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1c
题目:得救必须知道的三件事
在约翰·班扬所写的天路历程之中,基督徒在这个历程之中,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从逃离灭亡城到找到窄门,第二、进入窄门,第三、从进入窄门之后,一直到达天堂的路程。这分别对应着圣灵在拯救一个罪人的过程中,所作的三步工作。首先,圣灵先使一个罪人认识自己的失丧和愁苦,使他感到自己需要被拯救。第二、圣灵将他引向基督,使他在基督里得到拯救。第三、圣灵使这人在基督里感恩,并且结果子。海德堡要理问答说:这是一个人想获得拯救,必须认识的三件事。
要理问答的第一问,是整本海德堡要理问答的主题,它用“安慰”这个词来描述救恩,所以海德堡要理问答可以被当之无愧的称为一本救恩之书。而要理问答的第二问,是整个海德堡要理问答的结构和大纲。在海德堡要理问答之中,包含了许多内容,比如:使徒信经、圣礼、惩戒、十诫和主祷文,这些都是要理问答主要解释的内容。但是在整体上,海德堡要理问答被划分为三个部分。主日2-4论述 人的愁苦,主日5-31论述人的拯救,主日32-52 论述人的感恩。简而言之,这三部分就是:愁苦、拯救、感恩。这三个词的同意词,也可以称之为:知罪、称义、成圣。
愁苦、拯救、感恩是海德堡要理问答全书的结构,也是改革宗教会认信的救恩次序。这三个部分并不是海德堡要理问答的作者 乌尔西努凭空想像出来的。海德堡要理问答的结构,可以说是对圣经罗马书整卷书结构的复制,罗1-3:20节,谈论的也是人的愁苦,从3:20-11章,谈论的是人的拯救,从12-16章,谈论的是人的感恩。所以海德堡要理问答,是借鉴了罗马书的结构,它的宗旨也仅仅是为了将圣经关于救恩的教导呈现出来。
愁苦、拯救和感恩,也分别对应着罪人在得救的过程中,对三位一体的圣父位格、圣子位格、圣灵位格的经历性认识。愁苦对应着罪人在得救之前,对公义的圣父的认识,所以他的罪因着他认识圣父的公义而成为了愁苦。拯救对应着罪人在相信之时,对救主基督所产生的认识,所以基督成为了祂的拯救。而感恩对应着圣徒对成圣者圣灵的认识,是圣灵使他们甘心乐意的为神而活。
愁苦、拯救、感恩,是海德堡要理问答教导的救恩次序,这意味着在真信仰中,愁苦在拯救之前,拯救在感恩之前。一个人若想得到基督里的拯救,就必须先认识自己的罪带来的愁苦。而一个人若想过感恩的生活,也必须先经历基督里的拯救。这个次序不能被颠倒过来。
问2:为了在这样的安慰中喜乐地生或死,你必须知道哪些事呢?
答:我必须知道三件事:第一、我的罪恶和愁苦有多么深重。第二、我怎样才能得救,并脱离这一切的罪恶和愁苦 。第三、我当如何为这样的拯救而感谢神。
我们也注意到,第2问同样是从人的角度发问和回答的,这都表明了罪人虽然不能拯救自己,但是在被拯救的过程中,至始至终都参与在这整个被拯救的过程里。
我们可以用接受手术来比喻罪人得救的过程。如果用接受手术来比喻得救的话,很多人对自己得救的想象,就如同他在接受手术的过程中,完全是昏睡的状态,医生什么时候开始的手术,什么时候结束的,他都不知道。很多人对自己得救的看法也是这样的,他们认为自己在得救的过程中,完全是昏睡的,反正他们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得救了。他们什么时候躺在了手术台上,他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接受的手术,他们也不知搭配。其实这是不合乎海德堡要理问答的教导的。
因为问答说:人在得救之前,必须先知道自己的愁苦。这就好像一个人在接受手术之前,要先知道自己有病,并且来到医生面前接受手术,在手术过后他发现自己痊愈了。在这整个过程中,他都会时时刻刻的感受到,自己没有能力医治自己,但他从始至终都参与在其中了。圣徒在经历救恩的过程中也是如此。
在一个人经历救恩的过程中,他会先认识罪为自己带来的可怕后果,因而他开始寻求基督里的拯救,最后因为在基督里经历拯救,而对上帝生发感恩。这是真信仰的体现的救恩次序。但这样的经历并不是只有一次,然后就结束了。愁苦、拯救、感恩,是圣徒在得救之后的循环经历,他们会不断的经历罪的愁苦、基督的拯救和圣灵中的感恩,尽管在神学意义上,这经历与他们在蒙恩时所经历的有所不同。
