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3
题目:罪从何而来
主日3关注的问题是“罪从何而来,”主日3包括了要理问答的6-8问。第6问谈到人的被造,第7问谈到人的堕落,第8问谈论人的再造(新造)。这三个方面都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罪究竟从何而来,”第6问说:人的罪性不是从创造而来,第7问说:人的罪性是从堕落而来,第8问说:人的罪性必须通过重生解决。
大纲:
人的被造 问6
第6问:上帝造人原本就是如此邪恶悖逆吗?答:不是。恰恰相反,神将人造得甚好,且是按照他自己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目的是要人能正确地认识他的创造者神,衷心地爱祂,与祂同住在永远的福乐中,并赞美和荣耀他。
首先,海德堡要理问答明确了一件事,罪不是从上帝的创造之工中产生的,然后海德堡要进一步描述了上帝原初所造的人,是何等的美好。这一问的回答中包含了两个部分,第一,人原初被造的样子,第二、人这样被造的目的。
形象
人被造的最特殊之处在哪里呢?在于人是按着神的形象被造的。这表明了被造的人与上帝自己一定有某些相似之处。这相似之处是什么?弗4:24说: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 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所以我们可以确定,这形象就是真理、仁义和圣洁的属性。
西敏小要理问答第4问说:神是怎样的神?答:神是灵。祂的本体、智慧、权能、圣洁、公义、良善、真实,都是无限无量、无始无终、永不改变的。改革宗神学将上帝的属性,区分为可传递属性和不可传递属性。可传递属性,是上帝造人时赋予人的属性,不可传递属性,就是上帝造人时没有赋予人的属性。西敏小要理问答4问,将这两种属性区分的特别好,除了无限无量、无始无终、永不改变,其余的属性都属于可传递属性。而圣经将所有的可传递属性,都总结成:真理、仁义、圣洁。
真理、仁义、圣洁,也分别对应了人的理性、情感、意志。最初被造的人拥有真理、仁义和圣洁的属性,表明了人当时被赋予了真理的知识,圣洁的情感和正直的意志。堕落前的人,可以准确的认识上帝,可以圣洁的爱上帝,也能够持续的顺服上帝。
在中国教会之中,弥漫着一种反智主义的迷信文化,所以我们看见很多基督徒,倾向于将无知视为一种属灵,将求知视为一种属肉体的表现。为什么很多人教会的敬拜,一到了讲道时间,台下就睡倒一片?这与这种反智主义的教会文化不无关系。但人原初是在真理的知识中被造的,人认识真理是上帝形象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可以将属灵定义成“像神”的话,那么当我们在真理中谦卑地求知时,这就是像神的表现。其实中国教会几十年来,一直处于社会边缘化的位置,原因是什么?不仅因为中国的特殊环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教会本身,由于反智主义倾向,所以在中国教会讲台的传讲下,教会很难帮助青年人和知识分子信主,甚至很难影响男人信主。这导致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会的人员结构主要有老年人和姐妹组成,直到今天,很多教会还是没有打破这种人员结构。
圣洁与公义的属性,凸显了人在被造时,同样被赋予了敬拜性与道德性。我们必须要记得这一点,圣洁和公义首先是神的形象,这两项属性直接将人与上帝联系起来,所以我说:圣洁与公义的属性,包含了人拥有敬拜性的特征。当这两项属性,在人与人之间被体现出来时,就彰显了人拥有道德性的特征。伯克富曾经在他的系统神学里提到了一件事,他谈到:任何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宗教,最古老的部落都拥有自己的图腾。这是全人类都拥有敬拜性的一个证明。
西方社会在经历了启蒙运动之后,才公开地提出了无神论的口号,从此以后人类倾向于将宗教视为精神鸦片,包括伏尔泰也说:再过几百年,就不会有人阅读圣经了。在现代社会,人类好像已经失去了敬拜性,因为好多人都自称是无神论。但是我认为,无神论与有神论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无神论没有敬拜性,而在于无神论者将敬拜的对象转移了,他们敬拜的对象变成了自己,或是这个世界。而人的道德性是更加明显的一个特征,就像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拥有一套自己的法律。就算是最落后的族群,也必须有某些规矩。而人的求知性、敬拜性和道德性,都是人拥有上帝形象的表现。人拥有上帝的形象,也将人与其它的被造物区分开来。所以我们看不到任何的动物有求知、敬拜和道德的表现,因为这一切在创造中单被赋予给了天使和人。
