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8
题目:三一上帝
概括:在上一个主日的最后一问,海德堡要理问答指出了 使徒信经是我们所当信的内容,从主日8开始,海德堡正式进入对使徒信经的解释。这个主日,主要是对使徒信经进行一个概要性的解释,让我们看见上帝的三位格是使徒信经的框架。第24问是根据使徒信经讨论三一上帝的工作,而第25问,是根据圣经解释三一上帝的位格。
三一上帝的工作 问24
在开始正是进入这个主日的问答讲解之前,我们先听一个关于奥古斯丁的故事。在这位影响整个教会历史的大神学家——奥古斯丁的一生中,至少有两次的通过孩子受教的,一次是在他归信的时候,另一次是在他思考三位一体的教义时。据说奥古斯丁在归信基督以后,三位一体的教义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他想不明白,上帝怎么可能是一又是三呢?他感到自己的理性无法将这教义完全调和一致。在一次散步时,他带着对这个教义的思考,来到了一个海边。恰巧看见一个小孩子在玩游戏,这个孩子不断的将海水装进一个沙坑里,奥古斯丁就过去问这个小孩子说:你在做什么?这个孩子说:我要将所有的海水,都装进我挖的这个坑里。奥古斯丁突然间发现,自己不就想这个小孩子一样可笑吗!人怎么可能将关于上帝的无限奥秘,全部装进自己这有限的理性呢!——这也是我们在学习这个教义时,需要具备的谦卑。我们千万不可以试图窥探上帝三位一体的全部奥秘,我们的理性必须遵循圣经和信经的明确教导而思考。》
二十四问:怎样划分这些信条呢?
回答: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圣父上帝和我们的受造;第二部分论圣子上帝和我们的救赎;第三部分论圣灵上帝和我们的成圣。
无论是创造之工、代赎之工、还是成圣之工,其中都有上帝三位格的共同参与。在创造之工中,我们看见了上帝三位格的工作是“父发起、子执行、圣灵完成”。所以 创1:1-3说“起初 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这里同时出现了上帝的三位格,神是指圣父、说是指圣子、神的灵就是指圣灵。在救赎之工中上帝三位格的角色也类似,由“父计划、子成全、圣灵落实”,所以无论是上帝的哪一样工作,都有上帝三位格的共同参与。
但是当圣经谈到圣父时,通常比较凸显祂圣父创造者的身份。当圣经谈到圣子时,通常强调祂救赎主的身份。当圣经谈到圣灵位格的工作时,比较突出祂成圣者的身份。这也是使徒行经的划分,使徒信经在整体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圣父上帝和我们的受造;第二部分论圣子上帝和我们的救赎;第三部分论圣灵上帝和我们的成圣。
我们发现海德堡并没有对使徒信经采取一种客观的解释,乃是说:圣父上帝与我们的受造,圣子上帝与我们的救赎,圣灵上帝与我们的成圣。海德堡在解释上帝每一个位格的工作时,都强调了上帝三位格与我们的关系。
