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50:10-11
属灵分辨——区分软弱的真信徒与自欺的假信徒
- 行走在黑暗之中的光明之子
- 行走在火光之中的黑暗之子
- 行走在黑暗之中的光明之子
据统计,当大多数的死刑犯在听闻自己被判死刑之时,都会表现出极大的震惊和恐惧,甚至身体会不由自主的颤抖,以至于双腿瘫软、无力行走。这个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听道的严肃性,其实每当神的话在我们中间被正确的传讲出来之时,都关乎善与恶、祸与福、生与死。神的话一定是与我们之中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我们也一定会在神的道中得到一些东西,要么基督在祂的道中向我们个人性的宣布称义,要么基督借着祂的话向我们个人性的宣布定罪。在每一次的听道之中,我们要么从福音中收获永福,要么从福音收获永死。正是因着神话语的这种严肃性,所以我常会感觉自己不配站在这里。也正是因为神话语的这种严肃性,今天你们每个人都应当聚精会神的听清楚这篇信息之中的每一句话,因为今天的这段经文不是向你宣布永生、永义和永福,就是向你宣告永死、永祸和永刑。但是有很多人对于区分式讲道却感到厌烦,她们说:“每一次讲道都会提到重生,那个教会的讲道不过就是翻来覆去的讲那点事儿!”多么可悲呀,我们都知道最终我们都要站立在基督的审判台前接受审判,最终我们都要听基督最终的判决,而讲道就是提前将你带到神的法庭之中,并且帮助你看清你在这个法庭之中被宣布为义人还是罪人,让你知道你会从神承受永福还是永刑,但是在教会之中居然有那么多人对这样的信息感到厌烦!但是我们的人生之中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呢?
为了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两节经文的内容,我们需要大概地了解一下赛50章的内容。这一章大概由三个段落组成,第一个段落是1-3节,这里是耶和华与以色列人之间的一场辩论,当犹太人经历即将到来的被掳巴比伦时,他们会在抱怨中控告耶和华,说:耶和华神卖了他们。但神在这里指出:神的百姓之所以被掳掠,是因为他们的罪。第二个段落是4-10节,这里描述了先知以赛亚因为向犹太百姓宣告神的话语而受的苦难,他忠心的宣告神的审判,因而犹太百姓逼迫他,并且将他视为卖国贼。第三个段落是10-11节,这里描述了听见先知信息后产生的两种反应,这两种反应将犹大百姓区分为两种人,一种是行走在黑暗之中的光明之子,另一种是行走在自己的火焰中的黑暗之子。
在第10节的经文里有一个关键词“仆人”。我相信这个词包括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它在历史层面的含义,二是它在预表层面的含义。在历史层面,仆人指的就是先知以赛亚。而更明显的是,这段经文之中的仆人也指向了耶稣基督的受苦,因为第6节说:人打我的背,我任他打;人拔我腮颊的胡须,我由他拔;人辱我吐我,我并不掩面。很明显,6-9节的内容向我们呈现出了基督在犹太公会和大祭司该亚法面前受审判的场景。所以,10-11节所描述的两种反应,同样是人在福音下对基督产生的两种回应,一种是信从,另一种是不信。第10节描述的是前者,而11节则描述的是后者。
我想请大家留意的第一件事,这两节经文所区分的,并不是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区别,而是犹太人和犹太人的区别,是信徒与信徒之间的区别,因为这段话是先知以赛亚对以色列百姓说的。也就是说:因着先知传讲的神的话语,在以色列百姓之中产生了区分,以色列人被一分为二。有些人接受了先知的传讲的审判,并且他们在信心之中仰赖耶和华。而另一部分人则不接受先知宣告的信息,他们继续活在自己虚假的盼望之中。这意味着福音产生的区分不是要发生在教会以外,而是要发生在教会里面。我们当中有些人已经因着福音的大能,对神生发了敬畏、信靠和顺服,而有些人则仍然在拒绝讲道的信息,仍然活在自我和自欺之中。这就是福音带来的区分。
