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我在一本罗马书的讲道前言中,看到了很有意思的一段引言,在进入对罗马书的解释之前,我想先为大家引述一下。
在主后386年,有一个年轻人在米兰听了主教安波罗修的讲道之后,开始受到福音的影响,但是他始终感觉自己无法胜过罪。直到有一天,他正在一个花园里散步,看到一本新约圣经被拴在讲台上,这时他听见一个男孩玩耍着说:“拿起来读”,于是这个年轻人径直地朝着圣经走去,随手翻开圣经,刚好翻到罗马书的13章。紧接着,一段圣经映入了他的眼帘:
再者,你们晓得现今就是该趁早睡醒的时候,因为我们得救,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13:11-14)。
在阅读这段经文的过程中,圣灵在这个年轻人的心里,施行了重生和悔改的大能,使他归信了基督,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的西坡主教——奥古斯丁。
在1515年,有一位奥古斯丁修会的修士,正在刻苦地专研奥古斯丁的著作,作为他的博士研究课题。他被派到维藤堡大学担任圣经教授,教导完诗篇以后,他接着教导学生们罗马书。但此时这位已经被尊为圣经教授的老师,却还没有成为福音的学生,所以每当他读到“神的义和基督的义”这几个字时,就会让他感到恐惧战惊。在他预备罗马书第一章的教案时,他从一本古抄本上读到了一段奥古斯丁的注释,这段注释正是对基督之义的解释。奥古斯丁说:“保罗在罗马书第一章论到神的义时,不是指神自己是义的,而是指祂白白地赐给信靠基督之人的义”。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明白福音,他终于在福音下摆脱了从律法和良心而来的恐惧,这个人就是在宗教改革中高举因信称义的马丁·路德。
在1738年,35岁的约翰·卫斯理在伦敦外的阿尔德门听道,那次讲道的经文正是罗马书。在听道的过程中他感受到心里有一种奇妙的暖流涌动,他后来回忆那才是他真正归信的时刻,这一次的经历影响了他余生的侍奉。
通过回顾这三个历史事件,足以让我们看见罗马书对历史历代的教会都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曾经有一位著名的圣经学者说:如果圣经是一枚钻戒,那么罗马书就是这枚钻戒上的砖石。通过这个评价,足以让我们感受到罗马书中的真理是多么的重要和宝贵。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认为罗马书在神学方面,是整本圣经中最深奥的一卷书,因此我认为它是最难解释的一卷书,这也是我之前一直没有打算案卷传讲罗马书的原因,因为我感觉太难了。但最近神使我产生了一种传讲这卷书的渴望,并且神让我对这卷书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感受,我非常希望与大家一同学习罗马书中的福音真理。其实罗马书是打开整本圣经的钥匙,加尔文说:“任何人真实了解这封书信,他就找到了圣经隐秘宝藏的入口,这是毫无疑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若是不明白罗马书,我们就无法正确的理解整本圣经,罗马书是我们正确解释圣经其它书卷的依据。所以,我心里希望能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与大家一同按着经文章节的顺序查考罗马书,愿主帮助我们,使我们一同在这封书信的真理中有所长进。
