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个缘故,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是极大的奥秘,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然而你们各人都当爱妻子,如同爱自己一样;妻子也当敬重她的丈夫。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5:31-6:4)。
- 圣约家庭是一个小教会
今天我们使用“家庭教会”这个题目,并不是要区分家庭教会与三自的区别,也不是只教会应当在某个基督徒的家里聚会,而是指每个圣约家庭都如同一个小教会。
在我们今天所读的各个版本的圣经之中,都有固定的章节和段落,但是在原文圣经里是没有的。我们今天阅读弗5-6章的时候,容易将这两章的内容分开,但这两段经文的内容在保罗心里却不是分开的,而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在5:22-33节,保罗在教导夫妻的关系,在6:1-4节,保罗教导的是父母与儿女的关系,而6:5-9节教导的是主人与奴仆的关系,其实这都是在解释和应用十诫之中的“当孝敬父母”这条诫命,保罗只不过是在将这条诫命应用到当时不同的家庭关系之中。
在使徒保罗教导夫妻关系的过程中,他将夫妻关系与基督和教会的关系作出了一个类比,他说:为这个缘故,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这是极大的奥秘,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这句话为我们理解每个圣约家庭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即“每个圣约家庭都是一个小教会,”因为婚姻之中的夫妻关系,正是对基督与教会的关系的投射,也正因为如此,保罗教导丈夫要爱妻子,就如同基督爱教会;妻子也应当顺服和敬重自己的丈夫,如同教会顺服和敬重基督一样。因为婚姻是对基督与教会关系的象征,所以我们可以确定的说:每一个圣约家庭都是一个小教会,家庭是最小单位的教会。
在第一世纪的教会之中,教会和家庭从没有被分开过,在保罗的书信里我们可以看见明显的证据。除了我们所读的这处经文之外,在其它的书信里也有强调教会与家庭的关系的经文。正是因为家庭在保罗心里是一个小教会,所以保罗在教导提摩太关于选举的真理时,才会说: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提前3:5)?正是因为圣约家庭是最小单位的家庭,所以当教会要选举一个长老时,需要先考查他的家庭。如果他无法管理好这个最小的教会,那么他自然更无法管理好这个更大的教会。其实这不仅是对长老的要求,同样是对牧师和执事的要求,所以保罗在教导选举执事时也提到:执事只要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好好管理儿女和自己的家(提前3:12)。
既然每个圣约家庭都是一个小教会,所以我们可以说:“若是一个圣约家庭没有家庭敬拜,就像一个教会没有公共敬拜一样别扭。”在中国教会的传统之中,是严重的缺乏圣约家庭的概念的,所以中国教会只有公共敬拜的传统,但是却没有家庭敬拜的传统。当我们今天开始建立家庭敬拜的传统时,会让我们稍微体会到老一代人在建立教会的初期所经历的挣扎。但是教会之中只有公共敬拜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家庭敬拜。神不仅应当在教会的公共敬拜中得到尊荣,更应当在每个圣约家庭的敬拜之中得到尊荣;神不应当只是一周一次的受到称颂,祂应当每一天都在家庭敬拜中受到颂赞。
教会之中每个圣约家庭的状况,也关乎到教会整体的健康。因为从教会的主要人员结构上来说,教会主要就是由一个个圣约家庭组成的。教会中的每个家庭若是不健康,教会整体就不可能健康;如果我们中间的每个家庭的属灵光景都十分糟糕,我们整体的光景就不可能十分美好。我并不是要忽视教会之中每个单信的弟兄姐妹,每个教会成员都是有形教会的一部分,但是教会之中的家庭在属灵方面是否健康对教会造成的影响,要远比每一个单信的基督徒对教会的影响大的多。我相信神对基督徒的心意不只是“一个一个的信主,而是一家一家的信主。”我相信基督徒的信仰不应当是以一个人为单位的,而是应当以家庭为单位的。尽管父母的信心不能使儿女称义,但是神喜悦借着父母的信心和忠心,向他们的儿女也赐下对基督的信心。神的心意绝非只是建立一个个体基督徒的信仰,而是在教会中建立一个个的圣约家庭,这些圣约家庭在祂的眼中就如同一个个小的教会。
