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10:5-13
信心之义
- 律法的义是什么 5
- 信心的义不是什么 6-7
- 信心的义是什么 8-13
- 律法的义是什么
马丁·路德在经历救恩之前,长时间的被一个问题困扰,“一个罪人怎样才能在圣洁的神面前成为公义的?”这个问题让他倍感痛苦,但也正是这个问题迫使他不断的在圣经之中寻找答案。其实我们在听道之时最缺少的并非是答案,我们最缺少的是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我如何才能在圣洁的神面前成为公义的?”这个问题并没有使我们的心感到痛苦,这才是我们在听道之时最大的问题。
可以说使徒保罗在这个段落之中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在和合本译本的5-13节的经文,里有三个动词“说”特别重要,这三个“说”可以帮助我们捋清楚保罗论述这个主题的思路。第一个说在第5节的经文里:“摩西写着说”,这里论述的是律法的义是什么。第一个说在第6节的经文里:“惟有出于信心的义如此说,”这里是从反面论述信心的义不是什么。第三个说在第8节的经文里:“他到底怎么说呢?”这里是从正面解释信心的义是什么。这三个方面展示了保罗写作这段经文之时的进路。
当保罗再次讲到“一个罪人怎样才能在上帝面前称义”时,他的脑海里想到的是律法和福音的区分,他在这段经文里将义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律法的义,另一种是信心的义——就是信心从基督那里接受过来的义,使徒希望通过区分律法的义和信心的义帮助我们认识称义的真理。
让我们一同从这段经文接受一个提醒,你必须开始关注“你如何才能在上帝面前被称义,你作为一个得罪了圣洁的神的罪人,你究竟怎样才能经历到这位圣洁的神宣判你是义人呢?”假如这个问题此刻并没有占有你的内心,接下来我们所要分享的福音真理对你来说也不会显得特别重要。
当一个人开始寻求在上帝面前成为一个无罪的义人时,只能想到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行律法的方式,二是通过福音的内容信基督,所以保罗再次解释了这两个方面,他首先针对第一种方式说:摩西写着说:“人若行那出于律法的义,就必因此活着。(罗10:5)”这处经文并非是保罗的创作,而是引用了利未记18:5节的经文,耶和华在那里借着摩西对以色列人说:“所以你们要守我的律例、典章。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着。我是耶和华。”这处经文里的“活着”并非是指一个人只要遵行律法,他的今生的生命就可以平安无事的活在上帝面前。根据保罗在加拉太书的教导,这里的“活着”指的是永生,上帝在这处经文里所要求的是“一个人必须靠着行律法得以称义,才能在上帝面前得着永生。”
简单来说,律法的义是建立在人的行为之上的,如果一个人想要通过律法称义,他就必须完美的遵守律法之中的每一个要求和命令。人若想通过行律法在上帝面前成为一个义人,他就必须丝毫不差地遵守第一条到第十条的所有诫命。但律法不只是在告诉我们“不可有别的神,可不拜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可不触犯安息日,”上帝的诫命更是在告诉我们“要把神当成神来对待,要正确的敬拜祂、使用祂的名,要按着祂所要求的度过安息日。”律法不只是告诉我们不可以恨上帝,更是在命令我们要“尽心、尽力、尽意”的爱神和爱人。