概括:如果我们以最简单的方式划分罗马书的章节,海德堡要理问答的结构就是最经典的划分。从1-3:20节是在谈论人的愁苦,从3:21-11章是在谈论人的拯救,从12-16章是在谈论人的感恩。其实在宗教改革时期,海德堡要理问答中关于“愁苦、拯救和感恩”的真理,就是从罗马书的结构中总结出来的。但如果我们在进一步的细分,罗1:1-17节是引言部分,从1:18-3:20节是谈论神对人的定罪。从3:21-5章论述的是因信称义,从6-8:17节论证的是成圣,从8:18-30节讲论的是得荣耀,从8:31-39节谈论的是永蒙保守,从9-11章论述的是预定。从12-16:24节讲论的是圣徒的生活准则,其中包括了很多主题,最后一段经文16:25-27节是最后的结语。每当我们谈到称义和成圣这些神学名词时,我们总会觉得这些术语属于系统神学,好像和圣经的关系不太直接。但是通过查考罗马书,我们会清清楚楚的看见,这些教义都是罗马书所强调的福音真理。
我们要通过两次的时间讲完引言部分,通过仔细研读,我们会发现这卷书在引言部分就包含了丰富的福音真理,我十分希望通过传讲这卷书,能够使我们中间的每一个人,对福音有一个整全的认识,愿主做我们的帮助。今天我们要传讲的是引言部分的1:1-15节,我们要将这15节的经文分为两个部分传讲,第一、保罗描述这福音的特征,1-7节。第二、保罗传讲这福音的方式,8-15节。
大纲:
- 保罗描述这福音的特征 1-7
解释:假如让我们来写一封信,我们首先要陈明两点。第一,我是谁,第二,我 要写信给谁。当保罗写这封书信时,同样提到了这两点。不过当保罗介绍自己和接受这封书信的罗马教会时,他始终是从福音的角度来定义自己和对方。他称呼自己是传福音的使徒,他称呼罗马教会是在福音下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保罗是通过他所信的福音介绍自己的,也是通过他所信的福音认识罗马的信徒的。我相信今天你来到教会中,可以叫出大部分人的名字,但你能够通过福音认识他们吗?别人能够通过福音认出你是谁吗?
这是基督徒实践圣徒相通的准则,神的儿女之间应该如何寻求属天的团契和相交?答案是通过谈论福音真理。因为信徒就是被福音的大能联合起来的,也只有通过一同谈论和聆听福音的真理,圣徒之间才能够感受到存在于彼此之间的属灵连接。如今在我们教会中,我们已经开始刻意地培养这种谈论福音的习惯,无论是在公共敬拜结束后,还是在小组的团契里,我们都比较注重个人从经历性的角度,分享自己对福音的认识和体会。我们相信,这即是圣灵用来将我们联合成为一个身体的方式,也是每一个神的儿女感受到彼此之间存在属灵联合的方式。严格来说,我们在聚会中只分享自己的经历,并不能达到真实相交的目的,除非你分享的是福音性的经历,或者在你的经历中能够听见福音。
保罗在这几节的经文里,有没有介绍自己是谁呢?有没有提到这封信 是写给谁的呢?有!但只要我们简单观察一下经文,我们就不难看出,保罗最关心的根本不是介绍自己是谁,也不是表明罗马教会的信徒是谁,他最关心的是福音。所以当保罗在这里介绍自己是谁时,他没有离开福音这个话题。当保罗说到罗马教会的信徒是谁时,他同样还是没有离开福音。从这封书信的第一节经文开始,直到封书信的最后一节经文,从始至终都贯穿着对福音的关注和强调。而从1:1-7节,保罗至少谈到了三件事。第一、福音是上帝通过哪些人启示下来的,是通过使徒和先知。所以在第一节的经文中,论到了福音与新约使徒的关系,在第二节的经文中,论到了福音与旧约先知的关系。第二、福音的核心内容是关乎谁的,答案是基督,因此在3-4节论到了耶稣基督。第三、这福音是传给谁的,在5-7节谈到了万国和万国之中的罗马信徒。
在这封书信的开始,保罗自己是以什么身份向罗马的教会传讲福音,他说: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奉召为使徒,特派传 神的福音。使徒这个词的意思是奉差遣,在第一世纪的罗马世界,凯撒作为最高元首,有时会差派一些特使,去某个地方为自己办理某些事情,这种角色类似于中国封建社会中的钦差。当保罗联想到自己在传福音这一工作中的职分时,他用这个类比描述自己的身份。那么这一职分的职责是什么呢?特派传 神的福音。使徒的主要工作,就是将他们从基督那里领受的福音,原原本本的传扬出来。第5节的经文说:我们从他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他的名信服真道;福音是如何传扬在万国之中的?是通过使徒这一职分。这意味着,若是没有使徒,福音就不会传扬在这个世界之中。
