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罗5: 5-8
题目:神的爱
概括:在查考罗5:1-11节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能忘记保罗写作这段话的初衷;保罗是为了让称义之人充分的享有得救的确据而写下这段话的,所以我们不难从这段经文里的每个关键词上,感受到那深深扎根在保罗内心之中的安稳。使徒保罗渴望告诉我们,这属天的安稳不单属于他自己,也属于每一个在基督里的称义之人,每一个被称义的人,都应该大大的享有这安稳。
在上一讲,我们查考了1-4之中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和好,盼望和知道,”在这一讲,我们要将全部的注意力锁定在5-8中的“神的爱”这三个字上。就像“和好、盼望、知道”这三个词在表达一种安稳一样,“神的爱”这个词同样在表达一种称义的确据。不过在这两个段落的写作重点稍有不同,在1-4节,保罗罗列了称义之人能够在哪些方面享有安稳,而在5-8节,保罗更关心的是回答另一个问题,既:称义之人为什么可以享有十足的安稳。
今天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查考5-8节,第一、圣灵浇灌这爱,5;第二、基督显明这爱,6-8。
大纲:
- 圣灵浇灌这爱 5
在阅读罗5:1-11节的过程中,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词,其实是保罗使用最多的人称代词“我们”。因为这个代词自少说明了两点,而这两点却是我们理解这段经文重要前设。第一、当保罗使用“我们”这个词时,其中包括了他自己。“我们”这个词说明了,保罗在这段经文中描述的一切都是他的亲身经历。保罗在其中谈论到每一个伟大的教义真理之时,并不是出于一种纯粹的思辨和推理,因为纯粹的理性活动,并不能让人感受到恩典的大能和得救确据的甜美,保罗在此描述的是他亲身经历的恩典现实。第二、当保罗使用“我们”这个词时,其中不只包括了保罗自己,也包括了所有在基督里被称义的人。所以,保罗在这段经文中所描述的经历,也并非只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神的儿女整体。保罗在这段经文之中,是以自身的属灵经历为样本,借此勾画出上帝成就在整体被称义之人身上的恩典现实。
因此,保罗在这段经文之中描述的经历具有普遍性,我们不能轻率的将这段话视为只与保罗有关,而与我们自身毫无关系的一段话。如果我们对保罗所描述的属灵经历毫无体会,就表明我们并没有进入保罗所在的恩典之中;换句话说,假如我们对保罗描述的从基督而来的各种益处毫无体会,就表明我们不是保罗在这里所说的称义之人。
保罗在第3-5节的经文中说:他以患难为欢喜和夸耀,因为他心里拥有一种属天的确信和安稳,他知道从上帝而来的患难,将会在他身上达成何等美善的目的。他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不至于羞耻,就是不至于羞愧的意思。所以这盼望是带有确据的盼望,这盼望会让我们坚信,上帝所应许的必然会成就在我们身上。
为何保罗可以拥有如此确定无疑的盼望呢?是因为保罗是使徒,所以他在上帝面前享有十分特别的待遇吗?是因为保罗受苦更多,所以上帝格外的恩待祂吗?完全不是因为这些,答案在“神的爱”这三个字之上,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我们首先要强调的是,此处的神的爱,并非只我们对神的爱,乃是神对我们的爱。神是发出这爱的一方,而称义之人是接受这爱的一方。
当保罗在罗5章谈到得救的确据时,似乎有意指导我们要将得救的安稳建立在“神对我们的爱”这一根基之上。当奥古斯丁注解这节经文时,他认为这里的神的爱,是指重生之人对神的爱。尽管重生的人会爱神,但显然这不是保罗在此处经文之中的意思,奥古斯丁误会了使徒的意思。假如我们称义的安稳是建立在我们对神的爱上,我们就不会有得救的安稳可言,因为我们对神的爱是容易改变的,但是神对称义之人的爱却是坚定不移的。
假如我们对比 罗5:5和 约一4:7-8节,我们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区别。保罗在罗5:5说: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保罗在此强调的是从神对人的爱而来的得救确据。而使徒约翰在 约一4:7-8说:凡有爱心的,都是由 神而生,并且认识 神。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 神,因为 神就是爱。使徒约翰在这里似乎提醒我们,从我们对神和弟兄的爱来检验我们得救的确据的真伪。整本圣经的确同时从这两个方面,教导我们认识得救的确据。但圣经也总是遵循一个次序,圣经总是先谈论神在基督里对人的爱,然后再教导人在基督里会如何爱神。我们必须先借着信,将我们的得救确据建立在神对我们的爱之上,然后才能借着省察我们是否爱神,来检验我们得救确据的真伪。
