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罗3:27-31
题目:唯独因信称义
概括:这段经文的要节是3:28节,所以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因信称义是唯一的得救之法,”是这5节经文论证的核心。在宗教改革期间,路德也正是根据这处经文,总结出了“唯独因信称义”的福音真理。
在这一讲,我们仍然要集中思考信心在称义方面的特征。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在我们听这篇讲道时,我们必须牢记这段经文在整卷罗马书的位置,从3:21-5章结束,都是在讲述因信称义的真理,所以当我说信心否定人的善行、或者信心坚固律法时,这都是在强调信心在称义方面的功用和特征,而不是描述信心在成圣方面的呈现。
今天我们要根据经文,从三个方面查考“唯独因信称义”这一主题。第一、信心唯独归荣耀给神,第27节。第二、信心否定人的善行,28-30节。第三、信心坚固律法,31节。
大纲:
- 信心唯独归荣耀给神 27
直到罗3:21,使徒保罗开始向我们揭示一份在律法以外显明的义,这义是神的义,而非人的义。这义是通过耶稣的血被成全,借着信被白白地加给人。
加尔文在这段经文的注视中,借用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方法,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唯独因信称义的教义。神的恩慈是称义动力因,基督及其宝血是称义的质料因,信心是称义的工具因,上帝的荣耀乃是称义的目的因。我们也可以这样简单总结,“这义本身是唯独基督,领受这义是唯独信心,神愿意将这义加给我们是唯独恩典,神将这义加给我们的目的是唯独神的荣耀。”如果我们要再加上一个特征,上帝启示出这义是唯独圣经。
从3:21-26节,使徒保罗已经强调了因信称义的教导。但保罗似乎认为,只用前6节的经文强调因信称义的真理还不够充分,为了能够更清晰的将因信称义的福音讲明,保罗继续用接下来5节的经文,强调唯独因信称义的原则。
既是这样,哪里能夸口呢?没有可夸的了。用何法没有的呢?是用立功之法吗?不是,乃用信主之法。
夸口的希腊文就是自夸,而这处中文圣经之中的没有,在原文之中是除掉,就是指人一切的自夸都被除掉了。使徒在这里强调的是,唯独因信称义的恩典会使蒙恩的罪人失去一切自夸。
在2:17-29节,我们看见律法的第一重功用如何塞住人自夸的口。而在此处的经文之中,保罗提到因信称义的恩典除掉信徒的一切自夸,在因信称义的现实之中,人会将一切的荣耀都归于上帝。
当人在重生之前,借着律法经历深刻的知罪时,他的口也会被塞住,但此时的他只是被愁苦充满。他在圣灵的光照下看见,自己对神没有任何一点爱,在自己里面找不到任何合乎律法良善,所以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没有任何一点能够被上帝认可的品行。这是人自夸的口被律法塞住的经历,在这样的经历之中,人只是失去了自夸的资格,但并没有失去自夸的渴望。在这样的属灵经历之中,尽管人变得无法自夸了,但是人仍然不会将丝毫荣耀归于上帝。
