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12:1-2
- 信心的勉励(1a节)
- 信心的忍耐(1b节)
- 信心的对象(2节)
- 信心的勉励
亲爱的朋友们,神的恩典总是会引向完美和完全。一个事物的荣耀就是它的完美。一旦我们开始某件事,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完成它。一座盖到一半的房子是毫无用处的,属灵的事上也是如此。只有开头的恩典生命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忍耐地抵达终点。这封写给希伯来人的书信的这一部分内容,正是以此为写作背景。那些被恩典呼召出来的犹太基督徒正遭受极大的逼迫和苦难,似乎他们正处在退后的危险之中。我们从本章后面的内容可以看到,他们甚至处于离弃信心的危险中。就像第一代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一样,所有第一代以色列人都一起离开了埃及,但是只有迦勒和约书亚进入了应许之地,其余的全部都在旷野灭亡了,他们没有忍耐到最后。所以,圣灵勉励希伯来信徒要忍耐。第一节经文的第一个词“所以”(KJV直译),可以追溯到10章35节和36节,使徒说,“所以,你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存这样的心必得大赏赐。你们必须忍耐,使你们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应许的。”这里提到的就是退后的极大危险。这使我们想到《天路历程》里的基督徒。基督徒在去往天家的天路历程中持续不断地遇到危险。他一路上遇见很多离开正路退后的人,还遇见一些跟他一起走了一阵,之后又离开他,最终迷路的人,他从这些人身上受到警戒。同样的,他也从那些在他前面行走天路之人的见证中受到鼓励。比如说那个穿过两头拴着锁链的狮子中间,进入宫殿的人,基督徒亲眼看到他跌跌撞撞地走进宫殿,这一幕对基督徒来说是极大的鼓励,他也被激励着,不要惧怕,要照样走进去。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去往天堂的路是一条天路历程,正如证道经文清楚述说的。对于很多的问题,我们没有一个答案。有很多的冲突、很多的罪和软弱,我们必须与之摔跤。有很多的不可能,我们要胜过。证道经文之前的11章是关于信心的荣耀的一章,我们从中看到了神的教育学。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是怎么教育我们的孩子们的呢?如果我们教得正确的话,我们就不会只教给他们事实,虽然事实很重要,他们也需要明白事实。但正确的是,我们还会寻求点燃孩子们的想象力,训练他们的情感,用伟大的榜样事例启发他们,这些榜样事例既来自自然领域,也特别来自恩典的领域。
亲爱的朋友们,希伯来信徒如何能够忍耐呢?这就是这两节经文要回应的问题。首先是藉着思想古时的圣徒是如何藉着信心胜过许多巨大拦阻的。这就是信心的勉励,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见证人”一词在原文中就是“殉道士”这个词的来源。所以,如同云彩围着我们的是许多的殉道士。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古时神儿女在历史中的榜样的力量。为什么魔鬼如此恨恶历史?为什么魔鬼蒙蔽英国,使她几乎要看不见自己的历史了?这就是现代主义的诡计,难道不是吗?因为,牠想使人们只关注此地此时,好像其他的一切都无关紧要,好像根本不用思想过去的历史。这样,你就丧失了所有的前车之鉴,你就只听你自己的声音,只听现代媒体喧嚣的声音了。现代媒体要用他们败坏的意识形态来给你洗脑。这就是现代西方世界的悲剧:我们不再以史为鉴了。榜样的力量,过去的见证,都已经丢失了。但是,神在祂的话语中,特别是在希伯来书11章这一荣耀的章节中,呼召我们要看如云彩般围着我们的这许多的见证人。祂说的不是这里零星的一两个,那里零星的一两个见证人,祂说的是如云彩般围着我们的许许多多的见证人,就好像旧约中充满了这些见证人。他们在过去的世世代代中为我们留下了教会的见证。他们述说神恩典的大能,述说信心的恩典那坚不可摧的大能,要激励后来的世代,要鼓励软弱、常常失败的神儿女们。今天,如云彩般多的见证人藉着他们的榜样宣告,你和我现在所面临的挣扎,他们在我们之前也面临过,他们藉着信心都胜过了。我们的需要,他们也有过,他们都得到了供应。我们面对的问题,他们也挣扎过,他们藉着信心都得到了回答。我们面对的不可能,他们也面对过,他们藉着相信神的应许看到不可能成为了可能。请注意,希伯来书11章所列举的如云彩般多的见证人都是旧约的圣徒。如果这些圣徒在基督降世之前就藉着信心而活,并且他们和今天的我们相比,只有很少的神的启示,如果他们因为看见了那一位看不见的基督而忍耐,那么我们新约的神儿女,岂不是更应当忍耐吗?这是极大的鼓励,不是吗?
