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福音绊倒的人
罗9:30-33
我还记得,在几年前的一篇讲道里读到一个见证,直到如今还印象深刻:曾经有一位牧师,去到一间新的堂会服事,在就任的那个礼拜上,一位在台上发言的长老说:尊敬的牧师,你在这里的工作一定非常轻松,因为这里的会众全都是好人。随后,在堂会的会议厅里,这位牧师说:恐怕我在这里的工作会异常艰难,因为我必须告诉这些人,他们全是全然败坏的罪人,他们只能靠着上帝的恩典和耶稣基督的宝血得救。
其实这就是很多人被福音绊倒的原因,因为福音并不是一份让人自我陶醉的心灵鸡汤。相反,福音要粉碎人一切的自命不凡,让人在自我陶醉的光景中看见自己实际上一无是处。在这段经文中,我们会看到,使徒保罗向我们揭示了以色列人被福音绊倒的原因。我们将这几节经文分为两个方面考察。第一、谁被绊倒,第二、被谁绊倒。
一、谁被绊倒
1、外邦人得着的义
这处经文在整体上对比了两种追求义的方式,一种是外邦人所得的称义,另一种是犹太人所追求的称义。通过这种比较,使徒直接指出了福音所关注的核心问题,“罪人如何才能在上帝的眼中成为义人”。所以,今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这个严肃的问题:“我该如何满足上帝的公义,我该如何才能被上帝视为义人”?这是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所以保罗不仅渴望将福音传给犹太人,他也盼望将福音传给直到地极的外邦人。因为这是每一个人最终在上帝的审判座前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你需要为着你对上帝公义所造成的一切亏欠做出交代。我害怕在教会中的许多人,一生都不会在福音的恩典下面对这个问题,最终只能在上帝的审判座前面对上帝的公义。因为很多人并不认为犯罪是对上帝的亏欠,所以他们肆意犯罪,这种光景表明了他们根本不理会上帝的公义。
福音是什么?简单的来说,福音就是“基督是信祂的人在上帝面前的公义。”这意味着福音的内容包含着一个十分重要的提醒:你不在良心中面对上帝的公义,你就不会关注福音的内容。一个在教会中不曾理会自己如何亏欠上帝的公义的人,必定会在福音的传讲下错失一切恩典。福音也只会在一个看见了上帝公义之人的眼中变得珍贵。使徒先提到外邦人说: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就是因信而得的义(罗9:30);这些得着义的外邦人,原本是什么样的人呢?使徒称他们为: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就是这些“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后来却在福音中“反得了义”。
通过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使徒保罗为我们勾画出了这“义”的本质,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说明外邦人得着的这义,并不是靠着他们自身的追求得到的。他们能够有份这义,与他们原本是否正直、公义,完全没有关系,因为他们是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但是却反得了义。所以这“义”是他们在败坏的本性和污秽的行为之外得着的义,这义是上帝恩典的赐予,这义是被白白归算给他们的。这就是福音之义,也是因信基督而得的义(罗3:22)。
上帝在祂的律法和祂的福音中,分别说了一件事。在律法中,上帝告诉我们,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并且罪的工价就是死,因此上帝要审判每一个不义的人。但如今,上帝在福音中宣布的好消息是什么?上帝已经预备好了一份公义,一份祂要白白赐给罪人的公义、使人可以借此得赦免和被称义的公义,就是耶稣基督借着顺服和受死成全的义,一份要归算给信祂之人的义。
各位会众,在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考察自己是否有份于这义。每个认为自己已经得救之人都有一个义,但你要分辨 你的义是在你的行为之中,还是在你的行为之外?福音的义是‘“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福音要提供的义,是要让基督成为你的义。这种义并不在人的行为之中,而是在人的行为以外,你只能在自己的行为以外得着这义,这是被归算给不义之人的义。你经历到这义的归算了吗?当你经历到这奇妙的归算以后,你一定会承认说:我就是“那本来不追求义、却反得了义的外邦人”。我们必须警惕一个危险,福音并不是借着遵行律法将我们变成犹太人,而是借着归算的恩典,使我们这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着义。称义的恩典,上帝要在基督里宣判罪人为义,而不是要肯定义人的义。这就是犹太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区别,一个是只有律法,另一个是借着律法将罪人引向福音。但是尽管福音是如此的明确,如此清楚的向我们发出邀请。可是在历世历代的教会中,都有许多人在福音的传讲下走向了犹太教的信仰,而没有成为基督徒。我们需要警惕这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你在上帝面前的义究竟是什么?你现在能支取基督的义了吗?这信心的支取就是上帝将基督的义归算给罪人的方式。基督在你的行为以外、将祂的义归算给你了吗?
