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 27:1-3 32:1-4 27:4
神的义
- 保罗深愿以色列人得着这义 1
- 以色列人得不着这义的原因 2-3
- 人从哪里能够得着这义 4
- 保罗深愿以色列人得着这义
在第9章中,保罗从上帝恩慈的拣选的角度解释了以色列人灭亡的原因,保罗在其中重点说明了两点,第一、以色列人的灭亡并不能证明神的应许落了空,以色列人的失丧与上帝恩慈的拣选并不冲突。第二、以色列人的灭亡并不能归罪于神的拣选,因为若非是上帝作出了恩慈的拣选,自从亚当以来的每一个人都会因着犯罪而进入沉沦。上帝满有怜悯的拣选是选民得救的原因,但却不是弃民灭亡的原因,他们灭亡是因着他们的罪。
而从9:30-10:21节,保罗开始从人的责任这一角度来解释以色列人灭亡的原因,保罗在这一章中说:他们灭亡是因着他们不信的缘故,是因着他们拒绝了耶稣基督的福音,所以他们才落入到沉沦之中,这是他们灭亡的根本原因。
但尽管如此,保罗在10:1节说了什么呢?他说:“弟兄们,我心里所愿的,向 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没有谁比保罗更明白上帝永恒的预定的真理的了,但明白这真理并没有使保罗的心对人的灵魂变的冰冷。即使在保罗回顾了以色列人对福音的顽梗和不信以后,他内心深愿以色列人得救的渴望仍没有丝毫减少。
让我再一次提醒大家,并非任何人都适合学习预定论的真理,若是一个灵魂在还没有认识自己的罪和耶稣基督的代赎之前,就去探索预定论的真理,这比让一个未满月的婴儿吃下干粮更加危险。这就是为什么今天一些基督徒越学习预定论对灵魂就变得越冷漠的原因,一些人对大部分预定论真理的理解都是对的,他们明白上帝的预定是在创世之前作出的,上帝的预定是主权性的、限定性的,他们对这些真理的理解听起来都没有什么偏差,但是唯有一点。他们通过预定论的真理对上帝的认识是错误的,他们似乎没有通过上帝的拣选看见一位满有恩慈和怜悯的上帝,他们没有在拣选的真理中看见一位对罪人发出白白的恩典的上帝,他们通过上帝的弃绝将上帝扭曲成了一位将人无情地撇弃在地狱之中的神,这就是很多人在学习预定论的过程中反而变得更为冷漠的原因,因为如果我们所信的神是这样的一位神,那么我们自然也不会认为自己变成这样有什么问题。让我们记住这个准则,上帝的拣选和弃绝都是为了彰显祂的荣耀,如果我们没有在预定的真理中看见一位充满怜悯的荣耀和公义的荣耀的上帝,若是预定论的真理没有使我们对神发出赞美,那么无论我们对这教义原理理解的多么合理,我们对这真理的认识就都是错误的。
弟兄们,我心里所愿的,向 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当我看见保罗所说的这句话时,我想到了主耶稣在骑着驴驹进耶路撒冷城时,看见城,就为她哀哭(路19:41),主耶稣是因为耶稣撒冷即将被毁灭而痛哭。使徒保罗在此处经文里流露出的是一种相同的情感,他因为以色列民族拒绝福音而 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罗9:2);保罗热切地渴望以色列人能够得救,甚至他愿意为此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尽管保罗自称是神所呼召的外邦人的使徒,但是他却常常为以色列人得救而祷告。
我心里所愿的,“愿”这个词的希腊文是“渴望”的意思,保罗心里怀着一种属天的渴望,这种渴望使他为以色列能够得救而迫切的祷告。这渴望是一种对灵魂的爱和关切,这渴望会使我们因着一个灵魂的失丧而忧愁,也会使我们为了灵魂能够得救而向上帝祷告。戴德生曾说:“我没有办法忍受,当几百位基督徒正在享受主日敬拜的时候,在中国却有几百万人正在灭亡。”根据2021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中国平均每3秒就会去世1个人,每分钟去世21个人,每小时死亡1158人,而每一天的死亡人数则是27781人。