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假悔改中,罪人主要担心的是他明显和公开的罪;而在真悔改中,令信徒更深 触动的是他从前乐在其中的隐秘和心爱的罪。
在假悔改中,罪人主要担心的是自己明显和公开的可憎之事,担心的是与之相关的无 尽刑罚。令他内心充满自责和恐惧的,是他对自己明显、可耻罪行的回忆;他内心充满懊 悔和悲伤,并非因他看到这些可憎之事本身的痛苦,而是对他在当下和永恒中都要受罚的 痛苦前景。正是因为他把这些罪带来的当下的羞辱与将来的刑罚联系在一起,从而满心极 度痛苦。该隐的悔改即是如此。在他谋杀他的兄弟亚伯以后,他说:“我的刑罚太重,过 于我所能当的”。或者更确切的说,“我的罪孽太大,过于所能宽恕的。 ”(创 4:13)他没有说:“我的众罪孽,那数不清的罪,让我至今羞愧。”而是“我的罪孽”,仅指 他谋杀的罪。卖主的犹大也是如此懊悔。他对祭司长和长老说:“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 有罪了。 ”(太 27:4)让他感到自责的,不是他的贪婪、假冒为善和其他数不清的罪,而只是卖了无辜之人的血;他内心有极大的痛苦,大过他能承受的,他就“出去吊死了”, 是为这一残暴的罪行,只为这一个罪,以及确信自己将来必受无尽的刑罚。今天,许多人 的悔改也是这般样式。
反之,在真悔改中,信徒一般被触动于看到自己暗中的恶事;看到他的本性之罪 以及具体的心中的不信和律法的性情。他也回忆自己一切实际的过犯,但通常其中没有一项 深深触动他大过回忆自己的罪孽中他骨子里的本性之罪,这是在过去最容易困扰他,最经 常奴役他的罪。他为一切实际的罪忧愁和自我厌恶;但通常让他心中充满最深刻的自卑和 最剧烈的痛悔的,是在灵里对这本性之罪的看见。同时,怀着对一切罪孽的圣洁憎恶,他 离弃罪孽,转向上帝,他使自己格外警觉和勤勉于抵抗这本性之罪(参诗 51:5-7;罗 7: 23-24;来 12:1)。
4.假悔改与在称义里的赦罪没有真正的联系;而真悔改则是那赦罪之工的必然结果。
律法性悔改与称义的赦罪无关,因为这是人受律法——行为之约——的咒诅、受罪的 辖制所行的悔改。它是人在违背律法所招致的定罪审判之下,借着罪的影响力所行的悔改; 因此它在上帝眼中没有属灵的良善,也不蒙悦纳。这是不信之人的悔改,然而“人非有信, 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来 11:6)。简言之,这是未蒙赦罪之人的悔改,其人未因称义 在上帝面前被接纳为义人。因为,根据恩典之约,这接纳必须先从接纳他本人开始,再延 及他的行为,所以,不从称义而出的悔改,是虚假的悔改:其中没有任何属灵的良善,也 不蒙上帝的悦纳(参徒 2:37;罗 7:8-13)。
反之,真悔改是称义的义人蒙赦罪和接纳后必结的果子;因此它的操练有属灵的良善,也蒙上帝悦纳。信徒被白白地赦罪,“这恩典是祂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弗 1:6)。因此上帝先接纳这个人本人,再接纳他的悔改。因为只有他本身被接纳为义人后,他的悔 改才显真诚蒙悦纳。这是上帝在称义之工中公正赦罪的必然结果和证据;也是上帝所指定 的更新对这公正赦罪认识的方式,也好叫人认识这父亲一般的赦免,或说除去因罪从父所 受的管教。耶和华说:“我涂抹了你的过犯,像厚云消散;我涂抹了你的罪恶,如薄云灭 没。