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相爱》
托马斯.曼顿 (Thomas Manton)
“我们应当彼此相爱。这就是你们从起初所听见的命令。”——约翰一书 3:11
约翰一书3章10节的最后一句说,不爱弟兄的人就不属神,这节经文就给出了理由。使徒约翰的理由是:不遵守神诫命的,就不属神,而不爱弟兄,就是不遵守神的诫命。大前提显而易见,小前提的证明则在这节经文中,“我们应当彼此相爱。这就是你们从起初所听见的命令。”
从这节经文中我们读到:
一个责任:“我们应当彼此相爱”。神交付我们的责任是互爱,我们应该彼此相爱;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应该爱所有人,但主要的责任是基督徒彼此相爱。
“这是你们从起初所听见的信息”,说明下这命令的权柄;“这就是……命令”,说明它的性质。“你们从起初所听见的”,说明这是一个古老的教义或命令。
它是一个宣告、命令,或者说是诫命。凡是神的话语,我们读到或听到的,都是神下达我们的特别命令。“这救世的道是传给我们的”(徒13:26)。注意这里说的不是“带来”,而是“传给”。我想引用士师记3章20节,“以笏说:
‘我奉神的命报告你一件事。’王就从座位上站起来”。我们需要带着尊重和敬畏领受每个从神来的信息。
“从起初”这个短语也出现在约翰一书2:7中,“我写给你们的,不是一条新命令,乃是你们从起初所受的旧命令”。这个短语有以下几种理解方式:
从他们信主开始,从他们蒙召认识神开始。爱是基督教的第一课,因为“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加5:6),也因为,“众圣徒既信从主耶稣,便相亲相爱”(弗1:15)(为了语意通顺,对以弗所书的经文稍作调整——译注),以此表达他们对基督的信心。他们一成为基督徒,就意识到履行这个责任的必须性。
从福音之初,或自有人在世上传扬信靠基督的真理以来。
约翰福音13:34-35是基督在世上时常常迫切教导我们的教义,“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还有,“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约15:12)。使徒这样教导我们,是因他曾躺在基督的怀里,真切地体会过主的教导,并被他的灵充满。
从摩西时代开始,因为即使在律法之下的人也必须履行这个义务。“要爱人如己。我是耶和华”(利19:18)。这里的他人不仅仅是指犹太人,也不仅仅是和犹太人生活在一起的人,因为这条诫命说:“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人的房屋”(出20:16-17)。这些禁令的对象既包括外邦人,也包括犹太人。就本质和受造的性质而言,所有人都是我们的弟兄。所以,以东人也被视为弟兄(申23:7)。因此,在与他们打交道时,要看他们是我们的邻舍;我们必须用爱心和恩典对待他们,这是由他们的必然性所决定的。
从世界之初,从有亚当开始;因为爱人不仅在基督的命令和摩西的律法中,还刻在了人的心版上,或写在了自然法则里。爱邻舍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愿意人怎样待我们,就要怎样待人(太7:12)。外邦人也会因为自然法则而受此约束。你可以看到,神向来十分看重人们彼此相爱;因此,每一个从神生的人都应该问心无愧。如果外邦人受自然法则的约束要爱人如己,犹太人受摩西律法的约束要爱人如己,基督徒就更有义务听从基督明确的命令而彼此相爱了。
教义:神命令我们顺服他,首要义务就是彼此相爱。我将向你们说明什么是彼此相爱,以及神是如何命令我们彼此相爱的。
什么是彼此相爱?它包含两方面,“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彼后1:7)。
首先,它包含了爱弟兄的心,因为圣灵将恩典加在我们身上,使我们无一例外地爱与我们有同样宝贵信仰的弟兄。
