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 恩 的 泉 源
证道经文:约翰福音6:37节。
引言:
耶稣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的神迹刚刚发生完,显然这次的事件给耶稣带来了极大的声望,因为众人苦苦追求继续的跟随他。按照我们人的常理,做工产生了这样的果效,我们应该高兴才是。但真实的情况的是,这些人的继续跟随使耶稣陷入了更大的失望。第26节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为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换句话说,这些人并不是寻求上帝,他们只是为了寻求从上帝而来的好处。他们认为弥赛亚的事工就是给他们在地上的生活带来保障,比如财富、健康、政治独立等等。或者在精神上给他们以智慧或者天堂永恒的慰藉等等。在他们的瞎眼中,他们既不认识自己的光景,所以也完全看不到自己灵魂里的真正需要,否则他们就不会只是这样看待耶稣了。所以耶稣其实是很失望的,因为他事工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它本该有的果效。36节耶稣说:“只是我对你们说过,你们已经看见我,还是不信。
主耶稣基督的事工极其荣耀。但是,尽管他的事工有那么多的荣耀,但似乎当时还是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果效,因为人还是不信。先知以赛亚在七百年前以耶稣的口吻发出的哀叹,以赛亚书53:1:“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耶和华的膀臂向谁显露呢?而且,对于那些在他传道期间,就是约翰福音5:40节中所提到的那些,“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的这些人,耶稣也不得不为他们哀伤。然而,在这非凡的事工一再的遭遇挫折之下,在声声的失望哀叹中,耶稣仍能依靠那些永恒不变的安慰之源,其中一处就在我们今天传讲的经文中呈现“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
在这节经文中有三件事需要我们注意,这也是我们今天的
证道大纲:
一、 这些人与基督的关系 ——“凡父所赐给我的人。”
二、 这些人对基督的归向 ——“必要到我这里来。”
三、 基督对待这些人的态度——“我总不丢弃他。”
一、 这些人与基督的关系
经文开始说凡父所赐给我的人,这让我们看到了这些人与耶稣的关系。他们乃是属于父,并且是由父赐给基督的。经文里提到的这些人,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罪人。但他们作为受造之物属于天父,他们作为要受父审判的人属于天父,他们作为父主权之爱的对象属于天父。从这三个方面综合来看,就像三重拧在一起的钢索一样,他们也是牢牢的属于天父,天父对他们拥有绝对的主权。因此,天父就按照他的美意,把他们作为礼物赐给了他的爱子耶稣基督。将这百姓赐给主耶稣基督,这恩典的作为由圣父庄严的施行,这是他对他们的爱的一种深刻表达。另一方面,基督接受圣父所赐的礼物,这同样证明了祂对这群百姓深刻的爱。圣父将这样的礼物赐予圣子,这表明圣父对圣子那崇高的尊重。而耶稣基督也配得上这样的尊重,因为他有能力接受这样的礼物。圣父无法将这百姓托付给某个天使,或所有的天使。或托付给任何他可能创造出来的受造物,即便他耗尽祂所有的创造力、智慧和良善去创造一个受造物,这个受造物也远远无法配得上这样的礼物。
基督接受天父这份赠予,这证明他是圣父怀中的独生子,是圣父最亲密、最温柔的爱的对象。圣父将这百姓赐予他,这也表明基督深知自己作为神的尊荣,他认识自己与神同等并非强夺,他认识自己配得神的尊荣,所以他欣然从圣父手中接过这群百姓。事实上,这份礼物的重量甚至能将整个宇宙压碎成尘埃。整个受造之物都没有力量承受哪怕一个最微小的罪的重量,更不用说一个罪孽深重、数不胜数的罪人了,也就更不用说所有蒙恩的选民了。圣父将他们赐给耶稣基督,使他们成为与他立约的子民。基督作为立约之首,他们便是由他代表的立约子民。“使你作众民的约。”以赛亚书42:6 节。关于圣父把百姓赐给基督,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6件事:
