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弃绝了祂的子民吗
罗11:1-10
一、个人性证据 1
二、历史性证据 2-5
三、神学性证据 6-10
- 个人性证据
使徒保罗在罗马书的第9章-第10章中多次提到了以色列的不信和悖逆,这个民族在整体上拒绝了基督,他们想立自己的义,拒绝接受神的义。如果我们只读9章和10章,我们就会对这个民族感到绝望,似乎以色列人之中没有谁能够得救了。但是当我们来到11章以后,我们会感受到一些曙光,因为神在这个民族之中为自己存留了得救的余民。
我们今天很容易将教会之中的人都想像成在基督里蒙了重生的人,我们以为只要进了教会的门,得到了教会的接纳,我们的灵魂就安稳了。只要我们成为了教会成员,我们就一定是在基督里了。但是我们从以色列民族身上会得到什么提醒呢?并不是每一个在地上教会之中的人,都蒙受了救恩。几乎每一个以色列人都受了割礼,他们都佩戴了圣约的记号,他们在每个安息日都聆听神的话语。但是保罗所看到的,正是这样的一个民族在整体上拒绝了基督,只有少数的余民得了拯救。这余民是旧约以色列民族少数得救的人,这余民恐怕也是新约有形教会之中少数得救的人。因此,你们来到这个教会应该得到的第一个提醒就是,“你现在已经重生得救了吗?你已经在基督里被神称义了吗?”得救这件事不会在你来到教会之时就自动发生,只有当你从心里真实的信靠基督的流血代赎之时,你才会经历到拯救。其实当我在教会里听大部分会众分享自己的信仰时,我心里的担忧从没有消失过,因为我在你们很多人所表达的信仰之中,没有查验到任何对基督的信靠,信心在你们口中还是模糊和空洞的。我一直在盼着随着你们在这里听道的时间越来越久,你们能够开始关心自己的救恩,但是这件事在你们大部分人身上并没有发生。我认为今天我有必要在这里再次提醒你们,你们要关心自己的灵魂,你们要关心自己有没有经历得救,因为你不会永远都有机会关心这件事情。
在罗马书第11章之中,保罗要述说的重点并不是人的悖逆,而是神恩典的荣耀。尽管人如此悖逆顽梗,但神还是因着自己的恩典使一部分人得到了拯救。为了说明神并没有弃绝以色列人,保罗陈列的第一个证据就是他自己,因为我也是以色列人,亚伯拉罕的后裔,属便雅悯支派的。我们都知道穆斯林非常抵挡基督,他们是非常仇视基督徒的。其实犹太人对基督的仇恨同样是非常强烈的,犹太的拉比说:“如果一个犹太人归信了基督,那么他就不再是一个犹太人了。”一旦一个犹太人成为了基督徒,他就会立刻受到家人和朋友的排斥,他的家人和朋友会因此与他断绝来往,因为他在他们眼中成为了犹太信仰的叛徒。由此我们就能够稍微感受到,想让一个犹太人信主会有多么困难了吧!我们也就能够理解,当保罗向犹太人传福音时,他从犹太人对福音的回应之中感受到的都是什么了。但就是这样一个抵挡基督的民族,居然还会有人相信基督,这岂不是更能够说明神拣选的恩典吗!在犹太民族之中还有一些相信基督的余民,这是神以祂的大能为自己存留的余数。
保罗自己的经历就说明了神拯救的恩典没有完全离开以色列民族,因为保罗自己就是以色列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属于便雅悯支派的人。保罗在血统上是纯正的犹太人,他在信主之前也是纯正的犹太教徒,热心的按着祖宗的遗传侍奉神,并且逼迫教会。但就是这样一个保罗,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从一个犹太教徒变成了一个基督徒,因为他在那里成为了基督的俘虏。也正是因为保罗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信主前逼迫基督和教会的罪,他经历到自己以仇敌的身份经历了基督白白恩典的拯救。所以当他现在看到以色列民族和他信主前一样抵挡基督时,他仍然可以因着神白白的恩典对以色列民族怀有得救的盼望。他相信既然神能够通过白白的恩典拯救自己这个基督的仇敌,他同样相信神也会因着白白的恩典而拯救以色列民族之中的一些人。
你经历的救恩与保罗经历到的救恩一样吗?若是没有恩典,保罗就不可能得救,保罗是以逼迫基督的仇敌的身份经历到赦罪的,在他从基督得着称义的时候,他在自己身上只能看见对基督的逼迫和抵挡,除了罪恶他一无所有,但保罗就是这样在基督面前蒙恩的。你也是这样在基督面前蒙恩的吗?如果你没有像保罗一样看见自己在基督面亲除了罪恶一无所有,你就不会明白什么是恩典。
