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罗4:17-22
题目:使人称义的信心
概括:圣经从来没有说过,“只要你随便信一信神,你就会得救。”圣经反而让我们看到不止一种信心的存在,但只有一种信心能够使人称义和得救。今天我们在这一讲的主要目标,是要思考得救性信心的特征、以及它与非得救性信心之间的区别。
从4:17-22节,使徒保罗开始将论证的重点聚焦在亚伯拉罕的信心之上。在这段经文之中,保罗将亚伯拉罕的信心作为一个范例,通过揭示亚伯拉罕信心的内涵,向我们展现真信心的样貌。
今天我们要通过两个方面思想这一主题,第一、真信心的对象,17节。第二、真信心的运作,18-22节。
大纲:
- 真信心的对象
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使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神。真信心以独一的上帝为对象,而且真信心会使我们在上帝的能力之下,经历死人复活和使无变有。
在亚伯拉罕的一生之中,有两件事特别的体现出亚伯拉罕对上帝能够使死人复活的信靠。第一件是亚伯拉罕生以撒的事上,第二件事是亚伯拉罕献以撒的事,而使徒保罗在这里提到的是第一件事。
上帝第一次向亚伯拉罕赐下后裔的应许,是在他75岁蒙召的时候,当时亚伯拉罕的身体还具备生育的条件,因为后来他和埃及的使女夏甲生了以实玛利。但是上帝故意在亚伯拉罕拥有生育能力的时候,不向他赐下以撒。直到亚伯拉罕一百岁,在他的身体衰老的如同已死、撒拉的月经断绝的时候,才使他们生出以撒。
这是为什么呢?上帝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作呢?因为上帝要向亚伯拉罕显明自己是使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神。只有当亚伯拉罕和撒拉完全丧失生育能力的时候,上帝向他们赐下以撒,才能表明亚伯拉罕和撒拉得着后裔,完全是上帝的能力成就的。
根据圣经对亚伯拉罕生平的描述,我们相信上帝使亚伯拉罕的身体经历了死人复活的大能(注意,我不是说亚伯拉罕的身体经历了死人复活,而是说他经历了死人复活的大能)。19节说:他将近百岁的时候,虽然想到自己的身体如同已死;从这处经文来看,当亚伯拉罕100岁的时候,身体已经及其衰老了,以至于亚伯拉罕认为自己的身体如同已死。但是在他100岁以后,他不仅生了以撒,而且在撒拉死后,又和他后来娶的妻子生了很多儿女。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在亚伯拉罕100岁的这年,上帝使他的身体经历了一次复苏,使他原本衰老的身体重新变得富有生机。借着这样的大能,亚伯拉罕经历到上帝是使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神。
加4:21-31节告诉我们,亚伯拉罕凭应许生以撒的方式,也正是我们成为神儿女和被称义的方式。既然亚伯拉罕在生以撒这件事上,经历上帝了使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作为,那么上帝在使我们被称义、收纳我们成为祂的儿女时,也必然使我们同样经历祂使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作为。所以,经历到上帝使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大能,是每一颗得救性信心的共同经历。
就像上帝为了让亚伯拉罕经历到死人复活的大能,所以使他在身体衰老的完全没有生育能力、如同死人的时候,才使他生出以撒。亚伯拉罕看自己的身体如同已死,这包含着他对自己全然无能的认识,这意味着他对靠着自己能生出以撒完全不抱有希望。但是他相信上帝能使他生出以撒,因为他相信上帝对他说的那句话:“我已经立你作多国的父,”他相信上帝所应许的必然成全。简而言之,亚伯拉罕之所以坚信自己会成为多国的父,不是因为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生出这么多后裔来,而是因为他相信上帝信实的承诺,他相信上帝必然不会失信,他是因着信任这位应许他必然会成为多国之父的神,才会一直坚信自己必然会成为多国之父。
就如亚伯拉罕无法靠着自己那如同已死的身体生出以撒一样,我们也无法靠着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的自己,生出那能够让圣洁的神感到满意的公义来。当一个人,妄想靠着自己的道德满足上帝的公义时,这种做法就如同要求一个已经躺卧在棺材里的死人,再生出一个活生生的孩子来。
称义就好像一场复活,当上帝使我们经历称义时,就如同让我们经历了一次死人复活。我要问每一个仍然凭着自己的道德活在上帝面前的人一个问题,你仍然在靠着自己的道德和善行取悦于上帝,你知道这是多么不可能成功的一件事吗?如果你认为自己还是可以用自己的道德取得上帝的悦纳的,这就好比你相信自己有能力让自己从死里复活一样。请问,当你气息被收回、永远的闭上眼睛以后,你有能力让自己再次活过来吗?所以,想一想你面对上帝公义的方式是多么的不明智吧!