就在我们刚刚说完上一句话的时候,就已经又去世了一个人了,当我们这一场敬拜结束之后,在这个国家又有上千人的灵魂进入到了地狱之中。我们有谁能测量永恒的长度呢?如果一个人肉身的生命被判了无期徒刑,他还可以盼着在他身体死亡的时候可以离开地狱,但如果一个人的永远不死的灵魂开始了在永恒中服刑,他能指望靠着什么脱离地狱的囚禁呢?没有任何指望!又有谁能够量出地狱的深度呢?在旧约圣经之中常用大海比喻阴间。当一个十几万吨的大型货轮航行在大海中央时,人会感受到自己和船多么的渺小。就算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当人站在轮船的甲板上看见海水之下的深渊透出的幽暗时,内心仍然会感到莫名的恐慌,人会非常害怕被吞没在大海的深渊之中。
请想一想,每当我们中间一个不信的人去世之时,他们的灵魂就是去到了这个可怕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一旦进入就再也不能离开了。不信的人在看见另一个人去世的时候尚且会生发出哀痛的心,难道我们这些基督徒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亲人朋友走向地狱不会感到任何的忧愁吗?就像保罗的内心对以色列人的灵魂怀着深深的忧愁和爱一样,每一个从地狱的威胁下被基督拯救出来的人对他人的灵魂都会有一份负担和关切。而且,我们不应当满足于自己的心对他人的灵魂有少许的负担和爱,我们应当不断地祈求圣灵使这份对灵魂的神圣忧愁和负担在我们里面不断增长,以至于我们能够为更多人的灵魂发出迫切的祈求。当拉撒路和财主都死了以后,拉撒路被天使带去了乐园,而财主则下到了地狱。当财主在地狱里体验到了烈火的灼烧之后,就祈求亚伯拉罕让拉撒路从死里复活去传福音给他那五个不信的兄弟们,他不希望他的兄弟们也去到他所在的地方。我担心我们中间的每个神的儿女将来也会生发出这样的痛悔来,当我们在乐园里看见有那么多人的灵魂在阴间受苦时,特别是当我们看见自己的亲人也在其中时,我们会为着自己在生前没有充分地关心他们的灵魂而自责。要祈求上帝将这负担和渴望放在你心里,好使你能够寻找机会与身边的人谈论福音,是你能够在祷告中提到更多人的名字。
保罗深愿以色列人得救,他对以色列人怀着极大的爱和负担,这份负担使他不断的向上帝祈求。当亚伯兰听闻耶和华要毁灭所多玛城时,他就在神的公义和怜悯下为这座城代祷。就像我们将福音带给人对于灵魂得救十分重要一样,我们在代祷之中将灵魂代祷满有怜悯的上帝面前也同样重要,若是上帝将对失丧灵魂的爱放在了我们心里,祂的心里岂会缺少对灵魂的爱呢!所以,当我们在代祷中将一个灵魂的愁苦、无助和悲惨呈现在上帝面前的时候,我们绝不会在这位满有恩慈的上帝那里得到无动于衷的回应。没有谁比保罗更明白预定论,但这并没有妨碍保罗在上帝面前为以色列人的得救而祷告。所以,真正的改革宗教会不仅是最明白、最持守预定论的教会,也应该是对失丧的灵魂充满负担、为灵魂得救而迫切祈求的教会。
我们不难看出使徒心里对失丧的以色列人怀着极大的关切,但是今天坐在这里的很多人对自己的灵魂却没有任何的关切。当其他人为着你正在迈向地狱而感到忧愁时,你自己对此却没有任何担忧。当地狱的火烧穿财主的喉咙时,财主也感受到了自己灵魂的需要,他也为此祈求,但他的祈求没有使他的舌尖得到一滴凉水。所以,不要将你对灵魂的关注推迟到将来,在你的心对此感到麻木之时,你就需要祈求基督将这忧愁、负担和关切放在你心里,使你开始关心自己灵魂的去向。
- 以色列人得不着这义的原因
在2-3节保罗解释了以色列人灭亡的原因,保罗肯定了他们身上一些好的品质,随后也指出了他们信仰之中致命的缺陷。我可以证明他们向 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其实这句话描述的也是曾经的保罗,保罗曾经回顾自己信主之前的信仰说:我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加1:14)。保罗作为一个犹太教徒时,他对上帝也有热心,但这热心不是按着神的圣言,而是按着祖宗的遗传。因此当犹太人看见耶稣的门徒吃饭前不洗手时,他们对门徒们发出责备。当法利赛人看见耶稣在安息日医治病人时,他们也因此感到忿怒,他们认为耶稣是在践踏安息日。犹太人在这些事情上有对神有热心,但保罗随后又说:不是按着真知识,实际上他们是在按着他们祖宗的遗传服事神,而不是按着神的圣言。