10-11节的确是在区分真假信徒,但不是在区分所有的真信徒和所有的假信徒之间的区别,这两节经文区分的是一种特定光景的真信徒与一种特定光景的假信徒之间的区别。即:软弱的真信徒和刚强的假信徒之间的区别,是区分缺乏圣灵安慰的信徒与在自欺中自我安慰的假信徒的区别。
第10节描述的正是那些陷入到软弱光景的真信徒的光景,通过他们身上的一些果子,我们可以确定他们已经从圣灵蒙受了重生的恩典,敬畏、听从、依靠、仗赖都是他们已经从圣灵蒙受了重生的证据。正如诗128:1所说:“凡敬畏耶和华、遵行他道的人,便为有福。”尽管第10节的经文描述的信徒行走在黑暗之中,但他们却是敬畏耶和华,听从祂仆人话语的人,毫无疑问,他们正是诗篇128:1节所宣称的有福之人。这也是我们当中每一个神的儿女已经从圣灵蒙受了重生的证据,你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是一个重生之人呢?你要在自己身上同时查验这两个证据,第一、你是否已经开始听从基督,第二、你是否生发出了对神的敬畏,让我们逐一的来分析两个属天的证据。
我相信“听从祂仆人之话”是这段经文的主语,10节之中的其它几句话都是描述这类人的特征。我们已经提到,从历史性的角度,“仆人”这个词指的是先知以赛亚。当以色列百姓听见先知以赛亚奉差遣宣告的信息时,他们听从以赛亚的话,就是听从耶和华的话,因为以赛亚奉差遣传讲的是耶和华的话,而不是他自己想说的话。一篇讲道的严肃性就在这里,讲道之所以是讲道,正是因为讲道传讲的不是人的话,而是神的话。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讲道之所以是传达神的话,一方面是因为讲道宣讲的就是神的圣言本身,就是圣经,而不是什么新奇的道理。所以讲道不是要满足人的好奇心,更不是一味的满足人的喜好,讲道的主要目的就是将神的话传讲出来。讲道之所以是传讲神的话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圣职,就像当先知以赛亚奉差遣传讲神的话语时,他是以耶和华的使者的身份说话,所以以色列人不听从他以这身份所说的话,就是不听从差遣祂的耶和华。如今,神仍然会差遣牧师和教师到祂的教会中间,这些人教导的权柄不仅在于他们传讲的是神的圣言,同样在于他们是神差遣到教会之中宣讲圣言的耶和华的使者,就像神设立长老作为治理教会的耶和华的使者一样,牧师就是传讲圣言的耶和华的使者。因此,我们在教会之中不尊重神设立的职分,就是不尊重设立他们的神。各位会众,我想说的是我们应当为着神在我们中间呼召和差遣牧师而祈求,我们如今并没有奉差遣在我们中间传讲圣言的牧师,这对于教会来说是极大的缺失。曾有一位长老对我说过一番话令我印象深刻,他说:“德玉,教会没有奉差遣传讲神话语的牧师,这对教会而言是极大的亏损。”我从心里十分阿门。其实我心里是非常确定自己是不配站在这里传讲神的话的,因为我并不是以传讲神话语的使者的身份传讲这些真理,至少到目前为止,神并没有给我牧师的呼召。我们要知道,我们需要神呼召牧师到我们中间,这对一间健全的教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为着这事恒切祷告。
另外我还想说,其实你们很多人来到这里并不想听神的话语,你们对圣经并不感兴趣。你们希望从讲台听见一些新鲜的东西,你们希望讲台能够迎合你们属肉体的胃口。我祷告的是,求神使你们永远都不要在这里听见这些东西,因为讲台只应该是一个传讲神话语的地方。很多人就像希律王,他对耶稣的兴趣仅限于神迹,但是对耶稣口中的教训却毫无兴趣。但如果你对神的话语没有胃口,你就不应该从教会的讲台得着其它的东西。你要查验,今天的讲台向你传讲的是不是神的话语,如果是,你不听从这篇讲道的劝告就是不听从那位说话的神。
