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罗4:1-12
主题:亚伯拉罕经历的称义
引言:我曾经说过,中国改革宗教会习惯将称义当作过去式的一件事,倾向于将称义视为发生在遥远的过去、与基督徒蒙恩后的信仰经历关系不太大,大部分基督徒认为自己在蒙恩后的信仰中关注成圣就足够了。
恐怕今天我要在我们中间指出相同的问题,我们中间(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人还没有听这一场讲道,恐怕很多人心里就已经开始失望了,“咳!又是讲称义,我已经经历称义了,这些内容我听过不止一次了,我现在更需要的是成圣方面的指导!”
所以在开始之前,我需要先作出一个提醒,称义虽然是上帝将基督的义一次性归算给罪人的行动,但称义是信徒每天都需要确认和经历的现实,正如布雷克牧师所说:信徒需要天天经历称义。所以称义并不只是得救的起点,而是对信徒持续的遮盖。而且基督徒的成圣只有在称义的遮盖下才能进行,当我们关注的信仰焦点偏离称义时,基督徒所追求的成圣就变成了律法主义的实践。
概括:4:1-12节的经文,仍然是对唯独因信称义的论证。因为亚伯拉罕在犹太人心里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在这一章,保罗使用了亚伯拉罕被称义的经历,来证明称义的唯一方法是借着信,而不是通过行。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查考这段经文,第一、亚伯拉罕被称义的方式,1-8节。第二、亚伯拉罕被称义的时间,9-12。
大纲:
- 亚伯拉罕被称义的方式
在3:21-31节的经文之中,使徒保罗已经讲明了唯独因信称义的福音,可是尽管保罗已经清楚的宣告了,“人称义不是借着立功之法,乃是借着信主之法。”但为了使罗马教会中的犹太人能够彻底信服因信称义的真理,保罗用第4章整整一章的经文,解释亚伯拉罕是如何借着信而被神称义的。
在犹太人的心里,亚伯拉罕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为犹太人是通过亚伯拉罕有份于神的应许的,上帝在 创17:7说:我要与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我的约,作永远的约,是要作你和你后裔的 神。因为上帝也将亚伯拉罕的后裔包含在祂与亚伯拉罕所立的圣约之中,所以犹太人才得称为神的百姓。而到了第一世纪,当时的犹太拉比根据这种圣约关系,发展出了一种错误的救恩观,他们认为亚伯拉罕身为犹太人的祖先,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犹太人的得救,因为救恩的应许是同时赐给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的,这种想法使犹太人感受不到自己有悔改和相信的必要。所以施洗约翰对来到他面前受洗的犹太人说: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不要自己心里说: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路3:8)。
因祖先而产生的骄傲,并非是犹太人所独有的罪。随着中国教会历史的延续,中国教会之中也开始出现第三代和第四代基督徒,如果唯独因信称义的福音真理开始在教会中遭到轻视,那曾经发生在犹太人身上的悲剧,也一定会开始大量出现在教会的圣约家庭之中。
信主的父母的确是上帝赐给儿女的祝福,就像神借着亚伯拉罕赐福给他的后裔一样,上帝使圣约关系通过父母延续到儿女身上,所以圣约家庭的儿女身上背负着一种圣约性的分别,但是这种外在性的分别并不能使人得救,只能使人生活在蒙恩管道之中。