然而,人在福音的大能下失去自夸的口是完全不一样的。当一个人借着信心接受了基督完整的义袍时,他自夸的口就被除掉了。这种失去自夸的经历,并不是因为人在律法下被显出了全然败坏,而是因为人接受了基督完美的义袍。当一个人在福音的大能下失去自夸的口时,是因为他自己的一切都失去了称义的价值,他现在在神面前拥有的唯一的义,就是他借着信白白从基督那里接受而义。人在重生前的知罪中失去自夸的口,是因为他在神面前失去了一切成就。而神的儿女失去了自夸的口,是因为基督成为了他在上帝面前的唯一。
所以,人在重生前的知罪中失去自夸的经历,是一段充满愁苦和痛苦的心路历程。这就如同一个人过去始终在黑暗中照镜子,她幻想自己拥有的是一张完美的容颜。但是灯突然被打开,此时的她才看见,原来自己长满了瑕疵和皱纹。她的心再也不能因自己的容颜而感到满意和自夸了,因为现在她不得不承认,自己拥有的不是美丽的容颜,而是充满瑕疵的一张脸。
但是神的儿女在基督里失去自夸却是喜乐的经历,失去自夸对他们而言并不是痛苦的经历,而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只有将一切的荣耀归给基督和上帝,才能让他们的心感到满足。他们会说:耶和华啊,荣耀不要归与我们,不要归与我们,要因你的慈爱和诚实归在你的名下(诗115:1)。律法只能强行的夺走人自夸的资格,但不能使人失去自夸的渴望。而因信称义的恩典却会将人心里自夸的渴望,转变为归荣耀与神的渴望。
在宗教改革期间,改教家踢出了五大唯独。唯独圣经,唯独恩典,唯独基督,唯独信心,唯独神的荣耀。第一个唯独强调的是信仰权威,中间三个唯独强调的是救恩观,最后一个唯独强调的是敬拜。这也是教会归正的次序,只有当讲台开始正确传讲上帝的话语时,教会的会众才会经历到救恩。只有当教会中的人真实的经历到救恩时,教会在敬拜中才能真实的将荣耀归与上帝。圣经是救恩的根基,救恩是敬拜的根基。在教会之中,讲台、救恩和敬拜,并非三个互不相干的领域。没有讲台对上帝话语的正确宣讲,教会的会众就无法在神的话语中经历圣灵的新造。没有圣灵的重生,教会之中的人就不会从以自我夸口的扫罗,变成以基督和上帝夸口的保罗。
渴望自我荣耀与渴望归荣耀与神和基督,这是将真信徒和假信徒分别开来的标记。所有未重生之人都是自我荣耀的奴隶,他们的心里会不断发出声音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 神众星以上;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赛14:13-14)。’撒旦的堕落宣言正是所有未重生之人毕生的追求。但每一个神的儿女都是天堂中的诗班中的一员,因信称义的恩典将他们从自夸者便成为了颂赞者,他们认识基督的荣耀,他们由衷的愿意将颂赞归与上帝。所以在启示录14章中记载,所有神的儿女在上帝的宝座前唱歌,这歌仿佛是新歌,除了他们以外没人能唱这歌。
只有因信称义的恩典能够使人学会归荣耀与上帝,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从此处学会赞美神,这是我们开始归荣耀给神的开端。
路德将所有人区分称两种神学家,一种是荣耀神学家,另一种是十架神学家,这个分类非常精确的区分了假信徒与上帝儿女之间的不同。结合这节经文,我们可以这样描述,荣耀神学家总是以自己夸口,而十架神学家总是以基督和上帝夸口。在荣耀神学家的信仰告白之中,我们总是能够听见一个荣耀的人。但是在一个十架神学家的信仰告白之中,我们总是能够看见一位伟大的上帝。如今你在你的信仰之中,看见的是一个荣耀的自己呢?还是一位荣耀的上帝呢?因信称义的福音已经使你失去自夸,并且开始以上帝夸口了吗?