从历史性的角度来说,第10节之中的“仆人”这个词指的是先知以赛亚,但是先知以赛亚的传到经历在这里也的确指向了基督,其实这段经文要见证的“仆人”正是那位受苦的基督。所以,“听从祂仆人之话”也指向了基督在教会之中说话的现实,基督如今仍然会借着祂的圣言和圣灵向人的灵魂说话,当祂借着祂的圣灵在道中向人心说话以后,人就会听从祂的话语。因为第4节的经文论到这位仆人时说:“主耶和华赐我受教者的舌头,使我知道怎样用言语扶助疲乏的人。”“听”和“从”这两个字对应的是基督的“说,”之所以会有人听从神的话语,是因为基督会对人心说话。当基督刚刚开始在犹太全地传道之时,凡听见他讲道的人都立刻意识到祂的教训与众不同,众人很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文士(可1:22)。基督如今仍然会在教会中说话,祂会借着祂的灵对人心说话,祂会借着圣灵的大能和明证向人说话。
当先知以赛亚刚刚蒙神呼召、奉差遣向以色列百姓传道时,他就从神的口中得知了一个关乎人性的现实,神对他说:“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要使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便得医治(赛6:9-10)。”先知以赛亚奉差遣是要向一群什么样的会众传道呢?是一群“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的人。这不也同样是今天教会中的众人的光景吗?在这里有许多人,你们每周都会听见“赎罪、恩典和信心”的福音真理,但是你们不明白;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曾亲眼看见过洗礼和圣餐礼的施行,但是你们却不晓得圣礼所表征的属灵现实。人性全然败坏的现实从没有因为历史的变迁而发生过改变,以赛亚时期的以色列人什么样,今天教会中的人性就是什么样。在没有经历到基督借着圣灵大能的恩召向我们说话之前,我们属灵的耳朵是塞住的,我们属灵的眼睛也是瞎的,我们的心是被愚昧、刚硬和不信缠裹着的。所以,像我们这样的人,永远也不会自发的听从神的话,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听道的耳朵,我们也没有渴慕的心,我们的内心和耳朵都需要受割礼。
听从这个词不仅要求我们听,也要求我们顺服。就像申6:4-5所说:“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 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 神。听要求我们要借着神的口认识这位神是什么样的神,而从则要求我们要爱祂。或者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听从”这个词,听指的是听进去,从指的是行出来。听进去是指按着神的话认识祂,而行出来则是指按着神的话爱祂。我在社会上工作过一段时间,不过我觉得自己在工作的时候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我从事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因为是第一份工作,所以比较努力,我心里想着尽可能的多做一些事情。但是后来我发现老板并不高兴,因为我做的太多会打乱她对每个员工的安排,她的意思是让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这一类的事情告诉我们,并不是我们尽可能的为神多做事就越好,我们首先要先听进去,我们要先听祂对我们说了什么,其实真实的顺服是从听和明白神说了什么开始的。若是一个人根本不理会神在圣经中说了什么,无论他为神有怎样的热心,无论他为神作多少事情,这在神的眼中就仍然不是真正的顺服。顺服不是从做开始,而是从听开始,你若想顺服神,你就需要先认真听清楚神说了什么。
但是听从不仅包括了听,同样也包括了从。假信徒的特征这一就是“他们听神的话却不去行,因为他们的口多显爱情,心却追随财利。”所以神论到他们说:“他们来到你这里如同民来聚会,坐在你面前仿佛是我的民(结33:31)。”有些人坐下听道之时就如同神的百姓一样,但是站起来离开之后就显明他们不是神的百姓。听从不仅包括了听,也包括了出于爱的顺服。就像神让以色列听,是为了让他们尽心、尽性、尽力的爱。当基督借着说话在我们身上成就了这种“听从”之时,我们就不仅会留心听神的话,也会借着操练顺服而爱祂。
