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堡教理主日2
经文:罗马书3:9-20
主题:神的律法与人的悲惨
大纲:
一、律法显明了人的悲惨(3问)
二、律法阐明了神的要求(4问)
三、律法揭示了人的本性(5问)
引言:
有一个教会里的长老,在一个主日下午,脸色苍白地对牧师说:“我刚刚得知,我全身都是癌症。”全身都是癌症。令人惊讶的是,他之前没有任何症状,直到突然他感到身体有些不适。然后他去医院,医生为他安排了必要的检查。检查结果给了他一个毁灭性的诊断,说他全身都是癌症。显然,他满怀希望,希望能找到某种治疗方法,希望能有医生能帮助他。但遗憾的是,没有。对于这个身患癌症的人来说,没有治愈的方法。
然而,各位,这其实就是你我的写照。这个人带着癌症四处走动,却浑然不知。亲爱的朋友,这就是我们的故事。我们的故事是,我们从骨子里就是罪人,我们都在带着罪恶的癌症四处走动,这种癌症最终会要了我们的命,让我们灭亡,除非有谁能将我们从这悲惨中拯救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上帝的律法对我们灵魂所起的作用,就如同医院那些扫描仪对那个人所起的作用。那些扫描向他揭示了肉眼无法看到的东西,检查的结果让他面对了一个真实存在且无法逃避的现实,就是他全身患癌。圣灵在施行救赎的工作时,所做的正是如此。当圣灵带着他的定罪之工而来时,他透视了我的生命。他透视了我的整个存在。他透视了我的内心。而且他揭露了一个一直以来就存在的东西,就是我生命悲惨的处境。但感谢上帝,对于罪恶这种绝症,对于那几乎渗透了我们每一根神经的罪恶之癌,是有解药的。这就是为什么《海德堡教理问答》以一种智慧的方式,一步步的为揭示那位奇妙的救赎主,为灵魂的大医生,主耶稣基督铺平道路。它通过向我们展示我们灵魂的扫描结果,向我们展示那神圣的 X 光片来做到这一点,那张我们灵魂的 X 光片告诉我们关于自己的真相,告诉我们我们是谁,那神圣的 X 光片向我们展示了上帝在我们身上所看到的东西。我们必须学会意识到上帝在我们身上所看到的东西。我们必须学会以上帝看待我们的方式来看待自己,因为只有这样,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寻求到唯一能找到的解药,那就是我们宝贵的主耶稣基督。
所以我们现在来到《海德堡教理问答》的主日2,我们将聆听上帝话语的回响。这是上帝话语的回响,是对圣经关于这一特定主题所教导内容的总结,是全面的评估。主日2有3个问题。第3问是:你从何处得知自己的罪恶和愁苦呢?那么为何要问这个问题呢?因为在前一问中,我们被问到,为了在这样的安慰中喜乐的生或死,你必须知道什么?换句话说,为了在生与死中体验到那种唯一的安慰,即我不属于我自己,而是属于我信实的救主耶稣基督,我必须知道什么?然后在第2中我们得知,我们需要知道三件事,上次我们已经讲过了,不仅是在理智上,而是要从我们的经验上知道,第一、我的罪恶和悲惨有多大,第二、我怎么才能从这种罪恶和悲惨中得救,以及第三、我当为这样的拯救如何向神感恩。所以鉴于这个问题,接下来合乎逻辑的就是第3问,你从何处得知你的罪恶和愁苦?我们如何能知道自己的悲惨?我们从何处获得这种知识?答案非常简单明了,从神的律法而来。第4问,神的律法要求我们做什么?答:基督就此在马太福音第22章中概括地教导我们:“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1)。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2)。这两条诚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第5问。你能完全遵守这些诫命吗?答案是:不能,因为我的本性是倾向于憎恨神和我的邻舍的。
所以,我们今天的证道分成三个方面:
一、律法显明了人的悲惨(3问)我们属灵的悲惨
二、律法阐明了神的要求(4问)
三、律法揭示了人的本性(5问)
一、律法显明了人的悲惨(3问)
