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诗133
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 圣灵的果实
- 圣灵的降下
- 圣灵的果实
这是我第三次在甘露教会传讲这一首诗篇,我每一次重新考察这首诗篇,都让我感叹其中真理的丰富和深邃,我盼望圣灵今天亲自向我们揭开其中所所描述的善和美。在前两次准备的过程中,我一度认为这首诗篇是一首借着比喻歌颂基督的诗篇,因为在第一个比喻中提到了亚伦的头,这很明显是指向了耶稣基督。但是在第二次分享完这一首诗篇以后,我发现这首诗篇是一首重点歌颂圣灵的诗篇,因为第2节比喻之中的膏油和第3节比喻之中的甘露,很明显都是在比喻圣灵,这是我为什么渴望重新向大家传讲这首诗篇的原因。
在这首诗篇的开头,标明了这首诗篇的作者是大卫,这首诗篇很有可能是大卫在被成为以色列王不久后所写。在大卫成为全以色列的王以前,大卫先是成为了犹大这一个支派的王,其余十一个支派仍然归扫罗家统治,在那一段时间内犹大支派常与其余十一支派争战。后来大卫成为了全以色列的王,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终于可以和睦的居住在一起,所以很可能是当大卫看到这一个场景时,他的内心被圣灵感动写下了这首诗篇。
这首诗篇也被称为上行之诗,简单来说就是朝圣之诗,古时的以色列人会在每年的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棚节前往耶路撒冷的圣殿敬拜,在去往耶路撒冷的路上他们就会吟唱这些诗篇中的上行之诗,所以大卫创作的这首诗篇也被后来的人用来描述以色列人在这三个节期聚集在圣殿之中的场景。那么这首诗篇特别与这三个节期之中的那一个节期有关呢?答案是五旬节,因为这首诗篇之中的比喻就是在描述基督从高天之上将圣灵浇灌在教会之中的场景。介绍了这些背景之后,让我们首先来思想第1节经文之中的宝贵真理。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当我们今天思考和睦这个词时,我们通常会产生一种人本主义的理解,我们倾向于认为和睦来自于人,只要一个人善于经营人际关系,他就可以持久的享有和睦。但这不是这首诗篇所要表达的和睦,这首诗篇所赞扬的不是靠着人的方法和努力制造出来的和睦的氛围,这首诗篇所描述的和睦乃是从一种纵向的关系而来,是教会因着她与基督的关系而享有的一种和睦,这种和睦是因着膏油从亚伦的头上流遍他的全身而享有的,是因着黑门的甘露降在锡安山所产生的。这和睦不是从人天然的情感而来,而是圣灵在人灵魂之中结出的果实。在圣灵所结果子的9个品质之中,其中有一种属天的品质就叫做“和平,”这与这处经文之中所说的弟兄之间的和睦是同一种属天的品质。
真信仰的一切要素都源自于圣灵在人灵魂中的工作,所以查验信仰的真伪就在于分辨圣灵在我们里面的工作,这就是我们一再地强调经历性信仰的原因。有些人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救恩,但是却丝毫不在乎自己有没有经历到圣灵的工作。想要救恩,却不在乎圣灵和想要救恩,却不在乎基督是一样的,就像没有任何人能够在基督的工作以外得到救恩一样,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在圣灵的工作以外得着救恩。倘若我们的灵魂不经历圣灵美善的工作,我们的信仰就不可能具备任何属天的特征,所以我们必须留心我们里面的信与圣灵作成的信心是否相同,我们里面的爱与圣灵成就的爱心是否相同。对于经历性信仰,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误解,我们极容易将经历性信仰当做一种以人的情感为中心的信仰,好像只要我们的情感对神和基督产生了某些反应,或者我们的情感在信仰之中产生了极大的波动,这就是拥有了经历性信仰一样。