曾经有一个姐妹问我说:“基督徒可不可以喝酒?”我的回答是:“圣经禁止人醉酒,但没有禁止人有节制的饮酒,所以基督徒可以适当的引用一些酒。”我刚刚回答完,这个姐妹立刻就走了,给我的感受是“在她心里基督徒就是不可以喝酒的,只要喝酒就是犯罪。”通过这件事情让我感受到,有时基督徒热心捍卫的不见得是圣经的教导,有时基督徒热心的很可能是圣经教导以外的某些教会传统。
我认为在“姐妹在公共敬拜中戴帽子”的这个教导上,很多基督徒在反对这个做法时已经陷入到了一种非理性的地步,在他们心里,只要一个有姐妹在一个教会的公共敬拜中戴帽子,这个教会就是异端。在他们心里,姐妹在公共敬拜中戴帽子就是不对的。但我要说:这种持守是教会传统,我们需要根据圣经的教导去检验这种传统,否则我们就会陷入犹太人的错误之中——用传统反对上帝的圣言。对于一个相信圣经权威的基督徒而言,在他没有认真的查考林前11章的教导之前,他就不应该对“姐妹们在公共敬拜中戴帽子”说好说歹。
在清教徒的信仰中非常注重两个方面的实践那,这两个方面对信仰而言缺一不可,就是基督徒的信仰既要有“光”,也要有“热”。光指的是真理知识,而热则是指基于真理的热心。在基督徒的信仰中,光是通过基督徒的信仰认识体现出来,而热责任通过基督徒的信仰实践体现出来。当真理的光从圣灵照向我们的内心时,这光不会像在寒冬里照射在冰雪之上的阳光,几乎不会让人感到任何热度。圣灵在我们里面发出的亮光,不仅能够驱散黑暗,也会使我们燃起热心。就像光与暗不能共存一样,当真理的光带着属天的权能照向我们时,我们内心的冰冷也要被驱散。
当爱德华兹在新英格兰的康涅狄格州恩菲尔德教会讲完那篇“落在忿怒之神手中的罪人”的讲道之后,听道的会众不仅在讲道的现场开始为自己的灵魂哭泣,当天夜里,几乎在这个小镇的每个家庭中,都能听见人祈求上帝拯救的声音。无论圣灵使用律法还是使用福音,当他使真理的光照向我们时,总是会使我们在信仰实践上变得热心。
就像光与热不应该分开一样,在基督徒的信仰中,热心和知识也不应该分开。在我们周围的这些基督徒当中,哪些人的热心最明显呢?答案是灵恩派,但很多灵恩派基督徒的热心让人越来越感到担心,因为他们的热心离圣经越来越远。没有真理的热心是很危险的,正如保罗在信主前对神的热心使他逼迫残害神的教会一样,没有真理的热心很可能会被我们用来抵挡神的福音。在我接触过的各种信仰之中,那些教会的基督徒的光最明显呢?答案是改革宗教会的基督徒,我相信我们再也找不到比改革宗神学更忠实于圣经、更条理清晰的神学体系了,但有一些学习了改革宗神学基督徒几乎不怎么祷告,这种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当祷告从我们的信仰实践中逐渐消失时,我们就成为了有光而没有热的基督徒。
犹太人对神有热心,但是却没有真知识。可以说犹太人也拥有一种知识,这种知识使我们将旧约圣经完全当作一本律法书,他们认为旧约圣经不过就是在教导他们要靠着行律法称义。犹太人所拥有的是一种假知识,这导致他们陷入到一种对真知识的无知当中,而这种无知也直接导致了他们灭亡。这种无知是什么呢?这种无知在称义方面体现出来,就是“他们不知道神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
这里的“不知道”不是指犹太人从没有听见过使徒们传讲神的义,而是指他们真的不知道旧约圣经教导了神的义,他们真的以为圣经在要求他们靠行律法满足神的公义,而不知道其实神在圣经中已经应许了要向人赐下祂的义。所以,当使徒来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时,犹太人听见后不相信,他们也不接受。他们认为耶稣的教导在反对摩西的教导,所以当他们拒绝主耶稣时,他们还以为自己在忠实于摩西。
