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里的安稳
证道经文:罗5:1-11
1、和好
2、盼望
3、知道
保罗用了整整4章的经文,证明了因信称义的真理。他通过亚伯拉罕因信称义的经历,论证了人称义不是因着善功和割礼,而唯独是因着信靠基督。当我们进行到罗马书第五章以后迎来了一个转折,保罗已经用前四章详细阐明了因信称义的原理,保罗认为在这四章的经文里,对因信称义的教导已经足够充分了,所以从5:1-11节,保罗开始将他写作的重心,放在了因信称义的确据之上。在这段圣经之中谈到了“和好、盼望、知道、神的爱、将来时态的得救、以神为乐”,而其中的每一个词,几乎都透漏着被称义之人在基督里的安稳,保罗要说明被称义之人对救恩是满有把握的,他们不会再被定罪了,他们必然会得荣耀,他们现在就享有平安和喜乐。
从1-5a上,保罗描述了称义之人享有什么样的安稳。从5b-8节,保罗解释了称义之人为何会享有安稳。从9-11节,保罗强调了称义之人永远享有安稳。我们将用三讲查考这11节的经文,今天我们先思考1-5a,在这一讲我们将查考三个关键词,第一、和好,第二、盼望,第三、知道,这三个词都在表达称义之人对救恩可以享有的把握。
一、和好
从第5章开始,保罗使用的人称代词开始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在第4章中,他更多的使用“你”和“他”这样的人称代词,但是到了第5章,他开始使用“我们”。这些人称代词的转变,似乎在提醒我们一个理解圣经的原则,圣经中的每段话,并不是为每个人写的。我们乍一听这种说法,可能会感觉很奇怪,甚至会认为它是错误的。其实不然,而且这是个十分重要的原则,这一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假如一个医生,拿错了两个患者的x光的诊断报告,将一个肺癌患者的x光片,当成了另一个健康患者的检查结果。将一个健康患者的x光片,当成了那个肺癌患者的检查结果。很明显,这种失误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对于传道人而言,圣经之中一切关乎救恩的教导,都会将人区分成两种。而传道人在讲道中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区分清楚圣经的哪些话是对已经得救之人的描述,哪些话是对还没有得救之人的描述。假如传道人将圣经对已经得救之人的安慰,错误的应用到了未得救的人身上,就等于鼓励人持有虚假的得救确据,结果就是让人变得更加假冒为善。如果传道人将圣经对未得救之人的警告,错误的应用到了已经得救的人身上,这么做就是在折断压伤的芦苇,吹灭将残的灯火。
正确的区分圣经的一切经文在对哪一类人讲话,是我们理解罗马书5:1-11节的前提。这段经文不是为所有人写的,而只是为那些已经因信称义之人写的,保罗写作这段经文的目的,是为了让罗马教会之中那些已经经历了称义的人,知道自己所蒙的救恩是何等可靠和稳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首先对他们说: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 神相和。在希腊文中,称义使用的是过去时代,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我们既已经因信称义。称义是一件已经完成、并持续在神的儿女身上的一件事。
改革宗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之间的一个巨大分歧就在这里,天主教认为,只有来到末日审判台前的时候,信徒才能知道自己是否会被称义,在今生,没有人能确定这件事。但是在罗5:1节中,称义使用的是过去时态,这表明上帝已经在蒙恩的人身上完成了称义的工作。所以,人不是借着信心在将来称义,而是在信的那一刻就被称义,从你相信基督的那一刻开始,称义就在你身上被完成了,并且称义会一直持续在你身上。
当一个人在上帝的法庭之中,被宣布为义人以后,这代表着他从此以后被上帝视为义人,上帝会一直如此看待他。决不会在发生一件事,以至于让上帝后悔,重新将一个被称义的人看成该死的罪人,因为基督已经替他付上了赎价,并且替他活在上帝面前。
保罗说: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 神相和。在希腊文中,称义使用的是过去时代,而和好使用的则是现在时态。这表明当称义在一个人身上完成以后,带来的则是他与上帝之间的持续和好。