保罗的得救经历也可以给我们中间一些人极大的盼望,圣灵在你里面作成信心之前,往往会先用你的罪压伤你的良心,祂会让你尝到罪咎的苦涩,你会经历到你那些最好的行为能够为你带来的也只有绝望。如果这一切已经成为了你的经历,那么我邀请你来看保罗是如何经历基督的赦免的,他是以罪魁的样式被基督拯救的。既然基督这样拯救保罗,祂也愿意如此的拯救你。保罗的罪不能使基督拒绝赦免祂,你的罪也不能使基督拒绝拯救你。
- 历史性的证据
从2-5节,保罗引用了先知以利亚在北国以色列侍奉的历史,以利亚在北国以色列作先知的时期正是亚哈作以色列王的时期,那段时期的以色列国的信仰在整体上都陷入到了偶像崇拜的罪中,亚哈和王后耶洗别带领全国的百姓去侍奉巴力和亚舍拉。先知以利亚为了向以色列人证明只有耶和华是真神,所以他与侍奉巴力450个先知进行了一场比试,他们分别将一头牛切成块子,摆在柴上,他们各自求告自己所侍奉的神,火降在谁的柴上,就表明谁侍奉的是真神。最终以利亚赢得了比试,并且吩咐以色列人杀了巴力的450个先知。但是这件事并没有使以色列民族整体的信仰从巴力转向耶和华,以利亚因着耶洗别的威胁陷入到了恐惧之中,也因着以色列人的刚硬而陷入到了灰心之中。以利亚后来逃到了西奈山,耶和华在那里两次问以利亚说:“以利亚啊,你在这里干什么?”以利亚两次都回答说:“我为耶和华万军之 神大发热心;因为以色列人背弃了你的约,毁坏了你的坛,用刀杀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
在以利亚的感受当中,当时的以色列民族之中除了他一个人以外,已经没有人敬畏耶和华了,他看见的是所有以色列人都背约了。但是神最后告诉他:“我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除了他一个人以外,神在北国以色列还另外拣选了7000人,这7000人在以色列中是得救的余民,这些人都是忠心侍奉耶和华的百姓。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对比发现一个特征,这7000余民与整个北国以色列的人口相比,是很小的一部分人。但这7000余民与以利亚一个人相比,又是很多人。保罗以此说明,在第一世纪的犹太人中间,与整个犹太民族的人数相比,犹太人中得救的余民是很小的一部分人。但是这得救的余民一定不只是他一个人,而是要远比人看到的多。
只要我们阅读两本教会历史的书籍,我们就会发现教会并不会一直处于兴旺之中,教会在某个时期也会经历衰落。我们可以举几个教会处于的兴旺期的例子,比如:宗教改革、清教徒在英格兰的改革、荷兰的第二次宗教改革、新英格兰经历的几次大复兴,都是教会处于兴旺之中的表现。那么教会处于兴旺之中与教会开始经历衰退的表现是什么呢?当教会经历兴旺和复兴的时候,教会之中关心自己的灵魂、关注救恩的人会开始大幅增加。当教会在属灵方面经历衰退的时候,教会之中关心自己的灵魂和救恩的人会开始变得越来越少,甚至没有。教会之中关心得救的人数的比例,可以作为一个我们观察教会属灵光景的一个相对指标。所以当爱德华兹在恩菲尔德教会讲完那一篇“落在忿怒之神手中的罪人”以后,整个恩菲尔德小镇在那一天晚上,镇上的每一个家庭都开始有人哭求上帝的拯救。这是教会处于复兴之中的表现。
但是当教会处于衰退的光景之中时,则会呈现出相反的光景。在属灵的衰退之中,教会中的人会变得开始轻忽地对待救恩,人们不会再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灵魂,人会变得不愿意思想永恒。在属灵的衰退之中,人会轻易的假设自己已经蒙了重生,而且拒绝按着真理查验自己的光景。这不正是保罗时代的犹太人的光景吗!他们以自己作为亚伯拉罕肉身的后裔夸口,他们认为自己并不缺少救恩,但是当基督来到以后,他们却拒绝并杀死了基督。
