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信条?海德堡教理问答简介
经文:提摩太后书1:13
大纲:
一、信经与信条的必要性
二、海德堡教理问答简介
引言:
从今天这个主日开始,我们每周主日下午就要进行《海德堡教理教理问答》的讲道。教理问答的讲道也是在传讲神话语的讲道,只不过在要理问答的讲道中,我们是以主题的方式来接近神的话语。当我讲一段经文的时候,我们会集中在这段经文上。一个很好的类比,就是在讲道中,我们需要关注森林里的一棵棵树,但我们也需要关注整个森林。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一棵棵树如何适应整个森林。所以当我们解释单个段落的时候,我们就是在看单个的树。当我们传讲要理问答的时候,我们看的是整片森林。我们看到了神的话语是如何奇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另一个有用的类比是,当我们像上午那样宣讲经文时,我们使用变焦镜头的方法。我们放大一段特定的经文。当我们传讲要理问答的时候,我们使用广角的方法。而我最大的努力方向是在传讲教理问答的时候,使你们都能听到神话语的回响。
一、信经与信条的必要性
1、经文: 提摩太后书第 1 章13 节,保罗说:“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规模,要用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常常守着。”保罗用这些话来预备年轻的门徒提摩太,因为他即将卷入耶稣基督教会两千年来所经历的最严酷的动荡。罗马帝国的提多将军将要围困耶路撒冷,婴儿期教会所处的周遭世界的崩塌已经若隐若现。在提摩太后书4章6-7节你可以看到,使徒保罗即将在罗马暴君尼禄血淋淋的手下殉道。因此,写给提摩太的这第二封书信,实际上记录的是保罗书面的遗言。这些文字洋溢着一位父亲对自己属灵儿子的温柔。对于那些被留在这绝望处境之中的人,保罗要将他们的目光转向何处呢?简而言之,他勉励提摩太要坚守他所接受的教导。请注意,这段经文的语境特别强调的是保守提摩太所领受的使徒传讲的真理。保罗提前警告“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提后3:1),那时候即将到来的一个记号就是人们“抵挡真道”,这是3 章 8 节告诉我们的。这其中包括自称是基督徒的人,他们“厌烦纯正的道理”,并且“将耳朵转离真道”,我们可以在提摩太后书第 4 章3-4 节中看到这一点。甚至在使徒写作的时候,他的一些同工已经离弃了真理,参考1 章 15 节,4 章14 节和16 节。
提摩太对真理的持守是非常必要的,不论对他自己还是他服侍的教会都是如此。保罗在《提摩太前书》第 4 章16 节对他说:“你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要在这些事上恒心;因为这样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听你的人。”因此,提摩太受嘱咐要“常常(或牢牢)守着”,或依附,或紧紧抓住真教义,就好像你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紧紧抓住安全绳索一样。
“纯正话语的规模(或作形式)”指代的是使徒教导的圣经真理。请注意保罗这里的语言,他说的是“你从我听的”。而持守的动机是—在基督里的信心和爱心。无论如何,这是基督的真理,因此,牢牢持守真理就是牢牢抓住基督自己。我们必须相信并热爱基督所启示的一切。不要忘记基督托付祂的百姓“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这是《马太福音》第 28 章的末尾告诉我们的。《犹大书》第 3 节劝勉我们“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保罗在《提摩太后书》第 1 章13 节说的“纯正话语的规模”,清楚的表明,圣经教导的是人们可以辨认和捍卫的前后连贯和一致的真理体系。为了牢牢守着“纯正话语的规模”,教会必须去辨别真理和对真理错谬的歪曲。所以信经和信条的必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信经信条本身就是对这一合乎圣经的职责的顺服。