让我们再来思想一下使徒保罗对外邦人的描述,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这些外邦人在听见福音之前,他们不仅没有任何行为上的义,甚至他们连对公义和圣洁的追求也没有,因为他们没有律法。相反,从罗1-3章我们看见,外邦人是活在相当败坏的生活之中。所以保罗用“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要表达的是,外邦人没有任何得着这义的资格,他们没有任何可以用来交换这义的功德。但另一方面,他们却反得了义,这说明上帝对罪人赐下这义,没有设定任何的条件,祂不要求人来接受这义时具备任何资格。我们只需要在基督面前白白的接受这义,不用银钱,不用价值(赛55)。
我们中间谁是对公义和圣洁没有任何追求的罪魁呢?谁的生活是见不得光的呢?你需要留意上帝的恩典,“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上帝的心意不是要求你先改善自己、使自己变好以后再来得着这义,上帝的心意是你现在就接受这义,上帝赐下这义没有加上任何圣洁的要去。就像司布真牧师说:圣洁不是通往基督的道路,基督是通往圣洁的道路。还有谁能像我们的上帝一样 发出如此谦卑和慷慨的邀请呢?谁会邀请妓女来赴自己儿子的筵席呢?这就是我们所信的神。祂要请罪人来赴祂的筵席。
各位会众,让我来告诉你一个事实,如果你如今还没有得救,不是因为上帝对你的要求太高,而是你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上帝在福音之下没有设定任何的要求,祂邀请你以全然败坏的真面目来接受祂的儿子,好让基督成为你的义。但你却渴望让自己变得更好以后再来得着这义,所以你没有得救,是因为你花钱买那不足为食物的,用劳碌得来的买那不使人饱足的(赛55:3)。
让我们在祷告中,祈求上帝让我们看见自己一切行为的枉然吧,好让我们对基督所作的一切燃起盼望。我们对自己的所有信靠,都是花钱买那不足为食物的,唯有基督才是能够令人饱足的。
2、犹太人追求的义
接下来,保罗向我们接受犹太人追求称义的方式。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反得不着律法的义(罗9:31)。这是使徒保罗对犹太人信仰的总结。相对于外邦人在基督里得着的福音之义,犹太人所追求的是律法之义。福音告诉我们,基督是通往称义的道路。但犹太人认为,行律法是通往称义的道路。使徒说: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反得不着律法的义。这句话是对犹太信仰判定了死刑,因为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必然以失败告终。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以色列人严重地误用了律法。因为他们试图借着行律法建立自己在上帝面前的公义,但保罗说:律法本是叫人知罪(3:20)。上帝赐下律法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看见自己没有义。以色列人对律法的使用,完全与上帝赐下律法的目的背道而驰了。所以他们对律法的遵守,不仅不能有益于他们得着义,反而成为了他们得着称义的障碍。他们越是追求律法的义,反而就越远离称义的恩典,也就是福音中归算的义。因为他们越是行律法,就越使他们渴望建立自己的公义,因而远离了基督的义。
