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5:33-39
新酒与旧皮袋
这段经文所记录的事件发生在税吏马太在家里为耶稣大摆筵席之后,27-32和33-39节所记载的这两件事,应当是发生在一个相同的场合里,就是税吏马太为耶稣摆设的筵席之中。当法利赛人和文士看见耶稣在税吏马太家里与众多的罪人一同吃饭以后,他们向门徒发出对耶稣质疑说:你们为什么同税吏和罪人一同吃喝呢?随后,法利赛人又来到耶稣面前,这一次他们是要来控告跟随耶稣的门徒们的,他们看见门徒们在筵席上吃饭,就向耶稣发出质疑说:“约翰的门徒屡次禁食祈祷,法利赛人的门徒也是这样;惟独你的门徒又吃又喝。”法利赛人的策略是非常阴险的,马太福音的平行经文记载说:是约翰的门徒来到耶稣面前发出质问的,这很可能意味着是法利赛人挑拨约翰的门徒来到耶稣面前表达质疑的。法利赛人用心险恶的第二个方面在于,当他们对耶稣心怀不满时,他们来到门徒面前表达质疑。而当他们对门徒心怀不满时,他们又来到耶稣面前表达质疑。他们到门徒面前说耶稣有问题,他们又来到耶稣面前说门徒有问题,这是最能够挑起纷争和对立的方式。我们需要区别出什么是忠心的责备,什么是挑拨。如果我们看见一个人出现了某些问题,但是我们却不直接在爱中向对方指出问题,反而跑到别人那里去述说这个人有什么问题,这就是挑拨,而不是忠心的责备。
法利赛人指责耶稣的门徒不像法利赛人的门徒和约翰的门徒那样经常禁食,我们注意他们是在什么背景下指出这个问题的,他们是在看见耶稣的门徒们在税吏马太的家里参加完筵席以后。其实这场筵席不只是一场为了满足人身体而设的筵席,这更是基督为了供应人的灵魂而设的筵席。我相信税吏马太在家里大摆筵席,不只是为了表达他对耶稣的重视,同样也是为了使那些从前与他一同作税吏的同事们,能够像他一样同得福音的好处。而耶稣之所以愿意去参加这次的筵席,不是为了吃喝快乐,而是为了将福音带给那些名声狼藉的罪人税吏。他参加这次筵席是为了作他们灵魂的医生,是为了呼召他们悔改。所以主耶稣在31-32节说:“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而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双重的筵席之中,法利赛人来到耶稣面前指责门徒有吃有喝。无论是法利赛人指责耶稣与罪人和税吏一起吃饭,还是他们指责门徒们有吃有喝,法利赛人在这里都通过禁食表达了他们对福音的态度,他们不仅拒绝在税吏马太所摆设的筵席上吃喝,他们也拒绝像税吏和罪人一样来到福音的筵席上吃喝。他们在此时提出禁食的最大问题,不是他们在马太的筵席上禁食,而是在基督摆设的福音筵席面前禁食,这才是他们在此时提出禁食的最大问题。