首相让我们一起思想,上帝的律法是什么?上帝的律法就是上帝意志的启示。上帝的律法是上帝亲手书写在石板上的的那份文件,上帝在西奈山颁布的律法,是上帝亲自用手指书写了两遍。律法是上帝亲自用手指书写在两块石板上的,这何等的奇妙呢。律法是最早的用文字记录下的经文,这最初的经文是由上帝亲自书写的。所以大家看到了吗?在上帝眼中,律法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上帝没有将此任务委托给其他人。他没有让别人向他的子民宣告律法。他乃是亲口说出律法,并用他自己的手指写下律法。律法就是如此重要。律法除了反应上帝自己的公义圣洁属性之外,律法究竟是关于什么的呢?各位,我们需要明白,在律法中,上帝定义了他创造我们的目的。因为最终,律法包含两条基础性的诫命,就是第4问,基督在《马太福音》22章为我们阐明了这两条诫命:爱上帝,爱我们的邻舍。所以在律法中,上帝定义了他创造我们的目的,即与他建立爱的关系,以及与我们的同胞建立爱的关系。这就是我们被造以及存在的目的。我们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在这两种关系中找到我们的满足。所以律法是一份关于关系的文件。
为什么?因为上帝本身就是一种关系的存在。在祂三位一体的本性中,祂是立约的存在。在他的律法中,他界定了我们对他以及对他人所负有的契约义务。正如我稍后会解释的那样,这就是为什么原初的律法完全是积极的。原初的律法中没有否定的内容。因为基督在马太福音 22 章所给的,并非像人们常误以为的那样,是对十戒的总结。那种认识是不对的,因为基督在那里根本就没有暗示他是在给我们总结十戒、律法。不,他所给出的是律法的原初形式,爱神、爱人,这两条就是写在亚当和夏娃心中那原初的律法。后来,当上帝在西奈山颁布律法时,那律法主要是负面的,因为十诫中有八条都是禁止性的,即“不可”。那么,为什么上帝起初写在亚当和夏娃心中的律法,现在却主要以负面的形式呈现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他现在是把它给罪人,给那些天生就不愿意遵行他命令的违法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十戒中有八个“不可”。
但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时,他们是完美的人。他们完全愿意,完全有能力实现上帝创造他们的目的。他们完全能够全身心地爱他们的造物主。并且真心实意地像爱自己一样爱对方。上帝写在亚当和夏娃心中的律法,是永恒的律法。这律法永远存在。正如清教徒所说,这律法是上帝心意的记录。这律法向我们揭示了上帝的想法,揭示了上帝对我们的想法。它向我们揭示了上帝创造我们的目的。所以,即便我们现在是堕落的被造物,我们对上帝的责任也没有改变。作为人类,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全心全意地爱我们的造物主,并且像爱自己一样爱我们的邻舍。事实上,这律法在荣耀中也将是永恒不变的律法。在荣耀中,上帝得救的子民将永远完全顺服这律法。上帝得救的子民在荣耀中将永远用心灵、灵魂、思想和力量爱上帝。他们将会彼此以完美的爱相爱。但如今我们都是罪人,都成了违法者。
各位,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如今作为罪人,我们破坏了这两种关系。归根结底,每一种罪都是关系上的破坏。要么我们破坏了与上帝的关系,要么破坏了与邻人的关系,往往两者皆有。现在你们看到那律法,那上帝心意的记录,那律法如今定我们的罪。那律法如今揭露了我们堕落的真实本性和本质。那律法如今让我们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作为堕落的被造物,我们成了反叛者,成了失败者。请记住这一点,我们成了反叛者,成了失败者。换句话说,我们如今倾向于违背那律法,去做那律法所要求的反面,而且我们未能做到那律法所要求的。我们是反叛者,我们是失败者。上帝的话语清楚地阐明了这一点。再听一听我们刚刚一起读过的《罗马书》3 章 20 ,律法本是叫人知罪。律法如今揭露了这一点。律法揭露了我们的真实面目。
从这个意义上说,律法就像 X 光片一样透视我们。律法成了那面镜子,让我们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们不再遵守上帝赐给我们的律法。因为所有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我们都悖逆了,亏缺了神的荣耀。换一种说法,我们这些罪人会犯两种罪,就是悖逆之罪(做了不让做的),疏忽之罪(让做的不去做)。我们是悖逆者,也是失败者。《罗马书》第八章第七节说,属肉体的心思与神为敌。仔细听,因为它不服神的律法,这就是悖逆,也不能服,这就是失败。悖逆和失败。