但真正的经历性信仰不是以人的情感为中心的,而是以圣灵的作为为中心的。请注意,我在这里不是要将基督的工作与圣灵的工作进行对比,我相信圣灵的工作总是围绕着基督的。我是将人的情感与圣灵的工作在信仰之中的位置进行比较,所以我说经历性信仰并不是以人的情感为中心的,而是以圣灵的工作为中心的。经历性信仰强调人必须根据神的话语在自己的信仰之中查验圣灵的救赎性工作,经历性信仰并不鼓励人过度的关注自身的情感,经历性信仰更不鼓励人跟着感觉走、或让人凭着感觉判断信仰。现在在教会之中已经出现了这种苗头,有人在这里聚会几年之久,但后来却落入到了一种寻找美好的感觉、凭着感受判断信仰好坏的光景之中。情感在真信仰之中有它的位置,但情感一定不是处于信仰的中心位置,真信仰也绝不只是为了满足人自我中心的情感。但圣灵在我们灵魂中工作的时候,我们的情感会产生某种反应。比如:当圣灵使用律法使灵魂经历知罪时,人的情感会感受到一种愁苦。当圣灵使用福音的大能将灵魂带到基督面前的时候,人的情感往往也会感受到一种属天的甜蜜和安慰,但情感的感受并非圣灵工作的唯一记号。当圣灵工作之时,人的理性、情感和意志都会对圣灵的工作产生回应,圣灵光照人的良心和悟性时,人的理性会对福音真理产生真实的认识。但圣灵将堕落的现实光照在人的心里时,人也会为着自己的悲惨而哀哭。当圣灵以重生的大能介入一个灵魂时,灵魂的意志也会得到更新。所以当圣灵工作时,人的情感会因着圣灵的作为而产生某些反应,但情感并非人唯一的反应,更不是我们用来识别圣灵作为的依据。有人以为只要一场讲道没有带给自己美好的感受,或者没有让自己的心为之兴奋,在这场讲道之中就没有圣灵的工作。还有什么比这更自我的想法的,但这就是人在听道时常常隐藏在心里的想法。当基督在地上传道时,犹太人是什么反应呢?基督评价他们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捶胸。’(太11:17)”他们听见基督传讲福音的恩典,他们没有感到欢喜。他们听见基督传讲审判的信息,他们也不哀哭,他们对基督的信息毫无反应,这难道是在基督传福音的工作之中丝毫没有圣灵的工作吗?有哪一个真诚认信基督的人会这么认为呢?假如你的心在这场讲道之下毫无波动,不是这里没有圣灵的工作,而是你用充满自我的情感抵挡基督和圣灵。有谁能够在对圣灵保持抗拒的同时,还能在灵魂中经历圣灵的工作呢?这不就如同一个人拒绝喝水,却又要求水能为自己解渴一样吗?你必须经历降卑,使自己的认识和感受都降服在神话语的教导之下,否则你就不应该幻想能够经历任何圣灵美善的工作。
但是现在让人感到厌烦的是,有一种以人的感受为中心的信仰开始冒出来,这是一种非常自我的信仰。虽然这种信仰乍看之下与经历性信仰很像,但仔细了解以后就会发现其中散发的并非圣灵的馨香,而是隐藏着混乱、自我和骄傲的气息。我看见有人在信仰操练中就是为了去寻找一种美好的感受,其实就是在用信仰讨好自己的感受,这与人的情感在圣灵的工作下产生某些正确的反应完全不同,因为在圣灵的工作下,人并非只会感受到甜蜜和喜乐,愁苦也同样真实,而且灵魂在圣灵的工作下经历甜蜜和安慰之前,总是会先经历愁苦和痛悔。
当我去考察夏娃堕落的历史时,圣经之中有一句话让我感到特别醒目,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创3:6)。好作食物、悦人的眼目、可惜爱的,这些描述都能让我们看见感觉在夏娃接受试探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当夏娃最初背叛耶和华的时候,她并没有感受到非常糟糕,相反,她感觉非常美好。人在无罪状态下随从自己的感觉尚且堕入到永远的毁灭中,若是人在堕落的状态下随从自身的感觉,岂不更必然会堕入永远的死亡吗!所以,倘若这里有谁将自己的感受抬高到神的话语之上,将之作为判断一切的标准,他必然会在魔鬼的欺骗下堕入永死。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我们应当留意、应当期待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仰?