亚伯拉罕生以撒时所经历的,也是每一个神的儿女在基督里出生、被称义时的经历(加4:21-31)。当上帝使亚伯拉罕生出以撒之前,就已经让他经历了自己的全然无能,让他看见自己如同已死的人一样没有能力再生出孩子。但是在他最不可能再生出孩子的年纪,全能的神使他生出了以撒。结合保罗在加拉太书的教导,我们相信亚伯拉罕的这一经历,是对救恩之路的呈现。上帝的拯救不是让我们变得有能力做这做那,而是让我们在经历到自己的全然无能后,让我们得着全备的基督;上帝的拯救不是要我们变得越发自信,而是再剥夺掉我们的一切自信以后,让我们全然的信赖应许的神;救恩之路不是一条让我们感到成功的路,而是一条通过让我们对自己生发绝望,因而被引向基督拯救的路。这是一条剥夺人的一切荣耀,并将全部荣耀归于上帝的奇妙之路。
在亚伯拉罕有能力生以实玛利的时候,上帝拒绝将以撒赐给他。当亚伯拉罕对自己的生育能力完全绝望的时候,上帝通过自己的大能使亚伯拉罕和撒拉生出以撒。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时候,亚伯拉罕和撒拉才会确信,以撒的出生完全是因着上帝的信实和大能,而没有他们自己丝毫的功劳。这也是上帝使罪人称义的常用方式,为什么上帝通常要让一个罪人对自身经历绝望和无能的痛苦以后,才使他们白白的得着基督?因为上帝要在祂的拯救之中得着荣耀。只有当我们无能自救的现实在我们心里被清楚地显明出来以后,我们才会说:救恩出于主耶和华,只有在那时,我们才会承认说:之前我们一切想凭借道德和善行换取上帝认可的努力,实际上都是在偷取上帝的荣耀。
让我们留意上帝的时候,上帝使亚伯拉罕得着以撒的时候,使在他100岁身体如同已死的时候。这也是上帝喜悦使罪人得着基督的时刻,当一个罪人被自身全然无能的现实重压,以至于对自己生发出健康的属灵绝望之时,也是上帝即将把基督披戴在他身上的时刻。
我们常以为,我们之所以还没有经历重生、还没有得着基督,使因为我们不够虔诚!但其实事实与我们的想象刚好相反,我们还没有得着救恩,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失去对自身能力的信靠,我们还没有被自身无能行善和有力量犯罪的现实说服,是因为我们还对自己抱有极大的希望,而这一切都在使我们朝着窄门的反方向直奔,我们越是这样努力,就越是在努力地远离基督。一个感觉自己凡事都能做到的人,上帝不会将基督赐给祂。
有些人在听见这样的教导以后,一定会反对说:“怎么会有这样的道理呢?你所说的救恩之路,在我看来正是通往地狱的道路。而你口中所说的灭亡之路,在我看来才是通往天堂的道路。”我们常认为,我们越虔诚的祷告,我们就越有可能得救;我们越努力的行善,我们就越有机会得到上帝的认可。但实际上并不像我们想象的这样,当祷告和行善都沦落为增加我们自信的手段时,连这些看似虔诚的实践,也都只是在将我们带离基督。圣灵将我们带向基督的方式,不是通过加赠我们的自信,而是借着使我们对自己生发绝望。上帝愿意将基督赐给那些因认识自己的无能而被降卑的人,而不是要将基督赐给那些感觉自己凡事都能的人。
得救并不是一个会让我们充满成就感的过程,救恩是一条充满了降卑的道路。我们中间所有经历了上帝拯救的人,一定会从亚伯拉罕的经历之中找到自己的经历。你会说:“正是在被罪恶和无能的现实捆绑之际,圣灵使我经历了死里复活的大能,正是在我对自己全然绝望之际,上帝使我白白地得着了基督。”当你经历了上帝的拯救以后,你就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自信和自夸了。
或许有些人,刚刚被带到这条路的起点,有些人已经快被带到了绝望的尽头。在知罪的过程中,我们会渴望做些什么,以确保自己能够快一些来到救恩的窄门。但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接受一个功课,我们并不是自己手中的工作,救恩是让我们成为上帝手中的工作。我们需要相信上帝使我们经历的一切是最美善的,祂施行拯救的时候也是最美好的,我们需要信服祂一切的安排。