神在旧约并没有规定要在哪些固定的日子禁食,除了末底改在以斯帖记之中劝勉犹太人要在普洱日禁食意外,没有其它的经文提到犹太人应当在哪些固定的节期或日子应当禁食。但是到了第一世纪,法利赛人已经将禁食提升到了一周两次。在圣经之中,禁食经常是人用来表达为罪痛悔的一种方式,当神借着先知责备百姓的罪以后,神的百姓就经常会以禁食祷告的方式表示懊悔,所以禁食的做法与为罪懊悔和忧愁直接相关。比如:大卫从先知拿单那里听见了他和拔示巴所生的儿子必死以后,他们整日在耶和华面前禁食。一方面是为自己的罪懊悔,另一方面是祈求神的怜悯。但是很显然,当耶稣在税吏马太的家里坐席的时候,祂的心意不是让罪人停留在为罪愁苦的光景之中,祂的心意更是要让罪人到祂福音的盛筵之中得到赦免和拯救;基督不愿意人一直为自己灵魂的疾病而哀哭,祂更愿意邀请人来接受祂成为灵魂的医生,使人灵魂的疾病医治。法利赛人完美没有在马太家里的这场筵席之中看见这一切的恩典,所以他们指责那些愿意来到基督福音筵席之中吃喝的人不禁食,他们的禁食之中带有一种强烈的自义。
为了回答这一指责,基督连续使用了三个比喻回答法利赛人的问题。第一个是用婚筵的比喻,第二个是新衣服与旧衣服的比喻,第三个是新酒与旧皮带的比喻。第一个比喻是为了解释门徒现在为什么不应该禁食,第二个比喻是用来说明耶稣的教训与法利赛人的教训无法调和,第三个比喻被法利赛人的教训建立起来的信仰是无法接受耶稣的教训的。
我们下来看第一个婚筵的比喻,耶稣对他们说:“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岂能叫陪伴之人禁食呢?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日他们就要禁食了。”其实这个比喻之中不仅提到了婚礼,同样也提到了葬礼。指向婚礼的词是新郎和陪伴之人,在第一世纪的犹太社会,犹太人结婚会摆设为期一周的婚筵,许多新郎的朋友和宾客都会受邀参加筵席,他们在筵席上要为着新郎喜乐。虽然我们不是犹太人,但也不难感受到,如果有人在别人结婚的时候哭丧和禁食,这是非常不合时宜的。而法利赛人此时此刻强调禁食,其实就是在基督的婚筵上哭丧。基督并没有说不应当禁食,祂强调的是不应当不合时宜的禁食。耶稣的门徒也有应当禁食时候,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日他们就要禁食了。”这指向了新郎的葬礼,就是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的时刻,在那是门徒们应当为了基督所受的苦难而禁食,借此表达忧伤。
基督借着在税吏马太的家里坐席,将人指向了那恩典的宴席。法利赛人在这宴席面前强调禁食,其实就代表着他们不愿意像其他的罪人一样前来赴宴。当法利赛人指责耶稣与税吏和罪人一同吃喝时,这表达出的是他们对罪人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些罪人不配与耶稣一同吃饭,像他们这样的义人才配。而法利赛人在这段经文之中又强调禁食,这表达出了他们对恩典的态度,他们在恩典面前选择禁食,他们不感觉自己需要恩典,他们觉得基督并不值得他们前来赴宴。在这里是否有人和法利赛人一样呢?当你听见别人在祷告之中谦卑的承认自己是一个全然败坏的罪人,但他们靠着耶稣基督的恩典勇敢的来到面前,当你听见他们将自己描述的如此败坏之时,是不是你心里也对他们充满了藐视呢?当面对福音恩典时,你的反应与法利赛人的信仰是否也是相同的呢?你感受到自己需要恩典了吗?你感受到自己没有一点义,需要耶稣基督的义了吗?你已经因着看见一个恩典的盛宴而感到欢喜了吗?