“不知道”在希腊文里是一个主动语态的动词,这个词不只是在形容犹太人在福音方面的无知,同样是在表达他们故意忽视所传给他们的福音。当有福音传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故意对神的义视而不见。不知道这个词不仅表达了犹太人对福音的拒绝,同时也在表达人性对福音所显明的神的义怀有极深的藐视和拒绝。故意藐视和抗拒神的义不仅是犹太人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问题。
在主日敬拜时,我们都会说我们是来敬拜和赞美神的,但如果神打开了我们的眼睛,我们就会承认,神最先从我们这里得到的并非是赞美和荣耀,而是藐视。在我的印象里,大部分来到教会的人最初都没有感受到对耶稣基督救赎的需要,只有少数人是这样的。当圣灵在我们里面显明我们对救恩的需要之前,我们就会一直因着我们属灵的无知而藐视福音。在圣灵没有在我们里面做成信心之前,我们就会一直因着内心的抵挡而抗拒福音。其实直到今天,这里的很多人在听道时还是在这样回应福音。“不知道”这个词表达了犹太人故意拒绝福音的回应,但这个词表达的不只是犹太人的问题,而是所有人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脱离这种故意不知道福音的光景,这种对福音的故意忽视也会导致我们灭亡。
在第3节的经文里,出现了两个对照词汇,一个词是“神的义”,这个词在第3节里出现了两次。另一个词是“自己的义”,就是人借着遵行律法为自己建立的义。人自己的义不难理解,就是人想通过行律法的方式使自己满足上帝的公义,借此得到上帝的接纳和认可。那么“神的义”在这处经文里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词是我们理解福音的关键。义这个词就是公义的意思,有时这个词出现在一些经文里,是指神要按着公义追求人的不义,比如徒17:31:神已经定了日子,要藉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叫他从死里复活,给万人作可信的凭据。公义在这节经文里的意思是神向人追讨公义,这也是公义一词在律法中的含义。但是在罗马书中,神的义不是指神向人讨要公义,而是指神向人赐下公义。在福音里,神的义在律法之外显明出来,神的义是指神已经向不义的人白白地提供了一份义,而且这义不是人的义,乃是神的义。因为这义乃是身为上帝的基督借着顺服律法作成,所以神在福音中赐下的这义不仅是人的义,更是上帝的义。
你需要知道神要赐给你一份义,在福音之中神不是要向你索要公义,而是邀请你接受一份公义。而且这是神的义,这不仅是人的义。如果福音只是向你一共一份人的义,那么你就拥有足够的理由担心这义能够完全遮盖你的罪!这义能否完全使你在神面前被称义。但这是神的义,这说明无论你的罪有多么大,这义都足以完全遮盖你。就像一万只蚂蚁加在一起也不具备一个人的价值,全世界的人加在一起也不及上帝万分之一的价值。但是为了拯救罪人,上帝亲自来到这个世界为人做成了一份公义,一份神的公义,一个要赐给人的公义。这是一份能够使人永远被上帝称义的义,是唯一一份能够使你不再被定罪的义。今天上帝邀请你来接受这份公义,祂呼召你借着信靠基督穿戴这份公义。
当使徒谈到神的义和人自己的义时,他描述了这两者之间在称义方面的对立关系。以色列人为什么会拒绝神的义呢?是因为他们想立自己的义,就不服神的义了。当我们寻求在上帝面前称义时,我们自己的义和神的义在这件事上是无法和平共处了,这两者在称义上是势不两立。就像以色列人那样,他们若是坚持立自己的义,他们就必然会拒绝神提供的义。反过来也是如此,我们若是想接受神所赐的义,我们自己的义就必须被否定。