如果你看过约翰·加尔文所写的《基督教要义》的大纲,经过对比之后,你会发现海德堡对使徒信经的划分,与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的全书结构是很像的。海德堡是将使徒信经划分为三个部分,加尔文是分成了四个部分,他在后面又加上了教会论。但是前三个部分的划分,基本是相同的。不仅结构相同,加尔文强调的认识神,与海德堡教导的认识三一神,也是相同的。所以加尔文说真知识必然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认识神与认识自己,这两个方面也是无法分割的。这与海德堡在这里所说的:“圣父上帝和我们的受造;圣子上帝和我们的救赎;圣灵上帝和我们的成圣”是一个意思。都包括了认识三一神与认识我们自己。
所以,真正的认识上帝,不仅是对三一上帝积累一堆客观的知识,当我们真正认识上帝时,这种对上帝的认识也必然带来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认识创造的圣父必然使我们相信自己是被造的人,认识圣子的救赎之前我们也必然会先认识自己的不义,认识圣灵使人成圣的工作也必然伴随着我们对自身无能的认识。
假如一个人学习了上帝的创造之后,仍然能够相信进化论是正确的,我们要说他并不认识上帝的创造。当一个人学习了基督代赎的真理之后,却从内心并没有感觉自己是一个全然败坏和需要赦免的人,我们要说这个人肯定也不认识基督的代赎。当一个人学习了圣灵使人成圣的真理,但仍然感觉自己有能力满足律法,那么这个人也必然不认识圣灵使人成圣的工作。
真正的认识上帝,必然带来我们对自身的认识。我们也只能通过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正确的认识上帝,因为我们必须在自己与上帝的关系中才能真的认识祂。在上帝创造的工作中,显明了祂是创造主,我们是被造的人,这种悬殊的关系显明了我们在上帝面前的卑微。所以若是你真的认识上帝的创造,就必然使你向祂承认自己的卑微。在基督救赎的工作中,显明了祂是救赎主,而我们是需要被救赎的罪人。这种关系会投射出基督完美的义与我们的全然不义。所以若是你真的认识基督是救赎主,你必然在以基督的义为乐的同时、也承认自己的不义。在圣灵使人成圣的工作中,圣灵是更新人的作者,而我们是祂的工作。所以若是你真的认识圣灵使人成圣的工作,你在依靠圣灵操练圣洁的同时,也必然承认自己在圣洁上的无能。
我认为,一个人认识圣父的创造、圣子的救赎和圣灵的成圣时,也必然存在一个前后次序。就像圣经前后启示的次序一样,首先讲到上帝的创造、然后是人的堕落,再之后是基督的救赎和圣灵使人成圣的工作。如果我们不知道上帝的创造,我们就无法形成合乎圣经的世界观,我们也无法知道自己与上帝的根本关系是什么样的。假如人不是被上帝创造的,而是进化来的,那么人的堕落就必然是一个谎言,我们的罪也就无从谈起了。如果人的堕落是被编造出来的,那我们也就不需要基督的代赎了。如果人没有罪,我们也完全不需要被圣灵更新了。所以,在认识上帝的创造、圣子的救赎和圣灵的成圣之间,存在一个必然的前后次序。
这就是使徒信经的顺序,也是加尔文写作《基督教要义》的次序,同样也是清教徒编辑《西敏信条》的内容的次序。在这些公认文件和著作里,都是先谈及上帝的创造、然后是人的堕落、基督的代赎、圣灵对基督救恩的应用。
如果我们留意,会发现海德堡要理问答的结构是:愁苦、拯救和感恩,它并没有从上帝的创造开始谈起。所以海德堡要理问答,并不适合向一个完全没有圣经知识的慕道友宣讲,学习这个要理问答,至少要求我们具备最基本的圣经世界观。
三一上帝的位格 问25
二十五问:上帝既然是独一的,你为何说有圣父、圣子、圣灵三位呢?
