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5:15-19
题目:恩典大于过犯
概括:在罗5:15-19节之中,保罗在反复的进行对比。这段经文重复告诉我们一件事,死亡和定罪是从一个人而来,称义和生命也是从一个人而来。今天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思想这段经文,第一、两个人,第二、两个众人,第三,两个归算。
大纲:
- 两个人
从15-19节,“因一人”这三个字在每节经文中都会出现两次。在每节经文的上半节,保罗用“一人”这个词指向亚当;而在每节的下半节,保罗用“一人”这个词指向基督。
在上文下理之中,保罗所描述的这两个人拥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他们都对“众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前一个人因为犯罪,将死亡和定罪带给了众人;而后一个人因为顺服,将称义和生命带给了众人。所以这两个人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在上帝面前都是圣约的代表,他们在上帝面前是悖逆还是顺服,直接决定了众人在上帝面前是死亡还是得生命。
我们相信,保罗之所以会将亚当与基督进行对比,是因为在上帝与亚当和上帝与基督之间,分别存在一个约。在伊甸园中,上帝与亚当立了行为之约;而在万古之先,圣父与圣子立了恩典之约。在行为之约中,圣约的代表亚当失败了,因着他一个人的悖逆,死亡临到了他所代表的所有人;而在恩典之约中,圣约的代表基督成功了,因着祂一个人的顺服,生命和称义也白白地临到了祂所代表的所有人。
有些人说:“在上帝的眼中,人类的历史上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亚当,另一个就是基督。”从圣约的角度的确可以这么说,因为圣约将全人类只区分为两类人,一类是被亚当所代表的人,另一类是被基督所代表的人。亚当和基督不仅是两个历史性人物,更是两个身份象征;每一个被定罪的人都会被上帝视为亚当,而每一个被称义的人都会被上帝视为基督。
保罗反复的告诉我们,定罪和死亡是由亚当而来,而称义和生命是由基督而来。在救赎历史之中,亚当和基督都被神赋予了特定的身份,他们都是圣约的代表。这表明了我们在上帝面前被定罪或是被称义,并非取决于我们自身的行为,而是由在上帝面前代表我们的那个人的行为决定。
这也是上帝的法庭和人的法庭之间的不同,在由人审判的法庭之中,法庭只应该按着犯罪者的行为审判他个人,而不应该按着他个人的犯罪行为归罪于他人。在人类的一切司法活动之中,一切的株连的司法行为都是邪恶的,这也是上帝为人类的司法者制定的司法规则,“不可因子杀父,也不可因父杀子,凡被杀的都为本身的罪(申24:16)。但是在上帝的法庭之中,存在一个圣约性的原则,上帝首先是按着两个人对人类进行审判,祂会按着亚当为人定罪,又按着基督称人为义。其次才是按着个人的行为对每个人进行量刑。地上的法庭只能根据人的本罪进行审判,但在天上的法庭之中,上帝是同时根据人的原罪和本罪审判人。
个人主义是现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所以我们所生活的现代社会,比较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人的自由选择。与古代的传统社会相比,现代人更加追求人的自我实现,也更加看重人的自我意识,这一切都是现代文化中个人主义的体现。由于个人主义的影响,现代人与古代人相比会表现的更加自我。为什么我们会从骨子里觉得,将自己看成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人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被亚当代表确实难以接受的?这表明我们在进入教会以前,就已经完成了现代文化的洗礼。