所以,律法不只是对我们行为的规范,律法具有属灵性的特征,律法要求我们拥有一颗完全圣洁的心。当我们“犯下偷盗、奸淫、说谎、拜偶像”的罪时,律法会定我们的行为为有罪,当“偷盗、奸淫、说谎、拜偶像”出现在我们的心里时,律法同样会定我们的罪。所以主耶稣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太5:27-28)。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的影响下,我们倾向于只将那些与奸淫有关的行为与不圣洁联系起来,这导致我们在一定的程度上将其它的罪不当作罪。我感受到上帝在最近这一两年当中让我对圣洁和罪的人是有了一些变化,其实圣洁不仅与两性关系的清洁有关,圣洁也体现为“温柔、忍耐、恩慈、公义、信实和怜悯。”也就是说不仅奸淫是不圣洁的罪,当我们对任何人表现出“暴躁、缺乏忍耐和怜悯,活着是说谎”时,这都是不圣洁的罪。我们不需要回想自己是如何对待那些陌生人的,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家人的?你的妻子、丈夫或孩子从你那里更多得到的是什么,是恩慈、怜悯、忍耐和诚实?还是你更多表现出的是缺乏耐心、诚实和怜悯呢?其实就连最亲密的家人从我们这里得到最多的都不是爱,而是恨。在我有了孩子之后,当我想到我的孩子从我这里得到暴躁和缺乏耐心的回应时,我必须得承认这是不圣洁的罪。缺乏温柔、忍耐、和平、恩慈等等都是不圣洁的罪,这一切的罪也都使我们在神的眼中成为污秽和不义的人,但这最多也不过是描述出了我们全然败坏的冰山一角而已。
很明显,当使徒保罗在这里描述律法的义时,他的意图也并不是劝勉我们去靠着行律法在神面前成为义人,因为他在另一卷书信里明确的说: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因为经上记着:“凡不常照律法书上所记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诅(加3:10)。”所以,今天我们若是以上帝的律法作为一条行为的准绳,在我们中间没有一个人会被显明是义人,所有人都会被显明为不圣洁的罪人,律法会宣告我们所有人都应当灭亡,因为“凡不常照律法书上所记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诅”。但律法也的确会在我们中间带来一种区分,但这种区分不是对我们行为的区分,而是对我们对律法的认识的区分。我们中间有一些人已经通过律法看见了自己的罪,但还有一些人并没有通过律法认识自己的罪。有人已经通过行律法感受到了自己永远也无法借着行律法在上帝面前成为公义的,但同时还是有人认为自己之所以还没有得救,是因为自己行的不够好!如果这正是你的想法,这表明了你仍然在靠着自己的行为寻求在上帝面前成为义人。
圣灵会使用律法在我们中间进行区分,但这区分不是让我们成为义人,而是让我们看见自己靠着行律法永远都无法成为义人。愿圣灵打开你都眼睛,使你看见“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谤讟”都在你里面(太15:19),让你看见你每天都在用自己的舌头、双手和双脚犯下杀人流血的罪,你需要看见自己没有行善,连一个也没有(罗3:12-16)。当上帝在审判台上鉴察你一切行为的日子来到之时,上帝在其中连一个善行都找不到,你一切的行为都会被定为有罪。在那一天来到之前,你需要看见这个现实,好让你对自己那些最好的行为也感到绝望,因为就连这些最好的行为,其中也没有一个能够被上帝判定为圣洁的行为。
如果你现在已经开始热心的遵守上帝的律法,那么我们应当为此感谢主,这是一件好事。但我们同时需要防备的是,我们的热心必须是建立在我们对律法的正确认识之上,如果当你看见自己在律法之下看见了自己的每一个行为之中都包含着罪恶和败坏之后,你还是能怀有这种热心,你的热心就是难得可贵的,我希望我们中间的每个人都怀有这种热心。但如果遵守律法的热心是建立在你希望靠着行律法达成称义的动机之上,那么这种热心就是有害的,因为大部分犹太人都是灭亡在这种热心之上的。让我们寻求看见这一真相,或许行律法能够使我们在别人的眼中成为一个圣洁,但行律法永远都不能改变我们在上帝面前的名字。上帝如何用“罪人”称呼地狱之中最邪恶的那个人,上帝也同样会如何使用“罪人”这个名字称呼我们中间那个在律法之下行为最好的人。