在与我同龄的这一代人之中,有很多人是在教会之中长大的,他们从小就跟随自己的父母到教会里参加聚会,有一些人主孙三代都是基督徒和传道人。但悲剧是,很多人将得救的确据建立在了这一切之上。他们心想:我们整个家族都是基督徒,我怎么可能还没有重生得救呢?肯定是你们传讲的福音有问题。当教会丧失唯独因信称义的福音时,圣约家庭的关系一定会被严重的误用,很多人会用它来增加自己的得救确信。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会之中就是在重演犹太人因为亚伯拉罕而灭亡的悲剧。
亚伯拉罕在当时的犹太人的信仰之中,已经取代了基督那独一无二的地位。既然犹太人因为他们的祖宗亚伯拉罕而骄傲,保罗就要通过宣讲亚伯拉罕被称义的经历来瓦解他们的骄傲。亚伯拉罕是如何被称义的呢?保罗说:如此说来,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凭着肉体得了什么呢?倘若亚伯拉罕是因行为称义,就有可夸的,只是在 神面前并无可夸。经上说什么呢?说:“亚伯拉罕信 神,这就算为他的义。”
自从19世纪以来,唯独因信称义的福音在教会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扭曲。这200年以来,教会喜欢将救赎历史划分为七个时代,并且认为在每个时代上帝用来拯救人的方法都有所不同。所以很多人认为,上帝在旧约是借着律法拯救人,在新约是通过恩典拯救人。但是在使徒的教导中我们会看见,无论是旧约的亚伯拉罕,还是旧约的大卫王,他们都是不是因行为称义,而是因信被算为义。自从亚当堕落一直到如今,上帝就只通过唯独因信称义的方法拯救人。
圣经在这里使用了一句话,清楚的揭示出了称义的本质。亚伯拉罕信 神,这就算为他的义。这里有出现了一个这段经文中最重要的关键词“算”,称义是一个人被神算为义,而不是一个人在神面前成为义。称义不是一个人通过行善让自己成为义,而是人通过信、在自己的行为以外接受一份外来的义,就是基督的义。称义不是通过行善让自己在神的眼中变得足够好,称义是一个糟糕的人,因为信靠了基督的义而被神算为义。
我认为当今的教会,既对称义的现实感到陌生,也对成圣的现实缺乏分辨力。在称义与成圣的关系上,我们都知道称义是成圣的根基,成圣是称义的果子;称义不能与成圣混淆,也不能与成圣割裂;称义不会废掉成圣,成圣也不会取代称义;成圣是称义的证据,成圣也只有在称义的遮盖下才会发生。这些圣经知识都是及其重要的,但是尽管我们拥有这些知识,当我们在现实中分辨称义和成圣时,我们可能仍然无法分辨出真实的称义和成圣,与虚假的称义和成圣之间的区别。可能在你们很多人拥护的称义和实践的成圣,都是虚假的。
我认为现在有很大一部分改革宗教会的基督徒,已经陷入到一种虚假的成圣之中,以至于他们一直在用这种假的成圣抵挡唯独因信称义的恩典。在今天,很多人认为成圣就是不断的行善,他们凭着自己的义活在上帝面前,他们只会依靠自己的行为面对上帝的律法,他们不知道在自己的行为以外被上帝接纳是怎么一回事儿。我要说,这不是成圣,而是在凭着行为称义。我们不能将这种律法主义当成成圣,因为这种所谓的成圣会使我们持续的拒绝白白称义的恩典。
我们必须先明白,自己身为一个全然污秽的罪人,如何在自己的行为以外被上帝白白地算为义。然后才能明白,自己这全然污秽的罪人,如何变得更像基督。只有当我们在身份上接受了基督的遮盖以后,我们才能经历到自己在性情上变得像基督。称义不是成为义,成圣也并非只是行善。称义是一个全然不义的罪人因着基督的行为被神算为义,成圣是一个在性情上仍然污秽的罪人,因着圣灵的更新而变得像基督。
其实称义的恩典向我们表明了一位我们不敢想象的上帝,如果任由我们自己揣摩,我们谁能够将一个公义的神与“算罪人为义”联系在一起呢?我们只能将公义的上帝想象为一位不徇情面的法官,但谁敢想象这为公义的神会在法庭上算罪人为义呢!但这就是称义的本质。
我们若想明白什么是称义,就必须紧紧地把握住两个字,一个是“替”,一个是“算”。只有当我们通过十字架看见基督如何代替罪人受刑罚时,我们才能明白,那些信靠基督的罪人为何会在上帝的法庭里被算为义。