目的
人被赋予上帝形象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要人能正确地认识他的创造者神,衷心地爱祂,与祂同住在永远的福乐中,并赞美和荣耀他。真理、公义、圣洁,分别对应着人被赋予了先知、君王和祭司的职分。这三种职分,在创世记中其实都有提到。上帝命人治理全地,这表明人被委任了君王的职分。而亚当为动物起名,表明了亚当能够准确的解读上帝创造每一样动物的心意和特征,这表明了亚当拥有先知的职分。上帝命令亚当在伊甸园中修理看守,这是祭司职分的体现,因为伊甸园就是第一个敬拜的场所。所以,海德堡要理问答针对这三种职分说:目的是要人能正确地认识他的创造者神,衷心地爱祂,与祂同住在永远的福乐中,并赞美和荣耀他。
在基督教世界观中,我们可以将一切的知识划分为三类;第一、关于神的知识,第二、关于人的知识,第三、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其中以关于上帝的知识为最高级认知。
其实在人类大多数的历史之中,都以宗教认知为最高知识的。只不过到了现代社会,因为科技发展对人类带来的便利,因而使科学在知识中取代了宗教的权威。这也直接表明了,人堕落后失去了先知的职能。其实人认知的过程,也可以说就是敬拜的过程。人优先选择学习哪一类的知识,就表明了他将什么当作祂的神。所以上帝的心意是,让我们以认识祂为首先的学习内容,而不是急于去认识这个大自然,明白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我们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先让他认识神,这才是首要的学习内容。而上帝赋予人圣洁的属性,将人设立为祭司,目的是让人忠心的爱祂,与祂同住在永远的福乐中,并赞美和荣耀祂。就像伊甸园是第一个神与人相交的圣地,而上帝的心意也是与人永远的同住。而上帝将人设立为君王,其中一个用意,就是让伊甸园随着人在全地治理的扩张,而扩展到全地。这也是神的国从伊甸园向着全地的扩张。总之,在原初的创造中,上帝不仅将人创造的圣洁美好,而且也对人拥有及其没有的旨意,而罪的出现将这一切都破坏了。
人的堕落 问7
第7问:那么,败坏的人性从何而来呢? 答:从我们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的悖逆和堕落而来。人性因始祖的悖逆和堕落而变得败坏,以至于我们都在罪中成孕出生。
亚当和夏娃的堕落,发生在伊甸园里。我们要理解亚当的堕落,就必须明白上帝与亚当在伊甸园中所立的行为之约。创2:16-17节记载:耶和华 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这条命令包含着一个应许,也包含着一个咒诅,即:顺服得生,悖逆则死。而最终的结果是,亚当选择了不顺服,他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更重要的是,圣经说:亚当的不顺服并非是单纯个人性的行为,而是具有代表性的行为。因为亚当是行为之约的元首,是代表全人类与上帝立约的代表。因此,亚当在伊甸园中的不顺服,就是全人类对上帝的不顺服。因着这个缘故,使徒保罗在 罗5:18-19节说:如此说来,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照样,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
曾经有一个小女孩,问他的父亲说:因为亚当一个人犯罪,我们就都被定罪,这不公平。他父亲回答她说: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因着耶稣基督一个人受死,我们所有信的人都得赦免,也不公平。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一同在亚当的悖逆中被定罪是不公平的,也等于在拒绝借着基督得到赦免。
上帝按着祂的圣洁和公义,将亚当设立为行为之约的代表,让亚当所代表的全人类,一同承受亚当所作的决定。这就是出于上帝公义的决定。我们难以接受这个现实,是因为我们将自己的公义,凌驾在上帝的公义之上,这正是人堕落后的表现之一。