- 信心的义不是什么
使徒在简单地陈述了律法的义之后,他开始向我们解释信心的义。他在从正面解释信心的义之前,他先从反面解释了信心的义不是什么。6-7节说:惟有出于信心的义如此说:“你不要心里说,谁要升到天上去呢(就是要领下基督来)?谁要下到阴间去呢(就是要领基督从死里上来)?”这节经文是对 申30:11-13节的引用,耶和华神在那里借着摩西对以色列人说:“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诫命,不是你难行的,也不是离你远的。不是在天上,使你说:‘谁替我们上天取下来,使我们听见可以遵行呢?’也不是在海外,使你说:‘谁替我们过海取了来,使我们听见可以遵行呢?”保罗在引用这节经文的同时也加上了自己的注解,神在这几节经文中所应许赐下的不只有摩西律法,更有摩西律法所预表的基督。
当上帝借着摩西赐给以色列人一切的律法时,不是以色列人去到天上将律法取下来的,也不是他们靠着自己去到遥远的海外得来的,而是神主动的赐给他们的。如果上帝将“上到天上和去到海外”设立为以色列人得着律法的条件,那么毫无疑问,以色列人就无法领受到这指向基督的律法。保罗要借此告诉我们的是,如果上帝将“升到天上和下到阴间”作为人得着基督的条件,那么也不会有一个人能够得着从基督而来的称义和赎罪。上帝在旧约西奈山上向以色列人白白赐下摩西律法的方式,与上帝在新约向人白白赐下基督的方式是相同的,都是毫无条件的。我认为保罗在此处要表达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借着信心从基督所得的义,不是人用自己的行为和成就换来的,而是白白地得到的。”
加尔文说经文里的天上和阴间有一种属灵的含义,从物理性的角度来说,天上和阴间都是人无法到达的地方,保罗使用这两个词要表达的属灵含义,就是人借着自己的行为试图要达到的两个标准。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从括号中的两句话得到提示,“谁要升到天上去呢(就是要领下基督来)?谁要下到阴间去呢(就是要领基督从死里上来)?”括号中的两句话特别谈到了基督的两个工作,第一个括号谈到的是基督的道成肉身,第二个括号的内容谈到的是基督从死里复活。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世界,是为了要借着顺服天父的旨意替人作成义。而基督受死是为了替人赎罪,使人的一切罪得到天父的赦免,而复活则代表着这赎罪的正式完成。所以,“升到天上”描述的是人为了得到称义而付出的行为,“下到阴间”描述的则是人为了为自己赎罪而付出的行为。升到天上形容的是人试图用某些行为换取基督的义,而下到阴间形容的是人试图用某些行为换取基督的赦罪。
保罗在这里似乎也不是在描述一种纯粹的律法主义的信仰,而更像是在描述一种将律法与福音混合在一起的信仰。可能在当时的罗马教会当中,有一些人仍然希望用自己的行为换来耶稣基督的义和赎罪,所以保罗在此处用这句话提醒他们,“你们的哪些行为具备那么高的价值,以至于足以让上帝向你们赐下祂的独生子呢?如果你们的行为足以使上帝赐下祂的儿子,你们就可以靠行为换来基督的义。你们的哪些行为拥有使基督从死里复活的价值呢?如果你们的行为足以使基督从死里复活,你们就可以用自己的行为换来基督借着死而成就的赦罪。”
在当今的教会里,大多数都不会持守犹太教式的信仰,在我们中间,没有人会相信“人凭着自己的行为能够称义”这种教导。但是在如今的教会中,将律法和福音、行为与信心、善行与恩典参杂在一起的信仰却是屡见不鲜的。“只要你真诚的认罪和悔改,上帝就一定会赦免你的罪!只要你信主,神就会因为你的信心将称义和永生赐给你。”我们对这些声音是不是并不陌生!在混淆了律法与福音的信仰里,信心和悔改成为了带上了面具的行为和功劳。但是让我们在此处看保罗所说的话,信心的义是什么?:“你不要心里说,谁要升到天上去呢,谁要下到阴间去呢?”信心的义不能与我们自身的行为有任何参杂,信心的义完全是我们从自身的行为以外而得的。信心所接受的义,是一种完全与我们自身的一切行为无关的义,这义不建立在我们的任何一个行为之上,而唯独是建立在基督的作为之上。这义既不是我们凭着自己行律法而成就,也不是我们用自己的行为从基督那里换来的。这义完全是由基督自己成就,这义也完全是由我们从基督那里白白地得来的。这义只能白得,而不能换得。