让我这样说,我们首先要借着信,在神的爱中大大的享有安稳。我们需要在信心中常常留意,神的爱是何等的牢不可破、是多么的坚定不移、是多么荣耀的永不改变。让我们在神的爱中留心神的信实和能力,既然祂说:什么都不能使我们与祂的爱隔绝(8:39),祂就已经以祂的信实和能力作为爱我们到底的保证。
不要直接将你得救的安稳建立在你是否爱神之上,要先借着信安稳在神的爱中。如果你心里没有神的爱,就是你还没有接受神对你这一无是处的罪人的爱,你根据自己是否爱神建立起来的确据就是虚假的。因为当你还对神的爱一无所知时,你根本不会知道应该如何爱神。因为神要的是一种感恩的爱,而不是一种基于功德的爱。
我们也需要分辨“缺少救恩”与“缺少确据”的区别,在教会生活中,我常常感到当很多人说“我没有确据”时,他的意思是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得救,这表明人常常混淆这两件事,其实这两者之间是存在明显的区别的。有没有得救,是指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真实的信靠基督。而有没有确据,是指一个人在基督里是否享有得救的安稳。缺少救恩,是指一个人对基督缺少信心;而缺少确据,是指一个人的信心中缺少得救的安稳。缺少救恩(没有得救)的情况只会出现在未重生的人身上,而缺少确据的情况只会出现在软弱的神儿女的身上。
当传道人将会众缺少确据的情况,误判为缺少救恩时,就会将神软弱的儿女压伤,让已经明明在基督里的他们,对神的爱变得更加绝望。但是在今天的教会中,更常见的是另一种情况,传道人常将会众缺少救恩的情况,误判为缺少确据。这种误判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会让还没有进入救恩窄门的人,误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救恩,使未重生的人认为自己只不过是缺少得救确据而已。
我凭着良心说(我说这些话不是为了贬低其他人),当今的基督徒普遍存在无法分辨缺少救恩和缺少确据的区别,这反应出了教会的属灵危机,既很多基督徒实际上并没有在教会之中经历到救恩。因为对于没有得救的人而言,他们确实是无法分辨“缺少救恩和缺少确据”的区别的。但是对于已经经历救恩的人来说,他们是能够在自身的属灵经历中分别“得救和确据”的区别的。
保罗称他的确据是来自于“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这种安稳是来自于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在5-8节的经文里,我们可以看到从三一上帝而来的爱是何等我完美;出于这爱,圣父将圣子赐给我们,圣子又将圣灵浇灌给我们,而圣灵住在我们心里后,又将圣父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
在希腊文中,浇灌这个词有“大量流出和倾注”的意思,这表明了圣灵在称义之人心里浇灌的慈爱是何等丰盛。保罗所经历到的甜美确据,是圣灵向他的心里倾倒神的慈爱,他感受到了神慈爱的丰盛和毫无保留。当圣灵将这感知性的确据浇灌在神儿女的心里以后,他们会感到自己被浸泡在了神慈爱的海洋之中,这种确据不仅伴随着天堂的甜美,更会使人体验到上帝慈爱的长阔高深。
有时神的儿女也会对神的爱变得不确信,当神的应许在他们的认识中变得模糊,信心软弱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他们就会经历这属灵的痛苦。但是当圣灵再次将神的爱浇灌在他们心里以后,他们对神的爱的确信就会重新变得刚强,他们属灵的痛苦就会被从神的爱而来的安慰医治,忧愁从新变得喜乐。
浇灌这个词在原文中是一个动词,从经文中不难看出,是圣灵采取了浇灌这一行动,而不是人作出了这一行动。浇灌这个动词,正是对圣灵在圣徒心里赐下得救确据的描述。