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使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神。在这句话中,与死人复活并列的另一个词,是使无变为有,这两个词都是对救恩的描述。使徒保罗故意使用神使亚伯拉罕生以撒的经历,来教导称义的道理。年迈的亚伯拉罕无法靠自己生出以撒,但上帝使无变为有。“使无变为有”这句话是对上帝六日创造的描述,神的创造是从无中造出万有,上帝的拯救也是如此,是使无变为有。
上帝的拯救,不是要求我们带着自己的道德和功德来到祂面前,而是让在圣洁上一无所有的我们来白白地得着基督。我们无法带着自己丰富的美德来换取基督,只能像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一样得着基督。
在信心之中,一定包含着两个认识。第一、信心一定会使我们承认自己在上帝面前的一无所有,信心会让我们在功劳、善行和道德上,将自己视为贫穷的乞丐。第二、信心会让我们拥有基督,信心会让我们看见自己只拥有基督,信心会让我们确认,基督就是我们那唯一的“有”。
让我们在这里尝试为得救性信心和非得救性信心的一些区分,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这是得救性信心才会拥有的经历。一颗不能将人带向称义的信心,也会拥有一些与真信心相似的成分,比如:一个非得救性信心,也可能会使人相信“基督的死是真实的,基督也真的能够拯救罪人”这些真理。但是在一颗非得救性信心之中,并不会拥有圣灵使罪人在无能之中得着基督的经历;一颗非得救性信心也不会明白,自己如何像一无所有的乞丐一样,在上帝的邀请下白白地得着基督。非得救性信心,在理智层面可以相信福音真理;但是在意志层面,非得救性信心并不是信靠福音之中的基督,而是仍然在深深的信靠自己的善行、功劳和道德。非得救性信心并不明白如何唯独靠基督面对上帝的公义,它信靠的还是自己的成就。
- 真信心的运作
从18-21节,保罗使用了很多话,对亚伯拉罕信心的活动做了很多描述。保罗在这里展示了一颗活的信心,这颗信心会以肉眼看不见的方式,在人的里面运作,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它的种种特征。
他在无可指望的时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作多国的父,正如先前所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亚伯拉罕靠自己的身体条件,无法再拥有生出以撒的指望。但是他因着信任神的应许,还仍然拥有指望。指望这个词就是盼望的意思,亚伯拉罕在100岁的时候,仍然可以盼望生出后裔,并不是因为他忽略自己的身体如同已死的现实,而是因为他相信上帝必定要赐给祂后裔的应许。
我们从亚伯拉罕的身上看到的信心,与我们在很多人身上看见的信心并不一样。很多人相信自己可以死后上天堂,但他们的信心似乎是一种盲信,他们并不留意自己处于被定罪的现实之中,也不留意上帝在福音之中究竟应许了什么,这样的信心并非是那能够使人称义的信心。而亚伯拉罕的信心,并没有回避他那如同已死的身体,相反,亚伯拉罕清楚的知道自己身体的情况,但他信靠的不是自己,而是上帝的应许和信实。
在亚伯拉罕的心里,他失去了一种盼望,就是他因为认识自己的身体无法再生育而失去的盼望。而在亚伯拉罕的心里,也产生了一种盼望,就是他因信神的应许而仍然持有的盼望。信心不是以我们自身的条件为根基,而唯独以上帝的应许为根基。信心之中的盼望,也不是来源于我们自己,而是从神的话语而来。信心的盼望,并不是来自于我们有多么好,而是来自于上帝“如此说。”
自信会因为我们认为自己足够好而产生盼望,也会因我们认为自己太邪恶、太糟糕而产生绝望。就如有些人在认为自己的道德不错时,良心就可以平安的来到上帝面前。但在他犯了罪后,就对上帝的接纳和赦免感到绝望。这样的盼望和绝望都是从自信而来,而不是从信心而来。
但信心的盼望与自信的盼望的来源却不一样,信心不会将任何盼望建立在我们自身的好坏之上,信心只会因上帝的应许而产生盼望。当信心抓住神的应许时,信心就可以盼望神以祂的能力实现应许。当信心缺少应许时,信心之中的盼望就会变得软弱。
