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救的确据
证道经文:罗8:12-17
1、谁可以获得得救的确据 12-14
2、谁能够赐下得救的确据 15-16
3、这得救确据的内容 17
1、谁可以获得得救的确据 12-13
8:1-18节关注的是对属肉体和属圣灵之人的区分,从9-17节关注的重点是信徒得救的确据,保罗对这个主题论述在12-17节达到了顶峰。弟兄们,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欠肉体的债,去顺从肉体活着。你们若顺从肉体活着,必要死;若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必要活着。在第13节的经文里,出现了两个“必”字,一个是必要死,另一个是必要活着。这两个必都在表达某种确定性,前一个必是死亡的确定性,后一个必是生命的确定性。
圣经在这两节经文里进行了一个区分,顺从肉体活着的人必要死,靠着圣灵治死身体恶行的人必要活着。在保罗心里,得救的确据不属于那些仍然欠肉体的债、顺从肉体活着的人。针对属肉体的未重生之人,保罗告诉他们的是“必要死,”这里的死使用的是现在时态,表明他们不仅将来要死,现在就是死的。并不是每一个来到教会的人都应该得到得救的确据,相反,他们应该得到的是警告,你们若顺从肉体活着,必要死;圣灵在此给我们一个警告,“你们每一个以罪恶的肉体为主人的未重生之人,你们必要死。”让我们接受神话语的检验,我们的生活究竟是在顺从肉体活着,还是在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或许有人存着一些侥幸心理,“生活如何都不要紧,根本没有你说的那么夸张,”但请注意这三个字,这里说的是“必要死”,而不是“可能死”。假如顺从肉体活着只是会为人带来一些死亡的可能性,你这么想或许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圣经并没有在此处留有任何一点余地,这里说的是必定死。
一个人经历了“不欠肉体的债”以后,一定会带来“不顺从肉体而活”的改变。一个不再欠肉体的债的人,不可能活出的却完全是“顺从肉体而活的生活。”你认为自己已经重生了吗?那为何你的生活都是在服侍自己的私欲,而不是顺从圣灵按着神的圣言而活呢?你要知道,“必要死”这三个字也是给你的。你现在应该渴望的不是确据,而应该渴望从圣灵而来的重生。
你需要分辨自己需要的是重生还是确据,因为在当今的教会之中,渴望重生的人不多,但渴望确据的人极多。人在面对救恩问题时,很容易越过重生直接寻求确据。但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重生,直接从某个人的口中、或通过某种方法得到了确据,那么这种确据不是祝福,而是毁灭灵魂的毒药,因为这是虚假的确据,是自欺。
谁可以获得得救的确据呢?不是那些欠肉体的债,而是那些欠圣灵的债的人。他们已经开始靠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了。若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必要活着。这里的活使用的是未来时态,表达的是信徒将来会享有的完全的永生。保罗面对这些信徒,希望他们不仅在当下拥有确据,也希望他们对未来拥有充足的确据。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在“谁可以享有得救的确据”这个问题上得到两点指导。第一、得救的确据只属于那些能够依靠圣灵的信徒。当一个信徒重生以后,他就应该寻求得救的确据。我相信,就这段经文所描述的确据,并不是每一个重生的神儿女都会享有,有一些重生的基督徒在某段时间里的确会缺乏确据。当另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将重生后缺乏确据的光景视为一个常态,因为圣灵乐意将对救恩的确信放在信徒的良心里。所以,如果你已经重生,已经能够从心里依靠基督的义和圣灵的更新,你应该寻求重新得享得救的确据。你需要知道,圣灵不仅是使人成圣的灵,同样是向人赐下安慰的灵。当一个神的儿女带着忧伤向基督开口祈求救恩的安慰时,圣灵会怀着十分乐意的心向他应用这安慰。要让这现实激励你。
得救的确据只属于那些靠着圣灵治死罪行的信徒。就算一个人已经经历了重生,如果他忽视了治死罪的本分,他也无法享有得救的确据。在属灵经历之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个规律,罪总是会为神的儿女带来怀疑,只有恩典会带来安慰。当一个信徒活在罪中,或者心里充满了有罪的渴望时,他就会失去得救的确据,怀疑自己的救恩。在这种情况下,怀疑带来的恐惧比安逸更有益处,因为这会驱使他们重新逃向基督,重新寻求从圣灵而来的确据。若是一个信徒活在罪中,却仍然毫不怀疑自己是不是神的儿女,这反而会让他安逸在罪恶的生活之中。