如果你真的听明白了这一问一答的意思,你会发现海德堡要理问答是一把灵魂的手术刀,它要解剖你的信仰,显明你经历的救恩是真是假。这或许会让你产生深深的不安,但这不安可能就是你经历愁苦的开始,可能这不安,正是圣灵用来将你指向基督的方式。虽然我希望大家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后,能够拿到一个好成绩,但我要说: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信仰是认真的吗?如果你足够重视自己的信仰和灵魂,就应该用这教义真理 来对照你的信仰内容。让我们祈求,圣灵先用这把真理的手术刀先对准自己,然后我们才有可能正确的关心他人的灵魂。宗教改革的晨星 约翰·胡斯说:我宁可用真理伤害他们,也不愿用谎言欺骗他们。让我们也将这句话用在自己身上,我们宁可被真理伤害,也不愿被谎言欺骗。
人的愁苦
一个人想要得救,他必须知道的第一件事是:我的罪恶和愁苦有多大。这里的愁苦,就是指因着认识罪的沉重后果 而生发的愁苦,在大部分时候,愁苦、知罪和觉醒,都是同义词。愁苦的经历,就是一个人因着认识神的公义,而觉悟到自己的罪是何等的沉重、罪的后果是何等的可怕。
耶稣对他们说:“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5:31-32)。”耶稣的这番话,是对那些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说的,他们看见耶稣与税吏一同吃饭,就指责耶稣。所以我们的主用接下来的这两句话指出他们的问题,首先,耶稣用了一个病人和医生的比喻,有病的人才需要医生,健康的人用不着。病在这里比喻的就是人的罪,只有那些感到自己有罪的人,才需要耶稣这位大医生。那些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之所以感受不到对基督的需要,是因为他们不认识自己的罪。其次,其次祂强调了自己要呼召哪些人悔改?是那些认识自己有罪的人,而不是那些认为自己没有罪的人。因为一个认为自己没有罪的人,并不会感到自己需要悔改。一个人悔改的前提,是先认识和承认自己有罪。
这就是为什么海德堡要理问答如此强调愁苦(知罪)的原因,若是一个人不认识罪为自己带来的愁苦,他就感受不到对基督的需要。你不需要回想你刚刚接受基督教会的信仰时,自己有没有感受到对基督的需要。你要问现在的自己,我现在有没有因着自己是一个罪人,而感受到对基督的需要?一个不需要基督的人,必然也是一个没有相信基督之人。基督只会成为那些需要祂之人的拯救!
另外我要说:这种对基督的需要,并不是一个人被重生记号。被重生的人会感到自己需要基督,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一个感到自己需要基督的人,就是被重生的人。每个被重生的人,在他们经历重生之前,就会感受到对基督之义的需要。这种需要也不是他们自己产生的,而是圣灵在他们身上工作的结果。因为当圣灵要将一个人带到基督那里以前,必然先使他们感到自己需要基督。这就是愁苦、拯救、感恩的基本意思。不是先经历拯救,是先经历愁苦。
我还是要强调,知罪和愁苦,只是圣灵用来将人引向基督的方式,所以知罪和愁苦本身不能成为人得救的保证。我们不能将承认自己的罪当作得救的记号,这是圣灵用律法将我们引向基督时,就会施行的工作。现在很多人都将知罪当成得救的记号,他们以为认识了自己的罪,就表明自己已经得救了。这是错误的,圣经并没有将知罪的经历定义为得救的确据。知罪的经历就好像,一个人在睡梦中突然被唤醒,他发现自己在火灾之中。他被唤醒的目的,是为了让他逃跑,并且开始寻找出路。他不能说:奥,我发现了自己很危险,所以我现在安全了。看见危险并不是得救,逃出危险才是得救。而知罪和愁苦的经历,就是让我们看见罪为我们带来的危机。一个人将知罪的经历当作得救的保证,就如同在说:奥,我发现了自己在罪中是那么危险,我看见了我的罪是如此严重,所以我得救了。无论是重生之前的知罪,还是重生之后的知罪,知罪的目的都是为了将人再次带向基督,而不是使人以知罪和愁苦本身为安息。