一切福音以外的信仰基本上都是叫人弃恶从善,这种信仰基本上都是肯定人身上那些比较好的品质,然后要求人改善那些看起来不好的品质。但福音里的信仰既叫人弃恶,也叫人弃善(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告诉我们可以随意的犯罪)。我的意思是:当福音教导我们如何称义时,福音即会让我们否认自身那些罪恶的品行没有任何称义的价值,也会让我们否认我们自身那些最好的品行也没有任何称义的价值。因为福音在为我们白白地提供一份神的义的同时,会完全否认我们自身的义的价值。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缺点,但我们每个人也都能从自己身上找出一些优秀的品质。如果我说:你曾经犯过的那些偷窃、说谎、抽烟、醉酒、和践踏安息日的行为没有使你称义的价值,这对你来说不会构成什么挑战。但福音最挑战人的在什么地方呢?在于福音宣告:不仅你那些罪恶的行为没有使你在神面前称义的价值,你那些“孝敬父母、认真工作、持守安息日、殷勤祷告”等等的这些好行为,与你那些罪恶的行为一样,同样不具备使你在神面前称义的价值,这些看起来好的行为具备使你被神定罪的价值!福音对人的义的否定才是最冒犯人性的地方。
人接受福音的最大难处,主要不是因为福音将人最明显的那部分罪揭露出来并加以否定,而是因为福音不仅否定了人的罪行有什么价值,福音也会否定的最好的那一部分。如果福音只是描述了一个部分败坏的我们,我们接受福音的内容也没有那么难。我们之所以难以接受福音,是因为福音还原了一个全然败坏的我们。福音对人性构成的最大挑战,不是因为福音宣告我们的某一部分与神为敌,而是因为福音宣告我们全然与神为敌,其中包括了我们最好的那一部分。我承认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你们一些人而言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如果你回家去可以再听一次讲道,你们听到这里的时候应该停下来好好思考一番。
认识称义的关键是什么?只认识到我们的罪与神为敌是不够的,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们的义与神的义为敌。而且不仅人的义在律法下与神的公义为敌,人的义在福音下也与神的义为敌。在查考罗马书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多次看到保罗如何反驳那些质疑神是否公义的声音。在 罗3:7-8节,那些反对福音的人说:若 神的真实,因我的虚谎越发显出他的荣耀,为什么我还受审判,好像罪人呢?为什么不说,我们可以作恶以成善呢?在 罗9:19节,那些反对者又说:这样,你必对我说:“他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抗拒他的旨意呢?”这些话都是人凭着自己的义在律法下质疑神的公义的表现。但是保罗在10:3节进一步的向我们指出,不仅人的义在律法下与神的公义为敌,人的义在福音下也抗拒神的义。人的义不仅使人在律法下控告神的审判不公义,而且人的义也使人在福音上抗拒神要白白赐给人的那一份神的义。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才算是完整认识了人性全然败坏的真理呢?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才算是认识了自己的全然不义呢?是在他认识到自己的罪与神为敌的时候吗?不,这只是他在自己身上认识全然败坏的开始。是在他看见自己的义在律法下反对神的公义的时候吗?不,虽然这是进一步的认识全然败坏的现实,但还不是完整的认识人性然败坏。那是在什么时候呢?是在一个人看见他的义在福音下与神所赐的义为敌的时候,是在一个人看见自己的义排斥神的义的时候。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我们在福音之下只可能同时拥有一个义,要么是我们自己的义,要么是我们借着信心从基督那里得着了神的义。没有人可以同时拥有神的义,又可以保留自己的义。一个人的义若不被剥夺,一个人若不失去自己的义,他的结局就是这些以色列人的结局,他们想要立自己的义,结局就是不服神的义。但倘若一个人已经借着信心在福音下接受了神的义,这个人必定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义,他不会再依靠自己的任何行为和品质去寻求上帝的认可,他在公义的天父面前唯一的依靠就是基督和基督的行为,基督的行为就是他在上帝面前唯一的义。