在我们中间,谁是一个听从基督话语的人呢?如果你已经经历到基督借着圣灵的大能对你的心说话,使你开始经历信靠基督的现实,品味到了赎罪恩典的甜美,并且使你生发出渴慕顺服神的心。那么毫无疑问,你已经借着重生成为了神的儿女,你已经在基督里被接纳为神的儿女了。但如果一直以来,你根本不理会神在圣经中说了什么,或者你虽然听见神的话语,也明白了一些真理,但是你的内心丝毫不渴慕神,也不渴望借着操练顺服而爱祂,那么我要说:你还不是一个神的儿女,你还没有经历到重生的恩典,因为你还不是一个听从基督话语的人。
这节经文的第二个神儿女的记号是“敬畏,”你们中间谁是敬畏耶和华的?其实敬畏的希伯来文就是惧怕的意思。敬畏这个词表达了一种我们堕落的本性不太容易理解的情感,我们比较习惯将“平安、喜乐、爱”与我们的信仰关联在一起,我们不太容易明白“神的儿女怎么会惧怕神呢!”其实圣经至少讲到两种对神的惧怕,一种是有罪的,另一种是神圣的。比如:当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看见了雷轰、闪电、角声、山上冒烟之后,他们就浑身发颤,远远的站立。他们央求摩西说:“求你和我们说话,我们必听,不要神和我们说话,恐怕我们死亡。”但摩西回答他们说:“不要惧怕,因为神降临是要试验你们,叫你们时常敬畏祂,不至犯罪。”摩西在这句话中既告诉以色列人“不要惧怕,”同时又告诉他们要“敬畏耶和华,”其实敬畏在这句话的原文中也是惧怕的意思。摩西在这里提到了两种惧怕,第一种惧怕在“不要惧怕”这句话中,这是经文所禁止的。第二种惧怕在“时常敬畏祂”这句话中,是经文所吩咐的。这两种惧怕,一种是罪恶的惧怕,另一种是神圣的惧怕。前一种是神禁止的,后一种是神所喜悦的。
其实我们在很多圣经的例证中都可以看到第一种有罪的惧怕,就像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产生的惧怕就属于有罪的惧怕,他们惧怕神是因为他们将神视为灾难,他们的惧怕完全是因为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摩西在埃及施行十灾的过程中,埃及人也表现出了这种对神的惧怕。在神施行冰雹的灾难之前,有些埃及的官长因为惧怕摩西所宣告的雹灾,所以他们吩咐仆人将田里的牛都牵回来,好免受冰雹的灾害。这一类的惧怕都属于功利性的惧怕,这种惧怕仍然是有罪的表现,因为当一个人这样惧怕神时,他的心里其实上是将神视为灾难,是将神当成不好的威胁。
有两种对神的惧怕,一种是罪恶的,另一种是神圣的。前一种是功利性的惧怕,后一种是神圣的惧怕。神在我们身上禁止前一种有罪的惧怕,但是却喜悦看见我们生发出神圣的惧怕。所以神吩咐以色列人,“让他们遵守祂的诫命、律例和典章,好叫他们和他们的子子孙孙一生敬畏耶和华(申6:1-2)。”当基督借着圣灵重生的大能向人心说话时,他会在人心里作成一种神圣的惧怕,就是对神产生一种圣洁的惧怕。这种惧怕是圣灵在神的儿女身上接出的果子,当圣经提到亚伯拉罕、以撒、约瑟、尼希米、约伯等人时,都用敬畏神来描述了他们的敬虔。根据使徒行传记载,当教会在圣灵里经历复兴和坚固时,教会都会表现出一个特征,就是“凡事敬畏主。(徒9:31)”
这种神圣的惧怕与罪恶的惧怕不同,罪恶的惧怕是因为人将神视为灾难和威胁,所以才从人心里生发出来;但神圣的惧怕是因为神的儿女认识到神的美善而惧怕得罪祂,这种惧怕不仅是因为神的威严,同样是因为我们爱祂,这就有点像我们会担心自己最在乎的那个人会生自己的气一样。罪恶的惧怕只不过是人惧怕被神刑罚,但神圣的惧怕却是因为一个人爱神而惧怕祂的不悦。罪恶的惧怕会让人心愁苦,使人终日因着神的圣洁而惴惴不安。但神圣的惧怕却是生命的泉源,箴14:27:“敬畏耶和华,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并且神圣的惧怕不会使人被愁苦充满,而是会使人存着战兢而快乐(诗2:11)。