你要知道的是,就算你已经经历了圣灵的重生,你也无法在躺平中得享得救的确据,信徒只能在与罪争战的过程中得享得救的确据。你渴望得救的确据和安慰,就要开始争战,靠圣灵大能的更新治死生活之中的罪行。人若不依靠使人成圣的圣灵,就无法经历到圣灵是赐人安慰的灵。所以,要省察在你的生活之中还有哪些罪!将工作带入到安息日,甚至带到主日的聚会之中,将光阴浪费在各种的宴乐之中,在每一天忽视祷告和思想神话语的本分,忽视家庭敬拜和对神的赞美,以及厌烦神的其它命令。首先,要向神承认你的罪,不要包庇它或掩盖它,要主动的在神面前揭露你的罪。然后要在信心中祈求圣灵击打这些罪,经历圣灵熄灭你的内心对这些罪的留恋。每当你发现罪在你的内心又开始活跃时,就要积极的通过祷告去击打它。通过每天治死身体的恶行,你会经历到这位使你成圣的灵也是赐给安慰的灵。
在第14节,经文提出了一个神儿女的标记,因为凡被 神的灵引导的,都是 神的儿子。“引导”这个词在希腊文中就是带领的意思,这个词在今天经常被用在当一个人不知该如何决定时,圣灵给人奇妙的带领。比如:“一个人有去往另一个城市的打算,但他不确定自己应不应该去,这个时候他会说:求神带领。”在这节经文之中,圣灵的引导与治死罪和过圣洁的生活有关,这里的引导就是指圣灵为神的儿女提供圣洁的力量,圣灵供应他们追求圣洁的力量。就如同一个人陷在罪恶的泥潭之中,圣灵的引导就是圣灵亲自伸手将他拽了出来。
在这句话中还有一个关键的字“被,”成圣不在于神的儿女自身有什么道德上的优越之处,成圣也不是来自于神儿女重生的新生命本身,而在于他们被圣灵引导。被这个词是指导真信徒追求成圣生活的关键,成圣的奥秘就隐藏在这个字之中。上帝的儿女明白他们在自己是软弱的、是无能的,所以他们会积极的寻求被圣灵引导,他们会寻求依靠圣灵的能力达到成圣的目标。
这个“被”不是指一种消极的躺平,就算一个人是真信徒,他也无法躺在床上就等来成圣和确据。这里的“被”是积极的,在真信徒里面拥有一种体贴和思念,他们渴望顺从圣灵,所以他们会积极的寻求被圣灵引导。“被”这个字代表了神的儿女在成圣方面对圣灵独有的认识,被这个字也是真信徒成圣生活的开端。我们在律法下被降卑以前,我们是骄傲的道德主义者,我们将自身的某些道德当成一种成就,是我们自己的能力和毅力使我们取得了圣洁上的长进。直到我们的眼睛被律法打开,看见自己的义不过是自以为是的罪。我们看见原来我们不是没有罪,而是因为罪隐藏在我们里面。这时我们开始对自己的能力绝望,我们被困在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中,我们感到自己就像是陷在了泥潭之中一样无法自拔。直到圣灵以大能的重生介入我们的生命,我们内心的局势才开始发生改变。为了给予罪致命性的一击,圣灵使我们与基督同死同复活,为了持续的治死罪,圣灵亲自住在了我们里面,使我们能够被圣灵引导。
使信徒成圣的荣耀,不应该归于经历成圣的信徒,而应该归于信徒里面的成圣者——圣灵。治死罪和成为圣洁的能力,不是从人良心的挣扎和控告而来,也不是从信徒重生的新生命而来,乃是从成圣者圣灵而来。如果你拥有信心,你就会明白该如何在“被”这个字中寻求圣灵的引导和更新。你拥有信心,你就会明白如何使用信心 靠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引导这个词在原文中是现在时态,这意味着神儿女的记号在于他们会持续的被圣灵引导。你现在经历到圣灵使人成圣的大能了吗?你明白如何通过使用信心,将“被”这个字应用到自己的身上吗?这是神儿女的标记。
2、谁能够赐下得救的确据
虽然第14节提出了一个真信徒的标记,但圣经对于得救确据的教导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更进一步的教导了从圣灵的见证而来的确据。这表明了,虽然圣经也鼓励我们通过对照得救的记号来获得确据,但我们的良心往往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不完全和不充分的确据。也就是说当你发现自己具有种种神儿女的属天特征以后,这虽然可以使你的良心得到一定的确据,但无法使你得到完全的确据,也无法使你获得甜美的确据,除非圣灵在你的良心之上加上祂的见证。
罗8:15-16说: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 神的儿女;心的希腊文是灵,有时这个字是指人的灵,有时它则用来指神的灵。和合本圣经对这节经文的翻译,很显然是将“灵”这个字译为人的灵。但 加4:6节的平行经文说:你们既为儿子, 神就差他儿子的灵进入你们的心,呼叫:“阿爸,父!”所以15节中的灵应该是指神的灵,也就是圣灵。
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灵,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灵,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清教徒认为这节经文描述了圣灵在人身上两个阶段的工作,奴仆的灵是指信徒重生前在律法下经历到的圣灵的作为,那时的圣灵是使人知罪的灵,向人心宣布西奈山的律法,所以人经历圣灵这一阶段工作的特征就是害怕,他们开始畏惧神的公义,惧怕上帝的忿怒。
使人成为儿子的灵这一称呼,描述的是圣灵在福音之下的工作。在这一阶段,圣灵被称为收养的灵,因为圣灵不仅使因基督白白地得儿子的名分,也使人确认自己拥有这儿子的名分,所以圣灵使信徒呼叫“阿爸,父!”