但是当我们每个人将来站在上帝的审判台前时,我们无法否认一个圣约之下的现实,原来我们每个人亚当的代表之下,神不仅会对亚当说:你在伊甸园中背叛了我!也会对我们每个人说:你也在伊甸园中背叛了我!在上帝的法庭之中,我们不仅要成为我们自己的本罪,也无法否认从亚当而来的原罪。就像每一个被称义的人都会承认,称义是从耶稣基督而来一样。
亚当与基督都是圣约的代表,他们的个人行为都决定了他们所代表的众人的结局,这是亚当与基督的相同之处。不过在这段经文的描述之中,保罗更加侧重与对比亚当与基督的不同之处。当保罗谈论第一个人亚当时,他使用“过犯、犯罪、悖逆“等词汇来对他进行描述;但是当把保罗论到后一个人基督时,他使用的是“恩典、恩赐、洪恩、义行和顺服”这些词。所以在使徒的对比之下,我们在前一个人身上看见的是一位失败的圣约代表,而在后一个人身上看见的是一位成为的圣约代表。在前一个人身上,我们看见的是一位犯罪和悖逆、为众人带来了过犯和死亡的亚当。而后一个人身上,我们看见的是一位顺服和行义、为众人带来了洪恩和生命的基督。
一个人还处于属灵的沉睡之中、对自己是丧的危险毫无察觉,正是因为他还不认识第一个失败的亚当,因为他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在亚当的代表之下。传道人呼唤会众从沉睡中醒来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向他们传讲第一位失败的亚当,让他们看见“因一人的过犯,众人都死了。”
当一个人被唤醒后,开始看见自己灭亡的危险,但是他目前只能感到定罪的痛苦,无法获得任何真实的安慰,这是因为他只认识前一位失败的亚当,而没有认识后一位成功的基督。认识首先的亚当,可以使我们认识自己的罪恶和愁苦有多深;而认识末后的亚当——基督,可以使我们知道自己当如何从一切的罪恶和愁苦中得拯救,以及使我们明白我们当如何为着自己所得的拯救而感恩。
在我们中间,始终有一件事让我感到非常忧愁,因为有一些会众似乎是既不认识亚当、也不认识基督的人。我们中间有许多会众,是躺卧在救恩之外安然睡觉的人,很多人表现出来的是,他根本不在乎自己在亚当里的结局,似乎死亡、审判和永刑并不值得他关注。另一些人可能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关心过永恒,但这种关注在一段时间之后就消失了。这几年来教会的讲台在竭力的将基督传讲给大家,但基督并没有引起所有人的重视,有一些会众对藐视基督还是习以为常。对许多人而言,根本涉及不到有没有相信基督的问题,因为他们连自己需不需要基督都不知道。各位会众,如果这里所说的正是你,那么每当基督被传讲给你时,都如同将一味救命宝药,摆放在了一个觉得自己没有病的病人面前。基督被一次次的提供给了你,但你却一次次的拒绝了祂。
我所盼望和祈求的是,圣灵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在我们中间赐下一场大觉醒,使所有沉睡的灵魂都能够被唤醒。但是我同样担心,很多人会越来越难以被唤醒,我担心有些人会在沉睡中死去。
亚当是行为之约的代表,他的悖逆是一次决定性的事件,带来了全人类的堕落和死亡。而基督是恩典之约的代表,祂的顺服以至于死也是一次决定性的事件,为祂的百姓带来了称义和生命。在我们教会之中,有一些可怜的灵魂开始认识到 自己在亚当里已经被定罪,有些人的内心已经开始因着灵魂的疾病发出了哀哼的哭泣声。对于这样的会众我要说,你不要只看亚当,更要看基督。因为在亚当里你只能看见定罪和死亡,但是在基督里却藏着生命和救恩。要看基督,要在神的话语中考察祂,直到祂的怜悯成为你的安慰、祂的顺服成为你的拯救。
保罗通过描述亚当与基督,向我们展示出了两个约。定罪和死亡是通过行为之约的代表亚当而来,而生命和救恩则是通过恩典之约的代表基督而来。在使徒对圣约的描述之中,圣约的代表是主动的成全者,而我们这些被代表的众人是被动的承受者。行为之约的代表亚当,是主动促成全人类堕落的人,而我们则是被代表的人。而恩典之约的代表基督,是主动成就救赎的人,而我们每一个信祂的人也是被动的接受者。所以,我们会被定罪,不是由我们自身的行为决定,而是由亚当的悖逆决定。而我们会因信称义,也不是因为我们自身的信心,更不是因我们的善行,乃是因基督的顺服。