保罗的这段话让我想到了《天路历程》中的一段故事,当基督徒被传道者劝勉开始走向窄门以后,中途遇到了“世故”,世故劝他赶快去往一个叫道德村的地方,到那里将身上的重担卸下来。这很可能是取自约翰·班扬自己的经历,在他经历救恩之前,很可能他自己就曾经受到过律法主义的欺骗,这表明一个人在凭着信心接受基督的义之前,很可能会走过几段错误的心路历程。
虽然我们经常说犹太教徒的信仰不对,但我们也必须承认犹太教的信仰并非是人最坏的光景。在我们的心没有在律法下感受到神的公义和威严之前,实际上我们的光景比犹太教徒的光景更差,因为在这种光景下,我们不会觉得自己犯罪与上帝有什么关系,我们也不会觉得自己的罪对上帝有什么亏欠和冒犯。但一旦我们开始感受到律法的威严,我们的良心开始为着我们一切冒犯神的罪而责备我们后,我们不会立刻成为一个基督徒,而是会先成为一个犹太教徒。这时我们会开始希望用自己的行为满足上帝的公义,我们希望自己行的够好,能够使上帝对我们感到满意。我要说,如今很多在教会中聚会的人,他们的信仰都是停留在这个阶段之中,他们在持续的靠着自己的行为应付自己的良心。但这样的信仰实际上更接近犹太教的信仰,而并非是福音之中的信仰。
但如果圣灵要让他成为基督徒,圣灵会进一步的看他看见他无法靠着行为满足上帝的公义,而且刚好相反,他的行为不过是更进一步的触犯上帝的怒气而已。借着这样的认识,圣灵会让他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一种健康的绝望,借着这种绝望,他才会逐渐的将得救的盼望转移到基督身上。可是人希望靠着行为满足上帝公义的尝试会到此为止吗?并非如此,当人看到自己无法直接通过行律法称义以后,人就开始希望通过某些行为到上帝那里为自己换来基督,人在这样的光景之中会说:“神啊,是不是我在殷勤一些向你祷告,你就会将基督赐给我了呢?是不是只要我忠心的参加教会的聚会,你就会使我得救了呢?”如果这就是你此时此刻的想法,你需要听保罗的这句话,“你不要心里说,谁要升到天上去呢(就是要领下基督来)?谁要下到阴间去呢(就是要领基督从死里上来)?”你用任何行为换来基督的义和赦罪,你只能从基督那里白白地得,信心的义无法在任何程度上与我们自身的行为混合,它只能完全来自于基督。这也提醒我们另一方面,如果你现在所享有的称义的地位只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基督,而另一部分是来自于你自己的行为,你在上帝面前所享有的义就不是从基督而来的,这是虚假的称义。因为真实的称义完全是从道成肉身的基督的顺服而来,真实的赦罪也完全是由基督的死亡而来,在基督的这两个工作以外没有救恩。
- 信心的义是什么
从第8-13节,是保罗从正面解释信心的义是什么。在接下来的经文里,我提出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道”这个词,保罗将它称为信心的道,和合本圣经翻译为信主的道,但希腊文的准确意思是:信心的道,这个词对应的是第5节经文中的律法一词,保罗借着这种对比要告诉当时的罗马的信徒,你们不要到教导你们靠着行为称义的律法之中去寻找这义,你们要在这信心的道中寻求这义。
另一个关键词是“信心”这个词,信心对应的是第5节经文中的“行”这个词。保罗借着信心这个词在这段经文中表明,得着信心的义不是通过行律法,而是通过信基督。我们先来看保罗如何描述这信心之道。