阿爸这个词是亚兰文中的父亲,而父是希腊文中的父亲。旧约的信徒从未有人在祷告中称呼上帝为父的情况,第一世纪的犹太人会将这一称呼视为对神的亵渎。在新约圣经中第一个称呼上帝为“阿爸,父!”的是基督,基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的时候说:“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可14:36)。”信徒能够称呼神为“阿爸,父!”,是因为那位唯一一位配称神为“阿爸,父”的基督在十字架上被父掩面不看了。信徒之所以能够被接纳为神的儿女,是因为神唯一的儿子基督在十字架上被舍弃了。信徒得到的儿子名分是从基督来的,信徒确认自己拥有儿子名分的确据也是从基督来的。
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呼叫这个动词在原文中是大声喊叫的意思,所以保罗在此想到的,似乎是处在重大需要中的人所发出的大声呼喊。一个人能够发出“阿爸,父!”的呼喊,不是一种处于安全和满足下的柔声细语。它是孩子在跌倒时发出的大声呼喊,大声呼求父亲前来帮助他。
今天,“天父”和“阿爸,父”这个称呼很容易被轻忽的使用,一些人不假思索的称呼神为天父,但内心并没有任何的敬畏,对神也没有信赖。一个人在祷告中轻易的说出“阿爸,父”,并不表明这个人就是神的儿女。但神的儿女在急需帮助的时候,的确会通过“阿爸,父”呼求天上的神。
从上下文的语境不难看出,在保罗心里,尽管一个信徒拥有神儿女的种种标记,但他们仍然可能会充满怀疑和恐惧。请大家注意这里的用词,仍旧害怕!尽管神的儿女在得着儿子的名分以后,不应该任由自己活在惧怕当中,但他们还是会被惧怕困扰,否则保罗根本不需要教导得救的确据这一真理。
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 神的儿女;圣灵与我们的心一同作见证!这里提到了两个见证,一个见证来自于我们自己的良心,另一个见证来自于圣灵。
这处经文是以旧约的一项原则作为背景:在法庭上,任何证词都需要至少有两位见证人才能成立。结合这节经文,我们在上帝的法庭里想要获得确据,需要两个见证。第一是我们良心的声音,我们的良心是否真的相信和承认我们是神的儿女,根据圣经对上帝儿女的描述,良心会根据这些记号承认我们是、或者不是神的儿女。
但是只有良心的见证,并不能使我们享有充分的确据,虽然这一见证也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圣灵在我们内心的见证。一个神的儿女的良心对他的确认可能是真实的,意思就是当良心承认他是神的儿女时,他的确是神的儿女。但这并不足够,有时只有良心的见证并不足以使神的儿女摆脱害怕和怀疑,除非圣灵在他良心之中也添加上祂的见证。
约翰·欧文曾经非常生动的描述了神的儿女获得确据的过程,他用法庭的比喻解释了这一真理。他说:
‘在法官开庭之后,当事人发表他的声明,提交他的证据,并用这些证据来答辩。他的对手们用尽手段来否定这些证据,反驳他的答辩,试图推翻他的声明。在这场审问进行到一半时,有位知名却具公信力的人物走进法庭,直接为发表声明的人作出充分的见证,以致堵住所有对手的口,并使这位答辩的人充满喜乐和满足。这里的情况也是如此,信徒自己的良心驱使他来到神的律法前。他为自己答辩说:他是神的儿女,是神家中的一员;他为此提出各种证据,这些证据使他确信自己是属神的人。与此同时,撒旦用尽全力来反对他,而罪与律法也一同跟他唱反调。他的证据出现许多瑕疵,其真实性全都受到质疑,而这人也开始在这事上担心挂虑。在辩论的过程中,那位保惠师出现了,祂借着一句应许或其他话语,来温柔地说服这人的心,并驳倒所有反对意见,使他确信自己答辩得没错,确信祂是神的儿女。因此,经文说“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