我们试想一下,一个在逃犯为了逃脱警方的追捕,每一天在惊慌之中东躲西藏,他日复一日的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听说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了一张赦免的名单之内,警方已经停止了对他的追捕,这一刻他的心终于可以安稳下来了。
在我们没有借着信经历称义以前,我们的身份不是神的儿女,而是神的仇敌。一个没有被上帝称义的人,他要承受的不是地上某些人的怒气,而是上帝的忿怒。和好这个词表明,在我们没有经历称义以前,我们与上帝之间是互相为敌的关系。
其实一个福音化的信仰,“并不是只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有一位上帝,我们需要相信祂是真实存在的。”很多人以为只要自己相信上帝的存在,这就是拥有基督徒的信仰了。相信独一真神,这只是福音化信仰的一部分;真正的信仰,不仅会使我们对这位上帝产生客观的认知,同时也会使我们与祂产生互动。福音化的信仰,不仅会让我们相信这位公义上帝的存在,同样也会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是祂的仇敌,福音化信仰会让我们以仇敌的身份,通过信靠基督,经历与上帝和好的过程。只有当这一切成为我们信仰之中的现实经历时,我们才是信靠了这位上帝。
通过教会中一些会众的信仰告白,我认为有一部分人的信仰认知还游离在福音之外。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形容他们的信仰特征,“在他们的信仰之中,有对上帝的一些认信,但是却缺少对福音的认识”。我相信在教会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信仰,只不过是从无神论者,变成了有神论者。但是他们几乎不认识自己与生俱来就是上帝的仇敌,他们更不明白为什么需要与上帝和好。就像很多人所问的那样,上帝不是慈爱的吗?祂怎么会以忿怒对我,把我当作祂的仇敌呢?
在认识福音方面,我们可以将对福音的知识区分成两种,一类对福音的理论性认知,另一类是对福音的经历性认知。对福音的理论性认知,只是一个人在头脑中对福音拥有了一些理论性的理解,但这种信仰认识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不能使人经历福音的大能。对福音的经历性认知,就是一个人在圣灵的大能之下,以上帝仇敌的身份,靠着基督与上帝和好。理论性认识只能使人说:我相信罪人是上帝的仇敌,人借着信靠基督能够与神和好。但一个人无法通过这样的认识说:我就是那个上帝的仇敌,我已经借着基督与神和好了。因为单单是对福音的理论性认识,无法使人在自己身上看见全然败坏的现实,也无法使人进入福音所描述的那个恩典的现实。
其实只拥有对福音的理论性知识,而不拥有对福音的经历性认识,同样是缺少福音的表现。我认为,在如今的教会之中,与在认识方面缺少福音的人相比,在实际经历方面缺少福音的人更为普遍。从严重性上来讲,这两种对福音的缺乏都是致命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不过是,前一种是认知上的缺乏,后一种是经历上的缺乏,但相同的是,这两种缺乏都使人无法进到与上帝和好的恩典现实之中。
我们可以这样进一步区分,对福音的理论性知识,主要是源自人的理性对福音的认识。但对福音的经历性认识,却是来自于圣灵的教导和重生。所以,让我们对自己的智慧和聪明绝望,让我们盼望圣灵在我们的信仰中成为福音的教师。
当我们对福音拥有了经历性的认识以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保罗说这句话的用意,他说: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 神相和。保罗希望每一个真实经历了称义的人,能够摆脱从神的忿怒而来的恐惧,保罗希望他们能够拥有救恩的把握。所以,他提醒每一个经历了称义的人,既然我们已经因信称义了,那么我们相信也就同样因着信基督,与上帝处于和睦的关系之中了。因为基督已经借着死,救我们脱离上帝的忿怒了;祂又为了维持我们与上帝之间的和睦,而永远的替我们活在上帝面前了。
保罗告诉我们,因信称义带来的第一个特权,是从此以后我们可以在一种和平的关系中面对上帝。在希腊文中,相和这个词也有平安的意思。因信称义带来的第一个果效,就是让我们在平安中面对神。