亚当的悖逆带来全人类的定罪这个事实表明,我们后天的善行无法改变我们先天被定罪的现实,因为上帝是根据亚当的悖逆而宣布我们所有人都有罪。基督的顺服带来所有信的忍耐得救这个事实也表明,我们的所有行为都不能成为我们在上帝面前的救恩,因为救恩是从基督的顺服和死亡而来。让我们到亚当那里去认识上帝公义的审判,让我们到基督那里去认识上帝恩典的拯救。各位神的儿女,让我们称赞上帝公义的智慧,因为审判是由一人而来。也仍然赞美上帝恩赐的奇妙,因为称义也是由一人而来。
- 两个众人
在这段经文中始终贯穿上下文的,除了不断出现的“一人”这个词,另外一个词就是反复出现的“众人。”并且在“一人”和“众人”之间,存在一种代表和归算的关系,这个“一人”的行为决定了“众人”的光景。
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照样,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就像那两个反复出现的“一人”不是指同一个人一样,反复出现在这段经文中的“众人”也不是指同一群人。因为亚当的悖逆而堕落的人的数量,与因着基督的顺服而被称义的人的数量并不相同。
在原文之中,用来描述亚当里的众人和基督里的众人的确是相同的词,但我们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所有人都因着亚当的悖逆被定罪了,所有人也都因着基督的顺服被称义了。有一些人根据这个词主张一种普救论的观点,他们认为最终每一个人都会得救。如果是这样,上帝创造地狱就是多此一举,因为最终地狱中就变得空无一人,假如真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我们在今天殷勤的认识福音就是自讨苦吃,因为无论人是否相信福音,最终都会得救。但是很明显,这种说法是对圣经的歪曲,因为圣经明确的说,地狱中的人要昼夜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启20:10)。
正如海德堡要理问答第二十问所说:因着亚当,众人都灭亡了,是否因着基督,众人就都得救呢? 回答:不;只有那些藉着真信心连于基督,并接受他一切恩惠的人才能得救。全人类都在亚当的悖逆中被定罪了,但是只有那些信靠基督的人才会得救。
因着亚当的悖逆被定罪的众人,与因着基督的顺服被称义的众人,并不是数量相同的一群人。每一个从亚当而出的人,都是在亚当的代表下被定罪的人。但只有那些相信基督的人,才是在基督的代表下被称义的人。我们通过被父母生育出生在这个世界,表明了我们是在行为之约中被亚当代表的人。而只有圣灵做成的信心,才能表明我们在上帝面前是被基督所代表的人。
并不是每一个在亚当里被定罪的人,都会成为在基督里被称义的人;但每一个在基督里被称义的人,的确都曾经是在亚当里被定罪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找不到一个与亚当无关的罪人,没有一个人是只与基督有关、而与亚当无关的人。就算是在母腹中被重生的耶利米和施洗约翰,同样是在罪中成胎的亚当的后裔,而后因着基督的恩典被分别的人。没有人会直接出生在基督里,每一个神的儿女都是先在亚当里继承了罪人的身份,然后才借着信在基督里得以称义的人。
不认识上帝的定罪,就不会认识恩典的称义;不正确的认识亚当,就不会正确的认识基督,因为基督是末后的亚当。我们需要先认识自己是因着亚当而被定罪的“众人”之中的一员,我们才会感到自己需要成为那个因着基督而被称义的“众人”之中的一员。我们需要认识自己在亚当里继承了什么,我们才会知道自己在基督这里需要什么。如果我们始终不面对自己属于在亚当里堕落的“众人”这个事实,我们就不会成为因着基督被称义的“众人”之中的一员。
