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假悔改只生出部分的、外在的改过自新,而真悔改是心的完全改变,是全面地离 弃罪归向上帝。
某些具体的、明显的罪孽常常地将人引向悲伤或惊惧,这是律法性和假悔改的证据。 对这类罪太过频繁的自我改过,使感觉变得麻木不仁,使不安的良心得以安息,没有任何 进一步的改变;或者,至少某些心爱的情欲得以存留,犯罪的右手或右眼并没有被除掉。 即使假悔改者受到制约不再犯罪,他仍然活在对已知本分的疏忽或随意中;或者,即使他 热心于与敬拜上帝相关的本分,但仍然活在对人不公义、不和睦、不仁慈的行为中。即使 他有些为福音的真理辩护的行为,但他的心仍是亲近世俗,并且他追求世俗之事,以之为 自己的主要渴望和最大快乐。即使他让自己的良心不犯一切公开的罪,但仍然不正视心里 的罪,比如无声的嫉妒、隐秘的骄傲、自义、自恋、世俗的心、恶意、不信又或其他一些 暗中的可憎之事。不管他在敬虔之事上看似取得什么进步,他的心仍然与那圣洁的能力相 疏远。他就像以法莲,是一块“没有翻过的饼”(何 7:8),既非生面,也非饼;或像 老底嘉,如同温水,“不冷也不热”(启 3:15)。他的心在罪上没有改变。他并不由衷 地为犯过罪感到悲痛,也不真正地希望从未犯过这罪。他不真心地憎恶罪,也从不愿意最 终与它分离。
真悔改者的特征,恰好与之相反。如我们已经注意到的,他不断地为自己心中和生命 中的极大不完全而哀伤;因此,他总是倚靠基督之义和上帝的应许得那更新的赦罪。这不 是说他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乃是竭力追求完全。他警惕并且对付心中的一切败坏, 在一切圣洁的行事为人和敬虔上,竭力追求更加顺从上帝。他不会弃绝一种欲望却保留另一种,也不会以虔诚本分自满,忽略严格的正直和真诚的仁慈;他愿自己在世行事为人 纯正,并且有敬虔的诚恳,不是以属肉体的智慧,而是凭借上帝的恩典,他不歇息,直到 这成为他的喜乐,甚至成为自己良心的见证。他心里所思所想的一切,以及外在行为,都 在自我审理和鉴察之下;并且他每日的操练和渴想,是要使自己蒙上帝的称许,因祂从远 处知道他的意念。他的改过自新不仅关乎他向教会的委身,也关乎他的家庭和内室;不仅 关乎他的行事为人,也关乎他的性情和情感,关乎他在与人每个关系中的本分。他的悔改 生出属天的心思、谦卑、柔和、仁慈、忍耐、饶恕人的伤害以及舍己;同时,真悔改也伴 随有圣灵的其他恩典和果子。并且,为能确信自己悔改的真实,他也察验他心里占上风的 离弃罪归向上帝的动机,因为他知道,那些只为他自己以及自己安危的卑劣动机,永远不 能使他得称为真悔改者。
那么,假悔改者和真悔改者之间的差别极其巨大。前者只是外在的自我革新,缺乏一 切属灵的恩典,而后者则是内在心志与性情的改变,同时也有外在行为的改变,这种改变 伴随有圣灵的一切恩典和果子。前者所图的不过是安抚和平静良心苏醒后的骚乱;后者则 是存圣洁、谦卑的心,在灵里与他的上帝同行,若效法基督不得完全,就绝不歇息。
8 .再次,假悔改只是短暂的,会随着良心中那些引发它的认信消退而逐渐消逝;而 真悔改是真诚信徒的持续操练。
通常,人们一时为自己的罪极其自责,但过后他们一切的感动逐渐消逝,他们转头回 到与原先一样的不虔和情欲的道路上,继而又引发自己的痛苦和惊惧。他们以此向世人宣 布,他们的良善,就像以法莲的良善,如同早晨的云雾,又如速散的甘露。除了这样的人 以外,似乎也有些人,他们因着罪恶的痛苦和恐惧,从他们某些明显的不道德中改过自新, 并开始履行他们的本分,就此平息自己的良心,对自己的灵魂讲平安的话。他们觉得自己 已经悔改,因此确信自己已与上帝和好;他们似乎不大关心从前的不虔,也不在乎现今的 罪孽。他们的结论是,我已经归信了,我的景况很好,我很安全并且安然居住。他们常常 想起自己的经历,也许会傲慢地谈及它们。他们常常以自己境况的安稳,以及自己内心的 良善而得意洋洋;但他们对罪没有感到蒙羞的谦卑,对自己本性的败坏,或本分的缺失,或悖逆之多,也没有神圣的忧愁。