回答:因为上帝在圣经中是这样启示他自己的,这三个不同的位格乃是独一、真实、永恒的上帝。
在使徒之后的教会历史之中,大公教会确立的第一个教义,就是上帝的三位一体。这个教义在教会历史中,最初是在阿里乌和亚他拿修之间的争论中展开。阿里乌认为,耶稣不是完全的神,只能被称之为次神,是被造的,地位和尊贵在天使和人之上。阿里乌的异端思想,基本上认为上帝是一位一体的,后来大公教会经过反复的争论之后,统一的接纳了亚他拿修所维护的三位一体的教义,最终在尼西亚会议之中确立了这教义,并且将阿里乌主义定为异端。
圣经向我们指出,耶和华我们 神是独一的主(申6:4)。那为什么圣经(特别是新约圣经)又同时将圣父、圣子、圣灵都称之为上帝呢?第25问回答说:因为上帝在圣经中是这样启示他自己的,这三个不同的位格乃是独一、真实、永恒的上帝。太28:19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罗9:5说:列祖就是他们的祖宗,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他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 神。林后11:31说:那永远可称颂之主耶稣的父 神知道我不说谎。徒5:3-4说:彼得说:“亚拿尼亚,为什么撒但充满了你的心,叫你欺哄圣灵,把田地的价银私自留下几份呢?田地还没有卖,不是你自己的吗?既卖了,价银不是你作主吗?你怎么心里起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 神了”。钦定本圣经 约壹5:7说:因为在天上作见证的有三,就是父、道、圣灵,这三乃是一。综合这些经文,我们可以看见圣经同时将圣父、圣子、圣灵,称为独一上帝。所以,基督教会所信的上帝,是无限超越的上帝,这位上帝是独一的,但是拥有三个位格。就上帝的本质而言,祂是一。就上帝的位格而言,祂是三。圣父是神、圣子是神、圣灵是神,但上帝是独一的真神,而非三位真神。圣父是完全的神、圣子是完全的神、圣灵是完全的神,但圣父不是圣子和圣灵、圣子不是圣灵和圣父、圣灵也不是圣父和圣子,上帝的位格是三、而不是一。上帝的本体是一、而不是三。
耶和华见证人这个异端教派,在神论方面持守的就是形态论的异端教训。他们认为,圣父、圣子、圣灵,只不过是同一位格的不同名称而已。他们认为上帝在旧约的名字叫圣父、在新约的名字叫圣子、在五旬节以后叫圣灵。这样的观点否认了上帝本质的一和位格的三之间的区别。
什么是上帝的本质呢?西敏小要理问答第4问进行了一个很好的总结:神是灵,祂的本体、智慧、权能、圣洁、公义、良善、真实,都是无限无量、无始无终、永不改变的。这些属性可以被称为上帝的本质,圣父、圣子、圣灵,共享这些属性和本质。
那什么是位格呢?在历史上没有一个神学家能够为这个词下一个完整的定义。我想这也间接地说明了三位一体的教义乃是属于奥秘,我们必须怀着敬畏学习这真理。我认为位格这个词最基本的意思是:位格是一个将自己与自身以外的事物,区别开来的个体。圣父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是圣子和圣灵,所以祂称圣子为自己的儿子,称圣灵为自己的灵。圣子也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是圣灵与圣父,所以祂称圣父为自己的父,也称圣灵为圣父和自己的灵。圣灵也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是圣父与圣子,所以祂是被圣父和圣子所差遣来的灵。
从位格上来说,圣子是从圣父而来,而圣父和圣子是圣灵位格的来源。因为圣子在永恒中被父所生,圣灵在永恒中由圣父和圣子呼出。但从本质上来说,圣子的神性不是从圣父而来,圣灵的神性也不是从圣父和圣子而来。因为圣父、圣子、圣灵的神性,都是无始无终、无限无量、永不改变的。上帝三位格的同一本质,并没有一个开始。圣父、圣子、圣灵、从永远到永远就是神。所以,一位名叫温德林的海德堡神学家说:位格可以生出和被生出,但本质不能生出 也不能被生出。所以我们说:圣子和圣灵的神性,不是从圣父而来。因为圣父、圣子、圣灵从永远到永远就是永不改变的真神。但圣子的位格是从圣父而来,因为祂在永恒中被父所生。圣灵的位格是从圣父和圣子而来,因为圣灵在永恒中是由圣父和圣子呼出。从位格而言,圣父位格是圣子和圣灵的源头。但从本质而言。圣父位格不是圣子与圣灵的神性的源头。