彼得前书1:22说:“你们既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就当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从这段描述中,我们注意到这恩典的源头,就是圣灵,是他更新人的心。我们的本性中就有骄傲、自爱、忿怒和纷争,所以我们只会取悦自己,爱自己而不顾他人。此外,除非我们的心被洁净、成圣,否则我们永远不会爱洁净和圣洁的人,因为我们看正直人是可憎的。“行事正直的,被恶人憎恶”(箴29:27)。他们与恶人格格不入,还会唤醒恶人的罪恶感。无论一个人本性多么善良,他在自然状态下都是与敬虔人为敌的。自然人出于本性恨恶神,因为神是圣洁的;也恨神的律法,因为祂的律法是圣洁的;又恨神的儿女,因为祂的子民是圣洁的。但当灵魂被洁净后,它对人和事的爱恨好恶都会改变。我们爱神,因为祂圣洁(诗103:1)。我们爱他的律法,因为它洁净(诗119:140)。我们爱祂的子民,因为他们圣洁,“他眼中藐视匪类,却尊重那敬畏耶和华的人”(诗15:4)。新造的人爱神所爱,恨神所恨。
即使没有任何外在因素的推动,新造的人都愿意付出爱,并结出爱的果实。“论到弟兄相爱,不用人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自己蒙了神的教训,叫你们彼此相爱”(帖前4:9)。
与其说我们是因为教导和劝说才这样做,不如说是新性情使然。“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约一4:7)。“凡爱生他之神的,也必爱从神生的”(约一5:1)。凡有新性情的人,哪怕新性情还不成熟、力量还很微弱,都会愿意爱有同样性情的人;因此,对于重生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发自内心、亲切而自然的责任,不需要过多的外界刺激。所有圣徒都有一颗新心,为同一位神所造,具有相同的本性,有相同的目的和异象,因此,他们的心彼此相和,并以彼此为乐。
这种爱会带来以下行为和结果:
首先是尊重圣徒,并以他们为乐,因为他们与世人更有神的属性。圣经说他们与神的性情有份(彼后1:4)。每个人身上都有神的自然形象,因此我们要爱所有人。圣徒身上有神属灵的形象,因此我们要彼此相爱,并且相较于一般的爱,这爱会使我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的恩惠不在你身上,乃在世上的圣民,和我所喜悦的义人身上”(诗16:3)(原文与圣经内容略有出入,按原文翻译——译注)。“义人比他的邻舍更美善”(箴12:26)(同上),因此更要爱他们。奥古斯丁在谈到他的朋友阿利比乌斯(Alypius)时说,在他们都认识基督之后,他们的友谊因基督的宝血而得以巩固,变得更加完整。
其次,衷心希望圣徒得着美好的属灵的福气。哲学家告诉我们,爱一个人就是希望他们好,希望他们能得到我们能得到的一切好处。而我们对他人最美好的愿望,不是希望他们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或获得世上的财富与成就,
而是得到属灵的福气和最美善的事物,就是希望他们得蒙圣灵的恩典,活在神的光中,获得平安喜乐,并享受永恒的生命和福乐。“我为你们不住地祈求,愿你们在一切属灵的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西1:9)。“我体会基督耶稣的心肠,切切地想念你们众人;这是神可以给我作见证的”(腓1:8)。我们不为人知的情感和意愿,神都知道。如果我们能够在神面前证明,我们用热忱、真诚和属灵的爱去爱弟兄,衷心地祝愿他们,正如基督爱灵魂而为他们死,我们就在效法基督,就有了爱弟兄的心。
第三,必要时,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寻求他们的益处;因为我们若说我们爱人,却不愿不辞辛苦、不计代价、甘愿冒风险,这种爱是冷酷无情的。这种爱的冷漠在于它仅仅是愿望,最多是祷告。不,我们不能只说:“多穿点衣服,注意保暖”,而要真正地为他们着想,为他们谋益处,就像我们为自己谋益处一样。总之,我们必须处处体恤他们。
“与喜乐的人同乐,与哀哭的人同哭”(罗12:15)。我们应当彼此相顾(林前12:25)。缺乏情感等于将自己逐出教会,丢弃在基督的身体之外。不,我们不仅要同情怜悯人,还要真实地帮助他们。“要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加6:10)。“圣徒缺乏,要帮补,要一味地款待”(罗12:13)。“因为神并非不公义,竟忘记所做的工和你们为他名所显的爱心,就是先前伺候圣徒,如今还是伺候”(来6:10)。我们必须根据他们的处境和需要服事他们,付出我们的精力、使用我们的财物,甚至是牺牲我们的安全和生命,竭尽所能向他们施恩惠。这一点我们之后还会谈到。