我要再次强调,我无意贬低我们中间每一个单信的基督徒,如果在你的家庭里只有你一个人信主,其他人都拒绝,这仍然是神赐给你的巨大恩典,你应该因着临到你的恩典而将荣耀归给神。但是,你也需要知道,只是你一个人信主,这仍然会使你缺失许多属灵的福分,因为你的家庭无法成为一间小教会。所以你们应当对你们不信的家庭成员拥有负担,你们应当为他们的灵魂向神迫切祈求。我们中间一切作妻子的,你们应当渴望神使用你们流露出来的端庄顺服感化你们的丈夫。
为此,我们中间一切单身的弟兄姐妹,都应当渴望上帝为你们建立圣约家庭,因为这样可以让你未来的家庭如同一个小教会。我认为传统中国教会的信仰在这方面陷入到了两级分化的光景之中,一方面,我们将教会领袖想象的无比属灵,另一方面教会之中的弟兄娶不信的妻子,姐妹嫁给一个不信的丈夫,有时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我们姑且不说婚姻的一主一信的婚姻原则,如果姐妹嫁给一个不信的丈夫,这就如同我们为这个教会选举出了一个不信主的人来作治理和教导教会的长老。
我想对我们中间一切圣约家庭的成员说:你知道吗,你比许多人都蒙受了更大的福分,因为你被放在了一个圣约家庭的关系之中,你的家庭就如同一个小教会。这个福分使你在每一周之中不只一天拥有团契生活,而是使你每一天都有团契生活的机会。圣约家庭使你在每一天中都更有机会被浸泡在神的道中,神向你赐下了更多的特权。
我也想让大家从这个角度了解一下长执会的教牧工作,其实长执会的很大一部分牧养工作,就是按着圣经去建立教会中的每一个家庭,因为每一个圣约家庭就如同一个小教会,所以建造家庭就是建造主的教会。
- 圣约家庭的教会次序
我感觉一间地方教会就如同开往天城的列车,教会的长执会是火车头,而其中的每个家庭就如同后面的每一节车厢。如果火车头出现了问题,火车会停止前进;但如果是后面的车厢出现了问题,同样会影响火车的前进。所以,若想让这个火车正常行驶,就必须尽量保证这个火车的头和车厢都正常运作。
当我每次想到我们中间每个家庭的属灵状况时,其实我的心里都非常愁烦。当然,我们中间的弟兄在很多方面都在努力的尽自己作为丈夫的义务,你们努力工作,承担起了供养家庭的义务。我们中间的大部分家庭也都在实践基督教教育,我们尽量按着圣经教导儿女。但是弟兄们在家庭之中没有尽上属灵的责任也是事实,我们中间很多家庭缺少家庭敬拜,弟兄们在教育儿女的职责上没有尽责也是事实。圣约家庭就是一个小教会,一个圣约家庭的丈夫不按着圣经带领自己的妻子,不按着主的教训教导儿女,这个家庭的光景就相当于一个教会没有牧师、长老和执事一样。各位弟兄们,我们不仅要养育孩子的身体,我们同样不可以忽视孩子们的灵魂。我们每一天都在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我们不会一直都有机会教导他们敬畏主,难道我们不担心他们长大以后会离弃神吗?
弟兄应当使孩子在家庭敬拜当中学习遵守敬拜的规则,父母应当在家庭里训练孩子敬畏神,孩子何时学会合宜的参与家庭敬拜,就代表他的内心何时才服在敬拜纪律的约束之下。如果一个几岁大的孩子,仍然对遵守教会公共敬拜的纪律一无所知,这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这个孩子在家庭里没有受到父母的教导。在这个方面,我在教会之中的感受是,我们中间大部分孩子在家庭敬拜之中似乎没有学习到规矩,好像在主日的时候是他们唯一学习敬拜纪律的一天,这都反映出我们做父母的弟兄姐妹并不足够重视在家庭敬拜方面训练孩子。我们需要让孩子在家庭敬拜中学习敬拜纪律,为什么孩子在学校的课堂里不会随意说话,也不敢随意走动,但是在家庭敬拜之中却表现的那么随意?这不仅反映出孩子心里不重视家庭敬拜,连我们这些大人也不足够重视家庭敬拜,若不然我们就不会任由孩子破坏敬拜纪律。
既然每个家庭都如同一个小教会,这就代表着每个家庭都应当以神的律法作为规则,孩子是需要服在这些规则的约束之下的。孩子需要借着家庭敬拜学习前四条诫命,也需要通过顺服父母学习后六条诫命。当我们按着主的命令警戒和养育儿女时,其实我们就是在教导他们认识和遵守这些规则。
在家庭次序方面,我首先不想强调丈夫的权柄,而是想强调丈夫的责任。神在家庭里设立丈夫这个角色,是为了让男人能够担负起带领灵魂和身体的责任,丈夫不仅要供应家庭成员的身体,也要看管家人的灵魂。丈夫应该关心自己的妻子有没有经历救恩,作为父亲,我们也应该渴望孩子经历圣灵的重生。如果我们在家庭之中忽略了这件事,我们就忽略了最重要的职责。作为丈夫,我们应该把握机会与自己的妻子谈论救恩,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去思想灵魂、永恒、天堂和地狱这些现实。想一想,我们明知道自己的家人若不经历圣灵的重生,就会去到地狱这个可怕的地方,但是我们却从来不提醒他们这个危险,若是这件事将来真的发生在了他们身上,他们在那个永远受苦的地方会对我们发出多么大的埋怨。在今生,我们的儿女可能会一时的抱怨我们没有为他们提供物质方面的富足,但是在地狱里没有人会在这些方面抱怨自己的父母。若是我们的儿女最终灭亡了,他们一定会在那个地方抱怨我们说:“你们之前没有将福音足够的讲给我听,若是你们对我尽上这些属灵的职责,可能我就不会在这里受苦了。”
