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6:3-4
题目:与基督同死同活
引言:在罗马书第6章之中,保罗在反复的向我们传讲福音中的两个故事。一个故事发生在我们身外,另一个故事发生在我们里面。发生在我们身外的福音故事,就是基督在救赎历史之中经历的受死与复活。而发生在我们里面的福音故事,就是圣灵使我们经历与基督同死同复活。
其实这是福音包含的两个重要的现实,第一个是基督自身在历史之中经历的受死与复活,第二个是信徒借着借着奥秘的联合一同分享了基督的受死与复活。这也是我们在思考罗6:3-4节时需要具备的两个视角,今天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思想“与基督同死同活”这个主题,第一、发生在客观历史之中的基督的受死和复活,第二、发生在信徒经历之中的基督的受死和复活。
大纲:
- 发生在客观历史之中的基督的受死和复活
在查考罗马书第6章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能忘记保罗论述的主题是什么。随着我们的进度从罗5章进入罗6章,保罗论述的主题也发生了转移。在3:21-5章的结束,保罗论证的重心还是聚焦在“因信称义”的教义之上。但是在进入第6章以后,保罗开始将写作的重心放在“成圣”的主题之上。所以他在6:1-2节说:这样,怎么说呢?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断乎不可!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着呢?而罗6:3-4节就是保罗对”信徒已经在罪上死了”的进一步解释。
在前几年,中国教会联合发起了一场反对反律法主义的运动,当时有一种从新加坡传过来的异端,自称为恩典福音,在短期之内迷惑了很多教会。后来有一些温州教会发现这个异端的影响力在迅速地扩散,所以就发起了这场联合签名的运动。这说明大部分中国教会的信仰还都是比较重视基督的圣洁生活的,但问题是究竟怎样才能活出圣洁的生活呢?
我曾经听过阿米年主义者的讲道,他们强调圣洁的方式就是不断的将律法细化,并将之联系到信徒的道德生活之中。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的发明,因为早在第一世纪,犹太人就已经将上帝的律法细化成613条,但是这样的做法并没有使犹太人变得更圣洁,反而使他们的心变得更刚硬自负。
我们急需从福音中得到一个答案来回答这个问题,“如何才能使圣洁在一个全然败坏的罪人身上开始成长呢?”其实使徒保罗在这两节的经文之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但他并没有给出什么让我们感到新奇的答案,他的回答还是这两个字?——“基督”!唯独基督,无论是全然不义的罪人被称义,还是全然败坏的罪人所需要的成圣,答案都在于唯独基督。
对我们而言,“耶稣基督”是一个多么经常听见的名字!但这又是一个多么容易被我们忘记的名字!我们在追求圣洁生活时,最常想到的是寻求律法的帮助,我们希望像犹太人一样、单单通过行律法就能过制服我们身上恶习,我们求助于各种各样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带给我们的只有灰心和挫败。我们是多么容易忘记唯独基督这个现实呀!往往只有当我们在律法那里经历了各种碰壁以后,才会想起向这一位全备的救主求助。
当我们阅读罗马书第6章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忘记罗马书第5章。因为我们现在所读的内容,正是保罗对罗马书5章之中的那些已经经历因信称义的人所写的。保罗并没有在罗马书第一章就教导成圣的内容,他首先描述了人的全然败坏,然后又论述了因信称义的真理,直到第6章才开始教导成圣的教义。
我们为什么要再一次回顾罗马书前几章呢?因为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今天的讲道并不是要鼓励我们中间的所有人都去追求圣洁,我相信每个人在上帝面前都有遵守律法的责任,无论是得救的人还是未得救的人,但遵行律法和生发让上帝喜悦的圣洁是两回事。
