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真假悔改之别
一个人若没有悔改,就不能进天堂得永生,这是圣经清楚启示且反复教导的一个真理。 因此,大部分读过和听了福音的人都承认,悔改于他们将来的稳妥和幸福是必要的。但是, 虽然他们相信自己若不悔改就没有好结果,但他们怀着致命的鲁莽,以“悔改”之名称呼 只是与之模糊相像的东西;并且自以为是地认为,这卑劣的赝品不仅可蒙上帝的悦纳,甚 至会使他们得蒙上帝的恩宠。他们既以为说服自己已经悔改,他们便自我抚慰,以属肉体 的安稳为枕沉睡安眠;他们不会相信,圣经中痛斥不悔改的罪人的那些可怕威胁是给他们 的。因此许多人“右手中有虚谎,下到阴间”。他们顽固地拒绝相信自己犯下致命错误,
直到他们在阴间受痛苦时绝望地举目。为使我的读者,不要在无知中以一个必要后悔的懊 悔自欺,我将竭力尽可能清楚明白地表明真悔改和假悔改之间的区别,特详述如下:
1.假悔改源自对作为行为之约的律法的虚假信心,而真悔改源自既对律法又对福音 的真实信心。
假悔改源自对律法——就是那以约的形式呈现、被人违背之律法——的虚假信心。因 此它通常被表述为律法性悔改, 而激发这种悔改的对自己罪的知罪,常称作律法性知罪 (legal conviction)。这虚假的悔改源自,当一个律法主义者在自己的良心受到惊吓时, 勉强而有的,因对违背律法的命令和因咒诅而产生的暂时性信心。当圣洁的律法击中他的 良心,他不得不相信,律法要求完全的顺服,以便活命,并且相信,律法已经向他发出对 不计其数的不顺服的极大咒诅(参加 3:10)。公义的律法宣告他未能完全地顺服,并且 定罪他的不顺服。他的良心苏醒,赞同律法的训诫和咒诅,所以他开始大大地惊恐。为了 安抚自己良心的愧疚、满足上帝的公义和立定盼望依据,他从律法诅咒之下逃向的唯一避 难所,就是立定心志、自我革新、尽力履行本分以及其他自义的方案。他的努力和成就中 的不足,又制造了新的惧怕;这些惧怕又激发新的努力;如此,律法性悔改者虽不断悔改, 却满足不了公义的律法,因为他“不凭着信心求,只凭着行为求”(罗 9:32)。他们可 能同时有对福音的暂时信心,所以他会自诩他这条律法之路关涉到基督。他可能盼望,因着基督,上帝必悦纳他的悔改并且赦免他的罪。他盼望耶稣基督的救赎会赋予他的眼泪、 革新和善行以功德,使这些功德有效抵偿他的罪,并且买得上帝的恩宠,这不是一厢情愿 的盼望,还能是什么?他不能相信上帝会向自己施怜悯,直到他借着自己的悔改和革新, 把自己举荐给上帝。
反之,真悔改的特征与刚提到的那些完全相反。真悔改源自真诚、属灵的信心,这信 心既是对律法的,也是对福音的。当人对律法有属灵的相信,并应用到自己身上,从中流 出对罪和苦难的真实确信时,一种对罪的真认识,便从真诚的对律法和福音的双重信心中 生发出来,继而涌出真正的悔改。它是真诚地相信赦罪之爱的直接结果。诗人说:“但在 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诗 130:4)如前所述,神圣地为罪忧愁,离弃爱慕 罪和行罪并转向爱慕和操练圣洁,源自倚靠耶稣基督之义来得一切蒙赦罪和成圣的权利,源自信靠祂得赦罪之爱和成圣的恩典。因此,真悔改被称作福音性悔改。按着本质的次序, 真信心生出这悔改。人若非先在基督里相信他能悔改、得上帝的喜悦,就不能悔改、得上 帝的喜悦(参来 11:6;徒 11:21)。他必须先相信将自己有罪的灵魂交托给基督能得安 全,才能怀着真诚和勇气,离弃一切的罪,在基督里转向上帝。他必须先凭着信心与基督 联合,就像枝子接在葡萄树上,才能结出与悔改的心相称的果子。因此,真悔改者怀着深 深的对自己的罪和配受祂永远抛弃的确信,走向一位有恩典的上帝,然后,他是来到施恩 宝座前。他倚靠耶稣基督的宝血来洁净自己数不清的罪;从此,他得了勇气在上帝面前悲 哀,并用那悔改之君王的话来表达自己: “求你将我的罪孽洗除净尽,并洁除我的 罪。……上帝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诗 51:2,10) 这盼望激励并鼓舞他谦卑地祈求怜悯和恩典。这盼望使他为自己所有的罪觉得痛苦,使他 厌恶它们,并且诚挚地期盼从爱罪和行罪中得完全的释放。