按着我们盲目的本性,我们都是借着遵行律法建立自己的义的犹太人,我们渴望借着遵行圣经的命令,在上帝面前积累自己的公义,使上帝可以悦纳我们。但是当圣灵开始用律法光照我们时,就会让我们看见,我们越是遵守律法的要求,我们就越是会失去自己的义。现在的你,是在律法中建立自己的义的人,还是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义的人。这一认识十分重要,这决定了行律法会将你带向哪里,在犹太人的律法之路上走到底的人,结局也必然是“反得不着律法的义。”唯有当圣灵使你在律法下,失去自己的义时,律法才将你带向基督。
在一些比较危险的山路上,会设立一些警示牌。律法就好像是一个警示牌一样,告诉我们这条道路危险,我们必须改变路线。有一些感到自己无能应对这些危险的人,就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但有一些人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看见这些危险的提示之后,感觉自己足以应对这套路上的危险。这些自信的人,就是追求律法之义的以色列人。你必须留意,你对律法的遵守,将你指向了哪一个义,是你自己的义,还是基督的义。圣经已经反复向我们证明了,在律法中建立自己的义的人,反得不着律法的义。而那些在律法下看见自己没有义的人,会被带向另外一个义,就是基督的义。我们在律法下所建立的自己的义,是我们认识基督之义的遮挡,所以我们必须失去自己的义。
我们必须要区分,犹太人的问题,不在于遵行上帝的道德律,而是他们遵行律法时的瞎眼,他们看不到自己的结局是“反得不着律法的义。”而外邦人“反得了义”也不是因为他们不遵行律法,而是在于他们看见了自己没有义,所以他们接受一份自己以外的义。我们也一定要清楚分辨,知罪的经历,要颠覆的不是律法,而是人的功劳。上帝的律法要消灭的,也不是人遵行律法的热心,而是人遵行律法时所产生的成就感。我们不能将知罪的经历等同于犯罪的经历,圣灵在律法下的工作,是使我们认识自己的罪,而不是让我们放纵自己的罪。事实上,知罪与犯罪是互相消灭的,知罪的人虽然会感到自己无法胜过某些罪,但他们并不敢肆意犯罪。而罪也总会消灭圣灵使人知罪的工作,使人的良心重新陷入刚硬。所以我注意到,行律法的人不一定认识自己的罪,但知罪的人总开始重视律法,因为他们开始关心自己的救恩,也认识到了罪的严重后果。但那些完全不理会律法、不在乎自己犯罪的人,其实是根本不认识自己罪的人。
3、信心与行为
在对比了外邦人的蒙恩与犹太人的失败以后,使徒保罗开始在第32节解释犹太人失败的原因,他说: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凭着信心求,只凭着行为求。犹太人失败的原因,并不是他们的目标错了,而是他们采用的方式和途径错了。他们不寻求靠着基督 得着律法所描述的义,而是渴望靠着自己的行为成全这个义。他们的错误在于“不凭着信心求,只凭着行为求。”也可以说,他们的错误在于“不接受一位外来的基督,而是渴望自己成为基督。”今天的你在靠着什么在上帝面前称义呢?请你思想这个问题,你在靠什么讨上帝喜悦?是靠着你做点什么好事,还是单单依靠基督?这两个情况,哪一个是对你信仰的真实写照。你靠着什么讨上帝喜悦,就可以反映出你靠着什么称义。我们一切的信仰实践,都可以反映出我们的信仰 到底是属于犹太人的信仰,还是基督徒的信仰。你靠着什么在祷告中来到上帝面前?你靠着什么求上帝记念你的善行?你靠着什么求上帝赦免你的罪?基督徒的唯一依靠是:基督。而犹太人的信仰是:善行。
犹太人在寻求称义方面的失败,在于“他们不凭着信心求,只凭着行为求”。信心将人指向福音之路,而行为将人指向律法之路。信心将人带向基督的义,而行为将人局限于自己的义。
在寻求称义时,信心不与行为合作,也不掺杂任何行为。在通往称义这一目的地的途中,信心和行为是完全没有交织的两条路。一个人要么完全凭着对基督的信靠达到称义的目标,要么就要完全靠着行为达到称义的目标。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既靠着信心称义,又靠着行为称义,就像一个人无法同时走在没有任何交错的两条路上一样。所以保罗在 加5:3说:那些想靠着行割礼称义的,是欠行律法的债。只要你想靠着自己的一个行为称义,就要靠行全部的律法称义。