再者,当我们读希伯来书11章时,令我们惊奇的是,这些圣徒活出的信心生命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的生命。藉着信,以诺与神同行了三百年;藉着信,诺亚造了方舟,使他全家得救;藉着信,亚伯拉罕蒙召的时候就离开了迦勒底的吾珥,他离开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还有摩西,他本来在埃及王室之列,本来将成为下一位法老统治埃及。但当他长大了,他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藉着信,他把这一切都抛弃了。他进入遭藐视的百姓之中,因为他知道神在呼召他,要他领他们脱离奴役。他必须藉着信心,照着神的时间来行动。这些圣徒们都蒙召,藉着信心行动,以实践性的方式去实际行动。所以,亲爱的朋友们,信心的生命不仅是虔敬的默想和美好的经历,这些很宝贵,不应当被轻看。但是我们在这里读到的是信心的实践性的操练:在地上作寄居的,作客旅,作天路客。希伯来书11章6节说,“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神是(KJV直译),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还有13节,“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这也是对我们的呼召。这就是保罗给希伯来人的勉励。“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要作一个客旅、一个寄居的,就是要像他们一样孤身站立,要准备好自己会被误解,因为你的良心呼召你去顺服神,而别人并不能明白你所作的。我们并不知道在英国这片土地上我们的未来是怎样的,不知道我们是否会为了信心的缘故而遭受牢狱之苦。但是,这一节经文是如此的激励我们,我们要在神里面操练信心:所以,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
讲到这里,我想提两位早期教会的人,他们是圣艾登和圣查德。他们都是7世纪时期的主教。他们尤其敬虔,神大能地使用他们在英国栽植了基督教的信仰。那时,统治英国北部诺林伯利亚王国南部区域的奥斯温国王将圣艾登安置在一个很有权威的职位上。奥斯温国王已经归信基督信仰。他赐给艾登一匹马,好叫他骑马行路,进行事工。但是艾登觉得骑马行路会显得骄傲和自夸,他更想要随处步行。所以,他就把马送给了他遇见的第一个向他乞讨的乞丐。不出所料,奥斯温国王得知此事后很是不悦。但是当艾登把这样做的缘由解释给国王听后,奥斯温国王就因他自己的骄傲而请求艾登的原谅。第二个人圣查德,他可以说是他那个时代最谦卑、最敬虔的主教了。他在公元665到公元669年之间被按立为诺林伯利亚王国的主教。他在短短四年的任命期间所作的事工蒙受了神丰富的祝福。但是当罗马教皇西奥多来王国视察时,他宣称圣查德的任命是无效的,于是便解除了他主教的职任。查德非但没有因此心生苦毒,反而,他对教皇西奥多说,“我欣然离职。说实话,我从来不觉得自己配在这个职任上。”查德默默地回到林达法内的修道院,他曾经是那里的院长,他就在那里继续服侍。之后,查德非凡的敬虔被认可,他被任命成为位于英格兰中部的里奇菲尔德的主教。据说,藉着他热切的祷告和宣教的热情,基督信仰在英格兰中部得以建立。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那个区域的教会的兴盛都可以追溯到查德的忠心服事。圣艾登和圣查德只是如同云彩围着我们的众多见证人中的两个小小的例子。
- 信心的忍耐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亲爱的朋友们,这里描述的是运动员赛跑的图景。正如你所了解的,一个运动员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严格规范的:他需要多少睡眠,他的饮食,他的休闲时间有多少,他所作的一切都规规矩矩按序而行,这一切都朝向一个大目标,就是要在赛场上跑出好成绩。这全在于自律,也要求舍己。他会说,“我很想吃那个,但我不会吃,因为它对我赛跑的表现和技能没有帮助。”人若要在竞赛中取胜,就需要训练,需要努力,需要舍己,需要对自己说“不”。这就是保罗为我们描绘的图景。闲散是赛跑的大敌。赛跑就是我们行完此生,为要得着天上冠冕的赏赐的一幅图像。很显然,在古希腊时期,运动员在跑马拉松时都是赤身露体的,为的是尽可能的除去一切的阻碍。所以,赛跑也是给我们的一幅图像。而跑步体现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目标的紧迫性。亲爱的朋友们,这一场恩典的赛跑的一切原则、我们必须避免的一切危险、以及我们要奔赴的终点,这一切都在圣经里找得到。圣经是我们的供应,是我们的向导。如果没有沉浸在神的话语中,我们就不能忍耐。