如果你现在对自己的道德非常满意,在你里面拥有一种道德上的成就感,那么你现在不仅不应该继续追求这种圣洁,而且你需要认识自己的全然败坏。因为你现在还不认识自己的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你还没有看见自己里面装满了各种的奸淫、凶杀、恶毒和各种的不义。在这种情况下追求圣洁,只会让你里面的全然败坏的现实在你眼前被掩盖起来,最终使你成为基督眼中的粉饰的坟墓。所以,我不得不提醒我们中间的会众,在你追求圣洁之前,你需要先在自己眼中失去圣洁。你需要先失去道德上的优越感和成就感,因为在那个由你自己建立的充满自义的圣洁和基督供应的圣洁之间,存在一种对抗和为敌的关系。
那么是不是只要一个人在认识了自己的全然败坏以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圣洁生活的追求和实践了呢?并不是这样,这样作还是太着急了。我知道在我们中间,已经有一些会众开始为着自己的罪而感到愁苦,你们为着自己里面充满了败坏而感到忧愁,因为你们在自己里面找不到能够让上帝感到满意的圣洁。所以你们渴望能够得到一些圣洁,这样你们的良心也能够好过一些。但我要说,如果这是你现在的渴望,你还是太着急了。因为当你失去了自己的一切圣洁以后,你最需要的是来到基督面前接受祂的义袍,你现在最需要的是通过接受基督完美的义被上帝白白的称义。你现在不应该寄希望于从基督获得一点圣洁的性情,来为自己获得一些上帝的悦纳。不,就算是信徒在恩典中的圣洁长进,也不能使他们在上帝面前被称义。你现在应当竭力的得着耶稣基督的义,让祂宝血中的赦免洁净你良心的罪咎,不要试图通过让自己变得圣洁来安慰自己的良心,因为这样做仍然是在靠着自己的道德满足神的圣洁。
我认为当今教会讲台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容易不加分辨的鼓励所有会众去追求圣洁。但就像我们已经提到的,如果让一个还没有知罪的人去追求圣洁,这样作就等于鼓励他继续活在自己的自义之中,鼓励未知罪的人追求圣洁,会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义。而鼓励一个已经知罪、但还没有经历称义的人追求圣洁,这样的做法也偏离了救恩的窄门,将得救的入口指向了基督以外。这就如同一个医生为病人作出了正确的诊断,但随着却开出了错误的药方。对于一个已经认识了自己全然败坏,但是还没有经历称义的人,传道人应当做的是将他指向耶稣基督的义,就是鼓励他在自己以外得着一份义,得着一份原本不属于他而是属于基督的义。就像汤姆·华森说:他的服侍致力于两个目的,第一是使未悔改者忧愁,第二是让真信徒喜乐。在每一个传道人的侍奉之中,都应该在对会众作出区分的情况下进行教导和劝勉。
但是对于我们中间所有在自己以外、已经白白得着了一份完美的义的人,我要对你们说:基督不是要在上帝面前成为你完全的公义,祂还要成为你持续的圣洁。基督不仅要一次性的将自己的义归算给你,祂同样要持续性的将自己的圣洁供应给你。你不要只满足于一次性的从他那里得着了归算的义,你同样要渴望基督使祂的圣洁成为你里面的圣洁。你可以盼望,因着圣洁的基督成为了你的头,祂的圣洁也会开始在你里面长大,而且罪会逐渐在你里面衰微。你要相信,基督将自己的义供应给你是信实的,祂将自己的圣洁持续的供应给你同样是信实的。
在罗6:3-4节之中,保罗提到了基督经历了两个历史性事件,分别是指祂的受死和复活。基督经历的这两件事,是福音的核心内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称义是从基督的受死和复活而来,我们的成圣同样是从基督的受死和复活而来。
在我没有重生以前,我就已经学习了几年了神学了。当时我理所当然的认为,基督的受死和复活是属于只能吃灵奶、而不能吃干粮的信徒才需要持续关注的神学内容,我自信满满的以为这是属灵的婴幼儿才需要关注的焦点,我认为自己应该追求更急高深的学问,直到圣灵光照我,我才看见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无知。称义来自于基督的受死和复活,表明基督的受死和复活是信徒救恩的起点。而成圣也来自于基督的受死和复活,表明基督的受死和复活是信徒救恩的全部。并不是只有当我们在信仰的初期阶段之时,才需要关注基督的受死和复活,我们一生都需要持续的聚焦在基督的受死和复活之上,因为我们所需要的一切恩典都是从基督的受死和复活而来的。
在保罗的脑海之中,似乎对基督一生的经历进行了一种神学划分,他反复的提到基督的受死和复活,这代表着基督从降生到受死是一个人生阶段,而基督的复活是开始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在神学上,我们将基督从降生到受死的经历,称之为基督降卑的阶段,又将基督的复活称之为基督升高的开始。我们相信,这种神学划分正是保罗自己在腓2章提出的。