第一、圣父将他们赐给耶稣基督,这样好使耶稣基督能救赎他们。何西阿书13:14 节:“我必救赎他们脱离阴间,救赎他们脱离死亡。”另外进一步,圣父将他们赐给耶稣基督,好使他们藉着他得救恩。救赎和救恩是我们需要区分清楚的两个概念。救赎侧重的是“赎”,指的是耶稣基督付上罪的赎价。救恩侧重的是“恩”,它包含了称义、成圣、得荣耀所有的一切。所以救赎指向救恩,是救恩的一部分。当人被救赎时,他就朝着救恩迈进了一步。耶稣基督救赎他们,是为了使他们得到完全的救恩。约翰福音10 章 11 节:“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这就是救赎。约翰福音10 章 28 节:“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这就是救恩。
第二、他们被赐给基督,好使基督能在他们身上得荣耀。以赛亚书49:3 节:“你是我的仆人以色列,我必因你得荣耀。”基督身体的肢体是谁?就是这百姓。基督的新妇是谁?就是这百姓。谁要与羔羊一同成婚?就是这百姓。基督的丰盛是什么?就是这百姓。基督要在这百姓身上得荣耀。
第三、他们被赐给基督,好使基督将他们献给父。基督从父那里领受他们,为的乃是要把他们再带到父面前。他以一种情形从父那里得着他们,又以另一种情形把他们献给父。他从父那里领受他们是在律法之下,献给父时则是从律法中救赎出来的。他从父那里领受他们时是被定罪的,献给父时则是称义的。他从父那里领受他们时是败坏的,献给父时则是圣洁的。他从父那里领受他们时是污秽的,献给父时则是洁净的。他从父那里领受他们时是赤身露体的,献给父时则是穿戴整齐的。他从父那里领受他们时,他们是在瞎眼、情欲、不信、不悔改、罪的奴仆中承受愤怒的。献给父时,他们则是变得聪明、智慧、忠诚、悔改、谦卑、圣洁、承受荣耀的。
第四、 父将他们赐给基督,好使三位一体的耶和华藉着他们得荣耀。所罗门获准建造圣殿,这是极大的荣耀;所罗门获准奉献圣殿,那是无以言表的喜乐之日。在那庄严的时刻,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所罗门的荣耀大放异彩。但所罗门建造圣殿并奉献圣殿,乃是为了让以色列的神入住其中,使神得荣耀。正如罗马书11:36节所说:“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
第五、父将他们赐给基督,是照者他在永恒中井然有序的圣约应许。关于救恩的问题,在永恒中圣父与圣子之间就有一个圣约,神学家称之为救赎之约,这也是我们今天经常讲的恩典之约的源头。圣子耶稣基督知道要得着父赐给他的这百姓,他要满足父什么样公义的条件,他要付上什么样的代价,但他坚定地履行了自己的承诺。父的公义必须被满足,基督必须为那犯罪的人性付上赎价,而且他必须将那人性与自己联合。若他不取人性,他就无法承担人性的罪所带来的刑罚。面对他被呼召所要付上的代价,他似乎感到惊恐。马太福音 26:39 节: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在他的人性中,尽管随时要被压碎,但他仍坚定地坚守着自己的承诺。他恳求父说:“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他要付上代价的地点已经定下,他知晓这一点,所以他就毅然决然地面向耶路撒冷前行。他自己也曾说:“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你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把奉派到你那里的人打死”(马太福音23:37)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各位,那些世俗的、背道的教会,乃是上帝子民的坟墓。这可怜的世界,都无法像背道的教会那样对上帝的子民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敌意。这可怜的世界,对上帝子民造成的伤害和毁坏,远不及那些背道的基督徒。耶稣要上十字架的地方就是耶路撒冷,是当时唯一的、由神的律法设立、蒙神赐名的教会。今天多少的人自以为虔诚,当时的耶路撒冷也这么想,然而他却杀害了耶稣,所以那审判还是临到了耶路撒冷。亲爱的朋友,你的情形又是如何呢?你是站在为基督而死的队伍中,还是站在杀死耶稣的队伍中呢?