当谈到家庭次序的时候,保罗首先谈到了丈夫与妻子的次序,然后又谈到了父母与儿女的次序。丈夫当使用权柄爱妻子和儿女,妻子也应当顺服丈夫的权柄,并且作为母亲,姐妹也教导儿女也应当顺服父亲的权柄。似乎我们已经对这些基本真理倒背如流了,但是真的放在家庭的实际处境之中,我们又似乎一无所知。在家庭之中,神为男人和女人安排了不同的角色,神让女人生儿育女,所以妻子在家庭中会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和养育孩子。这并不是坏的事情,这些都是好的,我也不是说男人不需要在养育孩子的事情上尽责。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姐妹作为妻子会误用这些优势,姐妹会因为孩子与自己更为亲密而孤立丈夫的权柄。在很多家庭里,当一个父亲要管教悖逆的儿女时,孩子的妈妈会拦在中间,不允许孩子的爸爸责备或责打孩子。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在我们中间许多姐妹身上都出现过这个问题,甚至很多人仍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作出改变。我想说,在教育儿女方面,没有比这么做更具破坏性后果的做法了。一个孩子的妈妈不允许父亲管教儿女,这个孩子一定不会敬畏神。我相信如果作为父亲有足够的智慧,我们可能不需要动用管教的杖就可以教育好儿女,使他们敬畏神。但是如果一个母亲,拦阻和不允许父亲管教自己的孩子,这个孩子一定会变得无法无天,因为这个母亲在孩子的心里废掉了上帝设立的权威和权柄。
在开始这一讲的时候,我们已经提到,保罗在这段经文里的教导,不过是在不同的关心中应用“当孝敬父母”这条诫命而已,第五条诫命在根本上是在讲什么?上帝是在吩咐我们“要服在权柄之下”,神是将人创造在权柄之下。神将夏娃创造在亚当的权柄下,又将他们的儿女创造在他们的权柄之下。当一个姐妹不允许丈夫管教自己的孩子时,她是在违背第五条诫命。因为她既违背了妻子当顺服丈夫的次序,也违背了儿女当顺服父母的次序。我再说一遍,作为姐妹,如果你不允许你的丈夫管教儿女,你不仅是在废掉他作为一家之主的权柄,你的做法同样是在你的家庭之中废掉上帝的第五条诫命,你需要在这个问题上回应神。为什么在很多家庭之中,孩子没有出生之前,夫妻的关系还挺甜蜜的,但是孩子一出生后,特别是孩子长大一些后,夫妻就会时不时的争吵。就是因为这个家庭破坏了神设立在家庭之中的权柄和次序,妻子拦阻丈夫管教儿女,不仅会让孩子的心变得疏远父亲,也会非常严重的破坏夫妻关系。我的经验是,如果妻子配合丈夫管教孩子,在很多情况下孩子根本不需要被责打,只要夫妻在每一次教育孩子时保持一致,孩子就会服在父母的权柄之下。而恰恰是母亲护孩子和娇惯孩子的行为,会使孩子需要受更多的责打才可以被管教过来。
我们中间的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都需要在孩子面前注意一些行为,客观的说,作为孩子的父亲,弟兄并不会经常在孩子面前数落自己的妻子。但是姐妹作为孩子的母亲,很容易在孩子面前数落孩子的父亲,将自己丈夫不堪的一面在孩子面前揭露出来。我不认为这是一种诚实的做法,而是一种愚蠢的做法。这么做并不能促进孩子变得诚实,只会让他们从心里变得藐视自己的父亲,这些做法就等于是从孩子心里推翻父亲的威严。作为丈夫或妻子,我们不仅需要在孩子面前保护自己的权柄,也需要在他们面前保护另一半的权柄。妻子需要因着孩子不尊重他们的父亲而责备他们,丈夫同样需要因着孩子不尊重自己的母亲而管教他们。一个孩子只有学会尊重自己的父母,他们的内心才会怀有对神的敬畏。
其实在现实之中,弟兄在孩子心里丧失作为父亲的权威,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在自身。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特别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弟兄作为父亲,说话不可以反复无常,我们对孩子说话也需要深思熟虑,我们不能随意改变自己口中说过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如果我们在上一秒刚刚为孩子作出一个决定,但是下一秒又推翻了自己的决定。或者我们刚刚对孩子说:不可以吃冰激淋,但是5分钟后我们又要主动的带着孩子去买冰激淋,我们这样说话会让我们的话在孩子心里丧失诚信,这样孩子自然也不会再重视我们作为父亲说的每一句话。