许多人,因着良心苏醒之后的剧痛,被迫郑重地守望自己的心和自己的生命,受驱使 为每个罪担心挂虑,并在外在上十分勤恳、认真甚至热心于已知的本分。在这虚假的敬虔 进步中,他们逐渐耗尽了自己的认信,克服了对律法的惊惧;随之,他们外在的警觉和敏 感也就被忘却了。他们漫不经心地履行本分,心里所怀的是轻浮和疏忽。在他们的思想中, 也没有对永恒世界的重大关切。他们一切的宗教行为,沦为毫无生气、冰冷的样式。他们 仍然维持着这种敬虔的外表,但似乎并不关心敬虔的实意。此外,假悔改者通常容忍自己 被对人的惧怕所胜。他们貌似开始悔改了,但喜爱人的赞美,不能忍受亵渎之人对自己认 信基督的轻蔑和辱骂,就偏离了圣洁的诫命。他们对自己所联结的、有亲属关系的、依赖 之人,不惜一切代价尊重和取悦他们。
相反,福音性悔改的原则是持续的。真悔改者每天厌恶和责备自己,每天哀伤和憎恶 在心中和生命中所觉察的一切恶事。一旦获得良心的平静,获得与上帝和好的可喜盼望, 他不忘记自己从前的罪,也不会对它们漠不关心。他获得上帝恩惠的证据越明显,就越多 地为自己的罪孽厌恶和责备自己,并且以前的罪对他来说就显得越严重和可憎。对赦罪之 爱的信心和认识,使得保罗看自己是个罪魁。真悔改者不仅为从前的可憎之事悲哀和憎恶 自己,而且他总找得到新的缘由来悔改。每天,他在自己的心中发现如此多的不信、律法 之心和世俗之心,在自己的本分上发现如此多无精打采、例行公事和假冒为善,发现如此 多邪恶的倾向、虚空的意念、无度的情感和轻易困扰他的罪,以至于他不得不在这帐棚里 叹息劳苦(参林后 5:4)。
因此,悔改是真基督徒持续不断的操练,只要他在这世界气息尚存。他必不停止悔改, 直到自己完全停止犯罪。他只要还未脱离罪身,就不撇下悔改的操练(参罗 7:24)。罪 追赶他,而他逃离罪;罪常常追上他,因此他必须常常重新开始逃离。为了良心的益处,他宁愿放弃暂时的好处,甚至冲破最甜蜜的友谊和最亲近亲属关系的拦阻,免得又被其拽 入他从前对本分的疏忽。他对与自己相关的所有人和一切事都留意提防,免得有什么来阻 碍他走新的顺服之路。
因此显而易见,假悔改与真悔改之间的差别之大,如同一阵暴雨过后马路上奔流的洪 水,相较于从一活泉不断涌出的小溪。律法性的假悔改,不比生发它的律法的惊惧更持久,而福音性悔改,是一场对罪发动的持久的战争,死才是这仇敌撤退的号角。真假悔改之别 就是这些。
从前述内容,读者可看出真假降卑的差别。亚哈认识到罪所带来的危险和恐惧,便自 卑;但真诚的悔改者则是因动心地认识到罪的邪恶、可憎和应受惩罚而自卑下来(参伯 42:5-6)。前者没有对罪的真认识,因此在他一切伪装的降卑之下,他心中的骄傲仍完 全支配他;而后者对罪的邪恶和可憎有真看见和真感受,因此,在上帝面前,他躺卧在尘 土中。作为心中骄傲被治死的证据,他看到、憎恶并且痛苦地悲悼罪。一个奴仆可能因惧 怕鞭打而屈身,但为冒犯慈父感到忧愁和自卑,是儿子的心境。律法性悔改者,认识到自 己的罪对自己所行的恶,可能看上去十分谦卑,但他的心却远不为冒犯上帝所彰显的荣耀 而有相应的触动。他为领受到上帝那可怕的忿怒而深深地心动,但他的心远没有被祂的爱 所触摸。
真悔改者若行恶,就必将罪归在自己身上;而行善,就必将赞美归于上帝。使徒保罗 说:“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上帝的恩与我同在”(林前 15:10)。
相反,假悔改者将自己所行之恶的羞辱放在他人身上,而将自己所行之善的赞美归给自己。 那真正谦卑的人,认识到没有自己的义,就会逃向耶稣基督的怜悯,顺服祂的义,以祂为 自己称义的惟一根据。这是福音性降卑的显著特征,是律法性悔改者不能有任何得着的。
前者愿意领受基督完全的救恩,以之为绝对白白的恩赐,而后者只愿领受部分的救恩,且 要以自己的悔改和信心来换取。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该怎样理解世俗的忧愁。保罗说: “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就 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但世俗的忧愁是叫人死”(林后 7:10)。福音性悔 改者的忧愁与律法性悔改者的忧愁之间的差别何其大!