所以,不存在靠着百分之五十的信心,加上百分之五十的行为称义的情况。在我们每个人面前,只有两个选择,完全借着信靠基督称义,或者完全靠着行律法称义。除此之外,再也没有第三条路,没有即凭着信心,又靠着行为称义的第三条路。这意味着,或者你完全放弃靠着行律法满足上帝公义的尝试,完全以白白接受基督之义的方式,达成称义的目的。或者你完全不依靠基督的义,完全以行律法的方式追求称义。只有这两条路,一条是以信心开始和持续的道路,另一条道路是一条从始至终的行为之路。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信心是披戴基督之义的开始,而依赖自己的行为则是仍然靠行为称义的证明。
犹太人的失败与外邦人的蒙恩, 说明了福音对一些人来说是好消息,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噩耗。福音说:上帝在福音里赐下了公义,罪人来白白的接受这义,就可以被称义。对于外邦人来说,这是好消息,因为他们清楚自己本来是不追求义的人,他们自己没有任何的义,所以他们在一无所有中接受这外来的义,因此得着称义。但对追求律法之义的犹太人来说,这却是噩耗,因为人只能一无所有的来接受这外来的义。如果一个人在律法下还有自己的义,他就无法接受基督的义。这就是犹太人被绊倒的原因。
千千万万的人在福音面前被绊倒,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无法接受基督的义,而是因为他们无法舍弃自己的义。但福音宣告的是,我们若在上帝面前保留自己的义,就等于拒绝耶稣基督的义(罗10:3)。今天福音临到你,你是被降卑了,还是被绊倒了呢?圣灵已经使你开始失去自己的义,并开始看重基督的义了吗?这是每一个基督徒在称义前、或称义时所经历的。但现在好多人似乎在传扬一个介乎信心与行为之间的第三条路,他们即传讲白白恩典的福音,又不否定人的自义,就好像信心和行为可以合作一样。但如果信心与行为可以合作,或者律法与基督都可以通往称义的话,基督教与犹太教就不需要分开了,基督也就可以和法利赛人握手言和了。但福音是唯独基督,是唯独恩典,是唯独信心。如果上帝愿意在福音中,删掉唯独这两个字,十字架让人讨厌的地方就没有了,追求律法之义的犹太人也不会被绊倒了,基督徒与其他宗教也就可以和睦共处了。但如果我们删掉了唯独这两个字,福音也就不再是福音了。失去了棱角的福音,就不再是福音,而是心灵鸡汤。
真理总是确定的,只有撒旦才喜欢用模棱两可的话说:你们不一定死(创3:5)。没有第三条路,要么我们完全凭着信心得以称义,要么我们完全靠着行为称义。圣经告诉我们:信心这条路,是一条唯独因信称义的道路,是一条从始至终只凭着信靠基督 称义的道路。而行为这条路,也是一条完全靠行为追求称义的道路,走在这条绝路上的人,也只能从始至终的靠行为追求称义。没有人可以一条腿走在信心之路上,另一条腿却走在靠行为称义的道路上。追求律法之义的犹太人,只能把他们的平安建立在自己的行为之上的。而反得了义的外邦人,也只能将平安建立在对基督的信靠之上。没有人可以即凭着信心得平安,又靠着行为得平安,因为上帝不会既允许我们保留自己的义,又向我们赐下基督的义。我们在上帝面前只能有拥有一个义,或者是我们用自己行为建立的义,或者是我们用信心白白接受的基督之义。
假如基督的福音不是那绝对,我想追求律法之义的犹太人也就可以接受这义了。如果福音愿意为罪人的自义保留一席之地,犹太人也会欢欢喜喜的用他们的义,来交换基督的义。但福音要夺走人自己一切的义,这就是追求律法之义的犹太人被绊倒,本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却蒙恩的原因。