你当归向我, 因我救赎了你。”(赛 44:22)又说:“你们这背道的儿女啊,回来 吧!我要医治你们背道的病”(耶 3:22)。言下之意,作为圣父,祂必宽恕罪,使你的 灵魂苏醒。律法性的罪咎,不可能生出福音性悔改,它趋向毁灭罪人,使他被捆绑在罪的 权势之下(参林前 15:56;罗 7:6,8)。但福音性悔改却常常存于那向罪人暴露上帝的 父亲一般的忿怒的罪咎之下,这忿怒中暗含了上帝对他本人的爱,并有助于他在爱慕和操 练圣洁中长进(参耶 31:18-20;来 12:6-11;启 3:19)。
5.假悔改一般源自沮丧和意志消沉,但真悔改来自鼓舞人心的盼望。
的确,许多律法性悔改者,借着外在的自我革新,安抚了自己受惊吓的良心,如酒在 渣滓上澄清,并对自己的灵魂喊着说: “平安了!平安了!”如此,他们的沮丧和悔改 就都结束了。但他们的焦虑不安仍在,喂养它的正是令他们意志消沉的那惧怕。对他们惊 恐的良心来说,他们所犯无数的极恶罪行是可怕的,因为他们不可能不认识到,自己常常 违背自己对新的、普遍的顺服的承诺。因此,他们害怕上帝必永不赦免和接纳像他们这样 背信弃义的叛逆者。尽管他们不敢忽视敬虔之本分,但却是怀着恐惧来到上帝的面前,如 同来见一位无情的法官,如迎大敌。因此,他们为免于沉入彻底绝望的深渊,只能抓住自 己向善的决心和努力,然而这两样又太过残缺,不足以成为安慰人心的盼望的依据。所有 这些,除了是以卑劣的忘恩负义,来轻视耶稣基督那无瑕疵之义,来限制上帝无限的恩典 和慈爱,来拒绝那圣洁福音的真理,还能是什么呢?他们逃离上帝我们救主的怜悯,却又 假装是在逃向它。
反之,尽管比起假悔改者,真悔改的人对自己罪的凶暴和罪责之大有着更深的认识,但他却不敢屈从对救赎怜悯绝望的念头。他得以信靠上帝他救主的怜悯;他的信心打开了盼望之门,因此也打开了悔改之门。诚然,他会在许多令人气馁的恐惧下挣扎一段时间, 但这只是他的软弱,而非他的悔改。他怀揣的乃是一个活泼的盼望,这种盼望为其他所有 恩典,尤其是悔改,注入生命和活力。
在此,我们可以注意到,尽管一个人由衷的恐惧和猜疑可能与他的真悔改共存,但所 有对福音的白白赐予、对福音应许之信实的怀疑,所有对自己不蒙拣选、对自己犯罪远离 蒙恩之日、对自己得罪圣灵的恐惧,对自己犯的罪是如此严重和恶劣以致不蒙赦罪的忧虑, 所有这些,都与真悔改不仅不相容,而且摧毁它。真悔改者的眼目,越过矗立面前的座座 高山——自己的过犯之巨、心中的瘟疫、撒但的试探——且远远望向那无尽的慈爱,他必 飞向那边。他必寄盼望于此,尽管他的情形看似如此黑暗,尽管一切似乎都与他反对。他 的盼望越活泼,他就越为自己的罪孽谦卑和悲伤,越精力充沛地竭力追求新的顺服。
既然真悔改是憎恨罪、远离罪,那么它必然是憎恶和逃离不信与绝望,此乃众罪之首。 因此,若真悔改者只是相信上帝是至仁慈、至怜悯的,相信基督之义是至可颂扬的,相信 上帝里有对罪魁的宽恕,相信基督连同祂的义和丰盛都在福音里白白地向所有的罪人发出 邀约,这还不够。他必须把相信这一切都应用在他身上。并且,为了亲近这位父亲般的上 帝,为了爱慕上帝的道路,为了甘心乐意地服侍祂,他必须也信靠主耶稣,得祂完全的救 恩。这种坚定的向上帝他救主之怜悯的信靠,于真悔改的初次操练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如 此,真诚的悔改者将始终如一地发现,无论何时他屈从于丧志的思想,他就会无力为罪有 神圣的忧愁,无力喜爱上帝,无力在灵里尽任何本分。真诚的悔改者的确应当猜疑和不信 任自己,但他若想维系福音性悔改的操练,或存留任何其他属灵的恩典,他就绝不可不信 靠怜悯的救主,也绝不可丧志。