- 人从哪ß里能够得着这义
在第4节的经文里,使徒向我们指出了这义从何而来。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和合本圣经对希腊文中的“总结”这个词的翻译,倾向于认为这句话在表达“摩西律法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在见证基督的位格和工作,道德律是如此,礼仪律也是如此。”加尔文就是这样理解这节经文的含义的。
总结这个词的希腊文也有“目标或终点”的意思,所以使徒在这处经文应该是在表达:“律法被赐下的目的,并不是让人靠着遵行律法称义;律法的目的是将人带向基督,基督才是律法的目标。”保罗在这里至少在表达两个含义,他一方面是在指出以色列人错误的领会了律法的目标,他们认为律法就是为了使人借着遵行律法称义而赐下的,保罗在此指出:这不是律法的真正目标。另一方面他也是在说:无论是神所赐下的道德律,还是神所赐下的礼仪律,上帝的目的都是让以色列人在这些命令下被引向基督。上帝的心意是,以色列人借着在道德律下被显明他们的罪,让他们对靠着自己的义得着称义而感到绝望,借此将他们引向所应许的弥赛亚的义。同时也借着让以色列人在礼仪律下感受到,他们无法为自己付上赎罪的工价,借此将他们指向所应许的弥赛亚的赎罪工作。
在使徒保罗的时代,以色列人不仅想靠着遵行道德律称义,他们也想靠着遵行礼仪律建立自己的义。所以保罗说: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保罗是要告诉他们,律法见证的目标基督已经来临,你们不要再到律法中去寻找这义了,你们不需要借着遵守道德律得着义,更不需要再遵守礼仪律了,因为基督已经来成全了赎罪工作,礼仪律已经被废止了(如果在新约时代人还是需要通过遵守礼仪律得着称义,那么外邦人就无法借着信心从基督这里得着义了。)。保罗渴望告诉我们的是:义不再律法之中,义在基督这里。你们无法通过行律法得着这义,你们只能借着信基督而得这义。
就像以色列人错误的通过行律法寻求称义一样,我们也倾向于借着行律法建立自己的义;其实神赐下律法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借着行律法建立自己的义,而是为了让我们失去自己的义,律法被赐下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我们看见自己没有任何义。我再说一遍,神赐下律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我们从律法中得着称义,律法是神差遣来的使者,它来到我们信仰中的目的不是为我们带来义,他来的目的是为了夺走我们的义。律法的使命不是让我们在自己的义上变得富足,而是为了让我们在义上变得贫穷。
请想一想律法在你的信仰之中发挥了一种什么样的功用?律法是让你在自己的义上变得富足了,还是让你在自己的义上变得贫穷吗?假如当你在遵守神的某一条律法之后,你的良心在面对神的公义时就变得更平安了,让你觉得自己已经借着行律法得到上帝的接纳和认可了,那么你就向以色列人一样错误的会意了律法的目标。只有当律法开始揭露出你一切善行的虚假,只有当你的一切公义开始被律法剥夺时,律法才是在将你指向基督。
请想一想,今天的你正在哪里寻找称义?是在律法中,还是在基督和祂的十字架这里?请再想一想,你如今在如何寻找这义?是借着“行”的方式,还是借着“信”的方式?你需要渴望圣灵教导你明白信心的内含,并等候圣灵在你里面成就信心的现实,因为唯有借着信基督才能得着神的义。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