“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相信,这里所说的重担并不是指神放在我们身上的试炼的苦难。在神为祂的百姓所命定的试炼中,神的旨意是要炼净并操练信心,为要使恩典进入操练中。这里所说的重担指的是我们自己放在自己身上的重担。“重担”一词在原文中指的是拖拽我们的事物,就像挂在身上的重砣一样。它指的是我们自己放在自己身上的事物,我们不愿意放下它。我们各人都当思想各自生命中的这些重担是什么。它可能是很多事物,我们的良心会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我们有太多诱惑,比如,我们如何使用现代媒体,我们把钱花在什么上面,我们的饮食,地上的忧虑,所有这些都会阻碍祷告、默想和团契的生命,而这些事物通常是合情合理的事。讲到这里,你的头脑中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我怎么才能放下这些重担呢?这就是保罗劝勉的全部核心。就是唯独藉着信心,相信神的应许,神儿女才能领受力量,放下这些重担。
保罗继续说到容易缠累我们的罪:我们败坏的本性总是在拖我们后腿,阻碍我们奔跑前路。亲爱的神儿女,因为罪如此容易缠累我们,所以我们需要尤其警醒。然而我们的安慰就是,神祂自己会看顾,祂的百姓会忍耐到底。这是极大的勉励,神的恩典一旦在人心中扎根,它就必定会忍耐到底。但同时,神实际上常常使用严厉的方式使祂的百姓脱离这些重担,这些重担是他们自己拒绝放下的。主如同一位灵魂的大医生,祂用锋利的工具将重担切除。这就是收养的记号。当神管教我们时,这就是我们被收纳为儿子的标记,正如保罗在本章8节所说,“管教原是众子所共受的,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他在11节继续阐释说,“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我们的肉体退缩,不喜悦管教。但保罗宣告,管教——“后来却为那经炼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当然,我们忍耐和坚忍的伟大榜样是基督自己,因为祂是那一位放下了一切的主。当然,祂没有什么罪的重担需要放下。然而,祂却放下了祂一切天上荣耀的重量,这些本来就是祂的,是神的儿子的。“荣耀”一词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重量。基督放下了祂一切荣耀的重量,甚至谦卑虚己至无有,好叫祂在这场赛跑中跑在最前面。祂的百姓会跟随祂,因为祂已经跑在了他们前面。这就是我们将在2节中思想的主题。
- 信心的对象
2节说,“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如同云彩围着我们的见证人是我们极大的鼓励,但他们不是我们信心的对象。我们乃是要仰望耶稣。唯独祂是我们信心的对象。亲爱的朋友们,仰望耶稣就是要使目光转离一切事物、一切人,是要使我们的目光唯独定睛在祂身上。祂是多么荣耀的对象。耶稣基督是得救性信心的对象。第1节是从消极的角度去论述:“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第二节则是从积极的角度论述,我们只有积极地仰望耶稣,奔跑前路才是可能的。清教徒以撒·安布罗斯写了一本极好的书,书名是《仰望耶稣》。在这本杰出的书里,安布罗斯如此丰盛、宽广并深刻地阐述了仰望耶稣的含义。今天的我们很难阐述出他在书中所解释的。我们所能讲的不过是皮毛。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尽力解释一点仰望耶稣的含义。我们从原文中注意到,仰望耶稣讲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说的不是仰望一次就完事了。它讲的是持续的仰望、持久忍耐地仰望,它讲的是一次又一次地仰望。一旦你藉着恩典开始仰望耶稣,你就不会停止仰望。这里有一个开始,却没有一个结束。在基督里面的这般的丰盛是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仰望耶稣有一个开始,而且必须有一个开始。