我们只是在理论上明白称义是不够的,我们个人必须被带入到上帝的法庭之中,我们需要先在良心里看见上帝公义的审判,否则我们就不会寻求称义。经历称义并不是让我们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到教会看一集关于上帝如何审判和赦免人的电视剧。经历称义的前提,是我们个人今天被圣灵的大能带入到上帝的法庭之中,并且被至于被告席上;经历称义是我们以一个只配被定罪的罪人站在这个法庭上,只因为我们依靠基督的流血和顺服面对上帝的审判,就被白白地赦免和算为义。经历称义,是全然不义的我们,在自己的行为以外,单单因着信基督而被上帝宣告为义。
可能我们感觉,因信称义的教义已经快将我们的耳朵磨出茧子了,因为我们听这个真理太多次了。但是我们中间还有不少人没有被带入到上帝的法庭之中,你们还没有看见自己已经被置于被告席上,你们也没有从自己的良心看见,一旦上帝末日审判的法槌被敲响后,你们迎来的将是永远的哀哭切齿。
在我们中间,已经被带入到上帝的法庭、看见自己无力面对上帝公义的人,今天你们的耳朵是有福的,因为有唯独因信称义的福音被传讲给你。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祂的义。有福音的应许被摆放在你面前,上帝不要求你具备任何一个义的行为,你只需要接受基督的行为、信靠基督的受苦和顺服,上帝就会白白地算你为义。你要记住,你永远也无法靠自己的行为在上帝面前成为义,上帝也永远不会因你的行为称你为义,所以如果你还是信赖自己的善行,你必要在上帝面前灭亡。但好消息是,上帝愿意让你凭着基督的行为面对祂的公义,只要基督在你的眼中成为可信赖的对象,并且你将无力偿还上帝公义的自己交托在基督手中时,上帝就白白地算你为义。
经历称义,不仅对未被称义的人至关重要,对于已经被称义的人同样重要。称义的恩典不应该只让我们惊讶一次,而是应该让我们天天感到惊讶。当我们第一次借着信被上帝算为义时,我们会惊讶上帝居然算全然败坏的自己为一个义人。当我们又一次被过犯淹没以后,我们需要在信心之中再次惊讶上帝居然算我这如此败坏的人为义人。让我们不断被提醒这样一个现实,我们永远不要凭着自己的行为面对上帝,在我们光景最好的时候,我们不能凭借自己的义面对上帝,而是凭基督的顺服。在我们光景最糟糕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凭自己的良心面对上帝,而是要信靠基督的受死。让基督成为我们面对上帝的唯一,让我们信心之中,天天凭着基督的遮盖活在上帝面前。让我们天天在信心中确认称义的现实,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如此,我们在顺服的时候才不会被自义充满,在犯罪以后才不会被良心胁迫。要记住,我们在神面前的唯一是基督,只有基督,要凭着基督活在神面前。
各位神的儿女,要警惕你们里面律法主义的倾向,当你因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敬虔被良心控告以后,律法主义的灵会让你渴望凭着改变自己面对神的公义。但是你要知道,律法主义的倾向是基督的仇敌,上帝不要求你靠着自己的改变面对祂,你只需要再一次借着使用信心,来确认基督的全然遮盖。要穿上基督来到上帝面前,要借着信,确认上帝在起初如何算全然败坏的你为一个义人,如今他还是会如何算你为一个义人。要相信,因着基督的遮盖,上帝公义的心肠已经在你身上得到了无限的满足。要让这样的现实,成为你每一次面对过犯、每一次追求成圣的激励。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亚伯拉罕被称义的方式,保罗在4-8节的经文里,使用了一个比喻,并提供了一处经文的佐证。他首先使用工作的比喻说:作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 神,他的信就算为义。如果亚伯拉罕是通过好行为被称为义,那么称义就不是神赐下的恩典,而是亚伯拉罕赚取的工价。这就好比工作与工资的关系,工资不是老板给予员工的恩惠,而是应付给员工的工资。所以按着劳动法的规定,老板若是妥协员工工资,员工可以起诉老板。假如亚伯拉罕是通过行为称义,那么上帝称亚伯拉罕为义,就不是赐下无条件的恩,而是偿还欠下的债。