大卫让我们“看”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仰?什么样的信仰是善的、是美的?是膏油从亚伦的头流淌到他全身的信仰,是黑门的甘露降临在锡安山的信仰,真正的信仰在于经历圣灵美善的工作,在于圣灵在人的里面结出美善的果实。那么这首诗篇所描述的圣灵在灵魂中结出的果实是什么呢?是“和睦,”当圣灵的工作在教会中成就时,教会之中的众人就会流露出明显的和睦。但是当魔鬼的工作在教会中得逞时,教会中就会出现分裂、结党、纷争。圣灵和魔鬼都会在教会之中工作,这一现实也表明了教会之中存在两种人,一种人是被天父所栽植的人,而另一种人是被魔鬼所栽植的人,就如基督所说:“凡栽种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种的,必要拔出来(太15:13)。前一种人的信仰是被圣灵的工作所建立的,而后一种人的信仰是被魔鬼的工作所建立的。这就是基督在撒种的比喻中所教导的,基督撒在教会中的是麦子,而魔鬼撒在教会中的是稗子。其实稗子在这个比喻中并非比喻所有未重生的人,而是特指未重生的人之中的那些在魔鬼的道理和欺骗下被建立起信仰的人,稗子是特指那些在魔鬼的工作下被建立信仰的人,而不包括那些虽然还未重生、但已经开始经历到圣灵某些工作的人。那些在圣灵的救赎性作为下被建立信仰的人,他们会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呢?本篇诗篇告诉我们这一特征是和睦,和睦同居在希伯来文中是一个词,它本身有联合的意思。圣灵所成就的和睦并非只是一种和气,而是圣灵将被称为弟兄的这些人联合成为一个整体,在他们之间作成了一种联合。这种联合使他们看上去就如同亚伦的身体一样和谐,他们被大卫比喻成一个锡安山。他们是彼此的弟兄和手足,他们对基督拥有同一种信心,他们相信的是同一个福音,他们对彼此有真实的爱,他们彼此之间也有真诚的饶恕,这些品质构成了他们之间的和睦。
此外,我们相信大卫在此呼召的也是这被些称为弟兄的人,他说: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大卫自己对圣灵成就的和睦有一种属天的品味,他感受到其中的善和美。而且他不仅自己品味,也呼召那些被他成为弟兄的人品味其中的善和美。因此,这些人也拥有一种独特的品味和认识,他们了解圣灵在灵魂之中成就的工作,他们能够品味圣灵所结的果子是多么的善、多么的美,他们的心会因着圣灵的工作而感到愉悦。在这里有些人仍然不知道自己究竟有没有经历重生,让我来问你一个这样的问题,你拥有大卫所表达的这种属天品味吗?你若是经历了重生,当你听见圣灵在众多灵魂中成就的工作时,你便会发出赞美说: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在1节的经文之中,我们还可以看见另一个圣灵作工的特征,圣灵的工作总是在一群人之中,而非只在一个人身上。这里说的是“弟兄和睦同居,”这肯定不是指圣灵在一个弟兄身上的工作,而是指圣灵在一群弟兄身上的工作。其实中国教会对“属灵”的理解,是深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的,所以有时我们会误以为,一个人越是属灵,他就越会远离教会这个群体,而一个人在密室里灵修祷告。但是圣灵的工作不是让基督徒变成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而是让弟兄和睦同居。我们在理解圣灵的工作时必须同时把握住两个方面,就是平衡的理解圣灵工作的个人性和整体性。首先,圣灵应用救恩的工作是个人性的,就是圣灵的重生、圣灵作成信心的工作是个人性的,你必须亲自经历圣灵在你里面作成重生和信心,否则你就不能得救。但圣灵的工作不仅仅有个人性的特征,也有整体性的特征,圣灵向我们个人性的应用救恩的工作,是为了使我们成为一个整体,就是成为一个基督的身体。这就像野橄榄枝被嫁接在橄榄树上,野橄榄枝被嫁接在树上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它们成为一个个单独的个体,相反,他们被嫁接正是为了成为同一棵树。我们在理解这两个方面时常常会失去平衡,所以要么我们只关注救恩,而对于借着救恩成为一个耶稣基督的身体毫无兴趣,这是对圣灵工作的整体性特征的忽略。要么我们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自己只要来到教会就已经重生得救了,这是对圣灵工作的个人性特征的忽略。