我十分渴望能够更深入的讲明,因信称义的恩典如何使人失去自夸,并开始使人归荣耀与上帝,这是一个能够在罪人心里点燃赞美之火的属天原则。但是我对这个真理的理解也太有限了,求圣灵在我们身上施行大能,创造这属天的恩典现实。
既是这样,哪里能夸口呢?没有可夸的了。用何法没有的呢?是用立功之法吗?不是,乃用信主之法。
真实的信心决不会使我们将荣耀归与自己,真信心的最大特征是唯独神得荣耀。信心是一双属灵的眼睛,在这双眼睛之中,人自己没有丝毫荣耀,上帝却拥有一切的荣耀。信心与自夸为敌,信心会除掉人一切的自夸,使人只指着神夸口。
在保罗的论证之中,出现了两种寻求称义的方法,一种是立功之法,另一种是信主之法,而自夸与这两者都有关系。立功之法与自夸为友,信主之法与自夸为敌。一个凭着立功之法在上帝面前寻求称义的人,自夸就是他凭着行为活在上帝面前的记号。而一个凭着信主之法在上帝面前称义的人,失去自夸、并以基督和上帝夸口,也是基督已经成为了他的义的记号。盼望圣灵通过这个属天记号,在我们中间显明这种区分。
- 信心否定人的一切善行 28-30
立功之法为人建立自夸,信主之法失去失去自夸。保罗基于这个证据得出另一个惊人的结论,所以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在称义方面,圣经没有为人的行为留有任何余地,而是毫无保留的说,人的一切行为都不具有任何称义的价值。
约翰·加尔文在注视这段经文时,评价天主教说:“天主教表面上将称义的功效归于信心,但实际上是归于爱心。”却是如此,因为天主教公开说:只有那种能够生发爱的信心,是能够使人称义的信心。那些没有爱心的信心,都无法使人称义。这是对信与爱的混淆,这种观点必定使人靠着爱寻求称义。其实无论是信心本身,还是爱心本身,都不能使人称义。信心之所以能够将人带向称义,唯独是因为信心接受和仰赖基督。
我想说的是,如今很多改革宗教会,在信仰告白上是靠称义得救,但实际上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因为改革宗教会容易靠成圣得救,这与天主教的教义是没有根本的区别的。
或许有人会提到雅各书第2:14说: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我们需要清楚保罗与雅各强调的重点不同,其实雅各教导的不是人如何在神面前才能称义,而是强调人如何才能在人前证明自己已经被称义,所以他强调行为是对信心的证明。但保罗强调的是人如何才能在神面前称义,所以保罗强调: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
在当时,这是让很多犹太人都接受不了的一句话,犹太教的信徒将这句话当作保罗亵渎摩西律法的证据。在如今,这仍然是一句让教会中大部分人都无法接受的一句话,他们会担心说:如果我们这样讲,这不是鼓励人随意犯罪吗?这种担忧越是普遍,就越证明了当今的教会越普遍的失去了唯独因信称义的福音。
在我们的信仰之中,应该存在一个基本次序,我们必须先明白保罗所说的“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然后才可能明白雅各所说的:“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我们必须先能够区分信心与行为的区别,然后才会明白信心如何结出行为的果子。雅各要告诉我们的是:如果我们有信心,我们也一定会拥有行为的果子。如果我们将保罗的教导放在一起,我们会受到另一个提醒,一个人拥有外在的行为,不代表他里面就一定拥有信心,法利赛人的信仰在这个方面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我不知道,为什么几乎所有中国的牧师和传道人都认为,教会中所有拥有良好行为的基督徒,一定都是因信称义的人。好像对于大部分牧师和传道人而言,教会中的人已经因信称义了,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这件事根本不需要查验。我经常会思考一种可能性,如果那些对耶稣恨之入骨的法利赛人,出现在今天的教会之中,他们很可能会被一些牧师树立为群羊的榜样,因为他们的行为在律法上循规蹈矩。但是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就是这些试图通过律法建立自己的义的法利赛人。