然而各位,我们生来就不愿接受自己的这个现实。生来就不想听这个。生来就会为此发怒。我们不想听神的话语给我们的诊断。 我们不想面对自己的罪恶和悲惨。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如何知晓自己的罪恶和悲惨呢?作为堕落的罪人,我们的悲惨,上帝的律法会将其揭示给我们。律法如何显明你我的悲惨?我们来看以下5点:
首先,律法宣告我们有罪。有罪,这意味着什么?当你做错事,当法庭上的法官宣告某人有罪,这意味着法官在说,这个人应受惩罚,因为他违反了法律。所以律法让我们面对这一现实。因为我们违背律法,因为我们生来就反抗律法,达不到上帝的荣耀,所以我们有罪,我们应受惩罚。让我再读一遍我们在《罗马书》第三章第 19 节读到的内容。如今我们晓得律法上话,都是对律法以下之人说的,好塞住个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的审判之下。
第二,罪恶不仅让我们有罪,应受惩罚,还让我们变得污秽不堪。当我们犯罪时,罪恶让我们有罪且污秽。换句话说,罪恶让我们应受惩罚,但同时也让我们变得不洁,玷污我们,使我们变得污秽。因此,律法不仅宣告我们有罪,还宣告我们不洁。《以赛亚书》64 章 6 节,对我们的控诉是:我都像不洁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这是律法的毁灭性控诉。上帝完美的律法说,我们所能提供的最好的东西,我们所谓的最好的义,在上帝眼中,不过是污秽的破布。《耶利米书》2 章 22 和 23 节:你虽用碱、多用肥皂多洗濯,你罪孽多痕迹仍然在我面前显出。这是主耶和华如此说。你怎能说:我没有玷污?这就是律法所说的。我们是玷污的。我们是有罪的。我们是污秽的。你曾意识到自己是这样的吗?你是否已经切实感受到自己在上帝面前是有罪且污秽不堪的?若非如此,你又怎能珍视救主?若非如此,你又怎能从这位为我们这双重问题提供双重解药的救主那里寻得救赎?他为有罪且污秽的罪人舍己,他舍己,好使有罪之人得以称义,污秽之人得以成圣。
第三、它宣告我们有罪,宣告我们不洁、污秽、被玷污,同时也宣告我们被上帝诅咒。《加拉太书》第三章第十节写道:“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因为经上记着:’凡不常照律法书上所记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诅。’”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你知道上帝的诅咒落在我们身上是多么可怕的事吗!然而,上帝的话语清楚地表明,因为我们是罪人,保罗引用旧约时所用的语言是:“凡不常照律法书上所记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诅。”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做不到律法书上所记的一切,那么在上帝眼中我们就是罪人,就要承受上帝的诅咒。而被上帝诅咒意味着,他对我们的审判是不可避免的。那审判,那诅咒会一直追着我们直到地狱,除非我们能从那诅咒中被拯救出来。感谢上帝,福音揭示了一位救主,他因着这个缘故而成了被诅咒的,他甘愿去承受自己律法的诅咒。为什么呢?为了将我们从那无法逃脱的诅咒中拯救出来。那诅咒要求他被处死,那诅咒要求他受苦,那诅咒要求他下到地狱。但是亲爱的朋友,如果基督还不是你的救主,如果你从生到死都没有基督,那这诅咒你就无法逃脱。那诅咒会将你带入地狱。
第四、律法宣告我们有罪,宣告我们不洁,宣告我们被上帝诅咒。但它也宣告我们,我们活在上帝的愤怒中。罗马书 1章 18 节说,原来,神的愤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所以我们不仅因罪而有罪、污秽、被上帝诅咒,而且我们的罪激怒了他。“各位,你们知道那愤怒是什么吗?那愤怒如同他的爱一样无穷无尽。那愤怒就是说,我们的罪激怒了上帝。上帝的愤怒是他对罪的回应。承受那愤怒是所能想象到的最可怕的事。要知道,被上帝诅咒意味着那愤怒将永远向我燃烧,除非我在基督里寻得救赎。这就是他在十字架上所做之事。他饮下了上帝的愤怒之杯。他替他的子民承受了上帝的愤怒。这就是为什么上帝的话语说,要逃避将来的愤怒。而我们逃避将来的愤怒的唯一途径就是逃向罪人的救主。