在2021年的时候,有一位深受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影响的女士,与我讨论究竟应该是在周六聚会,还是应该在周日聚会的问题。她认为在摩西的律法之中,清楚的命令我们要在一周的最后一天(周六)聚会,所以她认为今天我们也没有理由在一周的第一天(周日)聚会。我按着威斯敏斯特的教导向她解释了一番,但我认为她并不在乎这些原则。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所有基督徒都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我们需要遵循使徒的教训。基督徒并不信仰使徒个人,但是基督徒都应该认信使徒的教训,基督徒的信仰应该是被使徒的教训塑造出来的。我们为什么每周都要用使徒信徒进行信仰告白,就是为了表明我们的信仰是从使徒的教训而来。既然使徒们将聚会的时间从一周的最后一天,改变成为一周的第一天,那么这就应该成为我们遵循的一大敬拜原则。从使徒时代一直到宗教改革,以使徒的教训作为基督徒的信仰准则,始终是教会认信的基本原则,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也应该如此。
如果我们听说过那么一两个异端,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异端之所以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就是因为在理解圣经时偏离了这个根本原则。大部分异端也是讲圣经的,但问题是他们不是根据使徒的教训理解整本圣经。为什么安息日会的人到如今都不敢吃猪肉?为什么很多异端到如今还在守旧约的逾越节?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是通过使徒的教训认识旧约圣经,而是直接跳过了使徒在新约的教导去看待旧约,所以他们对旧约圣经的理解,就得出了与使徒的教训完全不同的结论。但是对于我们每一个渴望认识福音的人而言,我们需要持守这个根本原则,我们应该通过使徒的教训认识基督,我们也需要通过使徒的教训认识摩西。因为使徒是被基督呼召,特派传神的福音的人。
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奉召为使徒,特派传 神的福音。这福音是 神从前藉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在新约,众使徒是被上帝启示、传扬神的福音的人。而在旧约,被上帝启示、传讲福音的人是众先知。上帝在旧约借着众先知所启示的福音,与上帝在新约借着众使徒所启示的福音,结合在一起,就是今天我们手中的这一本新旧约圣经。在保罗的教导中,我们看见旧约的教导和新约的教导是一个整体,它们是完全一致的,它们都在一同见证福音。但是现在很多教会对圣经的理解,已经严重偏离了使徒的教训。现在有人已经将圣经肢解成几个不同的部分,一些人将旧新约圣经划分成7个不同的时代,什么“无罪时代、良心时代、人治时代、应许时代、律法时代、恩典时代和国度时代!”并且他们宣称在不同的时代,上帝拯救人的方式也不一样。为什么如今很多教会根本不传讲旧约圣经,因为他们认为现在是恩典时代了,而旧约圣经是律法时代的产物,已经不适用于现今的基督徒了,所以今天处于恩典时代的信徒根本不需要学习律法时代的旧约了。可是使徒保罗是怎么说的呢?他说自己所传的福音,就是神从前借着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使徒所传的福音,与旧约的众先知所传的福音,是同一个福音。从创世纪到启示录只有一个福音,根本不存在第二种可以得救的方法,神从始至终只向罪人启示出一种拯救,就是信靠耶稣基督。所以,我们不能将新约当作一本充满了福音的书,却将旧约视为一本只记录了律法的书。上帝如何在新约借着众使徒的口,传讲了白白恩典的福音。祂就同样在旧约借着众先知的口,传讲了白白恩典的福音。新约的使徒和旧约的先知,都是在述说同一位满有恩慈的上帝。我们不能通过使徒的口,看见的上帝是满有慈爱的,可通过众先知的口,看见的上帝却是无情的。我们渴望在新约使徒的口中,认识一位何等美好的上帝,就应该也同样渴望通过旧约众先知的教训,认识一位何等美好的真神。