我们需要留意到这节经文中的“同证”一词,这说明了得救的确据由两个见证组成,一个是我们良心真实的见证,另一个是圣灵在我们心里的见证。圣经并非禁止我们在良心中积极的确认自己神儿女的身份,就像一个父亲,他会希望他的儿女确信自己就是父亲的孩子,天父对待每一个祂的儿女也是如此。圣经已经通过呈现各种记号,为我们描述了一幅神儿女的图画,我们应该寻求在良心中确认自己是否符合这幅图画。当我们的良心将我们对照圣经后,我们应该通过祷告将良心的判断呈现在神面前,求祂借着圣灵加以显明、或加以印证。
当我们面对自己的良心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个原则,既“我们需要听从良心的声音,而不应该说服良心听取我们的声音。”有些灵魂在面对自己是否重生的问题时,并没有诚实的听取自己良心的声音,而是随从了自己想要随从的谎言。在这种情况下,良心不仅不会带来得救的确据,在将来反而会在神的审判台前成为控告他的见证人。所以,你需要认真的听取良心的声音,诚实的接受良心对你作出的见证。不要消灭它的声音,也不要回避它的见证。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知道,良心是有可能会出错的。有时良心会错误的告诉一个未重生的人说:他已经重生了。有时良心也会控告神的儿女说:他还不是神的儿女。良心的声音并不总是准确的,我们需要将它放在神的话语之下接受检验,等候圣灵显明良心的见证是真是假,因为圣灵会将祂的判断放在我们个人的良心之中。
我们既不要藐视良心的声音,也不要只满足于良心的见证。一个神的儿女若想获得甜美的得救确据,享有完全的确信,他就更需要渴望神在他的良心中加上圣灵的见证。当今天基督徒通过良心确认自己是神的儿女以后,往往就止步于此了。我承认我们通过良心确认自己是必要的,但这是不充足的。我们只通过自己的良心确认自己是神的儿女,这确据是不完整的,甚至有可能是虚假的。要等候圣灵来显明你良心判断的真假,要么祂会加以确认,要么祂会加以否定。
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 神的儿女;这节经文所描述的确据,是建立在成圣操练之上的得救确据,因为这项确据是建立在“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和被神的灵引导”这个得救果子之上的。这个确据由三个要素组成,真理的准则、良心的见证 和 圣灵的见证。圣经说:凡被 神的灵引导的,都是 神的儿子。神儿女的良心说:我是被神的灵引导的,最后圣灵给出结论:你就是神的儿女。
就着这处经文,我们可以说:得救的果子是得救的确据的根基,这节经文所描述的得救的确据不是别的,就是神儿女的良心在根据得救的果子确认自己是神的儿女以后,圣灵来加强和提升这些记号的效果。所以,我不相信一个活在罪中、或者一个明显缺乏一些基本的果子的信徒,可以持续的享有得救的确据。不仅未重生之人享有的得救确据可能是假的,有时连真信徒持有的得救确据也可能是假的。当一个信徒活在罪中却十分安逸时,那个带给他安逸的确据就一定是假的,这种确据需要被粉碎和剥夺。
我们提到了这处经文描述了建立在成圣之上的得救确据,我相信也存在建立在称义之上的得救确据。通过经历这种建立在成圣之上的确据,神的儿女会多次经历到圣灵与他们的心同证他们是神的儿女。但圣灵有时也会单单基于称义的现实而向信徒赐下得救的确据,使神的儿女单单因着基督的功德、流血和顺服而确信自己的得救。就像海德堡药理问答21问所说:圣灵做成的信心使我们确信,唯独出于上帝的恩典,唯独因基督的功德,就白白地将赦罪及永远的公义和拯救,不仅赐给别人,也赐给了我。所以圣灵既可以通过神的儿女在基督里结出的果子,向他们赐下得救的确据。圣灵也可以只基于基督归算的义和赎罪,向神的儿女赐下得救的确据。就像有些信徒所经历的那样,在他们最初经历称义之时,圣灵就向他们赐下了甜美的得救确据,这同样是真实的。圣灵有时通过得救的果子向我们赐下确据,有时祂也只因着基督的义赐下得救的确据,这是圣灵的自由。建立在成圣果子之上的确据,是圣灵与我们的良心一同作见证。而建立在称义现实之上的确据,是圣灵向我们的良心作见证。这两种确据都好的无比。