不妨让我们来测试一下自己的信心,将来我们都会再次站立在上帝的审判台前,当你盼望将来在神的审判台下被无罪释放时,你是因为什么而拥有这样的盼望呢?是因为你行的足够好了吗?是因为你已经拥有了某种超然的经历吗?或者是因为已经委身在教会了吗?这样的盼望都是从自信而来,而不是从信心而来。信心只会让你因穿戴基督而盼望被上帝无罪释放,信心会让你现在因基督得到上帝的接纳,信心同样会让你盼望 自己将来因基督被上帝接纳。
真信心并不是以我们自己为根基,而是以上帝的应许为根基。所以当亚伯拉罕一百岁的时候,虽然想到自己的身体如同已死,撒拉的月经已经断绝,他仍然相信自己会得后裔。并且仰望 神的应许,总没有因不信,心里起疑惑,反倒因信,心里得坚固,将荣耀归给 神。
亚伯拉罕没有因不信神的应许而生出怀疑,而是因信神的应许而被坚固。不信是亚伯拉罕没有对神的应许作出的回应,信心是亚伯拉罕对神的应许作出的回应。怀疑是不信的果子,而被坚固是运用信心的结果。
当我们尝试对未重生和已重生的人作出区分时,我们容易陷入一个假设性的错误之中。我们会以为在未重生之人的心里只有不信,而在已重生之人的心里只有信心。在这个假设之中,无论是对未重生之人的看法,还是对已重生之人的看法,都是错误的。在未重生之人的身上,可能仍然会拥有某得非得救性的信心。而在已重生之人的里面,也仍然残留着不信的势力。得救后的真信徒,仍然需要用信心对付自己的不信。
我相信保罗的意思,并不是在亚伯拉罕的里面没有任何的不信,而是指亚伯拉罕没有顺从自己的不信。正如在生以实玛利这件事上,亚伯拉罕就体现出了对上帝的不信。但是在生以撒这件事上,亚伯拉罕没有因顺从自己的不信,而怀疑神的应许。他通过持续的运用信心,使自己在神的应许下得到了坚固。
在今生,神的儿女的里面存在一种属灵的冲突,不信和信心、怀疑和确信,都同时存在于他们里面。尽管对上帝和基督充满信心和确信,是每一个神的儿女的盼望,都我们不得不承认,出于上帝智慧的安排,有时上帝的儿女也会经受不信的挑拨,上帝有时会允许祂的儿女被暂时的笼罩在怀疑的痛苦之中。
但是通过亚伯拉罕的经历,使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付不信和怀疑的办法。反倒因信,心里得坚固。亚伯拉罕的信心也并不是一直保持不变的,他的坚固也是“得”的。在神的应许之中运用信心,就是对付不信和怀疑的最好办法,这也是使信心本身得坚固的最好办法。
我不相信,“一个人拥有了信心以后,却从来不使用他的信心”这种情况存在。但是我相信,一个人拥有了信心以后,却可能会不殷勤的使用信心,而是在运用信心的操练上懒惰,我相信这种情况的确大量存在。当我谈论到这种情况时,我自己感到非常羞愧,因为在运用信心方面,我也感觉自己非常懒惰。
当圣灵刚刚将信心做成在一个人里面的时候,这最初被做成的信心是容易软弱和被怀疑困扰的,在这种情况之下的人,非常需要在神的应许之下运用信心,使信心被神的应许坚固。
在亚伯拉罕的一生之中,有过几次信心的低谷,比如他下到埃及和他后来的称妻为妹。但是当亚伯拉罕一百岁的时候,他的信心已经接近成熟,所以在他的信心之中拥有一种完全的确信。且满心相信 神所应许的必能作成。在以撒出生以前,亚伯拉罕就拥有了必定生出以撒的确信。而且在上面这句经文之中,相信一词使用的是过去时态,亚伯拉罕里面的这种得后裔的确信,就如同他已经得着了后裔一样,而这种确信正是因为他信任神的应许而生发的。
在今天的基督徒身上,存在一个和亚伯拉罕稍有不同的情况。亚伯拉罕对神应许的确信,是必然生以撒的确信,这种一种必然得着的确信,这种确信是上帝的应许实现以前而产生的。但是对于今天的基督徒而言,上帝已经赐下了祂的儿子,基督已经为赎罪而死在了十字架上,上帝在救赎历史之中赐下祂儿子的应许已经实现了,所以在当今基督徒的信心之中,拥有的是一种已经拥有基督的确信。
在新约基督徒的信心之中,对基督的确信,不是那种将来会拥有基督的确信,而是现在拥有基督的确信。真信心的确信,不是相信基督将来会赦免我的罪,真信心的确信,是基督的流血牺牲现在就已经成为了我的赦免。
史普罗牧师提到过一位叫“詹姆斯·肯尼迪 ”的牧师。
在一次福音大会上,拿椅子做比方。他指着一把椅子问会众:“你们相信这是一把椅子吗?”