圣灵使我们经历愁苦和知罪的目的,是为了将我们带向基督。如果你将知罪的经历本身当成了得救的保证,那你经历的知罪就没有将你带向基督,反而是在你的信仰中取代了基督,因为只有中保基督才应该成为人得救的保证。所以那种取代了基督的知罪,对灵魂有损无益。
最近几年,我不止听见一个基督徒强调过这样的观点。他们说:基督徒在被称义之后,就无罪了,因此基督徒不需要再认罪了。如果基督徒不需要认罪了,那为什么基督还在主祷文中教导我们说:免我们的债呢?基督徒被称义之后,是不再被定罪了,而并非不再是罪人了。他们不再被算为罪人了,但他们的本性仍然是实实在在的罪人。所以路德说:圣徒是被称义的罪人。这种声称基督徒不再有罪的教导,是对圣灵工作的抵挡,因为圣灵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通过使人知罪而将人带向基督。
人的拯救
人得救必须知道的第二件事是:我当怎样从自己的一切罪恶和愁苦中得拯救。我们需要留意这句话,这句话不是说:我当怎样得到拯救,而是我当怎样从一切的罪恶和愁苦中得拯救。这拯救对应着人的罪带来的问题,所以人得救必须知道的第二件事,包含了两个部分的知识,第一、认识自己的罪恶和愁苦,第二、认识耶稣基督。这分别对应着“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和他对耶稣基督的认识”。这意味着,一个人若想经历救恩,必须具备两种知识,第一、他必须认识自己在罪中的处境和危机。第二、他必须认识基督身为救主的怜悯和能力。若是一个人的信仰,不具备对自己的认识,他学习的一切关于基督的知识,就都只是与他毫无关系的抽象概念。但如果一个人的信仰,不具备对基督的真实认识,他越认识自己就会越加愁苦。
我认为,一个中国人归信基督,通常要经历两个大的信仰阶段。第一、他要从一个无神论者,变成一个有神论者。第二、他从一个有神论者,成为一个基督徒。这分别对应着,他从无神论的信仰到有神论信仰的转变,又从有神论的信仰转变成拥有中保的信仰。其实我遇到很多中国的基督徒,他们的信仰只不过表明他们是有神论者,但基督徒是有中保的信仰。而一个人的信仰从何时才开始向着有中保的信仰转变呢?就是当他开始因着自己的罪,而寻求耶稣基督的拯救之时,当他真的开始相信基督时,在他的信仰中拥有了一位中保。
当圣灵使一个人的罪恶变成他的愁苦时,这就是预备一个人开始寻求基督的方式。那么人若想得救,必须知道那些关于耶稣基督的事情呢?我想最重要的是必须先认识耶稣基督的位格和作为,也就是保罗所说的: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2:2),这里的耶稣基督指向了基督的位格,而十字架指向了基督的作为。就耶稣基督的位格而言,你必须知道祂是圣父的儿子,是三位一体的第二位格,借着道成肉身同时具备神人二性,以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作罪人独一的中保。就耶稣基督的作为而言,你必须知道祂在降卑中的出生、受苦、顺服、受死,又在升高中复活、升天、坐在了天父的右边,将来还要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
当圣灵使你与基督联合时,你会发现曾经那些关于基督的枯干概念,现在变得焕然一新。过去当你听到基督的神人二性时,你心里会觉得这是令人厌烦的抽象教义。但当圣灵使你与基督联合以后,你就会说:唯有神人二性的基督,适合作我宝贵的救主。在你与基督联合以前,你会觉得耶稣基督钉十字架,是一种软弱和羞辱。但当圣灵使你与基督联合以后,你会说:耶稣基督钉十架是我唯一的安慰和拯救。这就是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 神的大能(林前1:18)。
我怎样才能从一切的罪恶和愁苦中得拯救?就是借着信心,接受基督成为你的救主,让基督的降卑和升高成为你的拯救。可以这么说:从罪恶和愁苦中得解脱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基督本身成为你的拯救。
人的感恩