他到底怎么说呢?他说:“这道离你不远,正在你口里,在你心里。”就是我们所传信主的道。这句话从两个方面描述这道,一方面保罗将这道描述成信徒的口中和心里的道,就是他们口中所认信和心里所相信的道。另一方面保罗将这道描述成众使徒所传的道。他借着这两个方面强调一个现实,这道离你不远。保罗在此处要说什么?保罗要告诉罗马的信徒,你们不要再被欺骗 回到那要求你们靠着行为称义的律法之中去寻求称义,你们应该在我们所传的信主的道中查验这义,这道离你们非常近,已经借着你们的信心,成为了你们口中所认信和心中所相信的内容。用我们容易明白的话说,保罗就是在提醒罗马的信徒,不要回答律法之中寻求称义,要在福音之中查验他们已经享有的义。
这信心的道就是福音的教训,这道不是告诉我们要靠着行律法称义,这道宣告的是只要你信靠基督,你就可以白白的被神算为义。信心的道不是要求你的行为必须变得更好,否则你就无法被上帝称义。不。信心的道宣告的刚好相反,无论你看见自己的行为多么糟糕,只要你信基督就一定会被白白的称义。信心的道不是上帝要求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行为,信心的道宣告的是上帝已经白白的赐下了称义的恩典。信心的道邀请你来接受称义时,不会对你的行为提出任何的要求,它只有一个不关乎行为的要求,就是要求你来相信,要求你白白地接受基督的义。
使徒希望我们能够明白这一点,这信心的道离我们并不遥远,这道会在两个层面上与我们相近。首先,这道通过别人的传讲与我们相近,就像罗马信徒是通过众使徒的传讲经历到福音临到他们一样。这道伴随着“福音、恩典、信心”的信息进入到我们的耳中,就像声音与人的耳朵没有任何距离一样,当福音第一次临到我们时,福音与我们之间也没有任何距离。神之所以让我们如此相近的方式听见福音,就是为了更易于我们通过这道去寻求基督的义。如果你想得着保罗在此处所说的信心的义,你需要让这道教导你明白“什么是基督的义,什么是恩典,什么是信心。”因为这道与你相近,离你并不遥远。
这道不仅会在我们外面与我们相近,而且也会在我们里面与我们相近,圣灵会借着作成信心使这道称为我们心中相信的道和口中认信的道。当你经历到圣灵在你里面作成信心以后,这道不仅会成为你口中的信仰告白,更会成为你的内心真诚地相信的道。我相信一个人真的经历了圣灵的重生以后,是不会轻而易举的就否认他曾经认信的福音的,因为圣灵并非是让这道在他的口中扎根,而是在他的心里扎根。借着圣灵的大能,这道已经成为了他内心所信赖的,这是撒旦无法从他心里彻底毁坏和夺走的。当今大部分自称为基督徒的人在教义方面都采取了一种随波逐流的态度,好像相信什么教义并不重要,很多基督徒的信仰告白仅限于他们在教会聚会期间,当他们离开教会时,他们也将信仰告白留下了。为什么?因为信仰告白只在他们的口中,而不在他们的心里。但若是一个人根本不在乎自己相信的福音是什么,这表明他根本无份于福音所宣告的恩典。因为如果他真的在唯独因信称义的福音下经历到了唯独因信称义的恩典现实,他就不可能会轻易的改变对这福音的认信。
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个关键词“相信,”从第9-13节的经文,都是在解释因信称义的福音真理。9-10: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 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可能这两节经文在教会中最为人所知的一处经文了,几乎一个人只要听人谈论过称义的真理,就一定会听见这两节经文之中的一节。但这两处经文也是被误用的最严重的一处经文了,有许多基督徒根据这两处的经文认为,“只要我用自己的口承认耶稣是我的主,我从心里相信祂从死里复活是一个事实,那么我就一定是一个得救的人了。”但这并非是这处经文的意思。