对神怀着罪恶的惧怕,也会使人因着惧怕神的刑罚而短暂的离开罪恶,但是当神的刑罚一旦收回,或者人不再感受到威胁,人就会再次回到罪恶之中。就像法老,因着耶和华施行在埃及的雹灾,因而暂时的在摩西面前承认自己的罪,并且承诺允许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但是当雹灾被收回后,他立刻就改变了主意,而选择继续奴役以色列人。但是神圣的惧怕却不是如此,神圣的惧怕会使人怀着对圣洁和公义之神的爱而对抗罪恶,神圣的惧怕会使人像约瑟一样说:我怎能作这大恶,得罪神呢(创39:9)?神圣的爱与神圣的惧怕在人心里并不冲突,一个孩子在爱他父亲的同时,也会惧怕得罪他所尊敬的父亲。每一个神的儿女对他们在天上的父也是如此,这位天父既是他们所爱的,也是他们所尊敬的,因此他们惧怕自己犯罪得罪祂。
为什么以色列人在西奈山前表现出的惧怕仍然属于罪恶的惧怕?为什么在埃及人身上对神表现出的惧怕也属于罪恶的惧怕?因为在他们的惧怕之中包含着一种对神的扭曲的看法,他们并不赞同神的公义,也不喜欢神的威严,他们的惧怕只不过是一种对神产生的迫不得已的屈服而已,这并不是一种甘心乐意的顺服。这提醒我们应当更谦卑的看待重生前的知罪经历,尽管经历知罪对于一个灵魂寻求救恩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知罪的经历并不会使人在神的眼中变的更好。当一个灵魂在重生之前经历知罪时,灵魂往往会开始对神的公义和审判生发出惧怕,但是这种惧怕并不是一种爱,而只是一种忌惮,是灵魂发现自己无法逃避神公义的审判后产生的一种反应。这就像一个罪犯被逮捕后,而不得不面对他所畏惧的法官一样。我再说一次,经历知罪对于一个灵魂开始寻求和关注救恩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知罪的经历并不能使人在神的眼中变好一点,不要让知罪的经历成为你的义,不要让它成为你向神寻求救恩的资格,因为就连你在知罪之中向神表现出的惧怕都只不过是一种罪而已。所以,知罪的经历也不能为你换来神的救恩,救恩只能在神白白的恩典之中得着。
在敬畏这件事上,我想提的最后一点是,一个人对神没有任何惧怕,才是最糟糕的情况。就算是一个人对神怀有一种罪恶的惧怕,他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因为惧怕神而接受律法的约束,圣灵往往也会使用这种罪恶的惧怕使人开始关注耶稣基督的拯救。但是如果一个人对神没有任何惧怕,人则会变得无法无天,一个人对神没有任何惧怕,他就不会因着地狱的威胁而留意耶稣基督的拯救。对神没有任何据惧怕,正属于那种最可怕的光景,这样的人会毫无顾忌的得罪神,这样的人也会像猪践踏珍珠一样藐视福音。所多玛人和蛾摩拉人丝毫不惧怕神,所以加速迎来了天火的焚烧。而亚比米勒王尽管同样是一个异教国家的王,但因着他的心对神怀有惧怕,所以他将撒拉归还给亚伯拉罕,因此避免了死亡。虽然这种惧怕仍然是罪恶的,但这种惧怕是神拦阻人滑向地狱的减速带,一旦连这种惧怕都从人心消失,人就会加速的向着地狱狂奔。我担心我们中间很多人就处在这样的光景之中,你们对神没有任何惧怕,你当知道这会加速积满神对你的怒气,这是你最应当惧怕的光景。
你们中间谁是敬畏耶和华,听从他仆人之话的?请查验你对神的惧怕属于哪一种,是那种罪恶的惧怕,还是神圣的惧怕。你对神的惧怕只是惧怕神的刑罚,还是因为你爱慕神的公义和尊荣而惧怕得罪祂。我知道这里很多人心中所存的只是罪恶和功利性的惧怕,一方面你需要知道这种惧怕的本质仍然是自私的、罪恶的,另一方面你也应当为着你的的心仍然存着这种对神惧怕而感谢神对你的保守,因为祂没有放任你变得完全刚硬和麻木,这种惧怕仍然对你是有益的,它会驱使你呼求神的赦罪和拯救。但是只拥有这种惧怕是不够的,你内心的这种惧怕需要被基督的恩典所更新,需要被一种神圣的惧怕所取代。你不应该满足于对神拥有一种奴仆式的恐惧,你需要生发一种儿女般的敬畏。如果一个父亲真的是他的孩子所尊敬、所爱戴的,他的孩子就会担心自己的行为让父亲生气和伤心,神的儿女对他们在天上的父也拥有一种类似的惧怕,一种在爱中的惧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