耶稣受难的时间每一刻都被天父定好了,在时候还没到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碰他。犹大不能出卖他,彼得不能否认他,希律不能戏弄他,彼拉多不能定他的罪,公会不能把他交给世俗的政权,士兵不能把他钉在十字架上,直到他的时候到了。当时候到了的时候,他就在指定的各各他山,准备把自己献为祭物,好赎回他被掳的百姓。他为他们付上了罪的赎价,父就把他们交给他,作为他赎买回来珍贵的百姓。撒迦利亚书9 :11 节:“我因与你立约的血,将你中间被掳而囚的人,从无水的坑中释放出来。”教会里的人常常谈论救赎,但其实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讲的到底是什么,而且在很多的情况下这对他们根本就毫无意义。所以,你要警惕这种对神话语的滥用,请你按照救赎的真义去谈论它。
第六、圣父乃是借着圣灵的吸引将他的百姓赐给基督的。约翰福音 6:44-45节说:“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到我这里来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先知书上记着说:他们都要蒙神的教训。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人的教导不能使人成为基督徒,需要的是圣灵的教导。人的光不能使人获得得救性地光照,需要的乃是圣灵的光照。人的影响不能劝人接受救恩,需要的乃是圣灵的影响。圣父就是这样把人赐给基督的。我们中间那些还没得到基督生命的朋友,你还在指望用别的办法到他那里去吗?你还在试图自己教导自己吗?如果你是靠自学、自我领悟成为基督徒的,那你就得比你的老师更聪明。亲爱的朋友,你要思想这样的问题,你是被人的影响、吸引成为基督徒的吗?水不会高于其源头。所以如果你是被人的影响吸引的,那么你就会停留在某个确定的人的层面。你是藉着人为的方式,被放在基督手中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应该悲哀哭泣。你也许受了洗,但你也只不过是受了洗的基督之外的人。你或许宣告悔改,但你也只不过是一个悔改的自私自利者。你或许去领受主的圣餐,但这对你而言只不过是自食其果。你或许声称属于教会,但你和教会都不会因这种关系而受益。所以亲爱的朋友,你要寻求圣灵亲自的把你放在耶稣的手中,耶稣亲自的拥你入怀中。然而我们经文所提及的那些人这截然不同,他们是在圣灵的吸引之下,被圣父赐予基督的。圣灵超自然地光照他们,拯救性地使他们苏醒,有效地劝服他们,重生他们,并使他们有能力接受在福音邀请中提供的基督。
二、这些人对基督的归向
首先,我们要一起来思考一下,这种归向的本质是什么?这乃是一种灵魂的归向。单单肉体的归向毫无益处,就比如你坐在教会里,或者你使你的眼睛看圣经,使你的嘴祷告,使你的身体参与对基督的服事,这些都不够,必须是灵魂参与其中。人不是通过从家里移身到教会来归向基督的,而是通过内在的人参与其中。”在这样的归向中,整个灵魂都全然投入。归向基督的人,是带着他灵魂的全部归向他的。他带着自己的理性、情感、意志、和良心归向他。所以,除非一个人的灵魂在基督的事上完全投入,否则你就不能说他归向基督了。要确定这一点,你就得探究他的理性里有什么?必须要有真理。他的情感里有什么?“必须要有对基督的爱。”他的意志里有什么?“必须要有对基督的顺服(obedience)。”他的良心里有什么?“必须要有对基督的顺从(submission)。”
请不要轻忽的说:“我一直以为归向基督就是信靠他”,当然我承认,归向基督就是信靠他,但这绝非你所描述的那么简单。试问,一个人能信靠他所不认识的吗?约翰福音 9 章 35 至 38 节:“耶稣听说他们把他赶出去,后来遇见他,就说:“你信神的儿子吗?”他回答说:“主啊,谁是神的儿子,叫我信他呢?”耶稣说:“你已经看见他,现在和你说话的就是他。”他说:“主啊,我信!”就拜耶稣。”罗马天主教的重大错误在于它灌输并接受一种盲目无知的信心,还有其他一些教会团体也与撒旦的会堂极为相似。他们所教导和要求的就是盲目的信心,这种瞎眼的信心拥有的越多,他们就越觉得满意。他们若要改变,唯一需要的就是接受真理。约翰一书 1 章 6 节:“我们若说自己与神相交,却仍在黑暗里行,就是说谎话,不行真理了。”
我再试问,一个人能信靠他所不尊重的人吗?按照我们生活的常理,除非一个人品行端正,否则你绝不会对其寄予信任。同样的道理,一个人若不尊重救主,他就绝不可能将心交托给他。尊重源自情感。我们承认,从另一个角度看,信心能产生爱。但我们也坚持认为,信心的本质中必然包含对所信对象的尊重。对所有信徒而言,这对象都是无比珍贵的。各位,你到底如何看待耶稣呢?