通常,当我们从神学的含以上解释基督的一生时,大部分会众都多少会感到枯燥乏味。我们会感觉思想圣经对基督一生的记载和教导,并不像读一本人物传记那样有滋有味。可是我们要说:认识基督的一生,要远比认识任何一个人物传记之中的人生经历重要的多。因为你认识任何一个属世伟人的一生,或是将某个基督徒为人的传记倒背如流,这都不能使你称义和成圣。但是在基督的降卑和死亡之中,隐藏着赦罪和治死罪的恩典;在基督的复活和升高之中,隐藏着称义和成为义的恩典。这些是你在基督以外的任何人生经历中找不到的,如果你想得着这救恩之中的一切,要将你的眼睛紧紧的定睛于基督的一生,聚焦在他的死亡和复活之上。
- 发生在信徒经历之中的基督的受死和复活
当我想起我读过的爱德华兹和毕大卫的传记时,我会在他们身上看见基督的身影,我也感觉在他们的某些属灵经历和基督的人生经历之间存在遥相呼应的关系。其实从保罗在罗6:2-3节的教导出发,我们不难理解这一点。因为信徒的属灵经历与基督一生的经历是合一的,在信徒相信基督的那一刻,他们就经历了与基督同死同复活。
从罗6:1-6:4节,存在一种逐渐递进的论证关系。使徒保罗为了回答“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这个问题,他说:断乎不可,岂不知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着呢?保罗的回答是:信徒是借着向罪死而离开罪的。那信徒又是如何向罪死的呢?这就是6:3-4节要回答的。保罗说: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
这就是当一个人相信的那一刻发生在他的神迹,圣灵借着赐下信心,使他与基督产生了一种奥秘的联合,使他也在这种奥秘的联合之中经历了基督的死和复活。
我们知道得救性信心与非得救性信心的最大不同是什么吗?非得救性信心,只能使我们相信基督在历史上真的经历了受死与复活,但是非得救性信心不能使我与基督同死同复活。一般性信心能够使我们相信基督受死和复活的真实性,就像我们也相信在历史上真的有一个被称为秦始皇的人一样,我们相信他统一了六国,但这种信只是一种客观的承认。无论我们如何相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真实性,这种信心无法使我们与他联合,这种信心绝对无法使我们说:秦始皇的死成为了我的死。
得救性信心的最大不同,不是它使我们承认基督的受死和复活是客观真实的,而是在于它使我们个人性的与基督产生一种奥秘的联合,在这种联合之中,我经历到与基督一同死了,并且与祂一同复活了。在信心中我可以说:基督的死不只是祂的死,也成为了我的死。基督的复活也不是一个和我无关的复活,这复活也成为了我的复活。
你的信心属于哪一种呢?你所拥有的信心,是那种只能使你承认基督的受死和复活是客观真实的信心,还是那种使你与基督同死同复活的信心呢?如果你对基督产生了得救性信靠,你的信心就会使你看尽,在你与基督之间存在一种奇妙的联合,祂的死成为了你的赦免,祂的复活成为了你的义。我们需要知道,并非只有一种信心,有些信心是无法使人在基督面前称义的,但是只有一种得救性信心,你需要分辨自己的信心属于哪一种。
那到底什么是与基督同死呢?什么又是与基督同活呢?保罗在第3节说:我们是受洗归入基督的死。所以在与基督联合的现实发生的那一刻,信徒经历的死,就是基督的死。信徒经历的复活,也就是基督的复活。所以基督在什么意义上死了,我们与基督联合的时候也就在什么意义上死了。基督在什么意义上复活了,我们与基督联合时就在什么意义上复活了。
6:10节是我们理解基督受死和复活的非常重要的一节经文,他死是向罪死了,只有一次;他活是向 神活着。这节经文很明显基督的受死和复活,视为基督经历中的两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基督死是向罪死了,因为死是罪的工价,所以基督为了替祂的百姓赎罪,他通过死亡支付了罪的账单,这就是基督向罪死了的意义。当一个信徒经历与基督联合的时候,他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分享了基督的死亡。当他被联于基督的时候,基督的死就成为了他的死,他不再欠罪什么了,因为基督的死亡成为了他的死亡,罪的工价已经被这死亡偿还的。