大家都点头称是。
“你们相信,假如你坐在那把椅子上,它会支撑你吗?”
大家开始打量那把椅子,它看上去很坚固,结构完好,因此又点点头:“不错,我相信这把椅子可以支撑我的重量。”
肯尼迪接着问:“它现在有在支撑你吗?”
众人摇头,因为他们并没有坐在那把椅子上。
如果我们可以把基督比喻为这把支撑我们的椅子,那么信心的确信,不是让我们相信将来我们会坐在这把椅子之上,而是现在我们就已经坐在了这把椅子之上。
在海德堡要理问答第21问之中,对真信心作出了三个方面的定义。第一、真信心包含了对圣经真理的认知和认定,第二、真信心包含了对基督和上帝应许的信靠,第三、真信心包含了自己在基督的宝血之中已经被赦免的确信。
我们需要特别分辨这里的确信是什么,这种确信不是基督在福音的邀请之中被提供给我们的确信,而是我们已经借着信拥有基督的确信。
让我们再次使用托马斯·波斯顿的那个比喻,一个富豪为了怜悯一个乞丐,因为递给了他一枚金币,这个乞丐相信这个富豪是真诚的将这枚金币给他的,所以他将这枚金币接受了过来。信心的确信是什么呢?信心之中的确信,不是指我相信这枚金币是给我的,而是指乞丐接受这枚金币以后,已经拥有了这枚金币的确信。信心的确信,不是指上帝已经在福音中将基督真诚的提供给我们了,而是指我们借着信接受基督以后,已经拥有了基督的确信。
当我和一些基督徒谈论福音的时候,我常会听见基督徒说:我相信基督是为我而死的。当大多数人说出这句话时,我的感受是,很多人的救恩的安慰,是来自于他们相信上帝在福音的邀请之中,向他们提供了基督。而不是他们已经借着接受基督,确信自己已经拥有了基督。前一种确信是不需要接受的,后一种确信才是拥有信心以后才会产生的确信。
如果再次使用金币的比喻,你救恩的安慰,不应该来自于你相信金币是提供给你的这个事实,而应该是来自于你接受这这枚金币、已经拥有了这枚金币的事实。
不瞒大家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我听见基督徒说:“我相信基督是为我死的”这句话时,我内心的感受不是得安慰,而是一种担忧。因为在如今,大多数基督徒都混淆了福音邀请之中的确信和信心的确信之间的区别,很多人在福音下相信基督的死是提供给自己的以后,就停止寻求了。虽然他们也在福音之中得到了一种确信,但是他们却没有对基督产生真实的信心。当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时,他们从福音邀请之中得到的确信,就成为了虚假的得救确据。
信心的确信,不是上帝在福音中向我们提供基督的确信,而是我们因着接受基督、已经拥有基督的确信。上帝向我们提供基督的确信,使我们可以相信受死的基督是被赐给我的,所以我可以借着信心接受这位基督。而信心的确信,却会使我们相信,这位基督已经成为了我的,祂的血已经洗净了我的罪,祂的义已经遮盖了我的不义。
当上帝向我们提供基督的确信,成为我们继续寻求信靠基督的激励时,这中确信就会成为我们日后相信基督的根基。但若是上帝向我们提供基督的确信,使我们停止了寻求信靠基督,这种确信就成为了我们得着基督的障碍,因为它成为了我们虚假的得救确据。
求圣灵光照我们里面的眼睛,使我们能够分辨这两种确信,保守我们不因魔鬼的欺骗而滥用这两种确信。但愿上帝向我们提供基督的确信,成为我们信靠基督的根基。拥有基督的确信,能够成为我们信心之中的安慰,愿上帝赐福给祂的话语。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