第五、罪使我们无法与上帝联合和交流。上帝无法与罪人交流,上帝无法与罪人建立关系。在《以赛亚书》59 章 2 节中我们读到,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神隔绝,你们的罪恶使他掩面不听你们。这就是为什么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上帝能够与亚当和夏娃交流和建立关系的原因在于,虔诚地说,无罪的他们与上帝是相容的。圣洁的上帝创造了圣洁的被造物,所以上帝能够自由地拥抱亚当和夏娃。他能够自由地与他们建立关系。但当他们犯罪的那一刻,他们和我们就变得与上帝不相容,因此他们被驱逐,被逐出了伊甸园。有趣的是,荷兰语中表示“苦难”的词“ellende”,实际上传达了这样一个意思,即由于罪恶,我们已沦为流亡者,与上帝隔绝。这就是我们的悲惨。这就是上帝律法如今所揭示的悲惨。但接下来的问题是,那么上帝的律法要求我们做什么呢?这带我们来到证道的第二方面:
二、律法阐明了神的要求(4问)
4问:神的律法要求我们做什么呢?答:基督就此在马太福音 22 章 中概括的教导我们: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诫命。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我想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如何开头的,因为这非常重要。它说,基督概括地教导了我们这一点。
这里教理问答所阐明的内容是如此美妙,因为当我们因律法,而在被拯救的背景下,意识到自己是罪人时,正是基督借着圣灵在这样做。所以这显然已经表明,这律法使人知罪的工作当然本身并不能使人得救,但这使人知罪的工作是由基督藉着圣灵来完成的,这并不是人自己的工作。
换句话说,当上帝用他的律法来审判我们,当他在律法的镜子中向我们展示我们的真实面目时,这种定罪是有救赎意义的,就是我们讲的救赎性知罪。它具有救赎的目的。在上帝的话语中,有一个非常恰当的例子,那就是关于那个富有的年轻统治者的记载。请和我一起翻到《马可福音》第 10 章。《马可福音》第 10 章第 17 节,这节经文非常贴切地说明了我们在第四问中所探讨的内容。《马可福音》第 10 章第 17 节。耶稣出来走在路上,有一个年轻人跑来,跪在他面前,问他说:“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顺便说一下,耶稣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在跟谁说话。所以耶稣首先做的,就是让他面对耶稣是神的现实。接着耶稣说,然后继续说道,耶稣接着说:“你晓得当行的事,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欺诈,当孝敬父母。”他回答说:“夫子,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当基督列举诫命的时候,这个年轻人在心里打勾。我做到了,我做到了,勾,勾,勾。他听到基督背诵诫命时,心里还挺得意的。他说:“我从小都遵守了这一切。”于是他回答基督说:“我的生活毫无瑕疵。如果这就是得永生的条件,那我肯定没问题。”但请注意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耶稣定睛看他,就爱他。这非常重要。耶稣定睛看他,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你知道耶稣做了什么吗?他只是戳穿了那个人刚刚说的话。但他这么做是出于爱。他说他爱那个人。因为他爱那个人,所以他直面告诉他,与他对自己的评估正相反,他是个违法者。因为耶稣在那里所做的,就是让他面对我们所说的律法的属灵层面。那什么是律法的属灵层面呢?这意味着律法不仅仅在于字面上的规定,还在于它规范我们的意念、动机,它规范我们的内心。正如基督在登山宝训中教导我们的那样,所以当律法说“不可杀人”时,我们可能从未违反过这条诫命的字面意思。但如果对兄弟动怒,我们就已经违背了这条诫命。我们可能从未犯过肉体上的通奸或淫乱。基督说,如果你看女人动淫念,你已经在心里犯了奸淫。这就是耶稣在这里所做的。你看,这个年轻人遵守了律法的字面规定,但他违背了律法的属灵性。