那么什么又是基督向神活着呢?这里的活是指基督的复活。在基督的死亡之中,基督是以罪人的身份死去的,因为祂若不以罪人的身份死,就不能替祂的百姓赎罪。但是当基督复活的时候,他不再是以罪人的身份复活,而是以义人的身份复活。对基督来说,复活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这意味着祂开始以义人的身份永远活在上帝面前的开始。所以提前3:16节说,基督经历了被圣灵称义,这称义就发生在基督复活的时刻。
所以与基督一同复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因着基督的复活成为了信徒的复活,信徒不再是以被定罪的身份活在上帝面前,从此以后乃是以称义的身份面对上帝。死亡是基督偿还罪的工价的结束,复活后的基督不需要再为着替信徒偿还罪债而活了。所以当一个罪人与基督同死之时,这也是他的罪人的身份被终结的时刻。当一个罪人在信心中经历与基督一同复活的时候,这也是他以称义的身份永远活在神面前的开始。
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圣经始终都是从律法的角度来定义死亡的,而不是从物质的角度。所以死亡是定罪的结果,生命是称义的结果。死亡和生命都是法律性后果,而不是自然性后果。死亡来自于上帝的定罪,生命来自于上帝的称义。对于基督本身而言,复活为祂带来了一个地位性的改变,复活前的基督必须活在一种替百姓偿还罪债的关系之中,所以在基督复活之前,祂始终与祂百姓的罪责拥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当基督复活之时,表明祂已经还完了百姓的债务,祂从此不需要再活在一种偿还罪债的关系之中了。
当我们在信心之中有份于基督的死亡之时,这也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地位性改变。从此以后,我们不需要再活在一种罪咎和偿还罪债的关系之中了,因为我们已经有份于基督的死亡,这死亡已经满足了罪索要的一切工价。
我相信在整本圣经的教导之中,始终强调了一个原则,就是地位性的改变带来生命性的改变。所以当信徒与基督同死之时,他们不仅在地位上向着罪的工价而死了,他们也向着罪的权势而死了。当他们与基督一同复活时,他们不仅在地位上被称义了,他们也开始有份于基督公义的性情了。所以6:4节说:所以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这里提到了信徒与基督一同复活,带来了他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的变化。这不是地位性的改变,而是生命性的改变。
有人会以为这两节经文是不是在教导我们要不断的向罪死,也要不断的向义活呢?罗6:3-4节不可能是这个意思,因为经文中用来描述与基督同死和同复活的动词使用的都是过去时态,这表明与基督同死同复活是已经发生在信徒身上的时,而不是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所以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确定,在信徒借着信与基督同死同复活之时,他们经历了两个方面的一次性变化,一方面他们经历了地位性的改变,他们不再是罪的奴仆了,他们获得了称义的身份。另一方面他们经历了生命性的改变,我们可以称之为决定性成圣。从此以后他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处于罪的王权之下了,罪不再像从前那样有能力辖制他们了,因为罪的王权已经被瓦解,罪在他们里面成为了残余的势力。尽管信徒凭着自己仍然无法对抗罪这残余的势力,但罪如今的势力不再像他们被称义之前那样有能力了。在他们被称义之前,罪在他们里面就如同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但是在他们称义之后,罪这支军队就被击溃了,罪现在如同一伙土匪一样,经常出来打游击。但称义的信徒是在一个新的王权之下,就是在恩典的王权之下,罪不能像以前一样掌权了。信徒在称义之时经历的另一方面的生命性改变,就是他们开始了一个新的性情,就是他们开始有份于基督的性情。随着这新的性情成长,信徒不仅在地位上像基督,而且也会在生命上越来越像基督。