第四,与他们对话,彼此安慰和造就,并因这样的友谊而喜乐。爱吸引人彼此相交,使人心相互契合,就像约拿单的心与大卫的心深相契合一样(撒上18:1)。使徒嘱咐基督徒要因爱心互相联络(西2:2)。弟兄之爱是这样一种情感,它让信仰相同的人心心相印,就好像他们同有一颗心和一个灵魂。“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徒4:32)。因此,爱被称为完美的纽带(西3:14)。圣徒在一个圣洁的团体中紧密联合,并因此得蒙保守;没有这个团体,圣徒就像一把没有绑紧的扫帚,散落一地。
第五,接纳彼此的失败和软弱。“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前4:8)。圣徒也会彼此得罪,打破神百姓之间的和平,而爱能防止许多这样的过错,并让人彼此接纳。因此,若每一次冒犯都能轻易打断弟兄之爱,这爱就不会成长到应有的高度和深度。我们在今生与任何人打交道都可能会冒犯神,同时也冒犯人,并且会重蹈覆辙。因此,除非我们学会饶恕失败,否则就学不会真正的彼此相爱的艺术。我们必须原谅别人对我们的冒犯,也必须为别人对神的冒犯替他向神祈求。爱使我们必须这么做,而不是责备过错方,也不要向世人掩盖,以免使我们所信的蒙羞。
第六,这是不偏待人的爱。无论我们的弟兄富有或贫穷,享富贵还是受苦,我们必须爱所有敬虔人,不偏待人。
无论贫富,我们都必须爱他们,因为我们信奉主耶稣基督,便不可按着外貌待人(雅2:1)。如果我们的爱是真诚的,就必须爱所有圣徒(弗1:15),从最卑微的到最伟大的;否则就是藐视神的教会(林前11:22)。贫穷并不能破坏基督徒之间的关系。神的儿女之间在属世的方面有许多差异;在属灵的恩赐上,也有人软弱,有人刚强,但因所有人都是弟兄,我们就必须爱所有人。众人都是一位天父的儿女,都同属基督;我们不仅与最富有、最刚强的基督徒同为后嗣,也与基督自己同为后嗣。因此,即便爱他们不能为我们自己带来什么好处,我们也要爱众人,不偏待人,因为我们不是以自己的利益来衡量爱,而是为他人谋求益处。
无论他们是在顺境中,还是逆境中,我们都要爱他们。有些人似乎只爱顺境中的好人,因为这样做不会给他造成任何损失。不,你必须在他们遇到困难、受逼迫时也爱他们。“(你们)一面被毁谤,遭患难,成了戏景,叫众人观看;一面陪伴那些受这样苦难的人”(来10:33)。有些人受苦是因为受逼迫,有些人并未受逼迫,而是因陪伴受逼迫的人而受苦。因此,摩西撇弃了宫廷的一切享乐和朋友,与被人轻视的神的百姓同在,“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来11:25)。唉!许多人像是画中的蝴蝶,在福音洒下的灿烂阳光消失后也随之不见了。于是,弟兄们几乎,甚至是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受苦之人的弟兄,置身事外,不愿接纳他们。
无论我们有没有义务,都应该爱他们,因为弟兄情谊就是不顾自己的事,而是顾念神的形象和荣耀,以及他人的好处和利益。“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2:4)。无论是我们因弟兄给我们的好处或礼遇而爱他们,还是因弟兄对我们的忽视而伤心难过,我们都要顾念对弟兄的责任,因为他们是与神有分的。否则,当我们用别人对我们的尊重来衡量他们的价值,而不是用他们里面的神来衡量时,我们就是凭着外貌认人了。“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也不是这样行吗?(太5:46)。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是忘恩负义的家伙。
这种爱的对象是与我们有着同样宝贵信仰的人,或者说,是我们的弟兄,我们的基督徒同胞。从自然意义上讲,我们的弟兄就是全人类,因“他从一本造出万族”(徒17:26)。这是因性质相同而产生的共融。但从基督教的意义上讲,所有信徒在基督里都是弟兄,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信仰。有些人只是口头认信,但他们区别与异教徒,也被称为弟兄。“若有称为弟兄是行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林前5:11)。还有些人的确经历了重生,或在生命中显出盼望的证据;这些人就是使徒在彼得前书2:17中提到的“教中的弟兄”,我们与他们是同种同源,同有一个养父,在同一个家庭中长大,有份于同一个圣灵,要继承同一份产业。尽管有些人的生命不像他们所认信的,神仍然会接纳我们对他们的爱,因为我们假设他们是弟兄,所以爱他们。