在第二个和第三个比喻之中,出现了新与旧两个字,这两个字导致我们容易以为基督是在这里解释新约与旧约的关系,其实除了新与旧这两个字与新约和旧约有点关系之外,这段经文与新旧约毫无关系。耶稣又设一个比喻,对他们说:“没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块来,补在旧衣服上。若是这样,就把新的撕破了,并且所撕下来的那块新的和旧的也不相称。这里的新衣服指的是耶稣的教训,而旧衣服指的是法利赛人的教训,它们不是指新约圣经与旧约圣经的教训。有人误以为这段经文中的新衣服是指新约圣经的教导,旧衣服是指旧约圣经的教导,因此就得出结论说:“旧约圣经与新约圣经教导的不是同一个福音,旧约教导的是律法,新约教导的是恩典。因此,今天我们要相信新约圣经,而不要再接受旧约圣经的教训。”这是对圣经的曲解,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都是为同一位基督作见证的,旧约圣经是通过律法和先知的教训见证基督,新约圣经是通过使徒的教训见证基督。旧约圣经是通过“预言、应许和预表”见证一位还没有降生的基督,而新约圣经是通过“实现、应验和实体”见证一位已经降生、受死和复活的基督。我再强调一遍,这里的新衣服指的是耶稣的教训,而旧衣服比喻的是法利赛人的教训。一位法利赛人对圣经做出了许多错误的解释和实践,以至于他们严重了偏离了圣经本身的教导,因此当耶稣在传道期间重新解释了圣经的教导之后,法利赛人发现耶稣的教导与他们的教训居然存在如此严重的冲突和不同。与法利赛人的教训相比,耶稣的教训就如同一个全新的教训。
法利赛人的教训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训呢?简单来说是一种让人靠着行善在上帝面前寻求称义的教训,就是一种让人靠着行律法获取永生的教训,这种教训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救恩观。而耶稣的教训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训呢?简单来说是一种让人靠着恩典在上帝面前被称义的教训,就是一种让人不靠自己的义、而唯独靠着耶稣基督的受死和顺服在上帝面前被赦免和称义的教训,这是一种本乎恩的救恩观。主耶稣说:“没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块来,补在旧衣服上。若是这样,就把新的撕破了,并且所撕下来的那块新的和旧的也不相称。”新衣服经过水洗以后会缩水,所以若是将新布缝在旧衣服上作补丁,新布缩水以后反而会使旧衣服破的更大。主耶稣是借此表明,法利赛人的教训与主耶稣的教训是两种完全无法调和的救恩观,法利赛人的教训绝对无法融合任何一点耶稣的教训,耶稣对恩典的教导也绝对无法适应法利赛人的教训。在耶稣的教训与法利赛人的教训之间,不存在一种中间版本的教训,要么人按着法利赛人的教训,完全以行律法的方式获取永生,要么人按着耶稣的教训,寻求完全靠着祂的恩典被神白白的称义。当人寻求称义之时,人只能发现两种办法。一种就是法利赛人的办法,努力地靠着好行为在神面前寻求永生,这是出自人自身的想法。另一种办法就是耶稣基督的福音,让人完全靠着恩典在神面前被称义,这种方法来自于上帝的福音。
这也表明了在称义这件事上,恩典无法与人的善行调和,没有人可以靠着百分之五十的善行称义,然后又靠着百分之五分的恩典称义。在现实之中不存在这样的信仰,当一个人选择依赖自己的善行称义时,他就只能完全依赖自己的善行,没有人可以在依赖自己的善行的同时还是依赖耶稣基督的恩典。在寻求称以上,基督的恩典不能与人的善行相调和,因为基督拒绝将新布补在旧衣服上。你的信仰不是来自于耶稣基督的教训,就是来自于法利赛人的教训,在现实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信仰能够介入这两种教训之间。