这是所有凭着行为在上帝面前寻求称义的人的问题,因为当我们凭着好行为向上帝换取称义时,我们就假设了我们是被亏欠的一方,而上帝是欠债的一方。为什么很多人充满怨言,这是根源问题,因为他们觉得上帝欠他的。
立功之法使我们凭着行为换取称义的工价,而信主之法使我们借着信心白白地接受称义的恩典,这是保罗在这句话中要表达的核心。在这句话中,保罗表达了行为与信心、工价与恩典的区别。行为在上帝面前是一种交换,是用作工交换工价。而信心在上帝面前是一种接受,是白白地接受恩典。
如果称义在我们的信仰中是一笔工价,那称义就是我们必须满足了律法的要求以后才能得着的东西。但如果称义在我们的信仰中是一项恩典,那么称义就是我们只能在上帝面前白白领受的东西。一个人通过作工的方式赚取称义,和一个人通过信心白白地接受称义,都有一些记号。如果我们觉得,上帝若是不将称义的恩典赐给我们,就实在太不公平了,那么这反应出我们实在借着行为称义,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得着称义的恩典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我们是通过信心接受了称义的恩典,我们会感受到自己的不配,我们会在感恩中承认,自己是没有资格得着这恩典的。
称义不是一笔工价,而是一项白白的恩典。这表明我们若想被称义,只能从上帝“白白地得”,而不能向上帝“换”。称义是上帝要白白赐予的恩典,而不是上帝用来交易的工价。当福音被传讲时,就有一份白白称义的恩典被摆放在你面前,但你如何才能得着这称义的恩典呢?你只能借着信任基督而白白地接受,你无法用你的行为换取。
但我们生来都是在借着立功之法寻求称义的人,我们本身并没有智慧认识称义是一项恩典,而不是一笔工价。相反,我们属肉体的智慧都只会将称义想象为一笔工价。所以,在圣灵介入我们的信仰之前,没有人会通过认识自己的不配而寻求称义的恩典,我们都是在通过建立自己的资格而换取称义的工价。
我们如何才能开始将称义当作一项恩典来寻求呢?答案在这一句话, 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 神,他的信就算为义。只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并没有作工时,我们才能在真正的意义上认识自己是一个罪人。知罪的经历并不会鼓励我们触犯律法,圣灵使我们知罪是要让我们看见,就算我们在行为上遵行了全部律法,实际上我们还是触犯了全部的律法,这些遵守律法的行为仍然是对律法的触犯。用保罗的这比喻来说,就是“在我们作了一切以后,我们发现自己仍然是什么有价值的工作都没有作,而只是又向神欠下了一笔债。”
我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了一个问题,有时候当我的孩子犯错,我告诉她那样是不听话、不顺服,然后她就会哭闹着说:我听话,我顺服。其实她不明白,连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都是在表达一种悖逆,因为她想勉强我认可她。这让我联想到人在亚当里对神的顺服,我们不容易看见的是,连我们这样的罪人对上帝的顺服都是一种悖逆。
只有当我们认识到,不仅自己的罪是一种罪,而且连我们对神的顺服也都是罪的时候,我们才算是在全然败坏的现实中认识了自己是一个罪人,只有当我们这样认识自己时,我们才会放弃像得工价一样得着称义,而且盼望神能够白白的将称义赐给我们。
为了使犹太人信服唯独因信称义的真理,保罗还引用了大卫的教导。正如大卫称那在行为以外蒙 神算为义的人是有福的。他说:“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主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在阅读大卫的诗篇时,我经常在想,或许在旧约圣经之中,没有谁比大卫更明白唯独因信称义的真理了。保罗根据大卫大教导将称义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罪人在行为以外被算为义,另一方面是过犯得赦免、罪恶得遮盖;简单来说,就是得赦免和算为义。