- 圣灵的降下
在第2和第3节的经文里,大卫连续使用了两个比喻来描述圣灵在教会之中的工作。第一个比喻使用的是摩西按耶和华的吩咐膏抹亚伦作大祭司的例子,第二个比喻是黑门山的甘露流淌到了锡安山的画面。我们需要逐一的解释这两个比喻。
首先是大祭司亚伦受膏的比喻,这好比那贵重的油浇在亚伦的头上,流到胡须,又流到他的衣襟。膏油在圣经里经常比喻圣灵,为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基督在施洗约翰的洗礼中所经历的,当基督在约旦河里受了施洗约翰的洗礼以后,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 神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3:16-17)。”这个事件就是基督被父神膏立为大祭司的受职仪式,在其中圣父用圣灵膏抹了圣子。但希伯来书的作者回顾基督被膏立为大祭司的这一历史时,他说:“所以 神,就是你的 神,用喜乐油膏你,胜过膏你的同伴(来1:9)。”在这里,圣灵就被比喻为油。
在大祭司亚伦被膏抹的比喻中,重点描述了一个画面,就是膏油从亚伦的头上流淌到他全身的画面。根据希伯来书,我们知道大祭司亚伦是对大祭司耶稣基督的预表,所以亚伦被膏抹为大祭司的场景,在这里是在描述圣灵借着被赐给教会的头——耶稣基督,因而流淌到基督的身体——教会全体身上。教会不是从基督以外得着圣灵的,教会领受的一切圣灵的恩典和工作,都是唯独因着耶稣基督的缘故。圣灵唯独是父神因着耶稣基督的顺服、受苦、复活和升高,赐给教会的。
在这个比喻中特别提到了亚伦的衣襟,这是指祭司袍领口的位置,挨近胸口;而当亚伦供职的时候,在他胸口的位置还有另一样东西,就是胸牌。这胸牌上有十二颗宝石,上面刻着十二支派的名字。所以,当膏油从亚伦头上流淌到他的衣襟的位置时,膏油也会淹没这块胸牌,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也会被膏油覆盖。这一幕要表达的是,以色列的十二支派都因着膏油从大祭司亚伦头上留下而有分于这膏油了。这指向的就是教会全体都因着耶稣基督领受了圣灵而有份于圣灵了。
我相信圣灵从亚伦的头流遍他全身的这幅画面,既强调了圣灵与基督的关系,也强调了圣灵与教会的关系。圣灵只能借由教会的头耶稣基督被浇灌下来,但当圣灵从教会的头基督身上浇灌下来时,也是先流到胡须,再流到衣襟和其它部位的。当圣灵被基督大大的浇灌在一间教会中的时候,圣灵往往是借由一个信徒而临到另一个信徒的。约翰·班杨是因着听见几个穷苦的妇女坐在一起谈论重生,而开始关注和寻求重生的。在新英格兰大复兴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当约拿单·爱德华兹得知神借着乔治·怀特菲尔德在新英格兰赐下的大复兴后,爱德华兹就特别渴望怀特菲能够第二年拜访他所牧养的北安普顿教会,所以他写信给怀特菲真诚的邀请他。当怀特菲在北安普顿教会讲道以后,这个教会再一次经历了圣灵的复兴。在聚会之后,怀特菲单独的与爱德华兹的孩子们谈话,这些谈话对他的孩子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爱德华兹认为他的孩子中有几个借着那一次的谈话经历了重生。圣灵在教会中工作的方式往往是借由一个信徒而临到另一个信徒,在历史上有许多信徒是借着在团契中聆听其他信徒谈论基督和属灵经历而开始经历圣灵的工作的。