在此,专心的读者必看出,以上真假悔改两者的差别甚至矛盾之处,一种是在羞愧中 逃离上帝,一种是在自卑、自责中就近祂祈求赦罪之爱;一种是堕落后的亚当的情形,一 种是浪子归回到父家时的样子;一种是奴仆般骄傲地竭尽全力抵偿我们的罪,妄图借着自 己的义与上帝和好,一种是惟独求助于基督的宝血来洁净一切的罪。类似地,专心的读者 也可以看出区别,一种是为我们自己的罪带来的危害而悲哀,一种是为我们的罪本身哀哭 ——因这些罪是向上帝、基督、以及向上帝在基督里向我们所显明的怜悯和爱,最卑劣的伤害。再次,读者所看到的区别,一种是借我们自己的立志和努力来获得一个新生命,一 种是惟独倚靠主耶稣的怜悯得称义和成圣的恩典。
2.假悔改只源自对危险的认识和对忿怒的畏惧,而真悔改是真诚地为罪悲哀,是因 看到罪而厌恶自己,是诚挚地渴望从罪的权势和犯罪中得释放。
在假悔改中,罪人担心的是过犯的可怕后果(参赛 59:9-12)。但在福音性的真悔改 中,信徒主要受感于罪本身的邪恶和可憎,因其有悖于上帝的圣洁本性和律法(参路 15: 21)。
在假悔改中,罪人的良心因认识到自己的可怕罪责和危险而惊恐;因此,他不得不大 声斥责那些以永远无法承受之痛苦胁迫他的罪。所以,在死亡逼近的恐惧之下,惊醒的罪 人常常怀揣这些恐惧。在此情形下,那数不清的罪当面瞪着眼看他们时,他们常常怀着苦 涩的懊悔记起自己的大悖逆。良心起草了诉状,并陈明对他们的指控。被冒犯的律法毫不 留情地定罪他们。他们还有什么指望呢?除了在确定的恐惧中寻索吞没他们的审判和怒火, 还能有什么指望呢?如今,因为他们罪的可憎和应受惩罚,他们该怀着多大的悲伤在床上 哀求和呼号!他们该怀着多大的惊诧期盼自己罪恶道路的可怕后果!他们该多么迅速地决 心开始谦卑、慎重、圣洁的一生!在他们所受的这恐惧之下,良心像发火焰的剑,使他们 与从前不虔和情欲的道路隔绝。
这样的悔改,除了惧怕那不死的虫,惧怕那不灭的火,还能是什么呢?若只是让良心 得到安抚,只是惊慌之心的风暴平静,那么那些假悔改者必如狗转过来吃自己所吐的(参 彼后 2:22),直到新的惊恐使他重新认识到罪和危险,又一次重复开始同样的悔改过程。 因此,许多人犯罪后悔改,悔改后又犯罪。又或许,良心的不安更深地打动他,使他为某 些特别的罪有持久的畏惧,从而在他身上看到明显的改过自新。然而,在此情形中,罪人 的情欲只是被他的恐惧围堵了起来,一旦大坝决堤,它们会立时再次流入从前的渠道,而 且更加汹涌。的确,在许多蒙拣选的人身上,这种律法性恐惧,是对福音性悔改的预备。
有时,许多真悔改者处在这同样令人不安的境况中,并且一开始也没有比因自爱而逃离将 来的怒火更好的原则。
前文已经说过,假悔改只源自对危险的认识和对逼近的忿怒的畏惧。真悔改的特征则 完全相反。对真诚的悔改者来说,罪本身成为最沉的重担,是那最大憎恶和最大畏惧的对 象。因为福音性悔改源自对赦罪之爱的相信,因此,对地狱的畏惧,尽管可能有时伴随着 为罪的神圣忧愁,但它并不是这悔改的一部分。真悔改者看到自己在首先的亚当里的罪、
本性的罪和生命中数不清的恶事,都羞辱和亏负了仁慈的上帝,对这羞辱和亏负的认识令 他动心并且谦卑,因此生出神圣的忧愁。这是每个真悔改者的忧伤和痛苦。从他口中所出 的会是:“我知道我的过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诗 51:3)。“我的罪孽高过我的头, 如同重担叫我担当不起。 ”(诗 38:4)“求你救我脱离一切的过犯”(诗 39:8)。 “不许什么罪孽辖制我”(诗 119:133)。“无数的祸患围困我,我的罪孽追上了我,使我不能昂首。这罪孽比我的头发还多,我就心寒胆战。耶和华啊,求你开恩搭救我;耶 和华啊,求你速速帮助我。 ”(诗 40:12-13)这里,我们看到,真诚的悔改者为自己一 切的情欲悲哀,并且憎恶它们,不管它们是肉体的还是心思的,并且渴望从其中完全得释 放。为此,他宁肯什么都舍弃,甚至是他的右手或者右眼(参太 5:30-31)。
为恐惧所摄,为惊恐所辖,又或因惊醒的良心的鞭策而远离犯罪的道路,与因看到我 们的罪孽和可憎之事而厌恶自己,并且热切渴望恩典来治死我们的败坏,好使我们脱离罪 的权势,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何其大、何其明显!前者只是自爱的果子,它呼吁灵魂逃离危 险;而后者是生命的原则,它使灵魂脱离罪,并使全人不屈不挠地与罪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