让我们来重述或限定一下这个目标。基督说施舍给门徒就等于以施舍门徒的名义施舍给他(太10:42),我们必须以这样的爱把他们当作弟兄来爱。我们要看他们是属基督的人,承载着神的形像,身上有圣灵的印记。如果我们爱弟兄是为了获得尊重,尽管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为许多人尊敬神的百姓是为了从他们那里得好处。我们每个人都极爱自己,因此,真诚地爱弟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大多数人都带着自己的目的,利用自己的宗教信仰获利。只有当我们出于圣洁的尊重,或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神的形象而爱他们,才是爱我们的弟兄。用圣徒当得的爱爱圣徒,用门徒当得的爱爱门徒,不是因为他们有学问、权势,或财富,而是因为他们是神的儿女。如果我们这样做,就会爱每一个身上有基督样式的人,哪怕只有隐约一点点。爱会遮掩他们身上不可爱的东西,因为他们与我们同蒙一份恩惠,仰望同一位基督得救。无论他们是否与我们合得来,我们都会爱他们;但他们越敬虔,我们就越爱他们。许多人自己不爱慕圣洁,也爱不敬虔的人——部分原因就是生命不洁净——而恨恶非常敬虔的人。以上就是弟兄之爱的含义。在简单了解一番之后,我们发现它在基督徒中非常罕见。爱自己和爱世界几乎摧毁了这种爱;即使有,也没有应有的热度和果效。大多数人虽然自称基督徒,却没有爱,即使有,也是非常冷漠的爱,他们不会为所爱之人或和他们一起舍己。
现在我要来讲爱的另一个层面——对众人的爱;因为爱的对象不能局限于基督徒,而是要给所有人,尽管他们不是与我们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
简而言之,这种爱是 amor justitae,即公义之爱,公平公义是它的特点。这不是说我们要按他们所配得的亏待或恶待他们,而是我们怎样待自己,就要怎样待他们。换句话说就是,爱人如己,己所欲,勿施人。“凡人所当得的,就给他。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罗13:7-8)。或者说,这种爱是 amor compassionis,即怜悯之爱。我们要顾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赛58:7);我们要在他们因为罪和苦难而遭遇悲惨时感同身受,供应他们所缺乏的,并尽我们所能带领他们信靠神。这是我们对任何不信之人和恶人应尽的义务,无论他们属于哪一国。虽然我们憎恨他们的行为,但我们必须对他们怀有怜悯之心。
对仇敌和逼迫我们的人也不例外。“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咒诅你们的祝福,善待那恨你们的,并为那藐视你们、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44)。因为神也是这样,善待不感谢他的恶人。“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因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路6:35)。
我们若有这种爱,不仅会为他人谋求世上的益处,还会真心希望他们能得救,(这样他们就能得到永恒的祝福),并且迫切为此向神祷告。“弟兄们,我心里所愿的,向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罗10:1)。我们应当迫切地为他们谋求属灵的益处。“我的弟兄们,你们中间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转,这人该知道: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雅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