在这两节经文之中,信或相信这个词都是一个动词,它是信赖、信靠和交托的意思。所以这处经文“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指的是只要一个人从心里信靠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的作为,将全然有罪的自己交托与祂的赎罪工作,他就会因此称义。使人称义的信心,并不只是从心里相信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是一个事实,真实的信心包含了对福音真理的认同,但并非只是对福音真理的认同。根据圣经,我们可以确定堕落的天使也相信也相信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能够拯救祂的百姓,由此就表明指包含了对真理的认同的信心,并非是得救性的信心,有时历史性的信心就会具备这个特征。使人得救的信心包含了另一个特征,那就是人的内心对耶稣基督的依靠、信任和交托,真实的信心会让你感受耶稣基督的可信,让你认识到祂赎罪工作的可靠,并且使你出于对祂的信任将被神定罪的自己交托与祂的工作,这信心会使你靠着基督的义面对审判你的神。
在这几节经文里,有些经文使用的是现在时态,而有些经文使用的是将来时态。比如第10节的经文里的相信和承认使用的都是现在时态,“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这表明一个人现在相信基督,他现在就可以被称义。称义不是你现在相信,将来在审判台前上帝才会宣告你为义。称义是立刻的,你何时相信,就会何时被称义。在信心与称义之间没有任何距离,信心与称义之间连一秒钟也不会分开。
但是经文之中更多的词使用的是将来时态,第9节经文中的得救,第11节经文中的羞愧,以及13节经文中的得救,使用的都是将来时态。所以这些动词形容的不是一个人在相信之时就会经历的称义,而是指信徒将来最终的复活和得荣耀。这些词表明,当一个人相信之时不仅会立刻被称义,同时也保证了他们将来必然会得着荣耀,他们最终一定不会失望。
我们可以将信徒在基督里得着的福分区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信徒已经借着信心得着的福分,比如:称义就是这样的一项福分,信徒在上帝面前是已经借着信基督被算为义的人。第二种是信徒已经借着信心部分享有、但是还没完全享有的福分,成圣就是这样的一项福分,信徒已经借着信基督有份于成圣,他们在今生也会不断的在这成圣上长进,但是直到天上他们才会完整的得着成圣的恩典。第三种福分是信徒借着信心还没有得着,是他们将来才会得着的福分,比如:复活和得荣耀就是这样的福分。但是保罗在此要告诉我们的是,当一个人相信基督之时,上帝并非只向他赐下一两样基督里的恩典,当一个人信靠基督之时,就是他靠着基督在上帝面前被称义之时,但这不是他借着信心得着的所有福分。借着相信基督,不仅他已经享有的称义成为了他的,连那将来的荣耀也确凿无疑的成为了他的。
当你的内心开始信赖基督之时,你得着了一份来自于基督的义,而且是一份永不会失去的义。想一想,使徒保罗为什么能够这么大胆的对罗马的信徒讲说信徒将来的荣耀,如果这称义能够失去,他就应该将这将来的荣耀隐藏起来,以免那些后来又失去这义的信徒因将来的荣耀而失望。要注意保罗在这里是怎么说的,“凡信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信徒之所以能够被称义,是因为他们信基督。信徒之所以将来必然得荣耀,同样是因着他们信基督。基督不会使任何一个信祂的人在称义上失望,基督也不会使信祂的人在继承那将来荣耀的属天产业时感到羞愧。
所以,你要知道在基督这里拥有何等丰盛的恩典,今天基督不是只邀请你来接受一两样福分,而是丰丰富富的福分。若是你今天就从心里信靠祂和祂的赎罪工作,不仅那立刻就会临到你的称义会成为你的,连那将来才会继承的荣耀产业也会确定无疑的成为你的。在基督这里有“称义、儿子的名分、成圣、坚忍、复活得荣耀,”基督愿意让你借着相信白白的得着这些恩典,基督不要求你为此付出什么工价。但是这一切丰富的恩典也只能借着信心而得,你无法使用任何工价买到其中的任何一样。愿你今天就白白地得着,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