在早起的教会历史之中,西方拉丁教会的教父,比较强调上帝三位格的相同本质,这种强调以奥古斯丁为代表。奥古斯丁的名言:上帝的位格是上帝本质的三重重复。而东方希腊教会的教父,则比较强调上帝三位格之间的不同区别。到了宗教改革时期,改革宗神学在三位一体的认识方面,也作出了一个神学性的突破。加尔文将上帝的属性,区分为本体属性和位格属性。这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上帝三位格的共同本质和位格属性之间的区别。
神是灵,祂的本体、智慧、权能、圣洁、公义、良善、真实,都是无限无量、无始无终、永不改变的。这句话里所提到的属性,可以说是上帝的本体属性,这是圣父、圣子、圣灵所共有的本质和属性。圣父是这样的、圣子是这样的、圣灵是这样的,并且祂们从永远到永远就是这样的独一真神,这些被圣父、圣子、圣灵所共同享有的属性,我们可以称之为本体属性。所以我们在前一面始终强调上帝的本体(本质)是一。
但我们在圣经中可看到,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 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西1:15)。诗33:6又说:诸天藉耶和华的命而造,万象藉他口中的气而成。这里的命是指圣子,而气则是指圣灵。因为这里使用的“气”这个希伯来词,在其它的经文里也被翻译为“灵和气息”,气息这个词本身就有被呼出的含义。所以,圣经在强调圣父上帝、圣子上帝、圣灵上帝的相同本质的同时,也用不同的特征,区别出圣父位格、圣子位格、圣灵位格之间的不同。从位格的角度而言,只有圣父是一切有形和无形之事物的根源与起始,只有圣父位格在永恒中生圣子。这是圣父位格所独有、而圣子位格和圣灵位格所不拥有的属性。只有圣子是圣父的道、真像和智慧,也只有圣子在永恒中被父所生,我们不能说圣灵是被圣父所生。这是圣子位格所独有、而圣父位格和圣灵位格所不拥有的属性。同样,我们也只能说:只有圣灵位格被圣父和圣子在永恒中呼出。这是圣灵位格所独有、而圣父和圣子所不具备的属性。像这一类三位格所独有、而其它两位格无法共享的属性,改革宗神学家将之归纳为位格性属性,以此与上帝的本体性属性相区别。
上帝三位格之间 位格性属性的不同,可以帮我们避免陷入形态论的错误。让我们知道圣父不是圣子、圣子不是圣灵、圣灵不是圣父和圣子,他们是因属性而有分别的不同位格。而上帝三位格的相同本质,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陷入本体从属论;让我们知道圣子的神性不是被圣父所生,圣灵的神性也不是来自于圣父和圣子的呼出。祂们的神性并没有一个开始和起源,乃是无始无终的。圣父、圣子、圣灵的本质,在永恒中并无先后,祂们在信实、能力、良善和慈爱上,是合一的。
三位一体的争论在教会历史上,是东西方教会分裂的一个导火索,这个争论在神学上被成为“和子说”。东方教会根据原始的尼西亚信经认为,圣灵只由父所发出,而西方教会在尼西亚会议之后,则在尼西亚信经里加上了圣灵由父“和子”发出两个字,最终这个争论导致了西方拉丁教会和东方希腊教会在公园1054年的分裂。
宗教改革之后,改教家在这个方面继承了西方教会的立场,因为基督在圣经中不仅说父要差遣圣灵(约14:26),而且也说祂要差遣圣灵(约15:26)。在圣经里,圣灵不仅被称为父的灵(约15:26),也被称为基督的灵(加4:6)。
在神学上,神学家们还将上帝的内在三一与经世三一之间进行了区别和联系。内在三一这个词指的是上帝三位格在本体之中的关系,比如:圣子在永恒中被圣父所生,圣灵在永恒中被父和子发出。而经世三一包括了:上帝的三位格在救赎历史中的活动,比如:父差遣子来到世界,父通过子差遣圣灵。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经世三一就是对内在三一的外显,因为圣灵在永恒中是由父和子呼出,所以在救赎历史中,圣父上帝因着中保圣子基督的代赎,将圣灵浇灌下来。反过来,圣灵在历史中由父通过子赐下,也是对圣灵在永恒中由父和子呼出的印证。
这个主日的内容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但三位一体的教义是基督教会中最为重要的教义,三位一体的教义是全部圣经真理的根基,若是我们在这个教义上出现了错误,我们在关于基督、救恩和教会的教义上,也必然会出错。就像亚他拿修信经在开篇所说的那样:此信仰,凡守之不全不正者,必永远沉沦。