如果这个教会不好,就是带领人服侍的不好。我发现不仅很多信徒心里有这种大家长制的想法,甚至连很多带领教会的牧者本身都有这种想法。但这种想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当我们怀有这种想法时,我们就会认为服侍是教会中的那一个人的事情,而不是我们的事情。但是基督并不是将所有的恩赐和才干都赐给教会之中的一个人,而是赐给教会之中的全体信徒,这代表的是所有信徒都应该在教会之中发挥某个方面的功用。
其实在我心里一直向神感恩的一件事情,就是神能够使我生活在一群志同道合的基督徒中间,并且使我们成为一个教会中的人。我心里也十分确定,这个教会从15年开始聚会,一直到今天还在聚会,这绝对不是我的功劳,而是因为神使我们众人的心持守同一个真道。其实我在这个教会之中发挥的功用非常有限,我也清楚有很多事情是我做不了的,这些事情必须由其他人去做。比如:与其他的一些弟兄相处,我会发现自己格外地缺少对外联络的恩赐,在我的性格之中就缺少这些东西。有时有些弟兄希望在网络上和我交通一会儿,虽然现在随着这种事情越来越多,我也习惯了一些,但是每次交通时我的内心还是稍微有些沉重的。因为通常如果没有比较明确的事情,我在与人聊上三句话以后,第四句我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但是我在和一些弟兄接触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特别擅长这个方面,他们在与其他人交通时,完全看不出有什么费劲儿的地方,就像如鱼得水一样。再比如说:我在长执会中与其他两位成员一同讨论教会治理的过程之中,我不止一次的经历到自己的想法不成熟,如果没有其他两位长执会成员,我的想法一定带来一些教会治理方面的问题。我想说的是,虽然并不是每个信徒的恩赐都属于那种台面儿上的恩赐,但每个信徒的恩赐对与教会而言都是重要的,我们应当一视同仁的看待这些恩赐的重要性。
另外,让我们留意经文之中的“专一”这个词,“或作执事,就当专一执事;或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在原文之中并没有专一这个词,但原文的确有这个意思。专一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说明每个信徒的恩赐都是有限的,除了基督以外,没有人在教会中的恩赐是全备的,所以经文劝我们将自己在教会中的服侍投入到某些特定的事情上,就是你不要希望自己在教会之中能够做所有的事情。教导的,就应该在教导上专一。劝化的,应当在劝化上专一。执事,也应当在执事的工作上专一。基督的心意并不是让教会身上的某一肢体发挥全身的功用,祂的心意是让每一个肢体发挥各自的功用。从事教导的人,就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经历花费在教导上,牧师或教师就是应当专心于对神话语的专研,这才是他最主要的工作。执事就是应当专心于慈惠的事工,虽然他也需要参与长执会的决策,但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扩展慈惠的施工。我在网上关注了一个其它的公众号,里面会定期的发表一些和教会有关的文章。其中在谈到牧师的时候提到了一个变化,以前的牧师总是在书房里工作,而现在的牧师则是在办公室里工作,这代表的是牧师工作重点的变化。以前的牧师总是将最多的时间花费在对神话语的专研上,而现在的牧师则需要在办公室里处理大量行政事务。其实这与会众对牧师的期待也有关系,会众总是会对牧师怀有一个天真的梦想,他们希望教会人员能够在每一个方面满足他们的期待。当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希望教牧人员来开导他们;当他们情感得不到满足时,能够从教牧人员这里得到安慰;当他们工作不顺的时候,希望教牧人员给出一个万全之策;会众总是希望牧师的讲道总能够满足他们的口味;总之,无论他们有什么需要,会众希望教牧人员总是能够满足自己。但我要说,这不是圣经的教导;圣经并没有吩咐教牧人员在每一个方面都要满足会众。牧师的的工作就是需要将最多的时间花费在对神话语的专研上,长老的工作就是需要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治理上。因为神并没有将所有的恩赐都赐给教牧人员,所以神也没有要求教牧人员需要在教会中承担所有的事情。
最后,我想让大家留意的是,这段经文讨论的是恩赐,而不是职分。恩赐和职分并不是同义词,比如:在教会之中很多人都有治理的恩赐,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长老。很多人也都有施舍和怜悯人的恩赐,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执事。而且,职分与男女的性别有关,只有男人可以在教会中担任职分。但是恩赐却与性别无关,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可以得着教导、怜悯、施舍和劝化的恩赐。所以,我们应当查验基督赐给自己的恩赐是什么,我应当如何使用这些恩赐去服侍他人、造就教会。
我想以一个例子来结束这一讲,在我阅读史普罗的罗马书时,他分享了他父亲的一些事迹。他说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总是非常慷慨的施舍,当别人请求他的帮助时,他父亲总是能够毫不犹豫的用钱去帮助对方,而且施舍的不是一点,而是很多。虽然他在年老的时候因着疾病陷入贫穷,但他从不后悔从前的施舍。史普罗说:后来他意识到他父亲有施舍的恩赐。我相信基督也已经将极多的恩赐赐给了这间教会之中的人,你们很多人有施舍的恩赐,很多人也有安慰人和怜悯人的恩赐。我相信这间教会在恩赐上并不贫穷,所以我鼓励大家去发现自己的恩赐,并且找到一种合宜的方式使用自己的恩赐去服侍别人,我相信这是基督乐意在我们中间看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