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关于悔改,在教会实践中存在着许多误区,很多时候是“悔改”之名行“律法主义”之实,更甚者如托马斯·波士顿和作者所处时代一样,要求人来到基督面前,必须达到一定的悔改标准,才能来相信基督,将白白的恩典换做“悔改”行为的功劳。
期待这本“精髓派”的力作,能有助于理解在重生、称义、悔改在救恩次序上的不同,以及解决它们在基督徒生活实践上的误区。
“主耶稣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悔改。因此,真悔改是基督信仰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不是无辜之人的信仰,而是罪人的信仰。它借基督的灵在罪人的重生和成圣中生发,对真基督徒的品性是必不可少的。基督徒仍每日犯罪,因此应当每日为罪悔改。德尔图良说:’我为悔改而生,此外无他。’ 人的悔改,或属血气,或因律法,或出于福音。”
“假悔改与真悔改之间的差别之大,如同一阵暴雨过后马路上奔流的洪水,相较于从一活泉不断涌出的小溪。律法性的假悔改,不比生发它的律法的惊惧更持久,而福音性悔改,是一场对罪发动的持久的战争,死才是这仇敌撤退的号角。”
作者简介
约翰·柯候恩(John Colquhoun 1748-1827),苏格兰牧师。 柯候恩牧会的一大特征,是强调罪人顺从福音邀约和邀请的本分及其必要性,这一点毫不出人意料。同时,他非常强调假冒为善的危险。他的属灵阅历之深、对真理的洞见以及与人谈论信仰的能力,使他成为那些陷入属灵困境之人的极大帮助。
他天性沉默寡言、不装腔作势,并不在教会中汲汲于功名。实际上,他上了年纪才开始正式写作。他共写有七本专着,在主题和呈现方式上均紧密相关。第一本名为《属灵安慰》(Spiritual Comfort),出版于1813年。后续出版的有《律法与福音》(Law and Gospel 1815)《恩典之约》(The Covenant of Grace 1818)《行为之约》(The Covenant of Works 1822) 《得救的信心》(Saving Faith 1824) 《上帝的应许》(The Promises 1825)和《福音性悔改》(Evangelical Repentance 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