我们不仅需要记住这个真理,我们更需要根据这个真理分辨我们心里的得救确据。真实的得救确据是从圣灵而来,不是从我们自己而来。只有圣灵能够将“感知到神的爱之丰富”的确据放在我们心里,这是我们自己做不到的一件事情。在如今的教会之中,得救的确据几乎沦落为了一种人的思辨和推理,好像只要一个人拥有足够的圣经知识,他对自己的救恩就可以变得满有把握。但我们谁的福音知识能够超过保罗呢?但保罗是自己得出了得救确据吗?不是,他说是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他心里。如今的我们,特别需要经历这样的改变,我们的信仰,需要从信赖自己的理性,转变为信赖圣灵。
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称义之人心里,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属灵经历呢?称义的人在合适会经历这种经历呢?尽管这种得救确据的经历是神儿女的普遍性经验,但这种的确据不是每个得救之人必然都会拥有的确据,而是圣灵随己意赐给个人的。通常在一个人刚刚归信基督的时刻,圣灵会通过浇灌神的爱而赐下这种确据,让一个在基督里的婴儿能够充分的感受到神的爱的甘甜和美好。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拥有这样的确据,这种确据是一种甜美的感受,而且这种确据通常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我们可以进一步作出这样的区分,一个人在归信基督的时刻,一定会通过基督的死而认识神的爱,但不一定会深刻的感知到神的爱。认识神的爱,是圣灵你光照人心,对神的救赎之爱产生确定的认识。感知神的爱,则是圣灵向人心倾倒神的爱,让人被浸泡在神的爱的甜美之中。一个人在信靠基督之前,一定会对神的爱产生一种认识,缺少了这种认识,他就无法相信。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自己在得救之后可以对神的救赎之爱保持一无所知,信心之中一定包含了对神的爱的认识。但这样的认识,并不是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人心里的经历。
从上下文来看,除了在归信基督的时刻,圣灵还特别愿意在患难之中将神的爱浇灌在神儿女的心里,因为保罗就是在患难的语境里解释圣灵浇灌神的爱的。所以,我们相信,当上帝挪走圣徒肉身的安逸,将他们放在苦难里以后,圣灵会在他们心里倾倒下属灵的祝福,使他们灵里甜美。圣灵浇灌神的爱,是一个特别与患难有关的应许,这意味着当神的儿女在外面承受苦难时,圣灵会在他们里面通过浇灌神的爱支持他们。
- 基督显明这爱 6-8a
6-8a说: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
可能这是圣经之中,让人最印象深刻的谈论神的爱的一段话。神的爱如何表明出来?通过让基督为罪人而死;神的爱在哪里显明出来?在基督的死亡之中表明。
很多教会中的人,经常谈论说:“神如何如何爱我,”但是他们对基督的死却感到无动于衷。这与使徒保罗所说的神的爱是矛盾的,保罗说:神的爱是通过基督的死显明出来,我们不关注、不信靠基督的死,就是不认识和不接受神的爱。如果我们被神的爱吸引,也一定会被基督死亡的荣耀吸引。
基督为罪人而死,是基督代赎的行动。所以,通过基督的死所显明的神的爱,属于一种救赎之爱,我们也可以将之理解为一种拯救的爱。上帝将这种爱赐下,不是为了满足我们属世的需要,而是为了解决我们灵魂的需要。这爱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贪心,而是为了使我们罪得赦免。
我们相信基督为罪人而死,是出于祂对罪人的爱;但保罗在这里说,基督的死要显明的不是基督的爱,而是神的爱。基督是按着神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所定的日期这句话表明,基督的死并不是随机的,基督是遵循这天父的计划而牺牲自己,而这个计划是出于天父对人类的主权之爱而制定的。因此,基督的死显明了祂对罪人的爱。
让我们思想上帝向我们赐予这爱的代价——基督的死;基督是谁?是父的独生子,在永恒之中为父所生,与父同本质、同荣耀,被天使永远敬拜,被父永远喜悦;通过在马利亚的腹中被圣灵感孕而拥有了人性,通过道成肉身亲自将这人性联合在自己神性的位格之中;完全的神,完全的人;天父是通过让这样一位基督死亡,向罪人表明自己的爱,祂借着不爱惜自己的儿子而向罪人显明自己的爱。
保罗在此似乎希望能够更深一步的表达神的爱的坚定,既然上帝已经让祂如此宝贵的独生儿子替我们死亡,祂就绝不会再改变对我们的爱。如果在基督替我们死亡以后,上帝还会变得不爱我们了,那岂不是说上帝让基督的死成为了枉然吗!