所以,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必须由圣灵来打开我们的瞎眼,使我们仰望耶稣基督。因为凭着本性,没有一个人会仰望耶稣。我们的眼睛里充满了今世的死于,就是: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约一2:16)。我们是如此的瞎眼,我们看不到耶稣有任何吸引之处。祂像根出于干地(赛53:2)。所以,我们的瞎眼必须首先被打开,才能仰望祂。亲爱的朋友们,你的瞎眼已经被打开,使你可以藉着信心看见耶稣了吗?得着属灵的眼睛看见耶稣,这是我们所有人都迫切需要的。你听一个人描述某人,和你亲眼看见某人,是不一样的。无论别人把他描述地多么逼真,都不能与你亲眼所见的相比。这才是得救性的看见,藉着信心用属灵的眼睛亲眼看见,在祂一切的丰富中仰望祂。如果我们藉着信心用属灵的眼睛看见了祂,那么这一定会使我们转离一切的私欲,使我们定睛在基督身上。因为耶稣在这里被描述为我们信心的创始成终者。祂是我们信心的唯一对象,祂走在我们前面。我们相信这节经文说的是耶稣的人性,因为它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了耶稣的受苦,以及摆在祂面前的喜乐上:祂忍受了十字架,轻看了羞辱。这样的信心的操练就是持续地仰望道成肉身的耶稣。因为藉着祂的道成肉身,祂恩典和功德的一切丰富都向我们敞开。祂是荣耀信心的对象,祂是神-人基督耶稣。如果基督没有成为人,祂就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益处。要记得,祂的名字“耶稣”的意思是救主。这个名字是天使告诉马利亚,说要给祂起名叫耶稣。“你要给祂起名叫耶稣,因祂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正是在祂既是神又是人的位格中,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所以,神儿女们,你们要持续地仰望耶稣,仰望祂为了你们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和羞辱。这就是信心所做的。信心不是隔江观望似的仰望救主基督,藉着信心仰望耶稣是仰望祂为你受苦,为你死,为你活,正如路德所说的,这才是信心的“属我”性(“我的”信心)。我仰望耶稣,仰望祂是我的救赎,是我的受苦、受死,和复活的救赎主。
亲爱的朋友们,这样的仰望耶稣是一个奥秘。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所不能测透的,但这却是在耶稣里最简单的信徒能够明白的。仰望耶稣,它如此简单,但是从我们这一方来说,凭着本性,我们不可能仰望祂,因为我们总是看我们自己,或是看别人。我们总是看向其他的对象以满足我们的期望,但是所有其他的对象都太逊色、太微小,不足以成为我们信任的对象。事实上,我们不能既仰望耶稣,同时又盯着其他对象。二者只能取其一。我们要么仰望耶稣,使目光转离一切其他私欲的对象,要么定睛在属地的对象上。这就是神儿女和假冒为善之人的区别。假冒为善之人企图同时仰望耶稣,又仰望世界,但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藉着信心得以仰望耶稣,那么一切其他的对象,若和祂相比,就必定都黯然失色,甚至被视为无有。在基督以外,一切都是虚空,都是空洞。一切都是转瞬即逝。这个世界的繁华转瞬即逝,但耶稣却是昨天、今天、直到永永远远都不改变的主。那么我们仰望祂时,我们在祂里面看到了什么呢?首先,我们看到祂的卓越。祂是如此卓越,是最卓越的救主,最卓越的神-人救赎主。祂一切的工作和方式都最卓越、最完美。其次,我们会在祂的可爱中仰望祂。祂全然可爱,在祂里面尽是甘甜。如果你品尝祂的爱,如果藉着恩典你仰望祂、领受祂的恩典,这会是多么地甘甜宝贵,难道不是吗?祂是如此地甘甜,以至于世界的一切甜头若和耶稣的甘甜相比就都成为苦涩了。第三,我们还看到祂的宝贵。一切关乎祂的事都是宝贵的。祂所说的一切话都是宝贵的;祂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宝贵的;祂所受的一切苦都是宝贵的,因为这些满有功德,都是为了祂百姓的救赎。第四,如果你在耶稣一切的丰富里仰望祂,那么这个世界一切的富足和在耶稣里的丰富相比就都将显得贫乏不足,因为这世界的一切都将归于尘土,但基督的丰富将存到永恒的永无止境的时代。神的儿女越发仰望祂,他们就越多地领受祂的丰富。而且在天堂,他们会越来越多地被耶稣的丰富所充满。第五,亲爱的神儿女,你在祂的温柔中仰望祂,这是多么奇妙。祂是如此温柔的救主。