第三个比喻是新酒与旧皮袋,这个比喻与第二个比喻有点像,但也不完全一样。我相信这里的新酒指的还是耶稣的教训,而旧皮袋比喻的则不再是法利赛人的教训,而是被法利赛人的教训所塑造出来的人。这一点从39节可以看得出来,没有人喝了陈酒又想喝新的,他总说陈的好。从这句话中就能看出来旧皮袋指的是人,而不是教训。这里的皮袋指的是用动物的皮子作成的容器,当时的犹太人会有这种皮袋盛酒。而新酒在皮袋里会发酵,但旧皮袋用过几年之后又会失去韧性,所以若是将新酒装进旧皮袋里,随着新酒的发酵,旧皮袋就被撑破了。这就像法利赛人的门徒面对耶稣的教训一样,他们已经在法利赛人的错误教训下被塑造成型了,他们的信仰已经固化,他们已经成为了这教训的忠实门徒,他们拒绝从福音而来的任何改变。但是福音临到人以后,福音的教训不会选择适应人旧有的错误信仰,福音会拆毁人的旧信仰,所以那些坚持法利赛人的教训的人,不仅不会因着福音被建立,反而会被福音摧毁。
什么样的人是旧皮袋呢?就是那些已经在错误的信仰中被固化,无法再被耶稣基督的福音所改变的人。那什么样的人是新皮袋呢?简单来说就是那些仍然能够被福音的教训所改变的人。在教会之中,我经常能够感到很多会众是装着旧酒来到这里的,有些人的信仰只是关注自己的生活如何,神有没有在生活上眷顾自己。有些人在信仰上是沉迷在一种感觉之中,他们无法被真理引导,只是跟随自己的感觉做选择。有些人已经习惯在假定自己已经蒙受了救恩,而不能在福音真理下诚实的查验自己。有一些人在救恩上,仍然在凭借行为称义,而不是指望耶稣基督的代赎。还有一些人根本不关注自己有没有经历救恩,他们对救恩根本不感兴趣,他们只对能够在教会之中参与一些侍奉感兴趣。我想说的,这都是旧酒,若是这些错误的教训持守的在你里面支配你、影响你,你就无法在这里接受耶稣基督的新酒。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这间教会已经来来走走了许多人,但是每当有人来到这里参加了一段时间的聚会以后,我们都会用心的借着探访去发现装人这些会众里面的是新酒还是旧酒。我心里感到特别难过的一件事是,尽管有些会众已经来到这里几年之久,可是直到他们离开这里之时,他们里面装着的还是旧酒。他们是带着旧酒来的,也是带着旧酒走的。我可以凭着良心说: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我们都希望你们能够在这里得着新酒,我们盼望圣灵从你们心里清除掉那些错误的教训,使你们能够从耶稣基督的福音之中接受全新的教训。我认为我在探访之中需要从事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帮助你们发现自己里面装着那些旧约,并且在圣灵的大能下帮助你们把旧酒倒出去,好使你们接受新酒。但可惜的是,当我发现有些会众里面还装着旧酒,当我试图帮助他们倒出这些旧酒时,他们反而选择了离开。因为没有人喝了陈酒又想喝新的,他总说陈的好。
但今天我要在这里明确的说:“若是你过去接受的是人本主义的信仰,被教导人要凭着行善称义,或者你曾经受到灵恩派的误导,只是在信仰之中寻求一种美妙的感觉,再或者你一直以来被教导活在一种盲目的信心之中,一直通过假设自己已经蒙恩的方式安慰自己。”那么这一切在你里面都是旧酒,也是这件教会的讲台要竭尽全力帮助你倒出的东西。这个教会的讲台宣讲和持守的教训与你里面的这些旧有的教训完全不一样,我们要作的不是将这些教会持守的真理与你过去接受的错误教导做一个调和,而是帮助你放弃过去那些错误的教训,并且使你在耶稣基督的福音之上得到建立。
当然,我不否认有些人在来到这里时里面装着的就是新酒,我并不是要狂妄的说:“只有我们在宣讲福音,”不,我相信仍然有很多忠实于福音的教会。但我想在这里强调的是,你们要通过听到查验,你们是带着旧酒来的,还是带着新酒来的。若是你们来到这里时接受的就是纯正福音的教训,那么你在这里听到的过程之中也必定能够得到印证。但若是你是带着旧酒来的,你需要思考那旧酒从你里面倒出去了吗?你开始接受新酒了吗?很多人在这里始终没有收获的原因,就是拒绝放弃自己过去曾经接受的旧教训。各位,请允许我这样直白的对你说:若是你始终那些旧有的错误教训,就是那些与你从这个讲台所听见的不相符的教训,最终你也必定会选择离开。希望我这一番直白的话能够刺激你的良心,对你能够产生一些好的影响。我说这些话也并不是希望你们离开,不,我希望你们永远留在这里。但是经验一再向我表明,没有可以将新旧装进旧皮袋,你们若是不从心里离弃旧教训,你们就不会在这里接受福音的新酒。我们希望的是能够将这宝贵的福音给你,但是将福音给你的方式不是通过忽视这两种教训之间的区别,只能是通过尽量将这两种教训清楚地传讲给你的方式。愿神今天就是你看见这一切,并且使你确信这是正道,你们当行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