我接着发问,一个人能去到他一直拒绝的人面前吗?同样的,除非人的意志顺服基督在福音中的邀请,否则他是绝对不可能来到基督面前的。我们天然本性的意志是处于对基督抵挡、悖逆的状态。一个悖逆基督福音的人,怎么可能来到基督面前呢?这是自相矛盾的,简直是荒谬至极。
而且,我们的良心也必须归向基督,这个我想就不用多说什么了。由此可见,归向基督是整个灵魂在各方面上的操练。这种操练是一种蒙恩的操练。人的灵魂必然是处于两种状态的其中之一,要么是处于堕落的自然状态,要么是处于蒙拯救的恩典状态。处于堕落的自然状态时,其性情与自然的本性相符。在这种有罪的状态中,人与上帝隔绝,对上帝怀有敌意。人的思想天生就与上帝为敌,不受律法约束,实际上也无法受其约束。无论律法以何种形式、何种面貌呈现,无论有何种劝诫,肉体的心思都不受律法约束,实际上也无法受其约束。那么,任由人处于这种状态,听凭其受欲望支配,受肉体冲动驱使。他对基督的态度是怎样?“钉他十字架,钉死他。”我们中间的有些人最近才觉醒,发现自己的这种状况,他们感到惊恐不安,甚至认为毫无希望。而如果他们碰巧接触到那种流行的福音,他们的麻烦就会大大增加,他们又会被引诱进入一种无根的信心中,因为这种流行的福音根本就排斥人在知罪中愁苦的这种情况,他们只会告诉你平安了,平安了,耶稣已经拯救你了,你已经得救了,不要再忧愁了。然而,父神的吸引就包括通过圣灵使人认识到、感受到并因自己对他的敌对状态而愁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释放和安慰在哪里?答案是,除了从堕落的自然状态进入到恩典的状态之外,别无解脱之道。可能有人会说,那好吧,然后他们认为,从堕落的自然状态进入到恩典的状态必须靠他们自己的努力。这简直就是毁灭且荒唐的想法。豹子能改变它的斑点吗?埃塞俄比亚的黑人能改变他的肤色吗?死人能自己复活吗?瞎子能自己看见吗?如果这些都可以!那么真理又有何用?圣灵的工作不就是多此一举吗?约翰福音 3 章 3 节:“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使人成为基督徒,将恩典的原则植入灵魂,赋予灵魂那些没有它灵魂就无法进行恩典活动的东西,这些都是圣灵的工作。而归向基督就是灵魂的恩典活动。
当我们谈到归向基督的时候,其实就意味着人与基督之间是有距离的。这种归向也并不是得救时的一次归向,而是神儿女生命中反复的动作。有些站在基督之外的人,常常天真的幻想着,如果我要是有了基督的生命,那么我就再也不会被这个可憎的罪缠绕了。有人或许会问,既然你已经来到他面前了,又怎么会远离他呢?尽管一些无知世俗的教会,会宣称不论你怎么生活你都不会离开基督,基督也不会离开你。但如果你知晓真理并且诚实的话,你就会发现其实你总是远离基督。如果一个人无知,那就让他无知吧。《彼得前书》2 章 4 节说:“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弃的,却是被神拣选的,所宝贵的。”信徒成圣的操练就是“来到”,因为他们每日都有此需要。人心岂不是诡诈的吗?一时可能有信靠的行为,但下一刻就可能消失。有时亲近基督,下一刻又远离。有时心地柔软,下一刻又变得刚硬。然而,当他们远离基督时,福音就会以它那吸引人、令人融化的力量靠近,说:“主来了,呼唤你,回转到他身边吧”所以,他可怜的子民所经历的那些悲伤时刻,都被他亲切造访所带来的甜蜜所弥补。因此,他们远离耶稣时,就会看到这种灵魂操练的必要性,即来到他面前。
看完了这种归向的本质, 现在让我们思想一下这件事必然发生的确定性。因为经文说“必到我这里来。”我们的主耶稣知道他们必定会归向他,为什么呢?因为永恒的救赎之约是坚稳的。正是在那庄严的交易中,他们由圣父交托给他。也是在那交易中,他从父的手中领受了他们。现在,这是约中安排的一部分,作为那稳固约定的一个要素,就是那些交托给基督的人必定会归向他。父向他保证会将他们带到他面前,耶稣基督凭着父的应许,相信父会将他们带来,从而他从父的手中领受了他们。
各位要记住,在人的救赎之事上(而归向基督关乎救赎),荣耀的三位一体上帝中的每一位格都有其独特的作为,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完成。他们彼此约定,彼此依靠对方对约定的忠诚。现在,领人归向基督是父的事,而信靠父的忠诚去成就他所约定的事,则是中保基督的事。基督若违背圣约的安排,去接纳一个不是由父带到他面前的灵魂,他就是背约的。然而父神是信实的,“神不是人,必不至说谎”,既然他在圣约中如此应许,他就会如此成就。有人怀疑父神的信实,但神的儿子却完全信赖他。有人惧怕父神会失信,但神的儿子却不惧怕。有人不再期待父神的应许必定成就,但神的儿子却期待,且满怀信心地说:“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