有人认为赦免和称义是两件事,但我认为它们只不过是同一件事的两面。赦免是上帝在祂的法庭之中,无条件的免除一个罪人的罪责。而称义是上帝在祂的法庭之中,赋予相信的罪人一个义人的身份。当一个人借着信被上帝白白地称义时,不仅他过去的罪债被基督的受死偿还了,从此以后他也穿戴上了基督的顺服。当你被上帝称义时,上帝不紧在你身上看见了一个受刑罚的基督,更看见了一个顺服的基督。所以,称义并非只是使免于上帝的忿怒,称义更是让你因着基督的顺服,开始活在上帝的喜悦之下。要先在自己的行为以外寻求上帝的喜悦(这是称义的恩典),然后你才能明白如何借着自己的行为寻求上帝的喜悦(这是成圣的恩典)。
- 亚伯拉罕被称义的时间 9-12
从保罗所写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犹太人,是多么难以割舍对割礼的信靠。徒15章记载,当时有几个人从犹太下到安提阿,教导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保罗和巴拿巴与他们大大辩论。这件事导致了耶路撒冷大公会议的召开,在会上,使徒和长老公开谴责了这种靠割礼称义的教导。
当保罗写罗马书的时候,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是保罗仍然借着写作保护唯独因信称义的真理。这同时也表明了,犹太人对割礼已经到了迷信的地步。
犹太人对割礼的迷信,使他们将受割礼的犹太人视为圣洁的,将不受割礼的外邦人视为污秽的,他们认为上帝也是根据割礼看待人圣洁与否的。但保罗敏锐的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割礼能够为人带来分别,那么称义就不完全是因着信,而是也在乎人是否行,因为受割礼也是一种行为。
为了证明割礼并不具备使人称义的价值、并且信心已经足以使人称义,保罗让犹太人思想,亚伯拉罕是何时被称义的!是在他受割礼的时候呢?是在他为受割礼的时候呢?不是在他受割礼的时候,乃是在为受割礼的时候。在创15章,圣经就已经表明了亚伯拉罕已经被神称义。而在创17章,亚伯拉罕才接受了割礼。圣经表明亚伯拉罕已经被称义的十几年以后,亚伯拉罕才按着上帝的吩咐接受了割礼。保罗以此证明,亚伯拉罕被称义是单单借着信,而完全不在乎割礼。
犹太人对割礼的迷信,证明了人性是多么难以接受唯独因信称义的福音。在人性之中,拥有一种对自身行为的深深信赖,这种对自身的信赖使我们拒绝信赖基督。保罗用信心的踪迹比喻亚伯拉罕的经历,如果我们也将自身归信基督之前的踪迹串成一条线,我们会在自己的经历中看见一个充满不信的路线图。
在圣灵使真理的光 照进我们黑暗的内心以前,我们不仅不信神的福音,同样也不信祂律法的判语。那时的我们活在一种平安稳妥的光景之中,我们并不会为着上帝的审判而困扰。
当圣灵以光照的大能,在我们的良心里宣布了上帝定罪的判语以后,我们才会开始信服上帝审判的真实与威严,我们才会开始为着上帝的定罪而忧愁。但此时的我们,并不会立刻离开不信,我们的不信开始以自我信赖的方式表现出来。我们会开始靠自己的行为面对上帝的审判,希望通过行善得到上帝的悦纳和赦免。只有当圣灵进一步的用律法光照我们的心,使我们看见不仅自己所行的充满不义,连我们的内心也是罪的贼窝,我们里面的自我信靠才算是被圣灵瓦解。
但是这种自我信靠,并不会随着全然败坏的现实在我们眼中被显明而消失,这种自我信靠会随之转移,以更难以察觉的形式出现。当我们遵行律法的行为被显明不值得信赖以后,我们的信靠就会转移到我们使用蒙恩知道的行为之上,这个时候的我们开始希望聚会、听道、祷告能够使我们得救,我们希望当我们这么作时,上帝会将救恩赐给我们。
我认为,教会需要分辨信徒对蒙恩之道的信靠与对基督的信靠,因为在今天,将对蒙恩之道的信靠,当成对基督的信靠的信徒大有人在。有多少人认为,来参加聚会、聆听讲道、每天祷告就是信主!有很多很多,大部分信徒就是这么理解信心的。但参加聚会并不等于得救,就像我们常说的,在教会之中会有稗子和麦子。真信心的对象是唯独基督,信心只会依靠基督称义,而不会依靠听道和祷告称义。