2、但是许多现代基督徒会反对信经信条的必要性及其价值。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几个反对使用信经的主要观点,并予以回应。
(一)有些人声称:“我们不要信经、信条,只要基督;我们不要人写的书,只要圣经。我们要圣经直接向我们讲话。”你怎样看待这一声明?这样的说法看似正义凌然,然而事实上,这一声明是自相矛盾的。你也许会问:“为何是自相矛盾呢?”“信经”一词的含义为“我信”。因此,信经、信条就是一个有关你所信圣经之教导的声明。因此,一旦有人不再直接引用圣经,并对圣经的教导的发表声明时,其实他们就是在陈述自己的信经、信条。也就是说,信经信条是根本无法回避的事。真正的问题是,不是是否要有信经、信条。问题是,你拥有的是纯正的信经、信条,还是糟糕错误的信经、信条。你拥有的信经、信条是否清晰、令人信服和谨慎?是否严谨?是否将你的信念同忠心的教会作为一个坚实的整体联结在一起?如果一个基督徒个人,或者一间教会说他们没有信经、信条,只要圣经,那么他们到底是在表达什么呢?其实他们是在说,我们的信仰就是凭着感觉走,走到哪算哪。他们还美名其名曰这是被神带领。其实他们就是在任凭自己随波逐流,这是非常可怕的。这样的一间教会就是跟着他们牧师每周在讲台上传讲的飘忽不定的内容漂来漂去。而事实上,他们并不是没有信经、信条,这就成为了他们的信经、信条,不论这看上去多么不合理。
(二)另一些人主张信经信条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圣经的终极权威,拥有一个正式的信经、信条就是把它放在了圣经之上。那么各位,真是如此吗?我们肯定圣经是上帝所默示的无误无谬的话语,信经信条显然不是。他们是非默示的文件。实际上,最优秀的信条都主张这一点,比如《比利时信条》是如此清晰且庄严的在高举圣经正典的权威。然而,一个优秀的信经或信条,尽管其表达的会有局限,但它表达的却是无错谬的真理。不可更改的教义是不受时间限制的真理,可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表达出来。有些真理是圣经清楚教导的,以至于它们必须被视之为不可更改的,丢弃它们必然会带来当受咒诅的错谬,我们必须保守它们符合圣经的正统性。我举个例子,就拿圣经受默示的这个教义来说。现在,我们可以用各种非默示的言语来表达这一教义。我们可以说“上帝的话语是被默示出来的”,可以说“圣经所说的就是上帝说的”,可以说“圣经的终极作者是圣灵”,等等。这些表达都是非默示的言语,用来描述某个合乎圣经的教义真理。因此,比如说,为了忠于圣经的权威,而要求人当甘心乐意地将有关“圣经的默示、无谬、无误、充足、权威”的教义视为信经式教义,然后认为它们会削弱圣经的权威,这种看法是非常令人费解的。而且这种行为还伪装说这些对真理的主张都是用非默示的语言写成的,这样的说法也是没有丝毫意义的。如果这种观点是对的(其实是不对的),那所谓的“对圣经的忠心”就让步给了不忠。因此,信经、信条实际上是保护教会免遭这些削弱圣经终极权威的错谬的危害。大公教会的信经、信条乃是圣经的护卫。
(三)还有些人争辩说信经、信条会制造教会间的冲突矛盾,破坏合一。但事实是,制造冲突的是罪和错谬,而信经信条则因着对纯正话语的规模的持守而解决了这些冲突。换而言之,造成分裂的是假教义,促成合一的是真教义。一个历史当中的例证就是有关圣子的神性这一教义的制订。这些教义是在初期教会激烈的争论当中制订的。但这些制订的信经尽管不是默示,比如《尼西亚信经》,它们却成为了正统的标准,数世纪以来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并且一直延续到了如今。如果今天有人拒绝基督神性的教义的经典表达,那么他们就会被正当地当作异端,尽管这表达不是默示的。当然,有可能时间和更大的光照会证明上帝神性的教义的更加丰盛。那时间有可能证明这是错的吗?显然不会。因为这是神圣的真理,时间也不会改变它。今天是真理,那一千年以后依然是真理。尽管表述教义的措辞不是默示的,但教义本身却是不可更改的。新的亮光可能会出现,让我们对此教义有更深刻和清晰的认识,但时间绝不会证明我们已知的基督神性的教义是虚假的。有关上帝话语的这些教义必须在每一代人中得到完好无损地保护,直到基督再临。马丁· 路德说:“如果上帝真理的每一个部分我都用最洪亮的声音告白并作出最清楚的解释,但我恰恰不承认世界和魔鬼正在攻击的那个小部分,那我就不是在承认基督。”20世纪的一位神学家,J· 格雷瑟姆· 梅钦写道:“那种在争议问题面前退缩的宗教信仰永远不会在人生的冲击中立足。在宗教领域,”他说,“正如在其他领域一样,人们意见一致的东西往往是最不值得持守的事物,真正重要的事物是那些人们愿意为之而战的事物。”因此,争议的起因是不好的,因为起因是邪恶的错谬或败坏的教义。但因着上帝恩慈地护理万事,争议结出的果子常常是好的,因为它使得圣经教义的细节更加清晰。