中国教会整体上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光景呢?我认为是处于属灵的衰落之中,从一个方面就可以看得出来,中国教会的讲台是极度缺乏属灵分辨的,会众普遍的都陷入到了一种假定重生的错误当中,而没有经过一个按着福音真理正确的查验自己的过程。我们不仅需要在福音中认识基督的位格和工作,我们如今也急需认识圣灵位格在人的灵魂之中应用救恩的工作。基督在历史中成就了救恩,不等于我们今天都蒙受了救恩,我们是在圣灵向我们的灵魂个人性的应用救恩时才得着救恩的。让我们转回到我们教会的状况,当这间教会之中关心灵魂和救恩的人数变得越来越少时,就表明这间教会已经开始走向属灵的衰落了,这是教会在圣灵的工作上开始变得的贫穷的信号。
但是通过通过耶和华对先知以利亚说的这句话,就算当教会处于属灵衰落
之中时我们也可以拥有一个盼望,耶和华神会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我相信教会对福音的传讲若是不够清晰,或者其中包含着许多错误,这会对教会之中的灵魂造成极大的伤害,许多灵魂会因此在虚假的平安之中受到欺骗。所以我们不可忽视教会讲台的缺乏,我们也不可以忽视教会对真理的持守和传扬。但是,就算是教会在真理上最软弱的时期,耶和华仍然能够为自己保留七千人,祂能够通过各种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使祂所拣选的人得到拯救。
当我们学习比利时信条的时候,我们会学习到教会的大公性包含了一个历史的纬度,就是教会从创世之初到世界之末会一直存在,尽管有时她会变得不太明显。在此我们可以根据罗马书11章得出另一个结论,不仅教会在地上的存在不会中断,神在教会之中实行的拯救也不会中断,神在每一个时代都会施行拯救,就算是教会中的稗子远远的多过麦子的时期,神仍然会在会为自己留下七千人。就像保罗仍然可以盼望神在悖逆的以色列民族之中为自己留下了余民一样,我们在教会最软弱、最衰落的时期,仍然可以盼望神在其中为自己保留余民。
- 神学性证据
从第5节开始,保罗解释了以色列民族之中会留有余民的原因,如今也是这样,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在以利亚时代,以色列中会有7000人得救,在保罗时期会有一些余民得救,乃是因为神在永恒中作出了拣选,这些人在神的计划之中是神拣选的选民,因此他们在历史之中才会成为得救的余民。
在第6节的经文中,保罗解释了神在历史之中如何落实祂的拣选,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当保罗想到神在刚硬的以色列民族中已经拣选了余民时,他心里满有安慰。因为就算他们现在还十分抵挡福音,但是因为神已经对他们作出了拣选,所以当神定的时候来到之时,他们一定会借着归信基督得救。神对一个人作出了拣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就算这个人十恶不赦,但是神不会因着这个人的十恶不赦而不拯救他。所以保罗在后面说:惟有蒙拣选的人得着了。恩典对于每一个已经轻看自己好行为的人来说是极大的安慰和鼓励,因为神既不会因着人的好行为将恩典赐给人,也不会因着人的罪恶而拒绝将恩典赐给人。因为恩典原本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恩典不能与人的行为参杂,恩典也拒绝与人的行为进行交换,恩典就是神白白的礼物,称义作为恩典就是神白白的礼物。
恩典对一些人来说是白白的、毫无条件的礼物,就是在那些已经看见了自己的行为完全不能换来神的悦纳,在称义上对自己行为已经产生了绝望的人,神对这样的人愿意白白的赐下全部的恩典,让他们白白的得着。但恩典对另一些人来说是毫无所有的,这些人在上帝面前得不到一丁点的救赎性恩典,就是那些希望凭借自己的行为向上帝交换称义的人,所以保罗说:以色列人所求的,他们没有得着。我再说一遍,称义和赦罪是一项白白的恩典,你无法通过好行为换来恩典,因为恩典不能交换,只能白白地得,如果恩典能够用我们的好行为换来,恩典就不是恩典了。