人得救必须知道的第三件事是,我当怎样为着这样的拯救感谢上帝?人的愁苦对应着人对圣父上帝公义的认识,人的拯救对应着人在信心中对中保基督的认识,而人的感恩则对应着圣徒在成圣中对圣灵上帝的认识。
人的感恩一定是在人经历基督的拯救之后,人经历救恩才会向上帝感恩,否则人便会感觉无恩可感。你会向那些与你毫无交集的陌生人感恩吗?不会。你只会向那些在你困难时,对你施予恩惠的人感恩。我们对上帝也是如此,只有当我们经历了祂所赐予的白白救恩时,我们才会向祂生发感恩。所以真实的感恩一定在人经历了拯救之后产生。
在人与上帝的一切互动之中,人只可能对上帝作出两种回应,一种是工价式的回应,另一种是恩典式的回应。工价式的回应是指,我们用自己的行为满足上帝的要求,而当我们感觉自己满足了上帝的要求时,我们就不觉得自己欠上帝什么了,相反,我们会觉得上帝欠我们的。而恩典式的回应是指,当我们接受了上帝白白的拯救之后,我们就会对上帝充满了感恩,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不配承受这样的恩典,我们没有任何的资格要求上帝将这恩典赐给自己。所以在太20章 在葡萄园中作工的比喻中,当那些最晚进入园中作工的人,拿到他们不配得的一天的工钱时,他们是充满了感恩的。但当那些最早进入葡萄园作工的人,看见自己也和那些晚来的人拿同样的工钱时,他们感觉葡萄园的主人亏欠了自己,所以他们抱怨。
我们无法在一种工价的关系中,对上帝产生感恩。在这种关系中,要么我们被亏欠充满,要么我们将上帝的恩惠视为理所当然。只有当我们进入那个恩典式的关系中,经历到自己以不配的罪人经历到上帝的白白恩典时,我们才会对上帝生发感恩。只有经历恩典,才能够生发感恩。所以愁苦、拯救、感恩,是非常重要的救恩次序。
就像基督用一个比喻所说的那样:“一个债主有两个人欠他的债:一个欠五十两银子,一个欠五两银子。因为他们无力偿还,债主就开恩免了他们两个人的债。这两个人哪一个更爱他呢?”是那个得恩免多的人。在债主赦免他们之先,他们不会感恩。当他们得到赦免之后,他们经历多么大的赦免,就生发多么大的爱。这就是海德堡的救恩次序。愁苦,拯救,感恩。
但“我当怎样为着这样的拯救感谢上帝”这句话还有更为丰富的含义,这种感恩并非只是停留在心里,而是会体现在我们的实际行动之中。所以海德堡的第三部分,是教导我们如何借着十诫和主祷文来向上帝表达感恩。十诫对应着我们应该如何在行为上表达感恩,也就是顺服。而主祷文对应着我们应该如何借着祷告表达感恩,就是祈求和赞美。
只要一个人遵行律法或者操练祷告,就是在向上帝感恩吗?不!大部分保罗时代的犹太人,都对律法有热心,但他们却是借着行律法在建立自己的义。圣殿里的法利赛人也向上帝祷告,但他的祷告只不过是一种自夸。那么一个人若想向上帝感恩,他要具备的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就是接受基督的赎价。若是一个人没有接受基督的宝血和赎价,他行律法只不过是在赚取工价,他祷告也只不过是向上帝发起交易。所以,只有一个从上帝领受了基督的人,才能向上帝发出真实的感恩。这也是圣灵所作的工作。
圣灵如何使圣徒向上帝表达感恩呢?第一、圣灵会打开罪人的眼睛,使他在基督的舍己中看见、并接受那白白的恩典,使他从此以后能够在祷告中真诚的说:我是个不配的罪人,但主你赐我如此浩瀚的恩典。第二、圣灵会成为他的成圣者,支持他顺服律法,借着更新的大能帮助他治服本性的败坏,使他渴望能够持续的顺服上帝。
我们总结一下这一讲,海德堡要理问答根据罗马书总结的救恩次序是:愁苦、拯救、感恩。愁苦在拯救之前,拯救在感恩之前。圣灵使一个人通过“认识自己的罪恶和愁苦是如此的深”,而开始寻求“我该如何从一切的罪恶和愁苦中得到拯救”,一个人也必然是通过经历救恩,而开始思考“我当怎样为着这样的拯救感谢上帝”的。一个人忽视自己的愁苦,他就不会寻求拯救。一个人无视救恩,就不会对上帝产生感恩。愁苦、拯救、感恩,是不可更改的救恩次序,在救恩次序中删除愁苦,救恩就会向人隐藏。删除其中的拯救,感恩就不会生发。救恩次序是环环相扣的,我们不可删减,也不可打乱,因为这是圣灵在罪人身上施行救恩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