而这个年轻人需要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为什么耶稣要这么做呢?他爱他。这是爱的体现。耶稣来是为了寻找和拯救迷失的人。那个年轻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失丧的。他没有意识到在上帝眼中,他是律法的违犯者而非守法者。耶稣之所以这样对他,是因为除非他明白这一点,除非他明白自己在上帝面前的真实身份,否则他永远不会需要基督作为救主。而这正是基督的目的。至于这个年轻人最终是否回到他身边,我们不得而知。但作为爱的体现,耶稣揭示了他自己罪人的身份。耶稣基本上是在说,那么,把你所有的东西都卖掉,分给穷人,然后跟我走。耶稣这里就是在强调那两条爱的基本诫命。最终他是在说,那么,就用你的心、灵魂和思想来爱上帝,然后跟我走。用你所有的东西卖掉,分给穷人来爱邻舍。他很忧愁,因为他有很多财产。所以基督揭露了他的真面目。
因此,我们在此看到了律法的双重要求。耶稣说,这两条诫命涵盖了律法和先知的一切,这一点意义重大。你知道基督在这里说的是什么吗?这是所有真理的基础。上帝的全部话语都源自这两条诫命。这也是为什么,正如我之前已经指出的那样,福音与律法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要知道,如果亚当和夏娃没有堕落,律法本身对亚当和夏娃来说就是福音,是造物主赐予他们的美好启示,造物主创造他们,是为了让他们在全心全意爱上帝中找到幸福、找到快乐、找到满足,在彼此相爱中找到快乐。换句话说,就是一种垂直的爱和一种水平的爱。基督说,这就是全部。这是所有真理的基础。所有的律法和先知都建立在这两条诫命之上。而我们的罪性就在于,我们生来就违背了这两种上帝所定的关系。我们违背了与造物主的关系,也得罪了邻舍。当然,这两者紧密相连。那么我们注意到什么了呢?亚当堕落的那一刻,也就是他相信撒旦谎言的那一刻,也就是他违背律法的那一刻,他的横向关系立刻就破裂了。当他与上帝的关系被破坏时,他立刻就与妻子反目,因为当上帝质问他们所犯之事时,他非但不认罪,不俯伏在上帝面前,反而厚颜无耻地指责上帝说:“是你赐给我的女人。”所以,这立刻影响到了他与妻子的横向关系,因为这两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为什么当上帝的灵再次使我们成为新造的人,再次将律法写在我们心上时,我们看到的重生的果子是什么呢?我们看到这两种关系又开始正常运作了。再次的,与上帝有了真正正确的关系。而作为结果,与邻舍的爱的关系也再次建立起来。因为这两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福音完全是关于律法的。为什么呢?基督的好消息是什么?
这个好消息与我们的罪恶悲惨息息相关。首先,好消息是我们有一位救主,他完全遵守了那条律法,完美无缺,他的一生表明他全心全意地爱上帝,爱邻如己。第二、福音的好消息在于我们有一位救主,他为我们违背律法所应受的惩罚付出了代价。这位救主甘愿被当作罪犯对待,为我们违背律法的行为承担了惩罚。第三,这位救主永远消除了律法的诅咒,这样当我们信靠他时,我们就成为了他所成就之事的参与者。于是他的公义、他的顺服就归算在我们身上。他为我们所付的代价就记在我们的账上。我们不再被上帝诅咒,而是成为他永恒恩宠和永恒祝福的承受者。
所以各位,福音的好消息全在于律法。这就是为什么律法和福音如此紧密相连。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说,这两条诫命涵盖了律法和先知的一切。整个启示的真理体系都围绕着这两条诫命展开。这就是为什么一位神学家曾深刻地讲过,我要重复几遍,希望你们好好思考一下。当他谈到律法与福音之间的联系时,他说律法是福音的道德背景,而福音是律法的恩典背景。福音是律法的恩典框架,律法是福音的道德框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紧密。
三、律法揭示了人的本性(5问)
最后当然就来了一个问题:你能完全遵守这一切吗?这个问题本身也意味深长。慢慢读一下这句话。各位不要着急,慢慢的思考一下,我能完全毫无瑕疵、毫无差错、毫无遗漏地遵守这一切吗?我们能全心全意地爱上帝,用我们的全部身心、灵魂、思想爱他吗?上帝是我们的一切吗?我们能像爱自己一样毫无保留地爱我们的邻人吗?我们能全心全意地为邻人的福祉着想,就像为自己的福祉着想一样吗?我们能做到这一切吗?