我认为如今的教会在因信称义的真理上,已经陷入了法利赛人的危险之中。因为很多人并没有经历到保罗所说的“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就已经开始借着雅各所说的“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来证明自己称义了。让我这么说:很多人还不明白如何单借着信心在神面前称义,就直接借着行为向他的良心证明,自己已经称义了。我们必须先在自己的行为以外经历称义,然后我们的行为才能成为我们拥有信心的证据。如果我们没有信心,却直接将好行为当作自己已经被称义的证据,我们的做法,就如同一个法利赛人直接用行为证明自己已经称义。
在宗教改革时期,改教家不仅强调因信称义的原则,更是坚持在因信称义这一句话之前,加上“唯独”两个字作为前缀。这两个字对于我们理解因信称义至关重要,若是失去了这两个字的保护,因信称义的福音就会从我们的信仰之中消失。
如果保罗只传讲因信称义,而隐藏因信称义之中的唯独,那么犹太人也不会恨不得将他置于死地。假如改教家同意去掉因信称义之前的唯独这两个字,天主教也会与他们握手言和。但是当我们失去了因信称义中的唯独时,我们失去的并不只是福音真理中的一小部分,而是会失去因信称义的全部。失去了因信称义之中的唯独,因信称义将不会再被人视为唯一的得救之法,而是会在人的眼中沦落为众多得救之法之中的一种,或者是被看作对人靠行为得救的补充。
一个只接受部分因信称义的信仰,与一个唯独因信称义的信仰,二者之间存在的区别并非程度上的,而是本质上的。部分因信称义的信仰,就是一个乞丐希望用新布修补自己的破衣服的那个故事,而唯独因信称义的信仰,是一个乞丐从王子接受一件完整的新衣服的故事。可如今在一些人的信仰之中,体现的恰恰是部分因信称义,而非唯独因信称义。一些人是使用因信称义补充自己善行的不足,他们的救恩是用善行加上信心得救。还有一些人,他们在平时根本不会想起因信称义的教义,只有当他们的良心产生巨大的亏欠感时,才会希望因信称义的真理能够拯救自己。所以部分因信称义的信仰实践,仍然等于靠着功德和善行得救。部分因信称义是一个伪命题,根本不存在部分因信称义的事实,这只不过是对立功之法的美化。唯独因信称义的福音宣告,如果因信称义不是我们救恩的全部,我们就是对因信称义的恩典一无所有。
唯独因信称义的福音,注定了基督教会的信仰是排他性的信仰。我们常说基督教是排他性的宗教,我们不承认佛教和道教的信仰,因为我们相信只有一位上帝,其实这种排他性信仰的体现还是很宽泛的。当我们的信仰真的经过因信称义这一真理的更新以后,这种信仰的排他性就不仅是体现在我们与异教信仰之间,而是会体现在教会以内。唯独因信称义的信仰,会让我们在称义方面,将信心与一切对立起来。我们不能靠自己的行为得救,我们只能通过信基督称义。我们不能靠着祷告得救,我们只能借着信基督称义。我们也不能靠着听道得救,我们只能靠着基督称义。
这正是许多人困惑的地方,很多人会说:你们为什么一定要将信心与祷告和听道对立起来呢?我们相信 常常祷告和殷勤的听道,都是对人得救有益的信仰实践,我们相信上帝乐意在我们使用这些蒙恩知道的过程中,向我们赐下重生和信心的恩典。但是祷告和听道不能代替信心在我们信仰之中的作用,因为福音说的是唯独因信称义,这句话的含义是“罪人只能借着信称义,人无法通过任何行为得救,其中也包括人祷告和听道的这一类行为。”我们只能借着信心称义,而无法靠着祷告和听道称义。让我们这样区分,信心是我们接受基督的唯一工具,而祷告和听道只是上帝向我们赐下信心的工具,所以若是没有信心,那用来寻求信心的祷告和听道也无法使我们称义。