一个是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另一 个是世俗的忧愁。前者生出懊悔,以致得救,后者则叫人死。那么,世俗的忧愁是什么? 它是律法的忧愁,伴随着良心的惊恐,是世俗之人时而有的,源自对上帝的恐惧,因祂作 为有仇必报的审判者,时时刻刻要因世人的罪行向他们报仇,并且这忧愁是因尚不认识基 督里上帝的怜悯。这忧愁只是永恒之死的开端,是那不灭之火中无法想象、无尽之极大痛 苦的开端。它也是世俗之人为着世俗之物的失丧,或者为着世俗情欲满足后的失望而感受到不耐烦的苦恼。这种忧愁叫人死,既是今生的死,又是永恒的死。它通常给身体带来疾 病,最终导致死亡;有时像在亚希多弗和犹大的例子中一样,它使人残害自己。它使他们 对永死有可怕的认识,上帝主权的恩典若不加阻遏,就终必导致永死。世俗的忧愁的确是 致死的忧愁。它对宝贵的灵魂有害,也伤害身体并且加速死亡。读者啊,你为罪而得的神 圣的忧愁越多,就越被提升,超越世俗的忧愁。前者是后者的解药。如果你愿意在神圣忧 愁的操练上进步,就要坚定地信靠耶稣基督,得祂赦罪的怜悯和成圣的恩典,且要看到你 为任何世俗之事的悲伤,总要转向对罪的懊悔。
从前述明显可知,律法性悔改与真悔改相去甚远。它既不属灵,也不蒙主悦纳;因此, 一个人可能在律法性悔改上登峰造极,但终究像该隐、法老、犹大一样灭亡。它的确让人 在良心里充满对上帝无尽忿怒之可怕的苦恼,但仍让人心处在罪的辖制和对罪的爱慕中。在律法性悔改的操练中,罪人为罪悲哀,只因它伤了自己的灵魂,这显明他的自责只是源 自一个血气之源(natural spring),只能达到一个血气的高度。但在福音性悔改的操练 中,信徒为罪悲哀,因它伤了他的亲爱救主,扎了那爱他的心,溅了那赎他的血。这证明 他为罪忧愁的源泉,乃在血气之上,能达到超乎血气的高度。律法性悔改只是源自血气, 其操练不会达到比败坏之血气更高的高度。相反,真悔改源自基督的恩典,其操练以荣耀 基督以及基督里的上帝为首要目的。啊,那将律法性悔改错以为福音性悔改的罪人,那自 鸣得意只因操练了属血气的律法性悔改就自以为得救的罪人,是多么地眼瞎啊!
总结:从前述明显可见,若要区分清楚真悔改和律法性的假悔改,需要极大的细心。重要的是要看到,许多至死都不悔改的人,在自己眼中以及在别人眼中有时像个悔改者。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真悔改是心思、倾向和情感的改变,关乎罪、上帝和祂的律法、基 督和祂的福音,以及关乎罪人本身。从这种改变,生出为罪的神圣忧愁、憎恶罪,以及离 弃罪转向爱和服侍基督里的上帝并以之为乐。若没有这种超自然的改变以及它的直接果效, 任何其他的表现,不论是律法的惊惧或假想的谦卑,还是爱慕和操练普遍的圣洁,只要还 没有恨恶和弃绝一切的罪,就都不是真诚的,也不蒙上帝悦纳。一个人可能会为罪极其悲 哀,但却不是在灵里为它悲哀。真正的为罪悲哀,更多是为罪中的邪恶,而不是为罪带来 的害处;更多是因为它羞辱了上帝,伤害了基督并且让圣灵担忧,败坏了具有上帝形像的 灵魂,而不是因它使灵魂承受永远的刑罚。一个人可能会恨恶罪,但却远操练不出真悔改。假悔改者可能憎恶别人身上的罪孽,大过憎恶自己身上的;而真悔改者恨恶自己身上的罪 孽,大过别人身上的。
一个人可能会因着罪带来的羞耻而憎恶罪,而不是因为罪里面的邪恶和可憎;他可能 会恨恶某个罪,只因这个罪违背了他所深爱的另一个罪。相反,真诚的悔改者恨恶一切罪, 以之为罪,并且主要因为其中的邪恶憎恶它。一个人甚至可能不经真悔改就弃绝他大部分 的过犯。他若弃绝公开的罪却仍保留暗中的罪,或者离开罪却仍爱着它,或者放手一个罪 只为更紧地抓住另一个罪,或者虽弃绝罪但非以之为罪,他就不是真悔改者。因为以任一 罪为罪而弃绝它的人,就弃绝所有的罪。真诚的悔改者弃绝一切的罪,是基于正确的原则、 借着正确的动机、使用正确的方式、为达正确的目的。那么,每个人都当留心,不要把虚 假的悔改误以为是真悔改。人若开始怀疑自己的悔改是律法性的、虚假的,就要毫不迟延 地衷心信靠耶稣基督,得恩以操练福音性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