为什么他如此确信他们必到他这里来?同样也是因为他自己信守约的承诺,他承诺要为这群百姓付上自己的生命作为赎价。而他的献祭是被父神悦纳的。我们说过,父神应许将百姓赐给他亲爱的儿子,这是圣约中的应许。虽然父神立约时有应许,但圣子也有约中的条件要履行;父神应许将所赐给他的人都带到他儿子这里来,而圣子也承诺要为他们献上一份令父神喜悦的祭物。神的公义要求祭物,这源自于神的公义那纯粹且永恒不变的本质。在神的公义面前,能够满足神的公义的方式有两种,要么是罪人自己亲自承担罪的刑罚。要么是由神所拣选、被他接受的中保代替他们承受刑罚。那些不愿与基督有任何瓜葛的人,那些拒绝荣耀福音邀请的人,那些甘愿继续做魔鬼奴隶的人,那些不惜一切代价只想在今世享乐的人,那些不愿与神的子民同甘共苦的人,那些狂妄自大、我行我素,拒绝上帝救恩的人。我要严肃的告诉你,你终将被公义的烈火永远焚烧。此刻你依然存活,依然在享受阳光雨露这么多神普遍的恩典。但其实你正如被养肥以待宰杀的牲畜,神的公义会在你成熟之时降临。你将在永恒中被地狱的烈火像盐一样腌制,这种盐是为了保存你虽被焚烧但不会被焚毁。所以你将永远承受地狱烈火焚烧的痛苦,但你并会被毁灭,这就是你的永恒,在永恒中你将一直这样渡过。你将永远在死亡中,却永远不会死去。罪人啊,面对这样的前景,请你惊恐颤抖吧!趁现在还有机会,赶紧逃离吧。去看那在福音中向罪人敞开的大门,去看那站在门边的救主耶稣基督,去留意他对这世上罪人的态度。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亲爱的朋友,愿你被引领接受福音的邀请,投入这位慈悲救主的怀抱。在那里,你会经历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光景,你会被神恩典的盐所腌制,为要使你承受无比的荣耀做好准备。
父神拣选基督作这百姓的中保,站在他们的位置上代替他们,将“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压在他那荣耀头上的担子何其沉重!他得需要多强大,才能承受这样的重担!他对罪人的爱,对父神荣耀的热忱,使他坚守约定。于是火被点燃,那火包围了那纯洁、圣洁、无瑕、完美的祭物,将其完全吞噬。他那最甜蜜、最温柔、最卓越的人性之心,像蜡一样融化。当他感受到那荣耀之火向他袭来,直至抵达他的内心将其融化,他仍坚守着约定,“他没有因羞辱和唾弃而掩面。”宝贵的神儿女们,这都是为了你们。你们的长兄替你们受苦,背负你们的重担,承受本应落在你们身上的鞭笞。在永恒之中,你们会看到他身上的这些伤痕,你们会看到那“好像被杀过的羔羊”。
他进入至圣所,将自己的血献在父面前,父就悦纳了。父从未接受过这样的祭物。如今基督深知他所献的祭是可悦纳的,他知道父会悦纳。既被父悦纳,他们所立的约就必成就。基于此,他说:“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
他能如此确信地这样说,还是因为他深知自己代祷的效力。这是罪人得救链条中必不可缺少的一环。罪人得救是最后一环,但除非经过前面的环节,否则就永远无法得救。基督的代求,就是其中一环。诗篇 2 篇 8 节:“你求我,我就将列国赐你为基业,将地极赐你为田产。”在他结束在世的工作之前,为了使门徒对他在天上所从事的工作有所了解,他举目望天,倾心吐意地祷告—约翰福音 17 章。在这祷告中,他为这些人代求,实际上他是在祈求他们能归向他,在他里面得着永远的救恩。如今,他深知“父总是听他的话”。无论他求什么,他都会得到。他站在稳固的圣约承诺之上,也站在他所献上的祭之上。于是他祷告说:“父啊,我在哪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那里,叫他们看见你所赐给我的荣耀;因为创立世界以前,你已经爱我了。”(约翰福音 17 : 24)
最后,他能如此确信这些人必归向他,也是因为他知道圣灵在他们心里运行的大能,这会使他们顺服福音的呼召,归向他。
三、 基督对待这些人的态度