基督是按着神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我们已经稍微谈到,这句话表明天父对罪人拥有一个爱的计划,基督正是通过顺服这个计划而死。这句话似乎特别提醒我们,并不是基督的死为我们换来了天父的爱,事实上,是因为神对罪人的那无条件的爱,才会有基督顺服天父而死。是神的爱带来了基督的死,而不是基督的死为我们换来了神的爱。天父的爱是一切救赎工作的源头,基督的死亡显明的是神的爱,圣灵浇灌的同样是神的爱。
使徒通过基督的死亡,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拥有奇妙之爱的父。在创立世界以先,这位天父就对罪人怀有无比的爱;正是出于这爱,祂命定基督为罪人而死。同样是出于这爱,祂命定圣灵施行拯救。并不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为我们换来了祂的爱;更不是因为圣灵将我们造成了新人,使祂爱上了我们。重生、信心、悔改、称义和成圣,都不是上帝爱上我们的原因,而是上帝爱我们的结果。从阿拉法到俄梅戛,神都一直对祂所拣选的罪人怀有无与伦比的爱。
基督的死亡是显明神的爱的方式,这应该让我们称赞上帝恩典的荣耀,上帝向罪人赐下这爱的代价,是让祂唯一的独生儿子死亡,难道这还不足以证明祂对罪人的爱吗!如果基督的死亡还不足以向您显明神的爱,那就没有什么能够向你表明神的爱的了!
基督死亡是基督降卑到最卑微的表现,而基督降卑的深度,就是神爱罪人的深度。十字架就是上帝对罪人进行的爱的告白,我们再也找不到比十字架更能彰显神的爱的地方了。因为基督死在那里,基督的死表达了神最深沉、最坚定的爱。基督的死亡不仅是对上帝之爱的显明,更是对上帝爱祂罪恶百姓一直到底的保证。既然上帝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死,他就绝不会在让祂的儿子为我们死了以后,再改变对我们的爱。借着信心,我们可以通过基督的死亡,永远的安息在神的爱中。
各位神软弱的儿女,你现在是否已经对神的爱变得不确定了呢?当你的里面生出这样的质疑时,不要看自己的行为,要来观看基督的死亡。因为在基督的受死中,见证着上帝的爱的决心和这爱的坚韧不拔。既然让祂最宝贵的儿子为我们而死这样的昂贵的代价,都不能使上帝的爱退缩,上帝对我们的爱怎么会因我们的罪而半途而废呢!
然而,尽管通过让基督死亡,上帝向罪人表达了如此长阔高深的爱,但仍然有千千万万的人藐视这爱,他们并不感觉自己需要这爱。在他们看来,基督的死亡十分无聊,上帝在十字架上表达的爱也纯属多余。基督是为罪人而死,一个人感受不到自己需要基督的代死和上帝的赦罪之爱,是因为他在自己心里还没有成为这句话中的罪人。
在教会之中,一定包含了对神的救赎之爱的三种不同回应。第一种就是对这爱不闻不问,这爱无法让他们产生任何兴致,这爱只能让他们感到索然乏味。这一类对神的爱的反应,属于教会之中那些还没有在律法下醒悟过来的人。他们的心被今生的事物填满了,几乎没有心思关注永恒。他们根本不关心自己灵魂的去向,所以自然也不会理会基督代赎性的死亡。
第二种对神的爱的回应,属于那些在律法下已经开始醒悟的人,他们开始看见自己的罪恶和神公义的审判,他们已经生发出一些对自身善行的绝望,他们已经从福音得知,只有耶稣的死能够使他们免去上帝的忿怒。对神的赦罪之爱的需要已经出现在他们心里,但是他们仍然需要等候圣灵使他们借着信心接受这爱。
第三种对神的爱的回应,属于神的儿女,他们已经借着信、在基督的死亡之中,接受了神的赦罪之爱。如今他们对上帝不仅怀有从律法而来的敬畏,更拥有从神的救赎之爱而来的感恩。他们已经在基督里认识这爱,也已经在信心中品尝了这爱。
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一方面,使徒说:基督的死显明了神的爱。另一方面,保罗希望我们留意到另一个现实,基督为之而死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人?这一点同样显明了上帝的爱。
这三节经文对比了人的爱和神的爱的区别,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这是对人的爱的表达,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这是对神的爱的描述。