我很感恩上帝使我能够向教会之中的每个人传讲救恩,每当我看见圣灵使一个人开始认真的对待自己的灵魂时,我的内心都会受到激励。但是在我们教会的一些会众身上,我不知道该怎么准确的描述你们的信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似乎你过快的将自己确定为那个属于因着基督而被称义的众人了,因为你们直接跳过了自己属于因着亚当而被定罪的那个“众人”这一事实。请相信我这样讲不是出于恶意,我十分愿意你们每一个人都享有救恩,我巴不得你们都得救。但正因如此,我更要提醒你们一切自欺的危险。没有人在跳过了亚当里的定罪之后,还会寻求基督里的称义。没有病就不感到需要医治,没有罪就不会觉得需要赦免。如果你在信仰中跳过了亚当里的定罪,直接得到了基督的赦免,那么你所享有的救恩就很可能不是真实的。
- 两个归算
最后,让我们来查考分别从亚当而来和从基督而来的两种归算。只是过犯不如恩赐。若因一人的过犯,众人都死了,何况 神的恩典,与那因耶稣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赏赐,岂不更加倍地临到众人吗?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赐;原来审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赐乃是由许多过犯而称义。若因一人的过犯,死就因这一人作了王;何况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赐之义的,岂不更要因耶稣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吗?亚当的过犯带来了众人的死亡和定罪,而基督恩典的赏赐带来了众人的称义和生命。
在这几节的经文之中,保罗并不是在平等的对比亚当和基督。保罗在这几节经文中还提到了几个更重要的关键词,“何况、加倍、许多、洪恩、更要”都是我们理解这段话的关键词,而这些词无一例外的都被保罗用来描述基督里的恩典。使徒保罗在对比亚当与基督的过程中,使用这些词描述恩典,就是为了告诉我们“恩典大于过犯、称义大于定罪。”
如果在我们面前有一个天平,能够为恩典和过犯称重,我们会看见恩典的分量要远超过过犯的重量。我们从那里能看见这一点呢?在于第16节,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赐;原来审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赐乃是由许多过犯而称义。经文中的“一人犯罪”与“许多过犯”形成了显明的对比,保罗说:上帝对全人类的定罪,只是因着亚当在伊甸园中的那一次犯罪;但是那些在基督里蒙受恩典的人,乃是在许许多多的过犯中被称义的。所以,那使罪人称义的恩典,一定远远的大于神在亚当里对人的定罪,亚当造成的巨大亏欠间接的显明了基督丰盛恩典的荣耀。
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当然这不是真的),假如亚当在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以后,他没有再犯任何其它的罪,包括从他而出的后裔,都没有在思想、情感和言语上犯任何一个罪,基督还是需要来为我们死,因为亚当在伊甸园中的那一次犯罪,就已经使我们被上帝定罪了。但事实是,在亚当吃了禁果以后,他又犯了层出不穷的罪。我们每个人不只拥有从亚当而来的原罪,我们的一生还犯有千千万万的本罪,圣经说:人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我们的内心从没有停止犯罪,而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罪足以使我们被永远定罪。从亚当而来的原罪,就已经使我们被上帝定罪,而所犯的一切本罪更使我们在上帝面前罪上加罪。原罪就已经使死亡临到我们,而我们的每一个本罪更会使我们在上帝面前死上加死。