让我们再次来强调这一真理,你必须失去自己的义,否则你就不会来接受基督的义。因为在自己仍然拥有公义的人,只会用行为来基督这里交换基督的义。只有失去了自己的义的人,才可能到基督这里白白的接受这义。只要我们在自己眼中还有公义,我们就会一直走在靠行为称义的这条路上,而不会等候和寻求一个外来的义。外邦人所得着的义,是一种无法用行为接受、只能用信心接受的义,基督的义只能借着我们对祂的信任和依靠,个人性的归给我们。若是没有对基督的信心,我们就无法得着祂的义。你已经对基督生发信任和仰赖了吗?如果你渴望得救,舍己和受苦的基督,首先不能成为你效法的对象,而必须先成为你依靠的对象。
如果我们把靠着行为称义与借着相信基督称义,比喻为两条道路。哪些人是更容易被绊倒的呢?不是那些走在律法主义的道路上不久、就听到别人说:你走的这条路不对的人。而是那些在这条行为的道路上走了几十年的人。就像一个人在一条错路上走了几十里,另一个只走了几里地。当他们听到别人说:“你们走反了,你们顺着这条路往下走,只会距离目的地更远”。那个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了更久的人想回转的话,他需要更大的恩典,因为他需要更大的决心。这对于我们中间信主几十年的老年人来说是个提醒,你们想接受福音,需要比别人更多的恩典。因为接受福音往往意味着要否定过去很多年 很多信仰实践的价值。
二、被谁绊倒
1、跌人的磐石
33节的经文,是由以赛亚书的两节经文组成,分别是赛8:14和28:16,他们正跌在那绊脚石上,就如经上所记:我在锡安放一块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信靠祂的人必不至于羞愧。这里的绊脚石和磐石就是指基督自己。而在赛8:14节,先知说:耶和华自己要向以色列两家作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所以使徒保罗在这里等于在说:耶稣基督就是那要作以色列两家绊脚石的耶和华上帝。这就是道成肉身的神迹,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
假如基督出生在王宫里,假如基督不被钉十字架,犹太人就不会被绊倒了。因为他们只想要一位升高的基督,不想看见一位降卑的救主。当西面在圣殿中第一次看到婴孩基督时,对马利亚说:这孩子被立,是为要叫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许多人被兴起;又要作毁谤的话柄。(路2:34)。所以,当基督在一个地方被传扬出来的时候,会有人兴起,也会有人跌倒。会有人接受祂,也会有人抵挡祂。会有人赞美祂,也会有人毁谤祂。基督就是这样一位救主,要么你爱祂爱的要命,要么你对祂恨之入骨。这也是我们对福音的反应。
福音和其他的异教信仰都不一样,在其他的宗教里,一个人如何高举他所信奉的神,都不会影响这个人的自我评价。但是在福音的启示之中,当我们说:耶稣基督是唯一的义者时,这等于在说:我们自己是全然败坏的罪人。当我们说:耶稣基督多么荣耀时,也等于在说:我们自己多么差劲。基督徒对上帝的一切赞美,都建立在自我否定的前提之上。所以,当一个人处于开始明白福音和能够信靠福音之间过程中时,他对关乎基督的每一条真理的认信,通常都会伴随着剧烈的挣扎,因为关乎基督的一切真理,都会使明白福音的人产生一种被否定的感受。当我们承认基督是独一的救主时,我们就等于在说:我是应该下地狱的。当我们宣称基督是唯一的中保时,我们等于在说:我是上帝的仇敌。当我们认信基督的公义时,我们等于在说:在我只有罪,没有任何的义。当我们承认基督的能力时,我们等于在说:我全然无能。当我们高举基督的全备时,也等于在说:在我里面只有贫穷。当一个人还不能信靠基督的人,开始被引导进入这真理的现实时,怎么可能不伴随着挣扎呢?