当保罗稍微描述了福音与使徒和先知的关系以后,就迫不及待的表达这福音究竟是在讲什么。简单来说,福音就是在讲神的儿子我主耶稣基督。福音的一切内容,都是以神的儿子耶稣基督为中心展开的。论到他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 神的儿子。我们可以从这一句话中,归纳出两个关于耶稣基督的真理。第一、这里提到了祂的两种身份,一方面,保罗强调他是从大卫后裔生的,这对于罗马教会的犹太信徒而言,意味着基督就是他们所等候的弥赛亚。另一方面,保罗也强调基督是神的儿子,儿子这个名词在原文中是单数,这意味着基督身为神的儿子的与众不同。我想保罗在这里是在强调基督的神人二性,基督身为大卫的后裔,表明了基督真实的人性。而基督被显明是神的儿子,同时也表明了基督卓越的神性。在这一句话中,我们也可以归纳出保罗强调的另一个方面,这里提到了基督的出生和死里复活,这是对基督的降卑和升高的概括。基督从大卫的后裔出生,是基督降卑的开始。而基督从死里复活,则是基督升高的开始。借着基督的出生,我们看见神的儿子成为了人的儿子。而借着基督的复活,则显明了这位成为人的儿子的,原本就是神的儿子。
与其她的宗派相比,改革宗教会是比较重视教义的,但是我在改革宗教会中也感受到了一种教义的枯燥和乏味,仿佛教义是灵魂难以下咽的东西。与改革宗教会相比,在一般福音派的教会中,这种对教义的乏味还要更加严重一些。为什么基督神人二性的教义只会让一些人感到枯干呢?为什么基督的降卑与升高只会让很多人感受难以忍受呢?当然,讲台的传讲有着无法推脱的关系,但我想根本原因还是属灵方面的问题,原因在于对很多人而言,这些关乎基督的教义真理,与很多人并不相干。让我们对比一下,使徒保罗传讲基督是何等的迫切,但对我们而言这些真理又是多么的枯燥!难道保罗热切传给众教会的福音,今天就只应该让我们感到难以忍受吗!福音不应该成为止息我们灵魂干渴的甘霖吗!难道福音就是这么拯救我们的吗?让我这么说,基督的降卑与升高、基督的神人二性,在你心里之所以是枯燥的,是因为你对基督还没有产生福音性的需要,你并没有感受到“神人二性的基督的降卑与升高,”正是你所需要的拯救。只有当你渴望这位既是神、又是人的基督、渴望祂的降卑与升高成为你的赦免和称义时,这些关乎基督的教义,才会开始在你的心里闪耀出属天的光辉。
在我们教会,我们是比较关注经历性信仰的,这是极美的一件事,对于我们得救而言这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对基督徒而言,救恩不仅只是一种认知,而是成为一种现实。但是我们很容易对经历性信仰产生一种错误的关注,对经历性信仰的错误理解,很容易使我们在自己里面寻找能够使我们得救的东西。但福音不是让我们向自己里面关注,而是让我们向外关注。福音是让我们停止在自己里面寻找拯救,是让我们接受自己以外的基督为拯救。很多人寻求救恩的方式,就是想在自己里面找到重生、信心和悔改,这也是一种关注经历性信仰的体现,但是这种经历性信仰并不是太符合福音。按着福音的指导,我们应该到哪里去寻找救恩?到基督的神人二性中,到基督的降卑与升高中,到基督的降生、受死与复活中。经历到基督成为我们个人唯一的拯救,才是合乎福音的经历性信仰。无论是经历重生也好、经历悔改也好,这一切一定都是从基督而来。不从自己以外的基督寻找救恩,直接从自己里面寻找救恩,就等于是希望自己能够在福音以外得救。
让我们留意分辨,自己究竟有没有从福音得着属天的好处。这位神人二性的基督,祂经历的降卑与升高,祂的降生、受死与复活,与你有什么实际的关系吗?基督的位格和工作成为了你得救的真实需要吗?基督的一切成为了你唯一的拯救吗?若是在福音的传讲下,福音并没有成为你得救的真实需要,那么你每一周听福音,都只不过是与福音的拯救擦肩而过。