另外,获得得救的确据可能并不是一触而就的,有一些人是在经历到长时间的挣扎之后才得到确据的安慰。所以,各位神的儿女,如果你已经经历到长时间的挣扎,不要放弃寻求,因为圣灵将你放在属灵的挣扎之中也有祂的美意,在祂看为美的时候,祂会向你再次赐下甜美的安慰。
3、这得救确据的内容 17
17说: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 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圣灵要通过得救的确据使神的儿女确信什么?其中至少保罗两项内容,其一就是我们以上所谈到的他们身为神儿女的身份,其二是他们所要得的基业,这一点可以通过“后嗣”这个词体现出来,后裔在希腊文就是“法定继承人”的意思。
保罗在这段经文中很明显提到了收养的观念,这个观念不是从犹太文化而来,而是保罗从罗马社会借用来的。在罗马社会,被收养的儿子并不亚于亲生儿子,养父会将收养的儿子视为产业的继承人。圣灵与神儿女的良心要共同见证的是,他们和基督同作后嗣。神的儿女不是作为买主来继承这份将来的产业,对于这份产业,他们没有任何自己的功德和成就,他们是因基督而得以白白地继承这份产业。
当圣灵向神儿女的心赐下得救的确据时,会使他们确信他们要因基督的缘故而白白地承受上帝所预备的产业。这产业包括将来荣耀国度之中的一切,他们将经历荣耀的复活而变得无比荣美,与基督相似,他们要与基督同坐宝座,审判世人和天使。他们要继承将来的新天新地,在其中作祭司服侍神。连上帝自己也是他们要继承的产业,他们要活在神的同在之中,上帝自己要成为他们的喜乐和满足直到永永远远。
当我们思想这份将来要临到信徒的荣耀产业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想象力是多么贫穷,我们的言语又是多么的苍白。按着这产业的丰富程度,我们知道的太少了。按着这产业的美好程度,我们的语言犹显得太刻板了。总之,那是一个只有荣耀上帝的同在,而没有魔鬼搅扰的世界。那是一个要亲眼看见基督,而不再与祂分离的地方;那是一个没有哭泣和疾病,充满了圣灵中的喜乐和平安的地方。在那里,只有教会,只有光明的天使,不再有任何一个罪人。
或许你会说:“我的确羡慕那个地方,我也渴望有份与这无比美好的产业,但是这一切都不属于我,这些只属于那些已经成为了神儿女的人。”假如这就是你内心目前的挣扎,你需要看经文中的这几个字“与基督同作后嗣。”每一个神的儿女从上帝那里继承的一切,不是因为他们作为神的儿女这一身份,因为连这一身份都是因基督的缘故而白白赐给他们的。就像“重生、信心、悔改、称义和儿子的名分”是从基督来的,将来的产业也是因基督的缘故而白白赐给他们的。所以你是否能够有份与这一切,并不取决于你是谁,而是取决于你是否信靠基督。拥有基督,你就拥有了基督里的一切,无论是现在的,还是将来的。所以如果你渴想有份与神应许的一切,就不要错过基督。
圣灵要使神的儿女确信的另一件事,就是“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神的儿女要经历基督所经历的,既然基督是先经历受苦,后经历得荣耀。每一个神的儿女也要经历这个次序,他们要先经历与基督一同受苦,然后才能经历与基督一同得荣耀。
在今生,我们所要经历的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但这处经文要告诉我们的是,这并非是我们在基督里的全部。尽管苦难是信徒今生的主要功课,但圣灵并不喜悦苦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以至于我们失去了对将来荣耀的盼望。今生的苦难只是暂时的,是转瞬即逝的。将来的荣耀才是永远的,是不会过去的。愿圣灵使我们满怀盼望的确信,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