是地位性的改变带来生命性的改变,而不是生命性的改变带来地位性的改变。前一个方面是恩典的原则,后一个方面是律法的原则。福音的原则是:上帝使全然败坏的我们被白白的被算为义,从而经历到生命性的改变,经历到罪的权势的瓦解和基督的性情在我们里面长大。但律法的原则是:我们里面若不变得全然圣洁和毫无罪污,上帝就决不会称我们为义。
我们需要思想一下,如今的我们在通过那个原则寻求救恩?是律法还是福音?当我们希望自己通过生命发生改变、自己的道德发生一些变化,然后就能得到上帝的某些肯定,这还是在通过律法寻求称义。我们必须先看见,无论自己如何改变,自己的一切仍然是污秽的衣服。我们需要看见,在福音之中,上帝在我们全然败坏的本性和道德以外,为我们准备了另一份完美的义。而且上帝向我们提供这分义,不以我们的道德和圣洁发生好的变化为条件,这义就是赐给全然不义的我们的,我们不需要通过作出改变换来这个义,因为上帝已经无条件的向我们提供了这份义。只有通过接受这份义经历称义,我们才能经历圣洁的改变。是称义带来成圣,而不是成圣带来称义。是地位性的改变带来生命性的变化,而不是生命性的改变带来地位性的变化。
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个渴望经历真实成圣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寻求呢?最关键之处就在于,我们有没有借着与基督同死同复活被称义!称义的现实不仅是我们在上帝面前被白白的算为义的开始,称义的时刻同样是我们开始有份于基督圣洁性情的开始。我们无法通过追求成圣得到称义的恩典,但是我们的确可以通过经历称义得着成圣的恩典。
我认为今天的基督徒很容易错误的理解重生的教义,我们有没有发现,当我们今天思考自己有没有重生时,似乎非常倾向于从“道德性的改变”这个方面来反思重生,好像重生只会带来道德性或圣洁性的改变一样。在教会之中,大部分反思自己有没有重生时就是依据这样的标准,当我们想确定有没有重生时,我们就会回想自己来到教会以后有没有道德性的变化,如果能够想到一些的话,我们就以为自己得救了。其实从上面那两个原则来看这种做法,这还是想通过生命性的改变追求地位性的变化,就是想通过自己在道德和圣洁方面的变化,来改变自己在上帝面前被定罪的地位。
其实重生带来的第一个变化并不是道德性的改变,而是让人经历到地位性的变化。重生带来的第一个改变,是使人开始能够看见和信靠基督的义,其次才是使人借着信开始有份于基督的性情。重生并不是让我们先经历一个道德性的改变,然后让我们凭着这种改变被上帝称义。重生是让我们开始能够在自己一切的道德以外,看见和接受基督作为自己唯一的公义。
在解释了什么是与基督同死同复活以后,我们还需要稍微解释一下经文之中的另一个词“受洗”。保罗在这处经文里说: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罗6:3)?难道保罗的意思是:洗礼可以使我们与基督联合吗?
的确有人认为这处经文教导了一种“洗礼重生”的教义,他们认为当一个人接受了洗礼以后,这个人就因着受洗经历了重生。奥古斯丁和天主教的主流神学家都相信,洗礼可以使人重生,洗礼能够洁净人的罪。所以在正常的情况下,天主教规定洗礼必须由被指定的神职人员施行,但是在面临一个人即将要去世的情况下,普通的信徒也可以为人施洗,因为他们相信洗礼可以使人重生,受洗能够洗净人的罪。
那么保罗是否在教导一种洗礼重生的教义呢?我们需要看使徒彼得对洗礼的教导,他说: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愧的良心(彼前3:21)。所以洗礼本身并没有洁净人和使人重生的功效。况且保罗在罗马书前5章特别强调了唯独因信称义的真理,如果他在这里又教导了一个洗礼可以使人重生的教义,那保罗就是在自相矛盾了。
那保罗究竟用洗礼表达什么意思呢?保罗的意思不是洗礼可以使人与基督联合,而是指洗礼身为一种圣礼,是信徒与基督联合的可见象征。洗礼是一种外在的记号和表征,洗礼并不能使人与基督联合,洗礼是表征了信徒与基督联合的现实。
钦定本圣经将经文中的受洗翻译为“受浸”,如果保罗指的洗礼是浸水礼的话,那么当信徒被浸没在水中的时候,象征的就是与基督同死同埋葬,当他们从水里出来的时候,象征的就是与基督一同复活。
路德曾说,当他受魔鬼试探时,他会说:离开我吧,我已经受洗了。其实我们今天容易轻视洗礼,洗礼虽然不能救我们,但它是上帝佩戴在我们身上的记号。这个记号表明,所有信的人已经与基督同死同复活了,如果他们是以新的地位和新的生命活在上帝面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