保罗在5-7节说,这福音是传给万国的人的,罗马教会的众圣徒就是在这福音的普世邀请下蒙召的。在第5节中,我们需要留意其中的一个词,我们从他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他的名信服真道;信服在原文中是由两个名词组成,一个是信心,另一个是顺服。希腊文可以将这节经文的后半句直译为:在万国之中,叫人信而顺服祂的名。所以和合本圣经里的信服这个词,是指:出于信心的顺服。这表明在福音的呼召下,信徒会对基督产生两种回应,第一种是信心的接受,借此我们接受基督的受死作为自己的赦免,接受基督的顺服作为自己的称义。另一种回应就是保罗在这里所说的信服,这是指出于信心的顺服。信心的接受使我们接受基督成为我们的救主,而信心的顺服使我们视耶稣为主。信心的接受使我们明白基督在恩典中的主权,而信心的顺服使我们接受基督在律法中的主权。
信服这个词提醒我们什么呢?如果我们对基督产生了真实的信心,我们的信心就不仅会在信仰告白中体现出来,同样会在行动中体现出来。我认为在我们中间存在一种自欺的危险,我们可以通过分享经历让别人感觉自己拥有一颗非常真实的信心,但是我们的行为表达的却是不信。其他人在我们口中认识的我们,与他们在我们的行为上认识的我们,应该是一致的。如果信心在我们的行为上体现出来的是微弱的,我们在自己口里就不应该是那么刚强的。如果你真如自己所说的那样拥有活泼的信心,你的信心在你的行为上也应该是显而易见的。我不相信信心与顺服是可以割裂的,正如雅各所说的: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得救性的信心必然会结出顺服的果子来,尽管这果子可能很少。在学习教牧工作的过程中,我需要反复的学习一个原则,我不能只凭着耳朵认识一个人,我同时也需要通过眼睛认识他是谁。因为我们的耳朵只会凭着对方的口认识他,而我们的眼睛则是凭着对方的行为认识他是谁。这个原则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不能只通过自己口中的话介绍自己,我们也需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告诉别人自己是谁。如果我们对基督拥有信心,就必然也会拥有出于信心的顺服。现在这个教会的其他人,能够通过你的行为认出你是众圣徒中的一员吗?这在乎你是否因着信基督、而顺服祂。
- 保罗传讲这福音的方式 8-15
解释:在8-15节的经文要简单一些,主要说明了保罗为什么向罗马信徒写这封书信。使徒保罗首先向罗马教会的信徒表达了自己是多么的爱他们、关切他们。我在他儿子福音上,用心灵所侍奉的 神,可以见证我怎样不住地提到你们;在祷告之间常常恳求,或者照 神的旨意,终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们那里去。因为我切切地想见你们,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固。保罗不住地在祷告中提到罗马的众圣徒,保罗一直为着能够亲自去到罗马而向神祷告,他希望能够面对面的向他们传讲福音,使他们在福音真理中被坚固。但是保罗虽然多次有拜访罗马教会的打算,但是因为一些拦阻始终没有实现。所以保罗不得已,只能先用写信的方式将全备的福音真理传给他们。
保罗在14节说:无论是希腊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保罗之所以如此迫切地传讲福音,是因为保罗拥有一颗欠债的心,他欠的债是一种福音的债。与众使徒相比,虽然保罗并没有像其他使徒一样跟随基督三年半的时间,但保罗领受的福音真理是最丰盛的。而于此相对的是,我们在保罗身上感受到的这种欠债的心,也是最强烈、最明显的。一个人领受的福音真理越完备、越丰富,就意味着他欠下的福音的债巨大。如果我们领受的福音,并没有从我们这里传出去,那么这笔福音的债就永远的留下了。让我们看见在我们中间有一笔债,让我们也学习保罗这样祷告:无论是城市中的人,还是农村中的人,无论是有知识的人,还是没有文化的人,我们都欠他们的债。求主给我们开还债的门,就是传福音的门。