在今天,祷告和听道这一类使用蒙恩之祷的行为,很容易被教会之中的人用来代替信心。而在第一世纪,犹太人在称义方面最容易用来代替信心的行为是割礼。所有保罗在这里将割礼视为重要否定的行为,他说:难道 神只作犹太人的 神吗?不也是作外邦人的 神吗?是的,也作外邦人的 神。
神既是一位,他就要因信称那受割礼的为义,也要因信称那未受割礼的为义。无论是对受割礼的犹太人而言,还是对没受割礼的外邦人而言,他们在上帝面前被称义和成为神百姓的唯一方式,是唯独借着信心。
在称义这件事上,上帝会故意让在先的必要在后,在后的必要在先。如果圣灵要教导你因信称义的道理,祂很可能会先让你经历到,你眼中那些在道德、真理的知识方面不如你的人,比你先被带入到因信称义的现实。为何要如此呢?因为称义是唯独信心,不在乎遵行律法,不在乎道德、洗礼和学识,因信称义是唯独因信基督称义。
- 信心坚固律法 31
当犹太人听见保罗传讲的唯独因信称义的福音以后,认为保罗所传的福音等于是鼓励信徒抛弃律法。所以在这段经文的最后一句话,保罗以犹太人十分关心的话题结束。他说:这样,我们因信废了律法吗?断乎不是!更是坚固律法。因信称义的福音不是对律法的废除,而是对律法的坚固。
犹太人的质疑不应该让我们感到惊讶,因为唯独因信称义的福音在历史历代之中,都会被一些人打上反律法主义的标签。这种质疑出现在保罗时代的犹太教信徒身上,也出现在后来的伯拉咎、阿米年主义和一切的律法主义者的身上。当唯独因信称义的福音被有力地传讲出来的时候,律法主义者一定会高喊着说:你们这么传讲是鼓励信徒犯罪,你们废掉了律法。
但是我们需要这句神的话语反驳一切对因信称义的质疑,我们因信废了律法吗?断乎不是!更是坚固律法。信心并不废掉律法,而是坚固律法。
因为律法向我们要求一份完美的义,而我们的一切行为 为我们在律法下编织出来的是污秽的衣服,所以如果我们只能凭着自己的行为面对律法,就无法满足律法的圣洁要求。而信心使我们靠着基督的义面对律法的要求,信心使基督替我们满足律法的要求。
让我们进一步来理清律法与我们的行为,与律法和我们的信心的关系。我们凭着行为回应律法,只能触犯律法,因为我们没有一个行为能够满足律法的要求,所以我们的行为使律法的要求归于突然。如果我们只能以行为面对律法,才是废掉了律法。
但是信心使我们接受基督的义,信心并不是要废掉律法的要求,信心是使我们靠着基督的义满足律法的要求。所以信心使我们因接受基督的义,使律法的要求得到完全的满足,这就是信心坚固律法。
无论是在称义方面也好,还是在成圣方面也好,信心都借着使我们接受基督坚固律法。信心不在地位上废掉律法,因为信心使我们一次性的接受基督完美的义。信心也不在基督徒的性情上废掉律法,因为信心持续性的使我们支取基督圣洁的性情。在称义方面,信心使我们一次性地靠着基督满足律法在身份方面对我们的要求,使我们被神算为义人。在成圣方面,信心使我们多次性地靠着基督满足律法在圣洁方面对我们的要求,使我们更像基督。让我效法保罗,也作出一个大胆的总结。在称义方面,信心使我们在神眼中被算为基督。字成圣方面,信心使我们越来越像基督。所以,信心并没有废掉律法,而是坚固了律法。
究竟是谁废掉了律法呢?不是高举唯独因信称义的人,而是那些高举靠着行为称义的人。因为当一个人靠着行为寻求在神面前称义时,他的行为仍然是在践踏律法。每一个靠着功劳寻求称义的人,都是在无视律法的见证,人靠着行为称义就是不相信律法见证的“罪人全然败坏和全然不义。”
请问在我们中间,谁的信仰正在废掉律法?是每一个靠着行为寻求称义的人。因为律法说:你们没有善行,你们行不出任何圣洁和公义。但是仍然靠行为称义,这是不相信律法所作的见证。律法向你索要公义,但你的行为却使律法的要求成为枉然。
请问在我们中间,谁的信仰坚固了律法呢?是每一个凭着信基督在神面前称义的人。你借着信,使基督成为你在神面前的遮盖。借着信,你也持续的因基督结出合乎律法的果子。唯独因信称义的恩典已经使你们经历到,信心没有废掉律法,而是坚固了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