那个被上帝的恩典所称义的亚当,不是一个在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就不再犯罪的亚当,而是在伊甸园中犯罪以后,终其一生又犯了千千万万的罪的亚当。每一个因着基督的恩典被称义的人,不仅是拥有原罪的人,也是犯有成千山万的本罪的人,这就是恩赐乃是由许多过犯而称义的意思。
这表明了基督借顺服成就的恩典,是远远的大过亚当犯罪造成的亏欠的;那些在基督里蒙恩的信徒所经历的称义,是远远的超过他们因着犯罪而应当受到的定罪的。
假如我买了一台二手车,结果到手以后就不断的出现问题,今天发动机坏了,明天轮胎又报废了,那么我拥有这台车就不仅需要准备好一笔将它买来的钱,还需要准备好足够后期保养和维修的钱。而每一个在基督里被称义的人,都如同一台充满问题的二手车。事实上我们不是在称义之后就不再犯罪的人,而是在称义之后还是会犯下各种各样的罪恶的人。这个事实不应该鼓励我们犯罪,但称义之后的信徒仍会犯罪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而我们在称义之后的每一次犯罪,都如同那台出现问题的二手车,我们的每一个罪都是需要付代价的。
天主教的确认为,信徒在受洗之时就洁净了原罪和信主以前所犯的一切本罪,但是信主以后所犯的罪还会使他们重新被上帝定罪。所以他们说:信徒要不断的在教会中望弥撒,借着神父将基督再次献祭,而使自己最近以来新犯的罪得到赦免。
但我们相信,基督只一次献上就成为了永远的赎罪祭,基督通过一次死在十字架上就做成了能够使罪人永远称义的赎价。并且上帝在基督里不是多次和重复的称信徒为义,而是一次永不改变的称他们为义。上帝称一个信徒为义以后,就不会再因着他们犯罪而重新定他们的罪,因为基督通过一次死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赎价,就无限的大于信徒一生的过犯所需要的赦免。
在多特信经之中,多特大会的神学家们区分了基督之死的充足性和有效性,今天我们比较强调基督之死的有效性,就是基督的代赎保证了选民的得救。但正统教会同样强调基督之死的充足性,“基督的死虽然只保证了选民的得救,但是基督的死足以赎买全人类,因为基督受死的价值要远远的大于全人类被赦免所需要的价值。”
“原来审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赐乃是由许多过犯而称义。”这句话表明了,虽然我们不应该回避亚当带来的定罪,但是我们更应该注目基督恩典的丰盛。我们不应当任凭那从亚当和我们自身而来的亏欠遮挡住我们的眼睛,使我们无法看见基督丰盛的恩典是多么的耀眼。知罪的经历是宝贵的,特别是在今天,它应当受到我们的珍惜。但是这样的经历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当将信仰的焦点聚焦我们的知罪之上,因为在我们的信仰之中,还有远比知罪更荣耀、更值得关注的事,就是基督恩典的丰盛。
这就像一个人只关注自己欠了多么庞大的一笔债务是没有意义的,除非他知道如何能偿还这笔债务。只有在基督里,我们的罪大恶极才能衬托出基督恩典的丰盛和荣耀。在基督以外,如果我们只关注自己的罪,而不关心如何到基督那里得恩免,我们经历的知罪只会让我们更深的感受到,我们的原罪和本罪在上帝面前是多么庞大的一笔债务。
在亚当里存在一个悲惨现实,既“我们用一生的善行都无法偿还亚当在伊甸园中的那一次犯罪。”而在基督里也存在一个荣耀的现实,既“我们一生的罪恶都不会穷尽基督一次在十字架上献祭所成就的赎价。”事实上基督借着死亡成就的赎价,要无限的大于我们一生的罪行所需要的赦免。
恩典无限的丰富这个现实表明,每一个在基督里蒙恩的信徒向上帝献上的感恩,与他们蒙受的恩典相比是何等的不相称。上帝恩典的礼物是如何的丰盛,而我们献上的感恩却如此稀少。上帝在基督里为我们预备的是永远不会再渴的恩典,而我们却只是在感激上帝的滴水之恩。