- 弟兄作为父亲,也应该注意不要对孩子提出一些超过圣经的命令和要求。作为父亲,我们很容易成为孩子们的暴君,要求孩子必须无条件的听从自己。弟兄维护自己作为父亲的权柄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变成自己的木偶,而是为了随着他们逐渐长大,将来能够独立的去回应上帝的诫命,一生遵守神的命令。我们的孩子迟早会离开我们,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就是脱离我们权柄的时刻。我们按着圣经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在离开我们之后还能够顺服神的命令。
- 弟兄作为父亲,要让孩子重视自己说过的话。当我们给孩子一个命令的时候,我们不能允许孩子对自己的话敷衍了事。如果孩子做错了事,当我责备和教育他们的时候,我们必须确保孩子将我们说过的话听进了心里,并且足够重视我们教导他们的话,否则我们就不应该轻易让他们离开。孩子在面对父母的管教和责备的时候,回避问题和逃避管教是他们的天性,但是我们作为父母,如果他们始终不面对自己的问题,或者没有将父母教育他们的话听到心里去,我们就不应该让他们离开。我再说一遍,特别是作为父亲,当我们通过一些话纠正孩子的一些问题时,我们必须足够重视自己的话,我们不能允许孩子 支支吾吾的将我们的话敷衍过去。当他敷衍你的时候,你要让他在你面前安静下来,你需要让他的眼睛看着你的眼睛,然后再重新将你说过的话对他说一遍,不要允许孩子随意的对待你说过的话。
最后,我还想对姐妹们作出两个方面的提醒。如果你想忠心地按着主的命令教育儿女,那么你需要避免溺爱孩子。我见过太多孩子反过来操控父母的情况,记住,你的孩子并不是一个天真无邪的人,他是一个小罪人。在你管教自己的孩子后,如果你的孩子哭喊,你需要分辨他究竟是在表达痛悔,还是在借着哭喊对抗你的管教。姐妹们在孩子哭喊的时候,很容易将孩子当成一个受害者。明明孩子在上一刻才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在下一刻,他一哭就出现了一副受害者的形象。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时,我们很可能会使用一种世俗心理学的方式回应他们的问题,而不是按着圣经的方式回应他们。并不是只要孩子一哭泣,我们就应该立刻地安慰他们,如果他们是借着哭泣回避自己的问题,或者借着哭喊对抗父母的权柄,在这种情况下哭闹的应当受到管教,而不是得到安慰。只有在他们面对了自己的问题以后,我们才应该对他们重新表现出接纳。这是神在拯救我们的时候,对待我们的方式,这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就像神在赦免我们之前,会先让我们看见和承认自己的罪,这也应该成为我们管教孩子的原则。就像 箴28:13说: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该认为自己比上帝更有智慧。
不要在孩子一哭的时候,就把他们当作一个受害者。
另外,我们也要注意,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轻易地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特别容易问孩子:这样好不好,那样行不行。我们喜欢问孩子:你想不想学钢琴,你想不想学习美术。我们当然要了解孩子的爱好,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应当让孩子为自己做决定。如果一件事连我们作为父母的人都拿不准主意,我们认为孩子会比父母更有判断力作出正确的决定吗?所以,我们不要轻易的问孩子:这样好不好,那样好不好。在通常的情况下,孩子都需要父母为他们作出决定,他们并不知道什么真的对他们有益处。而且总是询问孩子的意见,会带给他们一些不好的暗示,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足够有能力做决定,也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有权柄作出决定,而父母无权干涉他们。无论是弟兄,还是姐妹,我们都应该在这些细节上注意自己言行,可能正是这些整日之中的细节,使我们丧失了为人父母的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