所以,若是我们渴望经历圣灵的工作,我们不仅不应该远离教会,而是恰恰应当在教会中等候圣灵。我们若是渴望经历圣灵的大能,我们就应该常常与神的儿女团契,常常聆听其他神的儿女谈论圣灵在他们的生命中有作了哪些工作,因为这是圣灵喜悦用来使人开始有份与祂的工作的方式。圣灵喜悦借由一个信徒而使他的工作流向另一个信徒,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坚持保留在主日讲道后邀请大家分享的这么一个环节。其实这种方式很容易被人误用,因而造成教会次序上的混乱。我常常听见有人在分享听道心得的时候,常常以教导的口吻去分享。但这种分享不是让人有机会在其中教导的,而是分享你是如何被神的话教导的。既然这种方式这么容易被人误用,我们为什么还要保留它呢?因为我们相信圣灵喜悦借由一个信徒而流向另一个信徒。我们渴望你们在这种方式下蒙受圣灵的祝福,我们希望有朝一日你们不仅可以分享讲道的内容,更希望能够听见你们在其中分享圣灵在你们里面的工作。
第二个比喻是关乎甘露的,又好比黑门的甘露降在锡安山。黑门山是一座海拔2814米的高峰,而锡安山只是一座海拔760米的山丘,而且锡安的希伯来文有干枯之地的意思。黑门的甘露并不是指露水,而是指山上的泉水。黑门山的山顶常年积雪,通过自然蒸发和风力作用,会将水汽输送到锡安山化作雨水,而这些被降在锡安山上雨水就是从黑门山而来的甘露。圣经也经常用水来比喻圣灵,基督曾不只一次的对门徒说:你们要受圣灵的洗,其实在这句话中就是将圣灵比喻为水。还有 约4:14:”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这处经文同样是将圣灵比喻为水,因此毫无疑问,诗篇133篇中的”甘露“比喻的就是圣灵。我们已经提到了黑门山是一座很高的山,而锡安山是一座很低的山。所以这个比喻就是在描述圣灵从高天之上被浇灌在地上的教会之中的场景。
其实这两个比喻最终都在新约的第一个五旬节得到了应验,因为在那一天,基督在父面前为教会赚的了圣灵作为奖赏,并且从高天之上将圣灵浇灌在了地上的教会之中。
在这两个比喻之中,分别使用了膏油和甘露来比喻圣灵,这表明这两样东西能够表达出圣灵的某些特征。首先,我们来思想“膏油。”这膏油是由各种各样的香料调和而成,这种膏油最大的特征就是散发着浓浓的馨香之气。大卫在这里正是使用亚伦全身所散发馨香之气,来比喻弟兄和睦同居的美善。这膏油也被称为成圣的膏油,当这膏油被抹在亚伦和他儿子身上时,这膏油就使他们成圣(出29:44)。其实这些律例都在呈现一些属灵现实,就是当圣灵住在一个人身上以后,就会使他生发出一些属天的美德的,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所以从基督领受圣灵的人会因着这些品质而散出一种属天的馨香之气。圣经经常用葡萄树、橄榄树或无花果树这些植物来比喻教会,当这些树上的果子即将成熟之时,就会散发出一些香气来。当圣灵使仁爱、喜乐这些果子在人的灵魂中逐渐成熟时,这些果子也会散发出属天的香味来。
当神的儿女在自己身上查验圣灵结出了哪些属天的果实时,他们往往只能非常勉强的发现几颗青涩的果实。在神儿女的属灵经验中,他们总是会发现自己里面情欲的气息要多过属天的馨香。但是当神的儿女看向彼此时,他们却会从对方身上感受到与众不同的东西,就是从圣灵而来的馨香之气。神的儿女不会赞扬自己说:看哪!我何等地善,何等地美。他们时常会被自己里面的罪恶所压垮。但是当一个神的儿女看向另一个神的儿女时,他却会说:看哪,何等地善,何等地美!因为他会从对方身上感受到从圣灵而来的馨香之气。当我与一些成熟的基督徒交谈时,我能够从他们言语中感受到属天的品质所散发的馨香气息,我真的非常羡慕圣灵所结的这些果子在他们的生命中已经如此成熟。但是当他们谈起自己时,他们更多看见的是自己的罪,他们从不夸耀自己的品质,其实这也是谦卑的品质所散发出来的香气。