在伊甸园的背叛中,我们从两个方面承受了亚当犯罪的后果,第一、亚当不顺服的罪责,被归算在我们身上。第二、亚当被罪扭曲的本性,同样遗传给了我们。伯拉纠主义者说:亚当的堕落,并没有使他的后裔成为全然败坏的罪人。他们说:我们在今天仍然能够行善,人之所以会犯罪,是因为受到罪恶环境的影响。但大卫说: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诗51:5)。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你一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被上帝视为一个罪人了。当你还没有在行为上犯出第一个罪时,你在上帝的眼中就是一个有罪的人。因为在行为之约里,上帝首先不通过你的行为来判断你是否是个罪人。而是先通过亚当的行为断定你是义人还是罪人。这就如同上帝首先借着基督的行为,来看待那些相信基督之人一样。这就是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照样,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
因此,你必须具备一个自我认识,这个自我认识首先不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认识自己,而是通过亚当的行为界定自己的身份。你通过亚当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这一行为,看见自己在上帝的眼中,已经成为一个不顺服的罪人了吗?你在神的话语中看见,你已经在行为之约的代表——亚当的悖逆中被定罪了吗?
另外,亚当是行为之约的代表这一事实,还意味着当我们在母腹中的时候,就和大卫一样 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罪人。因为我们都从始祖亚当那里,继承了全然败坏的本性。因此海德堡要理问答说:人性因始祖的悖逆和堕落而变得败坏,以至于我们都在罪中成孕出生。当我们看见一条毒蛇的幼崽时,尽管它还不会咬人,我们就会觉得应该打死它。在罪中出生的人也是如此,尽管还没有犯出第一个本罪,但我们在上帝的眼中就是该死的。
人之初、性本善吗?不是,人之初,不仅性本恶,而是还是全然败坏。因此圣经说:人从小时心里就怀着恶念。所以,婴儿虽然拥有一双没有被世界玷污的眼睛,但是这双心灵的窗口,连接着一颗比万物都诡诈的心。麦克谦牧师说:在圣洁的创造中,人是上帝的形象。但是在堕落中,人成为了撒旦的形象。因为圣经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这正对应着圣经对撒旦的描述,耶和华 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所以圣经称魔鬼为所有说谎之人的父。这就是在亚当悖逆的那一刻,就已经临到我们身上的现实。你可以试想一下,你收养了一个孩子,并将他养大,后来你让他到外地去上学。但没有想到是,他回来之后完全变了一个人,不仅变成了一个地痞流氓,而且还认贼作父。如果你经历这样的事,你会何等的忿怒呢。而我们在罪中背叛了上帝,并且认魔鬼作自己的父。所以我们在上帝眼中是该死的。
人的再造 问8
问8:是否我们都是极其败坏,完全无法行任何善,并倾向于各样罪恶呢?回答:是的。除非我们由上帝的灵重生。这一问对人的本性进行了三个描述,第一、我们极其败坏,第二、我们无法行任何善,第三、我们倾向于各样的罪恶。
耶17:9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圣经用“坏到极处”这个词来描述人心,言下之意是:无论是罪对人性范围的扭曲,还是对人性深度的渗透,都是非常彻底的。在堕落之下,人心变得坏到极处。因此,圣经说: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2:1),人已经被罪杀死,彻底失去了行出任何一个善的可能。但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还是讲究一些基本道德的,并非人人都像德国纳粹那样,并非每个人都成为人贩子那样的坏人。很多人都有很大的同情心,并且这个时代还有很多的人道主义者。这一切会让我们感觉,这个世界好像也没有那么糟糕。但这个世界之所以没有罪恶到所多玛城那个样子,世人之所以还拥有基本的道德。并非是因为人性还残存着某种程度的光辉,而是因为上帝的普遍恩典,是因为上帝的手没有收回对人心的约束。