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呢?因为各位,这是上帝对你和我的要求。上帝只能对完美无瑕的顺服感到满意。除了绝对、毫无瑕疵的完美,上帝对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满意。所以答案当然显而易见。它说“不能,就是绝无可能”,仿佛在说,事实恰恰相反。我们现在是罪人,完全达不到那些要求。而且情况甚至更糟,因为这里说,因为我的本性是倾向于憎恨神和我的邻舍。
对这样的评价你可能会感到不适,你可能会说这话有点重。但这不是人的评价,这乃是圣经的语言。首先,让我看看《雅各书》2章9-10节,它强调上帝所要求的是完美。雅各写道:“你们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为犯法的。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所以假设你完美地遵守了上帝的九条诫命,但违反了一条,你就违反了上帝的全部律法。一件白衬衫上哪怕只有一个污点,那意味着整件衬衫都脏了。律法是个圈,不论你从哪点出去,你都从整个圈里出去了。所以保罗说,哪怕只是在最微小的地方犯错,哪怕只是在一处违背上帝的律法,在上帝看来,你已经违背了整部律法。情况更糟,我们不再用心灵、灵魂、思想和力量去爱上帝,不再爱我们的邻人,而是天生就倾向于、容易去恨上帝和我们的邻人。听听上帝的话语在《罗马书》1章29至30节中的严厉评判。保罗写道:“心装满了各样不义,”然后他说,“恨恶上帝。”你知道恨恶上帝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我们天生就不需要上帝。我们不需要上帝。当你恨一个人时,那意味着你希望那个人根本不存在。我们在加略山的十字架上看到了这一点,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人类对上帝彻头彻尾的憎恨,淋漓尽致的体现在我们把上帝之子钉在十字架上。我们恨恶上帝。《提多书》3章3节告诉我们,我们也是恨恶邻人的。保罗写道:“我们从前也是无知、悖逆、受迷惑,服侍各样私欲和宴乐,常存恶毒、嫉妒的心,又是彼此相恨。”(他写信的对象是克里特岛上的基督徒)
要知道,教理问答是上帝话语的回响。这是上帝话语对我们的本性作出的毁灭性评价。这意味着在上帝眼中,我们已无可救药。在上帝眼中,我们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在上帝眼中,我们本性卑劣不堪。我们的罪激怒了他。然而,教导我们这些的,不是别人,正是基督。正是这位基督爱那个富有的年轻人,出于对他的爱,祂用律法的属灵性来揭露他虚伪的义,揭露他真实的面目。为什么?为的是让那个年轻人看到自己需要他,这位救主,这位来寻找并拯救失丧之人的救主。这就是基督讲述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的原因。他讲这个比喻并非是要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一个好邻居。如果你读其上下文,他讲那个比喻是为了让那个文士认识到自己是律法的违犯者(法利赛人和文士——在那个比喻中是如何彻底失败的),为了向他表明真正的义的标准,是如何爱邻舍的。耶稣对那人说,你去照样行,以此来揭露他的罪人身份。这就是为什么这令人痛苦。这令人不安。这冒犯了我们天生的本性。但这关于你我,这是事实。这是上帝的评价。这是上帝看待你这个罪人的视角。这就是我们天生悲惨处境的严重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救主。
亲爱的朋友,你知道你的罪恶和悲惨吗?你真的知道吗?你有切身的经验性体会吗?不只是表面上。我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曾经有一个姊妹去找她的牧师,她说,牧师,我是个如此糟糕的罪人。牧师说,是的,我听说了。然后这个姊妹她愤怒地站起来说,你知道什么,他们都说了我什么?你看到吗,那不是真的。根本不是真的。那只是假惺惺的认罪,为了给人留下印象。但当牧师只是直截了当地说,这就是我听到的关于你的事,她就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她开始愤怒,然后就开始狡辩。各位,我希望这不是你们的反应,因为让我们认识我们的罪恶和悲惨,这正是基督出于爱,甚至就在今天下午,祂这样做来向我们表明我们对他的需要。
在《启示录》3 章 17 节中,基督在对老底嘉教会说话。他们也对自己的悲惨境地视而不见。他对他们说:“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这就是我们的真实写照。这就是上帝眼中的我们。我们不仅要从理智和教义上理解这一点,还要从个人的经验上认识这一点。因为只有这样,那位向我们显现的基督才会显得如此珍贵、如此可爱、如此合适。那时,我们就会看到,他是那位使我们脱离罪责的救主,是那位洗净我们一切污秽的救主,是那位使我们脱离律法咒诅的救主,是那位使我们脱离将来忿怒的救主,是那位领我们归向上帝、使我们与上帝重新联合并相交的救主。这就是他来要成就的事。正如钻石在黑色背景的映衬下才能展现出其极致的美丽,上帝借着圣灵向我们显明,我们在他眼中是多么的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下,圣灵启示了主耶稣基督,他来到世上,为要寻找并拯救迷失的人。
各位,你们需要这样的救主吗?一位完全遵守律法的救主,一位为违背律法者承担刑罚、付清全部代价的救主,一位使律法的咒诅失效的救主,一位使罪人能与律法的制定者上帝和好的救主。感谢上帝赐下他儿子这无法言喻的礼物。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