让我们再来思考“甘露”这个词,我们已经谈到“锡安”有干燥之地的意思。在干燥的地方,生命是无法存活的。无论是植物的生命,动物的生命还是人类的生命,都离不开水。若是没有黑门山的甘露降临在锡安山,锡安山就不会有生命存活。然而耶和华已经命定要永远的生命赐给锡安山,所以祂使黑门的甘露降临在锡安山。这代表着教会在她自身是只有死亡而没有生命的,生命只能从圣灵而来。
假如一个人已经干渴的奄奄一息,若是让他有机会选择救自己的性命,他不会跑向干旱的沙漠,而是跑向江、河、湖畔这些地方。我常常能够从一些会众身上感受到一些对教会的过度期待,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不起实际的期待。我们总是想找到一间好的教会,我们希望找到一间传讲救恩、生命敬虔的教会,我们认为自己到这样的教会中来就安全了,教会可以将我们所期待的东西提供给我们。但让我这么说:教会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片干旱的沙漠,教会本身没有任何能力提供给你灵魂得救所需要的恩典,你们若真的渴慕救恩,你们应当将希望放在基督和圣灵的身上。
圣灵在圣经之中被描述为一个泉源,当我们在一个地方发现一个泉眼时,会发现这个泉眼会不断的喷出水来。而教会则如同干旱的锡安,她就如同一个干旱的沙漠一样。若是我们往沙漠里面浇一点水,水很快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除非神在这片沙漠了开创出一个活水的泉源,除非有水不断的从这个泉源中冒出滋润这片沙漠,不然在锡安这片沙漠中就不会有任何一个生命嫩芽诞生,也不会有生命存活。就像亚伦身上的馨香也不是从她自身而来,而是从香膏而来。教会就她本身而言也不拥有任何属天的香气,除非圣灵像香膏一样自上而下的浇灌在她身上,若是教会经历不到这一个恩典的现实,教会就只会散发出罪恶的气息,而不是流露出任何属天的香气。没有圣灵的膏抹,我们就无法在教会中看见弟兄和睦同居的美善,而只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分裂、结党和纷争。所以,不要把期望放在教会身上,因为一切美善的恩典都是从圣灵而来。
尽管我们不应当对教会抱有一种过高的期待,以至于希望教会将救恩和敬虔提供给我们;但我们也不应当对教会存有一种藐视,因为在这处经文之中描述了一种奇妙的合一,就是黑门的甘露降在锡安山上,天上的甘露——圣灵已经降在了地上的教会之中,圣灵没有降临在教会以外,而是降临到了教会之中。因为耶和华要使沙漠变为水池,使干地变为涌泉(赛41:18)。所以,尽管教会自身只是沙漠,但基督要借着滴下天上的甘露使她变为水池。基督的心意是让人在教会中从祂得着活水的泉源,直涌到永生。
在这里还有多少人对圣灵在人灵魂中的工作完全陌生呢?你们很多人经历了圣灵在你们身体上的工作,就是你们曾经得到医治。这里有很多人也能谈论圣灵在你们生活中的工作,就是神如何眷顾了你们的生活或工作,并且使你们看见了神对你们生活的眷顾,实际上这是人最多谈到的经历。但是在这里有几个人能够谈论圣灵在自己灵魂之中的工作呢?有谁在圣灵的大能下经历了知罪呢?有几个灵魂已经看见了神公义审判的可畏了呢?又有几个人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全然败坏和全然无能了呢?有谁已经对自己的义和行为生发出了绝望了呢?这些都是圣灵在人的灵魂中作成重生之前会施行的工作,但是我已经很久没有听见过有人谈论这样的经历了,其实这是这里的绝大部分人所需要经历的。
在这里有谁已经或多或少的对上面的这些属灵现实有所经历了呢?如果你已经感到干渴,你需要向基督发出呼求,求祂将圣灵再一次丰丰富富的浇灌在教会之中,使你的灵魂也能够因着从天而降的甘露出死入生,使你的灵魂也开始从基督流淌而来的膏油而散发出属天品质的馨香。
要为着这间教会呼求从基督而来的膏油,也要为着你自己的灵魂天上的甘露,因为若是我们不再享有圣灵的恩典,那我们除了罪恶,就真的一无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