二、海德堡教理问答简介
荷兰改革宗教会的教义规范,我们称之为三项联合信条。《比利时信条》《海德堡教理问答》《多特信经》。这也是我们教会的教义规范。之前我们已经逐条的为大家讲讲解了《比利时信条》,现在我们来到了《海德堡教理问答》的学习。这个教理问答有另一个优美的名字叫“经历性的救恩之书”。
这一教理问答是在现在德国的海德堡编著的,当时海德堡是帕拉丁选候区的首府,因此这一问答就被称为《海德堡教理问答》。这一教理问答当时是在路德宗和加尔文宗两派人士激烈冲突之后决定起草的。当时帕拉丁选候奥托没有嗣子,他想在教会内为自己修建一座陵墓,并用雕像来装饰。路德宗人士予以赞同,加尔文派坚决反对。他们刚刚成功地把各种雕塑和圣像从教堂里清理掉,难道就任凭这些东西再以这种方式出现吗?断乎不可!这样,两派之间的冲突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选候奥托死后,腓特烈三世成为他的继承者,这位敬畏上帝的选候,不但心存国家的福祉,也特别关注真宗教的未来,他就为路德宗与加尔文宗两派的代表们安排了一场辩论会。路德宗人士现在有了捍卫自己教义的机会,可惜他们彻底失败,以至于他们当中的一个健将归服了改革宗信仰。现在大局已定,腓特烈三世就委派两位青年神学家起草一份教理问答,用于在各个教会和学校中教导基督教教义。这两位神学家的名字分别是:乌尔西奴和奥利维亚努。这两位青年人领受这一重大使命时,一个年方二十八岁,另外一个二十六岁。这两位青年人领受了上帝的光照,他们的工作大蒙上帝的祝福,使上帝的子民得到极大的安慰。此教理问答于1563年得到了海德堡总会的认可。在1563年《海德堡教理问答》第四版时,首次按照一年的主日来划分为52个主日。一夜之间,《海德堡教理问答》传遍整个德国,并且被翻译为欧洲各种语言,甚至翻译为希腊文和希伯来文。
敌人极其震惊,他们冷静下来之后就集中力量,想方设法要灭绝这一教理问答。在1566年于奥斯堡帝国议会中,他们竭尽全力想获得全胜。在这次会议上,腓特烈三世也被召出席。当时罗马天主教人士、路德宗人士等联合起来,一起密谋对付腓特烈三世。敬虔的选侯腓特烈三世岌岌可危。
从人的角度来看,真是前景黯淡。因为萨克森选候腓特烈和另外一位选候凯林(Herman Van Keulen)已经丧失了他们的政治地位和财产,现在的帕拉丁选候腓特烈的前途又将如何呢?看来似乎大势已去,但这位选候仍毅然前往奥斯堡。他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属世的东西并不是他最大的财产,即使有人剥夺了他的生命,他也会立刻进入荣耀里。”这是何等美好的见证啊!面临至大的危险,唯独上帝的恩典才能使人说出这样的话来。
腓特烈三世和他的第二个儿子卡西米(他称这个儿子是为他携带属灵军装的人)一同前往。这个儿子对上帝的应许有着孩童般的信心,使得腓特烈三世很得安慰。他在皇帝与众选候面前公开宣告说:“我的主并救主耶稣基督赐给我和一切对祂忠心的人可靠的应许,我为祂名的缘故所失去的一切必会得到百倍的补偿;并且来世祂必赐给我永生。”结果如何呢?敌人一败涂地。上帝使仇敌哑口无言,我们这位选候完全有自由在自己的辖区内使用这一教理问答。主知道如何救赎那些敬畏祂的人脱离环绕他们的各种危险。
既然《海德堡教理问答》是在德国写成的,但为什么成了荷兰改革宗教会的信条呢?首先,它很早就被介绍到荷兰,这要特别归功于达斯努牧师的努力。他当时担任腓特烈三世的宫廷牧师,一直为推动宗教改革大业而殚精竭虑。这一教理问答在1563年就由达斯努斯(Petrus Dathenus)翻译为荷兰文,并在1566年在他所编辑的《诗篇颂扬》中出版发行。《海德堡教理问答》那种个人化的风格和经历性的内容很快就赢得了荷兰基督徒的热爱。同年,加百列牧师(Peterl Gabrie1)开始在他所牧养的阿姆斯特丹教会中的每个主日不午解释《海德堡教理问答》,后来这成为荷兰改革宗教会的习惯模式。另外,在1618至1619年荷兰全国性多特总会上,也就是著名的多特大会上,《海德堡教理问答》被正式接纳为《三大合一信条》之二。