有什么比创造天地的主与我们为敌更可怕的呢?又有什么平安是比审判万有的神与我们和好更让人安心的呢?称义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让我们这些原本是上帝仇敌的人,经历与上帝和好。让原本只能在上帝面前恐惧战惊的我们,变的在上帝面前有平安。因信称义的恩典,使本性与上帝为敌的我们,因着基督被上帝无条件的接纳。
让我们注意保罗是如何描述与上帝和好的,答案在经文中的“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这句话。与上帝和好的根基不在于我们自身,而在于耶稣基督的位格和工作。我们需要将这个真理铭刻在自己里面,我们最初与上帝和好时,就不是因着我们变的足够好而得到上帝的接纳。上帝与我们保持和好的关系,同样不是根据我们自身的圣洁与好坏。从始至终,上帝与我们保持和睦的唯一根基唯独是耶稣基督。
如果我们将自己与神和好的指望,建立在自己的道德上,那么当我们觉得自己好时,我们就会将上帝想象为一位和睦的神,但当我们被过犯所胜时,我们就会将上帝想象为一位敌对的神。只要我们将自己与上帝的关系,建立在自己道德的好坏之上,我们就会感觉自己与上帝的关系,会随着自身道德的改变而改变。当我们觉得自己的道德好时,我们就觉得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好。但我们觉得自己太过于罪恶时,我们就会觉得自己与上帝的关系不好。但这样的关系只不过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幻想,因为我们最高尚的道德也只能使我们与上帝处于仇敌的关系之中。
上帝与人和好的唯一根基唯独是耶稣基督,也只有将与上帝和好的关系建立在耶稣基督身上的人,他们与上帝和好的关系才是稳固的。因为人的道德和圣洁都是容易改变的,但耶稣基督是永不改变的。只要耶稣基督还坐在上帝宝座的右边,上帝就不会改变与信靠基督之人的和睦。
所以,因着基督,神不会因为他儿女的罪重新变成他们的敌人;神的儿女不会因为犯了某些罪,而失去与神和好的关系。神会因祂儿女的罪而掩面,也会因他们的罪伸出管教的杖。但就算是掩面,也是慈爱的掩面,管教也是慈爱的管教。就算是神的儿女最感受不到神的同在之时,他们仍然是在神永不改变的慈爱之下;神的儿女会因着暂时的悖逆做与神为敌的事,但上帝绝不会再次成为祂儿女的敌人,这就是神在基督里向祂的敌人赐下的永远的和平。
各位神的儿女,要留意这基督里的和平,要考察这关系是何等牢不可破。要因着基督的可信和可靠,大大的享有平安。因为上帝并没有向我们隐藏这属天的安稳,称义并不是只让我们在一段时间之内被上帝赦免,而是将我们永久的带入到与神和好的关系之中。
尽管保罗写这段话的用意,是为了使被称义之人充分的享有救恩的确据,但我们仍然需要作出一个区分。即“一个人在亚当里忽视自己与神为敌的现实,与一个人在基督里享有与神和好的现实,拥有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对一些人来说,他们享有的与神和好,似乎是因为他们没有看见自己与神互相为敌的现实。这并不是真实的得救确据,而只是因为良心在沉睡,所以他们还能忽视亚当里的愁苦。让我对每一个还不能信靠基督的人说,你不应该拥有得救的确据,你需要脱离你想象的、那基于你道德的与神和好的关系,你现在需要看见神与你为敌。
让我也对每一个在基督里的人说,你应该大大的享有得救的确据,不要任凭你的软弱和过犯来动摇你在基督里的安稳,要借着对基督的信靠,大大的享有从上帝而来的平安。
二、盼望
我们又藉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 神的荣耀。在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进入”,另一个是“神的荣耀”。在旧约圣经之中,这两个词都特别有会幕和圣殿有关,因为会幕和圣殿是神彰显祂的荣耀同在的地方,特别是其中的至圣所。但是在旧约时代,人接近会幕有着严格的要求,普通的犹太百姓不可以进入会幕,只有祭司才可以进入,而普通的祭司进入也不可以进入至圣所,只有大祭司可以一年进入一次。当圣殿被建立起来取代了会幕以后,犹太人对进入圣殿有了更严格的规定,他们通过建立起几面墙,将人隔绝在至圣所以外。圣殿最外围的墙是用来隔绝外邦人的,外邦人被禁止进入犹太圣殿,进入的外邦人会被处死。在这面最外围的墙里面,还有第二面墙,这面墙将圣殿的院子区分为男院和女院,犹太妇女只能来到这个区域,尽管她们是犹太人,同样被禁止越过这面墙。在往里面走,还有第三面墙,它的作用是将犹太的祭司和百姓隔开,只有祭司可以通过这面墙,祭司会在这里献祭,然后进入圣殿服侍。圣殿里面还有一个至圣所,这是只有大祭司在每年的赎罪日才可以进入一次的地方,这也是上帝特别显明荣耀的地方。在其它时期,圣殿的幔子会将至圣所和圣殿的其它区域隔开。