“我总不丢弃他”首先,我们来一起思想一下,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呢?耶稣这句话的意思,不仅仅是指他不会拒绝接纳他们。圣经中这种表达方式,是在表明他必定会接纳他们,欢迎他们,并且大大地赐福给他们。“我必不丢弃他”(KJV)。然而,我认为这种表达方式的原因在于,神的百姓常常害怕被他丢弃,他们认为自己有充分的理由担心这一点。他们常常自己把自己丢弃,于是就断定基督也必会丢弃他们。然而,尽管他们认为他定会将他们抛弃,而且似乎理由充分,但这段经文要表述的是,他说:“我必不丢弃他们。”(KJV)你可能会说,他会因这个缘故抛弃他们。不,他说:“我必不丢弃他。”那肯定会因为那个原因抛弃他们。不,他说:“我必不丢弃他们。”亲爱的神儿女,你说:“但我感觉自己被大山围困,我也实在毫无可取之处,没有任何价值。”但是你要听你的主耶稣的话,他说:“我必不丢弃你。”他是多么温柔、谦卑、慈爱,他常以自己的良善对待他的百姓。
那么,这种接纳具体指的是什么?他接纳他们,是让他们与自己联合,使他自己的一切都成为他们的。他洗净他们的罪,使他们成圣,日夜守护他们,引领他们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直到他们在恩典中被荣耀完全吞没。
其次,他为何不会将他们抛弃?因为他对天父的敬重。因为他对自己宝血的珍视。因为他对这百姓的爱。这乃是无限的、永恒的爱,即便一切(他们自己的罪、撒旦的控告)都在反对他接纳他们,但他对他们的爱也会促使他接纳他们。还因为他对在灵魂中施行恩典之工的珍视。因为他对圣约的承诺。因为他对所交托给他的应许的尊重。因为他知道他们将使天父在永恒中得荣耀。罗马书11:36:“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
在今天讲道的最后,我想对你们做下面三点指导性的应用:
第一、要明白谁是需要救赎之人。答案是:这世上的罪人。毫无疑问,大多数人没有救赎也能过得很好。但这种情况应当成为他的哀歌,也理应成为哀歌。直到主乐意兴起,改变他的现状。但无论人们信不信,事实是这世上的罪人都需要救赎。亲爱的朋友,你的情况如何?对此你有何想法?你的心思是否与神的启示相符?你是否如此受触动,觉得这话就是说给你听的?没有基督生命的活着,不论你是怎么活着(富贵也好、潦倒也好),真实的情况是:你虽活着却是死的,你虽睁眼却是瞎的,你虽声称自己明事理却是毫无智慧悟性的。所以主说:你这睡着的人哪,醒来吧!从死里复活吧!基督就要光照你们了(以弗所书5:14)。
第二、要明白救恩的泉源在何处。在何处呢?唯有从那赐予一切光明、平安、喜乐和福分的父神而来。他是“慈悲的父”。从他那里,救恩的大慈爱流淌而出。他是满有恩典的神,从他那里,救恩的伟大恩典流淌出来。他是爱的神,从他那里,蕴含救恩的大爱流淌出来。约翰一书4:10 节:“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你们对此有何感受?前面我曾劝你们要以罪人的身份审视自己。那是一个令人沮丧的话题。而这里却有一个光明的对象,能使人振奋、鼓舞、并感动人心。我们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有点像引领旷野中以色列百姓前行的云柱和火柱。它有阴暗的一面,那是关乎你们的罪,以及你们因罪而有的罪责和应得的惩罚。它也有光明的一面,那关乎你的拯救。约翰福音 3 :16 节:“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第三、要明白这救恩是如何得着的。有两条并存的途径。第一条:神必须将罪人赐给基督。第二条:神也必须将基督赐给罪人。救恩是出于耶和华,但同时福音也呼召我们悔改,相信。神主权式的施行救恩,而同时我们又被呼召有归向他的责任,就是这两条轨道把我们带到基督的生命中。在我们有限的视角中,神的主权和人的责任,我们认为这是两条平行的轨道,不能彼此相和,但是在永恒中,他们却是交汇在一点上,完全的和谐。《哥林多前书》1 章 30 节:“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耶利米书3 :22 -23 节:“你们这背道的儿女啊,回来吧!我要医治你们背道的病。看哪,我们来到你这里,因你是耶和华我们的 神。仰望从小山或从大山的喧嚷中得帮助,真是枉然的。以色列得救,诚然在乎耶和华我们的神。”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