既然人在堕落之中,变得极其败坏,这带来了两个结果。第一、我们败坏的本性无法行任何的善,第二、我们倾向于各种罪恶。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我们的一切行为中,找不出一个善行来。但是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是罪行。这个现实不仅包括我们的坏行为,也包括那些我们眼中的好行为。所以罗3:12说: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在亚当里的我们,就是这样一个无可救药的人。
在这里我还是要作出一个区分,避免我们落入反律法主义的陷阱。第一、在重生之前,我们是否应当遵守律法?是的,这是我们的责任。第二、在重生之前,我们有没有能力行善?没有。第三、在重生之前,是否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无法满足上帝的公义?是的,所以我们只能靠着基督被称义。第四、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重生之前可以随意犯罪了呢?绝对不是,尽管在重生之前,我们的每一个行为在神的眼中都是有罪的,但是罪行与罪行也存在轻重之分,那些在更大程度上触犯律法的行为,会更快的为我们引来上帝在今生的审判。
假如你真的是一个在律法下经历知罪,看见了上帝对身在亚当里的你的忿怒,那你不会随意犯罪,因为你清楚自己的每一个罪行都会加速上帝忿怒的临到。相反,你会关心该如何逃避上帝的忿怒。所以,律法使人知罪,并不是鼓励人犯罪。知罪是律法使人看见罪的严重性,让人感受到罪的沉重。
那么我们这倾向于各种罪恶的本性,怎样才能得到改变呢?我们经历怎样的改变,才能开始行善呢?海德堡的回答是:除非我们被上帝的灵重生。既然我们的心已经坏到极处,所以我们必须借着经历重生换一颗心。重生是什么?重生就是:上帝要赐给我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我们里面。又从我们的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你们肉心(结36:26)。所以,什么是真信仰?真信仰不是改变我们的行为就足够了,真信仰是圣灵为我们换一颗心。
我们无法通过改良行为的方式,开始行善或止息作恶。败坏的源头在我们心里,假如我们的心不被更换,上帝在我们里面看到的就必然是: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只有从圣灵所赐的新心,才能行出真正的善行来,因为圣灵自己要在这颗心中成为属天美德的源头,并且要将上帝的律法写在这颗新心之上。因此,你在信仰中的首要关注,应该是你现在所拥有的是一颗怎样的心?你是否已经得到圣灵所赐的新心了?
一颗圣灵所赐的新心,是一颗什么样的心呢?我们可以给出几个标记。第一、一颗经历重生的心,是一颗为罪忧伤的心,大卫说: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一颗圣灵所赐的新心,不仅会认识自己的罪,还会因着经历上帝的爱的缘故,而为自己所犯的罪感到忧伤。第二、一颗圣灵所赐的新心,不仅乐意遵守律法,还会爱慕上帝的律法。这样的一颗心,不是为了能够得救的缘故而遵守律法,而是出于属天的渴望、为了感恩的缘故而遵守律法。所以基督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颗圣灵所赐的新心,是一颗认识基督荣耀和信靠基督的心。这样的一颗心,不再靠着自己的义去换取救恩,而是全心全意的靠着基督的义而面对上帝的公义。所以,使徒约翰在约翰福音第3章谈论完重生后,紧接着就谈论信心。你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对照自己的内心,或许可以帮助你认识自己的真实光景。
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今天这一讲让我们确定三个方面,第一、罪不是从上帝的创造而来,第二、罪是从人的堕落而来,第三、人在罪中堕落的非常彻底,除非一个人经历重生,否则就无法行善。但愿我们不仅在圣经上学习这真理,也在自己的本性中看见这真理,但愿圣灵用律法来光照我们,使我们能够在上帝面前谦卑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