人类最高之爱的表达,是为义人死、为仁人死,而上帝至高之爱的表达,却是让祂的儿子为罪人死。在这三节经文之中,使徒使用了三个形容词,描述了这些蒙受了上帝之爱的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软弱、不敬虔(和合本将这个词也翻译为罪人,但原文中的这个词与下一句经文中的罪人并不是一个词)、罪人。
软弱表达了这群人在圣洁上的无能,不敬虔表达的这完全触犯了十诫的前四条诫命,而罪人表达的是这些人也完全触犯了十诫的后六条诫命。将这三个形容词放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基督为这群人而死时,基督从这些人身上看见的是,这些人干不出一件圣洁的事来,他们所行的尽都是恶,并且全然践踏了圣洁律法的每一条。
如果你在另一个人身上看见的全是让你讨厌的缺点,你还会爱他吗?不会。但是当天父决定让基督为祂的选民死时,祂就知道每一个选民全然败坏的一切。当天父命令基督死在十字架上时,祂也知道祂的百姓败坏的是多么彻底。在创立世界以前,在救赎历史的每一个时刻,上帝都从里到外的了解祂罪恶百姓的一切。祂没有因他们的全然败坏而决定不爱他们,祂更不会因他们的软弱败坏而后悔爱他们。
上帝对罪恶选民的爱,不是因为被吸引而产生的爱,而是自发的爱。上帝在永恒中爱他们,就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吸引上帝的地方,而是上帝定意爱他们;上帝在历史中让基督为他们死,更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让基督值得为他们而死的品质,而只是因为上帝定意爱他们这些不配被爱的人。
这就是人的爱与神的爱的区别,人的爱都是被动的,只有当我们被某个人吸引时,我们才会甘心爱他。但是神的爱是主权的爱,是上帝自主发出的爱,这爱从神的心里生发,完全不取决于那些被上帝所爱之人的好坏。
我发现在很多改革宗教会的基督徒心里,选民这个身份,已经成为了一种资格。一些人认为,一个选民来到上帝面前,他就会获得上帝的爱。而一个非选民来到上帝面前,则不会被上帝所爱。我并不要否认选民是被上帝所爱的群体,非选民是要承受上帝忿怒的群体。但是当一个基督徒按着上面的逻辑思想时,似乎颠倒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福音次序,并不是我们选民的身份,使我们获得了上帝的爱。是因为上帝在永恒中愿意爱我们这罪恶的人,所以我们才被祂拣选为选民。连选民的身份也不能成为我们获取神的爱的资格。
当保罗说:“上帝使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时,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在神的爱面前,失去一切的资格。选民的身份、重生、悔改、信心、称义、都不能成为我们换取神的爱的资格。当圣灵向我们应用神的爱时,祂不会告诉我们说:你是被拣选的选民,所以你赔得神的爱。圣灵只会通过福音的大能,呼召罪人来接受神的爱。
既然上帝在救恩计划中拣选的就是罪人,基督在救赎历史中代赎的也是罪人,圣灵也只会在救恩实施中呼召罪人。我们只能以一个不配的罪人的身份,来接受神的救赎之爱;我们无法通过建立一种资格的方式,获得从神的主权发出的救赎之爱。当我们放弃从上帝接受一个无条件的爱,而通过建立资格从上帝换取一种有条件的爱时,我们就是向上帝发起了一场主权争夺战。
资格使我们向上帝寻求一种有条件的爱,只有失去一切资格,才会使我们向上帝寻求一种无条件的爱。当我们向上帝寻求一种有条件的爱时,我们就等于在向上帝寻求一种会改变的爱。因为我们寻求的这种爱,使上帝的爱能否恒久,都建立在我们自身的好坏之上。当你凭着自己的善行、重生、信心和悔改,寻求上帝爱你的时候,你就是在祈求这样一种会改变的爱,但是你所渴望的,真的是这样一种随时可能会改变的爱吗?
现在,借着基督的代赎之死,已经有一份永不改变的爱被显明给你,上帝邀请你接受这爱,并不是因为你好,而是因为祂就是一位拥有奇妙之爱的神。这爱不要求你满足任何道德要求,接受这爱也不需要你达到任何属灵标准,只要你以一个不配罪人的样子来信任基督,来信任这位显明救赎之爱的上帝,你就可以白白的享有这爱。而且这爱既然不是因为你有任何资格临到你,所以你一旦借着信拥有了这爱,就永远不会再失去这爱。因为这位主权的上帝起初就不是因为你好而爱你,祂在爱你以后,就更不会因为你不好而变得不再爱你。这是一份长阔高深的爱,是一份无条件的爱,是一份坚定不移、永不改变的爱,愿我们因此而赞美祂。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