我还想提到另一件事,我察觉到我们如今非常缺乏向不信的家人和亲戚朋友传福音的热情。在我们中间有很多人还是单信的家庭,但是我们并没有花费心思思考,应该如何地帮助他们认识福音。让我们承认这个事实,我们欠他们福音的债。在传福音方面的冷淡,我认为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对传福音的错误看法导致的。我们可能认为向一个人传福音,就是告诉他一句信耶稣得永生,或者告诉他来教会聚会就完了。但传福音并不是这样的,传福音需要我们持续地花费心思去了解一个人,需要我们长时间的祷告和思考,如何在恰当的时候用福音与他进行有效地对话。决志祷告在传福音方面为我们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因为它让我们觉得只要带领一个人做一个祷告,就等于是完成了传福音的使命了。这导致了很多基督徒在传福音时是非理性的,使我们在还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就大谈特谈福音。向一个人传福音,在如今的时代常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了解一个人,然后才会知道如何用神的话与他们适当的对话。忽略了这个过程,我们就不能用福音帮助别人认识自己的属灵需要,更不能帮助他们接受福音,
当使徒保罗说完:“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这句话以后,他就开始正式的向他们讲论福音的,但我们在罗马书中看见保罗所讲的福音是什么样呢?保罗用了2-3章的篇幅讲论了神对人的定罪,用了2-3章的篇幅论证了因信称义,用了2-3章的篇幅论述了基督徒的成圣,用了不到一章的经文讲论了得荣耀和永蒙保守的教义,用了3章的篇幅讲论了预定的教义。这是保罗对福音的讲论,请问其中有哪一项真理是能够用一句“信耶稣。得永生”概括的呢?其中有哪一项真理,是人可以通过简单地做一个决志祷告就可以获得的呢?这几个世纪以来,教会在福音的认识上在一直倒退,所以今天的基督徒非常喜欢接受一种简化的福音,教会已经用决志祷告的做法,代替了信徒对福音真理的认知。今天大部分教会帮助一个人成为基督徒的方式,并不是引导刚刚来到教会的人认识全备福音的真理,而是带领他们做一个决志祷告。只要一个人在教会中做了决志祷告,他就如同已经拿到了进入天堂的门票。
但我们从保罗所写的罗马书中能够看见,他传讲的福音是:先让人认识自己的全然败坏,先让人在律法中看见上帝的忿怒和审判,然后他才开始宣讲因信称义的教义,在称义的教义之后他又讲了成圣的教义。福音不是一个简易的公式,福音是一个真理的海洋,只要这样的福音才能在人心里开始一个天路历程。
在中国教会中很多的基督徒身上,都患有一种认知方面的懒惰。在我们中间,在讲道的时候能够安心睡觉的人不多,但是在很多教会中,讲道的时间就是信徒开启睡眠模式的时间,而这正式因为这种认知懒惰造成的。我想在我们中间,还是有很多人是被这种认知的懒惰所影响的,所以我要告诉大家,如果你渴望得救,你需要认识的不仅是一句福音的口号,而是进入福音真理的海洋,你需要知道全备的福音在讲什么。你需要在福音中认识不义的自己,认识公义的上帝,认识愿意向你赐下公义的基督。要思考,一个未重生的人对福音关闭了认知的门,就等于向自己关闭了得救的门。不要在福音的课堂上睡觉,要祈求基督使你在真理的教师——圣灵的手下,成为勤奋的学生。
结论:这是我们罗马书讲道的第一讲,最后再让我们回顾一下奥古斯丁、马丁·路德和约翰·卫斯理的经历,他们都因着罗马书中的福音真理而蒙受了恩典,盼望你也能从这卷书的真理中经历大能的拯救和更新。盼望在若干年后,当你再回顾奥古斯丁、马丁·路德和约翰·卫斯理的蒙恩经历时,在他们之后也有你的蒙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