所以,在旧约无人能欢欢喜喜的盼望神的荣耀,就算是旧约的大祭司每年进入至圣所时,也只能战战兢兢的进去,就像神对摩西说的那样“你不能看见我的面,因为人见我的面不能存活(出33:20)。”这与保罗在5:2节中的话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们又藉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 神的荣耀。如今信徒能够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是通过基督达成的。基督借着死,拆毁了隔在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墙;祂也借着死,废掉了隔在至圣所和圣所之间的幔子,使信徒因祂的血可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来10:19)。
盼望这个词,将上帝的荣耀指向了将来,这包含了两件事的发生,第一、将来上帝的荣耀将会以人眼可观的方式被信徒看见,这在基督二次再来后会发生。我们相信无形无体的上帝,在将来的天堂里,将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显明祂的荣耀和同在。第二、这里得神荣耀的盼望,是指信徒得荣耀,罗5:2节与8:30节属于平行经文,就是要说明信徒的称义必然带来得荣耀。当我们基督二次再来时,信徒将得荣耀。在那时,他们将变得全然无罪,得着荣耀得身体,并与基督一同坐王、管理万有。
在今天的语境里,盼望这个词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侥幸”的含义。比如:当某人买的某支股票严重下跌后,他会说:盼望明天这支股票能够上涨。盼望这个词在今天,往往都带有侥幸的味道,更多被人用来表达“在不太可能的情况下,希望能够有奇迹发生,让我们得到那个不太可能得到的好的结果。”所以,盼望在很多人心里,就是“仅存一线希望”的同义词。
但是在圣经里,盼望不是这个含义。圣经中的盼望,是一种确定和有把握的盼望。盼望是指“信徒期待得着他们现在还没有得着、但将来必然会得着的福分。”当保罗说“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时,这里的盼望是带有确信的盼望,当保罗想到将来得荣耀时,他不仅充满期待,同样还满有把握。
我们可以将上帝在基督里应许给我们的一切,分为已然和未然两个部分。借着信心,我们今天已经得着了上帝应许的一些恩典,像“称义、得儿子名分”等等。但如今,我们也需要借着信心等候上帝使我们得着我们还没有得着的恩典,比如:“得荣耀”。而盼望,就是我们的信心对还没有应验在我们身上的那部分上帝应许的期待,盼望,就是我们的信心,期待得着上帝将来要向我们兑现的应许。
因为我们相信上帝是可靠的,因为我们相信上帝所说的一切话都是信实的、上帝在基督里承诺的一切都是可信的,所以出于信心的盼望不是飘忽不定的盼望,而是带有确信的盼望。
这就像一个孩子希望得着一个生日礼物,她的爸爸知道后对她说:等到你生日的那一天,我就把这个礼物摆在你面前。如果这个爸爸在孩子的心里是值得信任的,这个孩子就可以满怀期待、满有把握的盼望在她生日的那一天,自己一定会得着这一样礼物。假如这个孩子不信任她父亲的承诺,她心里会想:可能在那一天我会得着那个礼物。但只要她觉得自己的父亲能够被信任,她就会确定,她会得着那个礼物。这与上帝儿女的盼望类似,上帝儿女对上帝承诺将要赐下的一切,都是怀有确定的盼望的,因为他们从心里信任这位天上的父亲。
就像我们在保罗的话中所感受到的,我们又藉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 神的荣耀。因着信心,保罗现在就提前预尝了他将来得荣耀的欢喜。每一个真实信赖基督的人,因为他们确信上帝应许的一切必然临到,所以他们在得着这一切之前,就能够为着即将得着这一切而欢喜快乐。
我们可以将盼望区分成两种,信心的盼望和虚假的盼望;信心的盼望是从信心和神的应许而来,所以信心的盼望是确定的盼望,是有把握的盼望。而虚假的盼望则是从信心以外而来,在虚假的盼望中找不到对上帝的信赖,所以虚假的盼望总是飘忽不定和带有侥幸的。