真假悔改差别之大,就如令人丧志的恐惧与鼓舞人心的盼望之间的差别之大;就如, 因看到自己的罪而受惊吓,不再相信上帝,不再喜乐地服侍祂,与受祂无尽的怜悯吸引而 寻求祂的面,盼望借着祂爱子的宝血得赦免,并且以儿女之心服侍祂之间的差别之大。
6.假悔改源自对上帝及其圣洁律法的敌意,而真悔改源自对这二者的爱慕。
律法性悔改者常有的悲痛和惊惧,源自对上帝及其不可改变之公义的可怕认识。他们认识到自己极大地悖逆了祂。他们害怕祂的无尽忿怒,因此渴望得到对它的遮盖。从前, 他们可能对上帝有一些愉悦的认识,以祂为赐各样慈爱的上帝,而且他们虽然还活在自己 的罪中,但还维持着一种赦罪的盼望。如今,对祂至圣洁、至公义的认识,令他们感到恐 惧,并且似乎祂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所以他们谋划与祂讲和的道路,因为害怕如果争端持 续,必招致自己的永远毁灭。他们立志顺服祂,其动机与奴隶服从他们专横的主子如出一 辙。尽管如此,他们的顺服之法与他们的心背道而驰。假若律法的刑罚被拿去,他们对它 的敌意立现。他们必很快再与从前一样欢愉,拥抱自己所爱的情欲。
此处所述的真相,常常见证和发生在那些同时抛弃自己的认信和自我革新的人身上, 也常常发生在那些虽有宗教外表,以罪恶和肉欲的生活表明其对上帝和祂的圣洁律法的心 怀敌意之人的身上。他们“ 因着恶行,心里与祂为敌”(西 1:21)。至于他们为自己罪 的忧愁,他们非常地悲伤,因为上帝恨恶罪至极,祂定意要以永远的毁灭刑罚不悔改的罪 人,尽管祂遭受极大的对抗,仍能执行这一定旨。如上所提示,他们极其地悲伤,乃是因 为祂的律法是如此之严厉,为罪而设的惩罚又是如此可怕地严厉;然而,他们的心远远不 为自己所行的卑劣、忘恩负义之事,就是得罪仁慈的上帝,就是违背祂的圣洁律法,而在 心中忧愁。
相反,真悔改者并不因律法十分严格或其刑罚十分严厉而悲哀,因为他视律法为圣洁 的,以上帝的诫命为圣洁、公义和良善的。他忧愁的是,律法是属乎灵的,而他是属乎肉 体的,是已经卖给罪了。他悲哀,因自己的本性是如此多地与上帝为敌,因自己的行为是 如此多地违背上帝的意愿,因没有更进一步地治死自己身体的恶行,也没有按着上帝的话 语管理自己的情感。他满心热切地追求成圣,也追求脱离永远的忿怒。他爱上帝和祂的圣 洁律法,因此,他不渴望律法屈从于他的败坏,而是渴望自己的心和生命完全降服于律法, 以之为自己本分的引导。他只渴望从罪中得救赎,渴望在信心和圣洁上纯熟,渴望一生与 基督相交、与祂里面的上帝相交。
因此,假悔改者和真悔改者之间的区别非常大。前者带着惊恐和憎恶看待上帝,而后 者为与祂的远离而悲哀,并且诚挚地渴望自己变成祂的形像。前者心中仍然爱慕罪,为律 法因罪责备他、为公义惩罚他而悲哀;后者毫无保留地恨恶他一切的罪,并且因为他的罪违背上帝的圣洁本性和律法,它们成了重担使他疲惫。前者的顺服只是出于束缚,而后者 的不完全使他不断地降卑自己,使他总是渴望更高层次的信心和圣洁。前者在服侍上帝时 没有内在的持续满足,而后者以服侍上帝为他的福乐,以灵里的顺服为自己最大的喜乐。 总之,前者的悔改源自对上帝和祂律法的敌意,而后者的悔改源自使人生发对上帝及其律 法的爱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