在多特大会上(1618-1619 年),制定了当时的荷兰改革宗教会治会法规,也就是《多特教会法规》。在第 68 条中正式规定每逢主日都要按照海德堡教理问答来讲道。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中是有充分理由的。从宗教改革在欧洲真正开始发展之时起,人们很快就意识到,对于孩子们来说,仔细界定上帝话语中的基本教义和真理也非常重要。我们说了,这份教理问答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问答形式,还在于它具有很强的个人性和经历性色彩。它开篇就问:“你在生与死中唯一的安慰是什么?”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份教理问答也非常适合用于布道。总之,长话短说。我们必须认识到 1618 至 1619 年多特会议召开的历史原因。这与荷兰多年来一直激烈争论的一个严重教义问题密切相关。即所谓的阿米年主义争议。最终,当所有政治因素都被搁置一旁时,多特会议终于召开了。他们花了大量时间讨论所谓的阿米念五点教义。阿米念是一位改革宗牧师,曾在日内瓦受训,但他所倡导的救赎教义却背离了上帝圣言的教导。所以在多特会议上,他们邀请了欧洲所有改革宗教会的代表。他们希望这次会议能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次国际性的大公会议,就像加尔文一直梦想的那样。他们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精心制定了一份基于圣经的回应,也就是《多特信经》,以此来驳斥阿米念主义的错误。但他们也意识到民众当中存在着大量的无知,对上帝话语的基本真理知之甚少。鉴于他们刚刚经历的一切,鉴于他们意识到这场争论几乎彻底撕裂了荷兰的上帝教会,他们意识到教导民众上帝话语的基本教义是多么必要。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促使多特会议在制定《多特教会法规》时纳入了第 68 条。该条款规定,每个星期天都必须有一场讲道,而且要专门讲解海德堡教理问答。正如我开始已经指出的那样,那种认为教理问答讲道不是讲道、不是宣讲上帝话语的说法根本就是错误的。所以,让我再说一遍。教理问答在每个问题和答案中所给予我们的,是关于那个特定主题的圣经教导的总结。因此,当我们阐释教理问答时,我们就是在阐释上帝的话语,但我们是以主题的方式进行的。这就是为什么,实际上,在你们的《诗篇颂扬》中,当你们阅读《海德堡教理问答》时,下面都有许多经文脚注,清楚地向你们表明《要理问答》的语言最终是上帝话语的语言。正如我上面所说,《要理问答》向我们展示了整片森林的景象,这样我们就能明白《圣经》中各个篇章,各个经文是如何在整片森林中各就各位的。所以我们需要两者兼顾。我们需要专注于具体的经文。我们需要用“变焦镜头”的方法。这就是我今天早上讲道时所做的。用我的变焦镜头,我们聚焦于《圣经》中的一段经文,把它放大。但即便如此,就是在讲解一段特定的经文时,那篇讲道应当成为一扇窗,或者那段经文应当成为一扇窗,透过它我们能看到整部《圣经》。但今天下午以及接下来的主日,我们也会采用广角镜头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在讲解《要理问答》时所采用的方式。我认为可以肯定地说,纯正保守的改革宗信仰在荷兰能够一直延续至今,尽管信徒人数有所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独特的讲授教理问答的传统。所以,我会继承这一传统,继续讲解教理问答。但我的目标、我的愿望是让你们听到上帝的话语。这就是我讲授教理问答的目的。
下面,让我们打开海德堡教理主日1,我带你们预尝一下这里面的美好……
主日1第1问:大纲:
一、耶稣拥有基督徒
二、耶稣救赎了基督徒
三、耶稣住在基督徒里面
思想:你属于谁?谁是你的拯救?谁住在你的里面?
主日1第2问:大纲:
一、对罪的亲身经历性的认识
二、对救赎的亲身经历性的认识
三、对成圣的亲身经历性的认识
思想:在你自己的信仰经历中,你是如何经历以上三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