今天我们都很容易就批判犹太人的不信,其实我们在批判他们时,不见得比他们更明白福音。因为他们听见福音之后,至少感受到了福音对他们的信仰产生的威胁。而今天很多人听福音很长时间,既没有感受到福音带来的威胁,也没有因着福音而惊喜。这说明他们比不信的犹太人更不明白福音。有时我会问一些刚来我们教会不久的基督徒,今天听道之后有没有什么冲击呀?很多人的回答是:讲的挺好,没有什么冲击!我听到以后,我大概就知道了,这多半还是没有听懂,听懂以后就不会这么说了。因为真正明白福音以后,挣扎、惊喜,那种爱恨交织的感受,都会从你的心里产生。
其实最让人看不到希望的是什么呢?就是对福音没有反应。因为这表明你还不明白。或者你是恨恶它,或者你是热爱它。或者你是拥抱它,或者你是抵挡它。或者福音为你带来安慰,或者福音使你感到威胁,这都至少说明你开始稍微明白福音了。而没有反应,不是对福音没兴趣,就是还不明白福音。但我们要祷告的是,圣灵使我们中间的所有人都全然热爱它。而且我们注意到,那些被绊倒的,往往不是不在乎信仰的人,而是那些在信仰上曾经拥有极大热心的人,就像追求律法之义的犹太人,他们拥有极大的热心,但是他们却在基督面前跌倒了。这表明在耶稣时代,有一大批在别人眼中极为优秀的信徒在福音面前跌倒了,他们可能是其他人眼中的榜样,但他们却无法接受福音的尖锐。所以我们能不能接受福音,其实这要等到我们感受到福音的尖锐之后才会显明。
2、主所放的
很多人说:为什么一定要传讲这么尖锐的福音呢?难道就不能柔和一点吗。我们需要看这节经文:这绊脚石是上帝安放的。传道人遇到的试探之一,就是想使徒砍掉福音的棱棱角角。因为今天很多人只想听带来安慰的福音,而不想听让自己感受被否定的福音。他们只想要喜乐、要安慰,但他们不想听见刺耳的话。这可能就是心灵鸡汤在教会中那么受欢迎的原因。如今这福音也临到你,但基督对你来说是绊脚石,还是可信赖对磐石呢?不要对福音保持一种只可远观的认识,你需要回应它,你要回应在福音中临到你的基督。看看你对祂的反应是信还是不信,是接受还是拒绝。你需要知道,自己是拒绝福音的人,还是欢喜接受福音的人。当你明白福音以后,必然产生这两种反应之中的一种。
3、可靠的磐石
使徒引用的最后一节经文,是赛28:16,信靠祂的人必不至于羞愧。这里说的是:信靠祂的人必不羞愧,而不是效法祂的必不至于羞愧。我们不能靠着行为站立在磐石基督身上,只能凭着信心在祂身上扎根。依靠自己行为来到基督面前的人,都要像追求律法的犹太人一样 在基督面前跌倒。只有像外邦人一样,在一无所有中,只凭着信心来到基督面前,才能稳稳的站立在磐石上。
信靠祂的结果是什么?必不至于羞愧。在赛28:16节的上下文中,提到信靠其他势力的人都要惊恐,唯独信靠这磐石的人必不着急。将来基督要对唯独信靠祂的人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太25:34)。这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25:46)。祂也要对那些信靠其他一切的人说:我不认识你们(太25:12)。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的黑暗里(25:30),这些人要往用刑里去(25:46)。你现在信靠的是谁,决定了你将来会听到哪一番话。如果信靠基督以外的东西也可以被称为一种相信的话,那你现在所相信的,在那一天会让你必不着急吗?
必不着急和不至于羞愧,都是基督赐给信靠祂之人的保证。如果祂现在已经在联合的关系中认识你,祂将来就不会对你说:我不认识你。信心之所以会享有安息,其实主要不是因为你知道如何看待基督,而是你知道基督现在如何看待你。确据不是你知道如何看待自己,而是知道基督如何看待你。你知道基督如何看待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