让我对我们中间一切还没有经历到称义的人这样说:你直到如今还没有经历称义的原因不是因为你的好行为还不够多,而是因为你在自己心里还没有失去自己的好行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会到上帝面前白白的求恩典呢?是不配的人,只有当我们看见自己在上帝面前非常糟糕、没有丝毫可以夸口的东西时,我们才会期望神白白的赐给我们一些东西。什么是我们到上帝面前领受恩典的最大障碍呢?其实不是我们在自己眼中的那些罪恶,而是在我们看来的那些好行为。让我们记住保罗时代的大部分以色列人是灭亡在他们的哪些行为之上的!是灭亡在他们自以为是的好行为上,他们的好行为让他们自义,这些行为也让他们拒绝了基督。
我并不是让大家随意的去犯罪,就算你如今还没有称义,你也应该服在神律法的约束之下,但你在律法的约束之下的这些行为必须在你的眼中失去价值,你必须经历连这些比较好的行为也仍然不能使神将一丁点的赦免赐给你,你必须看见这些行为也不具备一丝换来神的恩典的价值。只要这些行为还在你眼中拥有价值感和成就感,你就是在使用你的行为拒绝神白白的恩典。
常有人说:我现在还没有得救,是不是因为我做的还不够好呀!但其实这并不是在寻求恩典,而是在拒绝恩典。神永远不会因为我们做的足够好了而将恩典赐给我们,祂只会白白的赐下恩典。我们应该为了经历救恩而做许多事情,像聚会、祷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我们做这些事不应该是为了让自己变好。神会如何教导你认识祂的恩典?不是通过让你变好,而是借着让你看见自己的全然败坏。神会如何将你带向祂的恩典,不是通过增加你的好行为,而是借着让你在自己眼中失去好行为。求圣灵将这功课教导给你,使你能够通过上帝的救赎之法尝到这白白的恩典。
这是怎么样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们没有得着,惟有蒙拣选的人得着了,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在这节经文的前半句,保罗主要解释了以色列人凭着行为得不着恩典的原因,因为恩典不能用行为交换。在这句话的后半句,保罗也根据拣选的真理表明,为什么未蒙拣选的人都会刚硬的拒绝福音,因为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然后他引用了旧约的三处经文,第一处是以赛亚书29:10节,第二处是申命记29:2节,第三处是诗篇69:22-23节的经文。这几处经文都在描述神将一些人留在了内心昏迷、眼睛不能看见、耳朵不能听见的属灵光景之中,这种光景之中的人在属灵方面变得完全迟钝,他们只会以顽梗和麻木回应福音。而保罗说:所有未蒙拣选的人都被留在了这样的光景之中。
其实并不是神使人的内心在属灵方面变得无知和迟钝,是罪造成了这种状况。其实无论是蒙拣选的人,还是未蒙拣选的人,每个人都因着罪的缘故在属灵方面变得刚硬、瞎眼、麻木和迟钝了。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神不会将蒙拣选的人留在这样的光景之中,而未蒙拣选的人则会在这种属灵的顽梗和麻木下灭亡。并不是每一个拥有属灵的瞎眼和迟钝的人都会灭亡,因为我们每一个在罪中出生的人都是这样的人。但如果我们对福音的刚硬、麻木和瞎眼不被圣灵的大能医治,我们必然会在这样的光景之中灭亡,因为若是我们里面的刚硬和麻木不被圣灵的大能粉碎,我们只会以不信和抵挡拒绝福音。当圣灵开始以祂的大能瓦解你里面的刚硬、麻木和瞎眼时,会有什么记号呢?你的行为、道德等一切会在你眼中变得越来越不堪(不是在别人眼中),但基督和祂的代赎在你眼中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有分量。
在保罗引用的大卫的诗篇之中,有一句这样的话:大卫也说:“愿他们的筵席变为网罗,变为机槛,变为绊脚石,作他们的报应(罗11:9);”我们不需要逐一的解释这处经文里出现的每一样东西,我们留意到一点就够了,筵席是好东西,而网罗、机槛、绊脚石、报应都是不好的东西。保罗用这处经文表达犹太人想用好行为称义的做法,好行为在犹太人眼中如同筵席,但实际上他们用来建立称义的好行为最终却成为了他们的网罗,机槛,绊脚石和报应,他们并没有因此得救,反而因此在福音下灭亡了。这也应该作为我们的鉴戒,若是我们没有失去从好行为而来的骄傲,最终他们也会成为使我们灭亡的网罗和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