罪是我们认识基督恩典的黑色背景板,我们不认识自己的罪,我们就不会明白恩典的含义。假如这个世界不存在欠债这回事,我们就不会明白免除债务是怎么一回事。在每一种法利赛人的信仰之中,永远不会闪耀出恩典的光芒。
但假如我们已经感受到自己的罪恶深重,我们就不应当只任凭良心向我们述说我们的亏欠是多么巨大,我们更应该祈求圣灵向我们显明基督的恩典是何等丰盛。我们不应该任由自己被淹没在自身巨大的就欠感中,我们应当更应该渴望进入基督的丰盛恩典。
在第16节的经文之中,保罗通过对比的方式让我们看见,恩典要无限的大于过犯,称义远远的大于定罪。而在第17节,保罗又进行了另一组对比,若因一人的过犯,死就因这一人作了王;何况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赐之义的,岂不更要因耶稣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吗?上半节经文中的“作王”一词,使用的是过去时态;而下半节经文的“作王”,使用的是未来时态。前一个作王指的是死亡在全人类身上的掌权,后一个作王是指信徒将会征服死亡。这表明当上帝审判亚当吃分别善恶树果子的罪时,死亡就已经在我们身上掌权了。而那些因着蒙受恩典得以称义的人,他们在将来才会彻底的征服死亡,就是在基督再来之时。
如果在第16节,保罗是从“量”的角度对比过犯和恩赐,那么在第17节,保罗就是从“确定性”的角度对比死亡和生命。死亡是因一次的过犯在全人类身上掌了权,而信徒是因洪恩将要在生命中掌权。注意这里的对比“一人”和“洪恩”,保罗的意思是:既然死亡因一个人的过犯就作了王。那信徒因着蒙受了洪恩、将来在生命中作王不更是确定的吗!
我们容易将死亡当成罪的自然结果,其实死亡来自于上帝的审判,是上帝对人类犯罪的刑罚,所以圣经将死亡成为罪的工价。当信徒在基督里被称义之时,罪的工价——死亡,就已经被偿还了。
但是上帝在信徒身上废除死亡的权势却分为两步,当一个信徒被称义之时,那盘踞在他们灵魂之中的死亡的权势就被废除了,这种权势曾经使他们与神隔绝,使他们远离神。但是在他们称义之时,死亡在他们灵魂之中的权势就被瓦解了,他们从此以后再也不能与上帝分开了。
但称义并没有使信徒身体的死亡被废除,信徒在身体上还是要经历死亡的。在今生,信徒的身体仍然伏在死亡的权下。死亡在信徒身体之上的权势,是要在他们经历复活时才会被废除的。当信徒在将来的荣耀中复活时,才是他们彻底征服死亡、在生命中作王的时刻。
若因一人的过犯,死就因这一人作了王;何况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赐之义的,岂不更要因耶稣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吗?每一个神的儿女都应当将信心扎根在圣经的这句话上,我们每次回顾伊甸园,都会看见那一次的过犯,而死就是因这一次的过犯在我们身上作了王;但如果我们凭着信心望向十字架,我们会在那里看见洪恩,看见上帝赐下的作为礼物的公义,十字架保证了我们必然在将来的复活中承受完整的属天生命。
尽管如今每一个信靠基督的人已经被称义,但是我们信靠基督之人的身体仍然伏在死亡的权势之下,我们还是要忍受身体渐渐朽坏和死亡渐渐逼近的恐惧。但是让我们更多的默想“洪恩”这个词,我们在这个包含着丰盛恩典的词汇上越是深入一分,我们对将来荣耀复活的确信就会多一分,对死亡带来的恐惧就会少一分。我们越是经历基督恩典的丰富,荣耀复活的盼望就会在我们心里沉重一些,我们内心对今生的留恋就会减轻一些。
总结:在保罗的这段对比之中,我们首先看见了两个人,前一个是失败的亚当,后一位是成功的基督。我们也看见了两个不同的众人,前一个是在亚当里死亡的全人类,后一个是在基督里称义的信徒。最后,我们也看见了从基督而来的恩典,要远大于从亚当而来的定罪。从亚当而来的定罪和我们自身的全然败坏,间接的向我们表明了基督恩典的丰盛。但愿圣灵开启我们的眼睛,使我们更多的认识基督里的丰盛恩典,也让我们因着洪恩而更多的赞美上帝的名。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