从一颗刚强的信心生发的盼望与虚假的盼望之间,会存在明显的区别,因为前一种盼望总是满有把握的,这种盼望中的确会不断被神的应许坚固和更新。而虚假的盼望,则始终伴随着动摇,它无法使人真正的安稳下来,因为虚假的盼望在根本上是一种自欺,它不是一个人因着信任神的应许而生发真实盼望。我们不仅需要区分从一颗刚强的信心生发的盼望,与虚假的盼望之间的区别;我们还需要区分从一颗软弱的信心生发的盼望,与虚假的盼望之间的区别;我们不应该将虚假的盼望,当成真实的盼望。同样需要避免将软弱信心的盼望,当成虚假的盼望来看待。
我认为今天许多人将不信的表现,当成信心软弱的表现。当一些人只能感受到自己内心对神的怀疑和对神的不信任时,他们说:我的信心很小、我的信心软弱。哪怕一个人拥有最小的信心,在他里面也能找到对基督和上帝的最小的信任和依靠。如果一个人心里只有怀疑,那这不是信心软弱的表现,而是不信。最小的信心也能够从神的应许找得到一份确信,软弱的信心也能够在最小的程度上确信神必定会兑现祂的应许,所以从一颗软弱的信心生发的盼望,仍然是带有几分把握的盼望。因为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11:1)。而虚假的盼望则让人心里完全没有底,虚假的盼望是人勉强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得着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它的本质是自欺。
三、知道
我们来查考第三个关键词“知道”;在3-5节之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既不是患难和忍耐,也不是老练和盼望,而是在于“知道”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同样在表达一种安稳和把握。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保罗在表达一种十足的把握,这种把握使他能够以患难为夸耀,因为他知道,在上帝的手中,患难将会生出忍耐、老练和必不至于羞耻的盼望。保罗确信,患难的试炼不仅不会烧毁信徒在基督里的安稳,反而会增加他们对将来得荣耀的盼望和确信。
“知道”表明,保罗对于从上帝临到信徒的患难持有一种确信,他相信上帝使信徒受苦,是为了达成一系列属天的目的。上帝如此安排,是为了让他们生出坚忍、老练和盼望。保罗确定的说:上帝让祂的儿女在今生受苦,是为了让他们结出恩典的果实。
其实今天的我们缺少保罗所拥有的这种“知道”,我们在大部分时间只能感受到肉体因患难而产生的惧怕,却很少能够像保罗这样,因拥有这种“知道”而在患难面前感到安稳。我们需要在患难之中操练对上帝的信靠,特别是当地上的掌权者对我们施加迫害时,我们仍然相信上帝是掌管一切的至高主宰,若是祂不允许,我们的一根头发都不能掉下来。我们需要确信,因着基督,临到我们的一切患难背后,都隐藏着上帝良善和慈爱的目的。上帝加在我们身上的患难,不是为了摧毁我们的信心,而是为了使我们生出坚忍;上帝赐下患难,不是为了夺走我们的安慰,而是为了在我们身上做成老练;与基督一同受苦,不是为了让我们在患难面前绝望,而是要让我们生发必不羞愧的盼望。
在如今的中国,一场患难正在席卷神的教会,我们相信这是从上帝而来的,因为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箴21:1)。我们也相信这是出于上帝美善的旨意,为了使祂的教会变得更加坚忍、老练和满有盼望。我相信在上帝精心的安排下,神儿女的信心会被熬炼的像精金一样,而很多虚假的信心将被焚毁。我们将会见证一个两极分化的场景,教会中的很多人将会因着患难而离开教会,但神的儿女将会在患难中越发享有基督里的安稳,上帝儿女的盼望将会更多的从今生被转移到永恒。
患难生忍耐,生这个词在原文中是被动语态,这表明神的儿女会亲身经历从患难中生发忍耐的过程,但让他们生出忍耐、老练和盼望的确是神。让神的儿女在患难之中结出恩典的果实,这是神的工作,而不是人的工作。所以面对患难,我们需要做的,是借着信心接受上帝的安排,并信赖上帝美善的旨意,而不是让自己努力变得忍耐和老练,因为这是上帝要在我们身上做成的事情。
我们可以将3-5的经文,称之为患难的应许,因为上帝要借着患难,在祂儿女的身上做成坚忍、老练和必不羞愧的盼望。
让我们祈求天父,将这份患难之下的安稳放在我们的信心之中,让我们不仅能够从上帝的手中坦然接受患难,也能够使我们像保罗一样以患难为夸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 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