为了将我们带向基督,圣灵随后也会粉碎我们对自己使用蒙恩之道的行为的信靠,但就算圣灵使我们看见听道的行为、祷告的行为也不能使我们得救以后,我们凭着自己仍然不会相信基督,甚至当基督的义通过福音的传讲被提供给我们时,我们还是不会理会。尽管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失去了价值,但我们仍然渴望用某种行为换取称义的工价,而不是到基督的十字架前白白地接受称义的恩典。
如果我们曾经在自己里面看见过不信,我们会承认重生以前的自己是多么地藐视基督的爱和怜悯,我们并不指望靠着基督称义,我们的眼睛只盯着自己的行为,直到圣灵以无法承受的愁苦,迫使我们不得不留意基督的怜悯。
我们可以将每一个真实的蒙恩经历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重生以前,这是圣灵与我们的不信争战的过程,也是我们里面不信的势力被不断粉碎的过程。第二个阶段从重生开始,这是圣灵使我们信靠基督的起点,并且使我们持续的信靠基督。在第一个信仰阶段,我们的信仰勾画出的是一个不信的路线图。在第二个信仰阶段,我们的信仰才是在效法亚伯拉罕的信心脚踪。
既然割礼并不能使人称义,那上帝为什么还要求亚伯拉罕受割礼呢?保罗说:他受了割礼的记号,作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因信称义的印证,叫他作一切未受割礼而信之人的父,使他们也算为义;亚伯拉罕所受的割礼是一个记号,这是对他受割礼前因信称义的印证。从这个关系上来说,割礼是一种表征,割礼是以外在可见的礼仪,表明亚伯拉罕里面经历的那肉眼不可见的因信称义的现实。
保罗并没有说 亚伯拉罕所受的割礼没有任何用处。对于亚伯拉罕而言,割礼是一项印证,上帝借此表明他已经被称义了。在亚伯拉罕的信仰之中,割礼并没有代替信心,而是上帝用来坚固信心的途径。
这与新约圣礼的作用是一样的,很多人问,不受洗是不是就不能得救!我们按着保罗的教导,可以坚定的回答说:不是,得救与洗礼并没有直接关系,使人得救的唯一方式是唯独因信称义。但是不是只要洗礼不影响人进入天堂,我们就不需要在教会之中接受洗礼了呢?这完全是两回事。洗礼乃是上帝用来坚固信心的圣礼,上帝愿意借此赐下安慰和确据,信心在洗礼的坚固下会越发坚忍。
我们需要知道,保罗在此论证的是亚伯拉罕的信心与亚伯拉罕的割礼的关系,而不是论证所有人的信心与圣礼的关系。对于亚伯拉罕而言,割礼是对他已经历的因信称义的印证,但对于他家中那些刚出生的婴儿和未归信的奴仆来说,割礼则拥有不同的意义。
这就像一个孩子在教会中受洗,成为有形教会的成员一样,虽然洗礼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被称义了,但洗礼仍然是一个圣约的记号,使他们在神的眼中有所分别。并且洗礼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提醒,提醒他们需要借着信基督被称义。
唯独因信称义的教义,并不排斥圣礼作为蒙恩之道的作用。唯独因信称义的真理,也并没有禁止圣约家庭的婴儿受洗。我们相信洗礼与旧约的割礼一样,上帝不仅要求信主的成年人受洗,也要求圣约家庭的孩子受洗。因为洗礼是恩约的记号,是上帝赐下的重要的蒙恩之道。每当我们想起自己受的洗礼时,就应该像挪亚看见天上的彩虹一样,这是上帝怜悯人的记号,背后隐藏着神的应许。我们不应该只将洗礼当成一个死的记号,将圣餐只视为教会用来记念基督受死的仪式,圣礼是上帝为恩待教会而设立的管道,其中常常充满着从天上流淌到地上的恩典。
结论:无论是亚伯拉罕的生平,还是大卫的祷告,都在向我们述说唯独因信称义的福音真理。如果我们能够来到天路客的队伍中询问其他人,说:你是如何称义的。从摩西那里、从参孙那里、从约瑟那里、从所有人那里,我们都只能听见一个答案,“借着信,称义是唯独借着信基督。”愿你也借着信,成为天路客队伍之中的一员,愿你也借着信,经历亚伯拉罕和大卫所经历的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