当你感受到自己的软弱、败坏和任性刚愎时,祂没有击打你,祂却是以温柔对待你。有时候祂必须严厉地管教你,但是这管教仍然带着最大的温柔,难道不是吗?这是祂对属祂的人的温柔怜悯。祂如此深爱着属于祂的人,所以祂必须管教他们,但是祂的管教只为了一个伟大的目的,就是要带领他们归回,归给祂自己。第六,你在祂的圣洁中仰望祂。祂所作的一切、关乎祂之所是的一切,都是如此圣洁、如此纯净。基督的荣耀在祂的圣洁中彰显得淋漓尽致。祂不能做不公义的事,祂所作的一切都有一个圣洁公义的目的。第七,你会在祂的全然充足中仰望祂。你所需要的一切都可以在祂里面找到。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仰望祂,你就不会缺乏。你可能会缺乏很多你认为自己需要的东西,但是如果你藉着信心仰望耶稣,你就不会有真正的缺乏,因为祂是一位完全的救主,祂是你的智慧、公义、圣洁和救赎。但是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说的,这节经文特别提到的仰望耶稣,仰望道成肉身的耶稣,仰望对可怜的罪人有至死的爱的耶稣,仰望福音中所彰显的耶稣。这样,祂就成为了你渴望的对象,成为你信靠、盼望和救恩的对象,藉着恩典,祂成为你的中保,祂是替你受了一切的苦难。
仰望耶稣,才能领受恩典和力量来放下各样的重担。第1节所说的毫无疑问是恩典的操练,只有藉着仰望耶稣,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我们才能够放下各样的重担,才能够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既便一切都变得冷淡麻木,即便你一切宝贵的经历都成为了远去的记忆。当你毫无感觉时,你仍要仰望耶稣,仍要定睛看耶稣,因为唯有祂能复兴你下垂的信心。祂会赐下更多恩典,正如保罗在林后3章18节所说的奇妙的话,“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就是这样的路径,就是这样的奔跑,终会达到荣耀的终点。仰望耶稣,领受恩上加恩,直到信心成为眼见,直到神儿女永永远远地仰望祂、注视祂,变成祂的形状,因为我们必要看见祂的真体(约一3:2)。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你仍旧没有在耶稣里的信心,如果你从来没有寻求祂、你仍旧看向自己,如果你的眼睛仍旧只充满了肉体情欲的对象,这会是多么可畏又严肃的事啊。你会是多么地可怜和悲惨。因为如果你在这种状况下死去,你将永远不会再有机会瞥见耶稣,你将被投进地狱永火的深坑中,直到永远。在那里,你没有丝毫得拯救的盼望。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藉着以赛亚的口呼喊,“地极的人都当仰望我,就必得救;因为我是神,再没有别神。”(赛45:22)今天,祂如此温柔地邀请你,恳请你不要再看一切占据你眼目、思想和情感的事物,要仰望祂。今天,祂乐意接收你,如果你仰望祂的话。这就是福音奇妙的呼召,它不仅是对信徒生命的恩典的操练,它也是福音对天下每一个罪人的恩典的呼召:一切地极的人哪,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做过什么,无论你的罪过何其大,无论你藐视基督已经多久了,你们都要仰望耶稣,要得拯救。这是罗奇代尔唯一的盼望,这也是中国唯一的盼望。主耶稣说,要仰望我。看哪,要看我,要仰望我,我。亲爱的朋友们,你仰望祂了吗?就像被火蛇所咬,将要因罪的恶疾而灭亡的人那样,仰望旷野中被举起的铜蛇。你以信心的恩典来仰望祂了吗,祂成为你的一切了吗?你在持续地仰望祂吗?你说,我总是怀疑我是不是真的在仰望耶稣。那么,容我问你这样一个问题:你可以没有祂而活吗?即使你的信心非常软弱,即使很多时候你都被疑惑和惧怕所压倒,但是,你可以没有耶稣吗?你的灵魂是否在说:我不能没有你,主耶稣。福音书中瞎眼的那个人说,“主啊,谁是神的儿子,叫我信祂呢?”(约9:36)耶稣回答说,“你已经看见祂,现在和你说话的就是祂。”(37节)耶稣开了这个瞎子的眼,使这个瞎眼的人可以看见祂。愿这在将来的日子里也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福份,成为我们所在的这座小镇中许多人的福份;愿他们的眼睛被打开,得以仰望耶稣。借着圣灵的工作,仰望祂,从今时直到永远,祂一直成为我们一切渴望的对象,成为我们一切期待的对象,为要使荣耀归给父神。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